兴安之春 兴安之春
关注数: 277 粉丝数: 391 发帖数: 17,739 关注贴吧数: 24
毕淑敏:人的精神从哪里来?  1969年,我有幸成为西藏阿里军分区第一批女兵。   我们的背后,是皑皑的雪山,我们的面前,是大名鼎鼎的狮泉河。我们刚刚到高原,要给家人寄一张平安照片,于是大家爬上了卫生科的救护车。那是一辆苏产的嘎斯车,算是很现代化的装备了。   我注视着狮泉河。它是印度河的上游。在寒冷而不结冰的日子,狮泉河是温顺而峻削的,如一把银闪闪的藏刀,锋利地切割着高原峡谷,蜿蜒向远。它以水的纯粹震慑了我,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洁净状态。当你看到一小支蒸馏水的时候,会惊讶于它的透彻;看到一瓶矿泉水的时候,会叹息它的清爽。当你注视着滚滚而来的大河,在黎明时分,在阳光闪烁的金斑触摸下,你如同与一条通体透明的神龙对视。你平凡的目光,可以洞穿它每一个漩涡的脏腑,分辨出每一块卵石的纹路。那一刻,你会感到水的至清无瑕,有一种巨大的压榨性的净化。   人的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我以为很大一部分,甚至关键性的启示,是从大自然而来。人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和自然如此贴近,远离城市,孤独地走进自然的怀抱,你会在一个大的恐怖之后,感到大的欣慰。你会感到一种力量,从你脚下的大地和你头上的天空,从你身边的每一棵草和每一滴水,涌进你的头发、睫毛、关节和口唇……你就强壮和智慧起来。   读书也会使我们接触这些道理,但是我们记不住它。大自然是温和而权威的老师,它羚羊挂角不露声色地把伟大的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理,灌输给我们。   你在城市里,有形形色色的传媒,有四通八达的因特网,有权威的红头文件和名不见经传的小道消息,摩肩接踵,耳濡目染。你几乎以为你无所不能,你了解整个世界。但是,且慢!在人群中,你可能了解地球,但你永远无法真正逼近——什么是宇宙?——这样终极的拷问。   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我以为在很年轻的时候,有机缘迫近这番道理,是一大幸运。   你可以比较地眼界开远,比较地心胸阔大,比较地不拘一格,比较地宠辱不惊。   顺便说一句,那天照相的时候,虽然在日历上是属于夏季,但女伴们都穿着棉袄,只有我例外。我在想,若是把夏天穿棉袄的照片寄回家,我妈妈会伤心的,她会说,那个地方怎么这么冷啊?于是,我忍着寒冷,坚持穿绒衣,外面罩着小翻领的单军装。   我们把照片寄走。很久之后,军邮车带来了家人对我们在高原所摄照片的反馈。我记得很清楚,妈妈说——为什么别人都穿得挺严实,你却耍单?我知道阿里有多冷,记着啊,夏天也要穿棉袄。
使自己快乐工作的17种方法 在工作中体验更多的快乐并不难,你只需要知道规则就可以做到。 最近一位读者指引我让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布的一些“更快乐的生活规则”。以下是我对那些规则的看法,因为它们也适用于工作场所: 1、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每个人,我的意思是每个人开始的地方不同,而且每个人都会前往他们自己的旅程。你不知道别人的旅程会怎样引导他们,所以做比较完全是浪费时间。 2、永远不要痴迷于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虽然了解其它事情常常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了解经济、你销售的市场和别人可能采取的行动,但是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你真正能控制的事情上,即1)你自己的想法和2)你自己的行动。 3、知道并且保持你自己的个人界限和边界。 虽然有时候你的工作看起来像是你的世界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如果你让工作情况推动到侵犯你的隐私和完整性的时候,你就是在杀死你自己的一部分。 4、不要对你自己或者你的团队做出过多的承诺。 热情愿意走出“额外一英里”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做出你或者你的团队不能合理地实现的承诺只是创造失败和失望的一种方法。 5、记住你每天的时间量与其他人的时间量相同。 你可能会感觉你没有时间,你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简单的事实是当一天开始的时候,你拥有公平的时间份额:24小时。没有人比你拥有的时间更多,所以不要抱怨了。 6 6 、别把自己弄得太严肃,其他人不这样。 嘲笑你自己的小缺点的能力不仅会使你作为一个人更快乐,也会让你更强大、更有影响力并且更能吸引别人。如果你不能嘲笑你自己,那么别人将会在你背后嘲笑你。 7、做更多的白日梦而不是更少。 做白日梦与工作相互排斥的想法属于20世纪。这就是你让你的思想徘徊的时候,这时你更可能有让你独一无二和更有竞争力的见解。 8、不要为仇恨而烦恼,它不值得你烦恼。 仇恨是一种情感寄生虫,它侵蚀你的能量和健康。如果世界上出了什么问题而你能够改变它,那么就采取行动。如果你不能采取行动,你最好原谅和忘记。 9、与你的过去休战,以免它创造你的未来。 