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朗月
我是月朗星移
短歌行。
关注数: 187
粉丝数: 206
发帖数: 4,769
关注贴吧数: 36
山灵全线出马! 哈尔滨要出啥大事儿?
奥莱尔全线出马! 20万忽然空降!哈尔滨要出啥大事儿?
20万忽然空降!哈尔滨要出啥大事儿?
#砖家报#2017-9-27所有东西都贵了,为什么可乐没涨价?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感叹“XX东西最近又涨价了”,比如过去十年里,我们身边所有东西几乎都涨价了: 房价:不同的城市多则3-4倍,少则1倍; 一根油条:从1块钱变成几块钱,贵了2-3倍; 一碗方便面:从3块钱变成5块钱,贵了接近1倍; 理一个发:从10几块钱变成了20-30块,贵了至少1倍; 即便是全国人均收入,也涨了1.5倍。 - 除了这些涨价的商品之外,少数没有涨价的商品则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 10年前我们买一份报纸,只要5毛钱,现在买一份报纸,还是5毛钱; 10年前到电脑城买一个当时主流配置的电脑,可能是4-5千,现在你跑到电脑城或者在网上买一台同样是目前主流配置的电脑,价格还是4-5千; 最典型的“不涨价”还是可乐。20年前,一瓶可乐是3块钱,10年前,一瓶可乐也是3块钱,现在,一瓶可乐还是3块钱。
百年执着,HIFI蓝血——AH-MM400与我的天龙情怀 序:一个老初的天龙情怀 生于1970,在我们哈尔滨歌于斯烧友联盟里,多数年轻朋友已经对我以叔叔相称,所以称老;懒于研究参数、曲线和专业名词,听音乐多年却始终不是器材党,仍是初烧。我是朗月,老初一枚。 对于天龙的情怀,始于多年前的那个夏天。攒足了银子的第一次器材大换血,音箱从不知名品牌换成了乐富豪,功放升级为马兰士PM-90,选的就是天龙的CD机。 Denon、Marantz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为国内音响爱好者熟知的发烧品牌。那时,一众欧美品牌尚未登陆,这两个牌子是如同汽车界双B一般的存在,其他品牌在烧友眼里,都是消费级。那次换装,印象最深的就是天龙的CD机。一耳朵的震撼和迷醉,让人忘记解析、声场、三频这些技术词汇。那是一种超越俗物的醇和韵味、优雅气息,时至今日,我仍然偶尔会用“高级感”来形容这种声音。 几经颠沛,这套东西只留下了天龙这台DCD-815G。十五年了,它仍在服役,虽然读盘能力下降,不再是主力,解析力和信息量对比当今的器材也不再有优势,但每当偶尔听起,那宽广的动态,醇厚的人声,雄浑的力度和流畅的乐感,仍然堪称激动人心。2003年,始创于1952年的美国Marantz(马兰士)合并了诞生于1910年的日本Denon(天龙)组建D&M集团——这正是我当年功放和CD机的组合。巧合?预言?看来我与D&M颇有渊源!我是大耳爱好者。出于方便,当然也有耳塞。而我的第一条入耳式耳机,就是天龙的AH-C700。这是一款以“箱子味”著称的耳机。都说塞子不谈声场,但C700纵深十足的空间感,经典的金字塔