把注意力放在让你痛苦的过去的错误或坏事上就像是你在看着后视镜的情况下开车一样。在你撞上一些坚硬的东西之前你会一直朝着同一方向前进。 10、不要试图在每一次争论中“获胜”。 一些战役根本就不值得去战斗,而且很多人在认为他们已经在争论中获胜的时候更容易相处。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你和其他相关的人计划接下来做什么。 11、记住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对你的快乐负责。 虽然一些工作环境本身就存在困难,如果你一直很痛苦,那么这就是你自己的过错了。你应该为你自己和你的同事找到一份能够让你快乐的工作,要么就最好地利用你已经得到的这份工作。 12、微笑并且更频繁地笑。 与流行的看法相反,微笑和笑声并不是快乐的结果,它们是创造和巩固快乐周期的一部分。找到微笑的理由。永远永远不要压制笑声。 13、不要在怨恨和八卦上浪费宝贵的精力。 在你讲述关于别人的故事或者倾听这样的故事之前,问你自己四个问题:1)这是真的吗?2)这是友好的吗?3)这有必要吗?和4)我希望有人讲关于我的类似故事吗? 14、不要担心别人怎么看你,这不关你的事。 你不能解读别人的想法,你不能让别人都连接到测谎仪上。真的,你真的不知道别人对你的真正想法是什么样的。努力知道别人对你的看法如何是对时间和精力的彻底浪费。 15、记住无论情况有多么糟糕或者有多么好,它都将必然地发生变化。 物理宇宙的本质就是变化。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正如大师们所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暂时的。无论你是在庆祝还是在哀痛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什么东西,一切终将会过去。 16、丢弃你工作区域内没用或者不漂亮的所有东西。 想想看:你成人生活三分之一的清醒时间将会在工作中度过。为什么你想要把你的工作环境——和你的那部分生活——填满没用和丑陋的东西呢? 17、无论怎样都要相信最好的还没有到来。 我的祖母在她70多岁的时候成为寡妇,后来她回到了大学,去欧洲旅行住青年旅馆并且学习日本绘画,还有很多其它活动。她告诉我的最后一件事情是:“Geoffers你知道吗,生活从90岁开始”。
你的幸福,常在别人眼里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霓虹,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   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本质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有一种尊重叫:守口如瓶 !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终将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的他人的信任。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密。 有些人心性不稳定,受人盛情款待时,常会把心里话倾吐殆尽,特别是酒醉饭饱之后,最易吐真言:“咱们朋友一场,以你我多年的交情,今天我什么都没保留,全跟你说了,你千万不要跟别人说!” 俗话说:“秘密若从口里出来,就已出了大门了,以后会遍于全世界。”所以,过了两三天后,这个朋友又在别人面前,上演了同一出戏……如此不能保守秘密,只会令信任自己的人彻底失望。因此,我们对于别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曾有一个人去某跨国企业应聘,来求职的人很多。面试一轮之后,进入笔试环节。 这些题对他来说都不难,他快速写着,却被最后一题难住了。题目是这样的:“请写下你之前所任职公司的秘密,越多越好。” 他看看周围,发现其他的人都在奋笔疾书。他想了想,拿着试卷走到考官面前说:“对不起,这道题我不能答,即使是我的前公司,我也有义务保守秘密。” 说完,他就离开了考场。 第二天,他收到这个企业的录用通知书,老板在通知书的末尾写道:“有良好职业操守,懂得保守秘密的人,正是我们需要的。” 可见,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终将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另外,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秘密,但为了自己和他人,也还是应当尽量保密: 一、“隐秘自己之功德”。 自己纵然具有很多功德,也不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倘若自己宣说自己的功德,多半是傲慢的一种显现,别人不一定对你生信心,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二、“隐秘他人之过失”。 我们有时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身修行不够。其实,别人说我们的过失,我们可能闷闷不乐,当面说了不高兴,背后说了也不高兴,甚至两三天都不开心。那么推己及人,自己又为何爱说别人的过失呢? 三、“隐秘未来之计划”。 计划还没有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是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
有一种尊重叫:守口如瓶 !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终将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的他人的信任。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密。 有些人心性不稳定,受人盛情款待时,常会把心里话倾吐殆尽,特别是酒醉饭饱之后,最易吐真言:“咱们朋友一场,以你我多年的交情,今天我什么都没保留,全跟你说了,你千万不要跟别人说!” 俗话说:“秘密若从口里出来,就已出了大门了,以后会遍于全世界。”所以,过了两三天后,这个朋友又在别人面前,上演了同一出戏……如此不能保守秘密,只会令信任自己的人彻底失望。因此,我们对于别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曾有一个人去某跨国企业应聘,来求职的人很多。面试一轮之后,进入笔试环节。 这些题对他来说都不难,他快速写着,却被最后一题难住了。题目是这样的:“请写下你之前所任职公司的秘密,越多越好。” 他看看周围,发现其他的人都在奋笔疾书。他想了想,拿着试卷走到考官面前说:“对不起,这道题我不能答,即使是我的前公司,我也有义务保守秘密。” 说完,他就离开了考场。 第二天,他收到这个企业的录用通知书,老板在通知书的末尾写道:“有良好职业操守,懂得保守秘密的人,正是我们需要的。” 可见,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终将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另外,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秘密,但为了自己和他人,也还是应当尽量保密: 一、“隐秘自己之功德”。 自己纵然具有很多功德,也不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倘若自己宣说自己的功德,多半是傲慢的一种显现,别人不一定对你生信心,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二、“隐秘他人之过失”。 我们有时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身修行不够。其实,别人说我们的过失,我们可能闷闷不乐,当面说了不高兴,背后说了也不高兴,甚至两三天都不开心。那么推己及人,自己又为何爱说别人的过失呢? 三、“隐秘未来之计划”。 计划还没有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是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
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1.5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T恤衫。如果把貂皮大衣捂在身上,轻者长满红肿热痛的毒痱,重了就会中暑倒地一命呜呼。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你不能俭省。   第一件事是学习。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就算圣人孔子,答疑解惑也要收干肉为礼。学习费用支出的时候,和买卖其他货物略有不同。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这在某种情况下就有点隔山买牛的味道,甚至比股票的风险还大。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了学费之后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只能先期投入。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   第二件事是旅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蓄积。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第三件事是锻炼身体。古代的人没有专门锻炼身体的习惯,饥一顿饱一顿全无赘肉。生存的需要逼得他们不停奔跑狩猎,闲暇的时候就装神弄鬼,在岩壁上凿画,在篝火边跳舞,都不是轻体力劳动,积攒不下多余的卡路里。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于是要人为地在机器上跋涉,在充满氯气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花和冰面上打滚,在矫揉造作的水泥峭壁上攀爬……这真是愚蠢的奢侈啊,可我们没有办法,只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有没有省钱的方法呢?其实也是有的。把人生当作课堂,向一切人学习,就省了上学的钱。徒步到远方去,就省了旅游的钱。不用任何健身器械,就在家里踢毽子高抬腿做广播体操……就省了健身的钱。   然而,这也是破费,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
看《平凡的世界》,像少平一样去奋斗,像润叶一样去爱。  工作日里,你匆忙地奔走,你说没有工夫看书学习、思考未来;周末,太阳已经舔着楼顶,你慢慢睁开惺忪的双眼,你说好不容易有时间,任性去休息才是硬道理。慢慢地,习惯成自然,你越来越把生活过得潦潦草草,甚至不屑跟自己掰扯理想。你说,随遇而安,没什么不好;你说,是你的东西就会来,不是你的强求也不得。即使你知道,自己并不幸福。   每当遇到这样的你,我都会想,20来岁的年纪,正值朝气蓬勃的青春,不拿宝贵的时间自我提高,不去筑梦、追梦、圆梦,而是把随波逐流当信条,给自己的人生早早打上“宿命论”的悲观基调,让人扼腕。   诚然,现实生活中确有诸多无奈。日常的大事小事纷纷扰扰,太容易耗费人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很自然会感到自己对未来的掌控是无力的,于是愈来愈没有坚定的方向,不图改变似乎就成了最不坏的选择。而陷入这种泥潭越深,就越容易早早躺在安逸散漫的生活里得过且过。于是,生活就进入了死循环。   然而,就让人生输给无休止的琐事杂事了吗?在困难面前低下头、绕道走,不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从来都是人生的毒药;年纪轻轻就叹息“宿命”、畏缩不前,那“年少时的梦”就只能在心中枯萎、凋零。试想,多年以后,再回首保尔·柯察金的那句“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时,能有怎样的心情?   那么,是否能够在这死循环的迷宫里,找到一丝希望和出路?   古人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尤其对于青年人来讲,只有在路上,才能有未来、有更好的未来。在路上,就不再是“能不干就不干”的懈怠,而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创造条件也要干”的志气昂扬;在路上,就努力把千头万绪的事务条分缕析,以求事半功倍;在路上,就给心灵补充营养、给人生增加潜力,用读书、学习来提高能力、开阔眼界。这样一来,非但跳出了宿命论的温柔陷阱,更迈上了正能量的阶梯。   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缩短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不可能一蹴而就,须有“盈科而进”的精神。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他意在强调一个做事的规律:急功近利,想得多、做得少,无任何意义;而循序渐进,即能水到渠成。   另外,还须用上“惟精”“惟一”的功夫。王阳明以米作比,谈道要使米实现纯然洁白之“惟一”,必须有“舂、簸、筛、捡‘惟精’之工”,所以,人也需“博学、审问、慎思、笃行”,久久为功,方得始终。莫不然,小小动摇的念头堆积、小小懈怠的虚度积累,就“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乃至前功尽弃。   青年人正在八九点钟的兴旺时期,千万别给大好的年华打折,“像少平一样去奋斗、像润叶一样去爱”,而幸福,正等着拥抱做好准备的你。
知识加油站:这些相似词语是否也困扰着你?   有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容易用错,“祛除”与“去除”有何不同?到底是“思维定势”还是“思维定式”?在这个键盘飞舞的年代,面对这些相似词语你是否也有傻傻分不清楚的时候?   “祛除”与“去除”有何不同   “祛除”一般用于疾病、疑虑、邪祟。例如:   (1)这种中成药能够祛除胃寒、胃痛,帮助恢复胃肠正常功能。   (2)这次行动的成功祛除了大家的担忧,大家纷纷表示支持这一行动。   (3)贴上门神的画儿吧,民间传说这能祛除邪魔。   说到去掉某种物质,宜用“去除”。例如:   (4)用这种洗衣粉能很容易去除衣服上的污渍。   (5)去除杂质之后,杯子里的水更加透明了。   当然,“去除”也可以用于疑虑等。而“祛除”的使用范围较窄,一般仅限于疾病、疑虑、邪祟。   “思维定势”还是“思维定式”?   “定势”多用来指“确定的发展形势”。例如:   (1)蔬菜价格上涨被遏制住,业已成为定势。   (2)友好合作,互利共赢,是当前我们两国关系发展的定势。   (3)这本著作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看来加印若干次已成定势。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式”的意思是“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方式或格式”。例如:   (4)看到这种情况,她总是往坏的方面想,似乎已经成了她的思维定式。   (5)小说的写法没有定式,作家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6)不同类型公文的写作是有一套定式的,多研究就能掌握。   因此,若要表达“固定思维方式”的意思时,宜写成“思维定式”。   “气候怡人”宜写成“气候宜人”   “怡人”是说使人愉快。例如:   (1)这里的山光水色十分秀美,怡人心怀。   (2)海边风景怡人,咱们去那里散散步吧。   (3)他们领略了高山草甸的怡人风光。   “宜人”是说适合人的心意。例如:   (4)这里四季长春,气候宜人,一年到头,游客不减。   (5)杭州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6)阳朔春风拂面,风光宜人,我们在这儿多待了几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怡人”指使人心情愉悦,所以多跟自然风光相联系。“宜人”指合人心意,因此既可以跟自然风光相联系,也常跟气候、天气相联系。也就是说,“怡人”一般只关涉自然风光,而“宜人”既可关涉自然风光,也可关涉气候、天气。因此,“气候怡人”宜写成“气候宜人”。   应该注意的是,“风景怡人”跟“风景宜人”意思有所不同。“风景怡人”是说自然风光使人愉快,而“风景宜人”是说自然风光很适合人。   “擦油”跟“搽油”的不同   “擦”跟“搽”都可以用来表示往脸上或手上等处涂抹粉末、油类物。例如:   (1)那时候,她往脸上搽的是雪花膏。   (2)手上搽点防晒霜有利于保护皮肤。   (3)他用棉签给腿上搽了点碘酒。   上面的(1)至(3)中的“搽”也可以用“擦”来替换,说成:   (4)那时候,她往脸上擦的是雪花膏。   (5)手上擦点防晒霜有利于保护皮肤。   (6)他用棉签给腿上擦了点碘酒。   如果表示往身体之外的物体上涂抹粉末、油类物等,则宜用“擦”,不宜用“搽”。例如:   (7)张师傅往机器的转轴上擦了点油。   (8)李大婶在饼铛里擦了些油。   (7)至(8)中的“擦”不宜写成“搽”。
强者,都是含泪微笑的人! “看着你们快乐无忧的样子,我只能含泪微笑。”十八年前,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老师,偶然间在他的那群朝气蓬勃快乐无忧的学生们面前说过的一句话,却无意中深深地印在了其中的一位女孩的心里。 女孩感到诧异,眼前这位曾低吟轻唱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是音乐家手下的五线谱”的富有才气的年轻帅气的老师,何以有如此沉重的叹息。笑”,女孩感动了,她隐约感觉眼角有泪光闪过。女孩没有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老师微笑里的叹息,但却牢牢记住了微笑里的泪光,从此,再也挥之不去。 多年以后,长大成人以后,再回望一路走来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女孩终于能够更真实地体会到:泪里的微笑,笑里的泪光,那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体悟。多年来,她近乎抄袭般地把老师那曾有过的轻轻的叹息化为了自己人生的箴语。当一次次的痛苦与无奈袭来的时候,她微笑着;当她感受到生命孤舟其实早已千疮百孔的时候,她仍然微笑着;当泪水不轻意间悄悄从脸庞滑落的时候,她竟诗意地把它们当作窗前的细雨……她微笑着,含泪的微笑着! 似乎,微笑成了她生命的符号。在浅浅的微笑里,她学会了忍耐,学生了宽容,学会了淡定。也终于悟出了,生命,何其短暂。就如水里洒落的一片片树叶,想回头寻找漂泊的起点,却发现流水早已将它们带离它所熟悉的环境,再也回不去了。 经历过了长久的漂泊,渐渐的对生命就没有了过高的要求与期望。 她常说,如果生命是一条河,但有浅浅的河水淌过,就足以让她心潮澎湃。偶尔,一棵两棵亦或更多一些水草,愿意长在她的身旁,她的生命便因此而充满感动与泪水。 她希望自己是一片原野,但有农人吆喝着耕牛从她的身上踩过,她的生命便会觉得有存在的价值。那迁徙的大雁,不经意中投在她怀里的身影,将成为她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景。她,也就这样,常常在回味中将生命的感受沉淀。 她也时常把自己比作一片沙洲,那么虔诚地静默地守望那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响起的驼铃。期待,慢慢幻化成了一种绵远一种悠长。也许,最终会幻化成永远的虚空。但她明白,生命尚有一许期待,心田就永远不会枯竭…… 当她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的那一刻起,她更是简单而又真实地理解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很多人在在拥有与失去间徘徊,却不曾真正想过,尚存的躯壳里,该填进些什么东西。她似乎明白了,但她以为,自己的认识里仍然存在肤浅与幼稚。她时常幻想,生活,要是被亲情包围,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这种思绪涌上心头的时候,她总是把眼光放逐,追随那远走的大雁…… 当她再次轻轻忆起“含泪微笑”的时候,她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生命的河水早已淌过年少淌过青春,不久的将来,一切都将归于平静。她只愿简单地生活着,让平凡的生命据有一定的高度,也就不要再去苛求自己非得那么拼命地踮起脚尖。 她一直以来都明白,这种不踮脚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近乎与世无争的平和,生命的湖水里注定泛不起太大的涟漪。但无论怎样,她总感到平淡的日子里,她有了不少的收获。因为,她学会了当困苦与磨难降临的时候,她能够面对着生活,含着泪光微笑着。
心态一变,人生就变! 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 心态一变,人生就变! 一般来讲,人的心理状态是相对稳定的,连贯的。但是,这种稳定的心态因他人或者外界的影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人的心态是可以调整的,积极的心态会转变为消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也会转变为积极的心态。这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表现,是人作为高级灵性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 当然,我们期望的是,人应该尽可能多地将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心态,而不是相反。而对于心态调整与控制的不同结果恰恰又形成了不同的人生。 在美国,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士,她的内心很痛苦,很烦恼,很郁闷,生活对于她已是一种煎熬。为什么呢?因为她随着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也不通;当地的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45度以上;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去了,只剩下她孤身一人。所以,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们能想象她内心的痛苦。 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得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自己,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也就是短短的几个字,这几个字是: “两个人从监狱的窗户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她刚开始非常失望,还有几分生气。后来她终于从父母来信的几行字里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她过去习惯性地低头看,结果只看到了泥土。但自己为什么不抬头看?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我们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一定会有星星!自己为什么不抬头去寻找星星,去欣赏星星,去享受星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呢? 她这么想,也开始这么做了。这之后,她开始主动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慢慢地都成了朋友,还送给她许多珍贵的陶器和纺织品作礼物;她开始研究沙漠中的仙人掌,一边研究,一边做笔记,没想到那仙人掌是那么的千姿百态,那样的使人沉醉着迷。 而仙人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茁壮成长、仍然生存不息的精神更是让她心灵震撼!她开始欣赏沙漠的日落日出,感受沙漠的海市蜃楼,享受着新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没想到慢慢地她找到了星星,真的感受到星空的灿烂。 她发现生活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于欢笑之间。后来她回美国后,根据自己这一段真实的内心历程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事情就是这样令人费解,对这位女士来说,前后简直判若两人:一个是无限的痛苦,一个是不尽的快乐。我们思考一下,这位女士所处的环境并没有改变,沙漠、铁皮房、仙人掌阴影下45度的高温、印第安人、墨西哥人等,都是原来的样子,为什么她的行为和心情前后大不相同呢?很明显,是她的心态变了:过去她习惯性的选择看泥土,选择事情的消极一面;后来她习惯性地选择找星星,选择事情的积极一面。 可见,心态一变人生就变。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变化,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痛苦,一个快乐;一个失败,一个成功。 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则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假如一个人有积极的心态,那么他四周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积极的心态是心智的健康营养,它能让一个人充满自信、受人喜欢、知足常乐、倍感幸福,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让人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一夜白头这种事情真的有吗?什么原因? 初三升高一暑假,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家因为父母双双由国企下岗早已进入彻底的赤贫。不知道有没有人相信,也不知道有没有一样的人存在,反正我就是那种在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里还会时常吃不上饭饿着肚子去学校的苦逼小孩,为什么不吃饭,因为家里一分钱也没有,可以变卖的东西都早已卖光了。 这个暑假的倒霉事儿不光是我考上了省重点,还包括本是文弱书生的父亲实在找不到活儿干去做泥水匠结果因为不习惯在手脚架上工作,从三楼摔下来胳膊骨折。 嗯,好在工头帮忙付了父亲的医药费;其次好在跟我伯伯一家住的奶奶是退休教师待遇还不错,答应了帮我付学费。是不是觉得人间自有真情在?付了几天钱工头就消失了,而我的亲伯伯没错也就是我爸的亲哥哥在我临入学前一天突然出现,告诉他亲弟弟没错也就是我爸:“奶奶不会来给小妹妹付学费的。”为啥咧,因为亲大伯觉得我考上重点只是撞大运,我这个小妹妹根本就没有念书的智商不要浪费钱了,于是把我奶奶关家里,并非常诚恳地让我爸妈赶紧给我找个美特斯邦威或班尼路的售货员工作立即挣钱养家不要拖累他们了。我妈就哭,我爸把我叫到病床前让我拿纸拿笔,他口述了一封信,让我去学校找即将成为我班主任但当时我完全不知道是谁的那个人。信的内容大致就是说孩子一定要念书,但是钱真的很难筹,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帮帮这个孩子,宽限几天或是减免一些。具体语句已经记不得,但其中四个字不知为何一直记到现在:“告。贷。无。门。 ”——为什么我念了一肚子书的父亲要去告贷?为什么我善良柔弱的妈妈丢下尊严去求告借贷却告贷无门?不知道,也想不明白,我就拿着那张纸在炎炎烈日下跑去那个学校东问西问,但那位未来的班主任老师似乎是不在校内,饿着肚子在学校等到天黑也没找到他。感觉着一切都是我的罪过啊对不对,没读书天分的小孩考什么试,美特斯邦威一个月能挣800多好啊。罪不可赦的我捏着那张已经被手汗渗湿的信纸回到医院,跟爸爸妈妈老实交代。“我没找到老师,我明天不去了吧,我就去打工吧。”妈妈让我回家睡觉,第二天被妈妈直接从床上拎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把我领到学校,找到正在办入学的那位班主任。我哆哆嗦嗦拿出信纸,麻木的听着老师和妈妈的对话,羞耻和愤怒堵住我的嗓子,半个字也说不出。就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我什么都不用交,直接入学就好。回到医院时发现,等待我们消息的父亲,一夜之间,满头黑发已经变得花白。当然,后来我还是念高中,考大学,找工作。往死里拼命,工作三年还完之前家里的所有外债;再往死里拼命,刚不久前给父母在家乡付了个小小房子的首付,他们终于有家了;一直往死里拼命,当年那个捏着一封求助信饿着肚子在烈日下等待的小妹妹现在也是个父母动不动就跟邻居炫耀的所谓全球飞人国际化臭屁小白领了。我有没有说其实我长得很漂亮,但我从来没有用脸换过什么。我并不是要对得起父亲一夜花白的头发,也不是要对得起母亲当年夜夜不停的眼泪,我必须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一切大小事情,必须用最大的善意和智慧去对待这个世界的原因是,这个世界透过班主任老师向我暗示了一个真理:“如果一个人尽可能做好能做的事情,那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变得更美好一点。”我一定要把这个真理传递出去。
最近疯传的“大树理论”,很值得深思…… 1、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体验的积累和廷伸。 2、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二个条件:不动。   没有一棵大树,第一年种在这里,第二年种在那里,而可以成为一棵大树,一定是千百年来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就大树。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守信念、专注内功,终成正果! 3、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三个条件:根基。   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4、成为一棵大树的第四个条件:向上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旁边长,长胖不长高;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长。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5、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五个条件:向阳光。   没有一棵大树长向黑暗,躲避光明。阳光,是树木生长的希望所在,大树知道必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才有希望长得更高。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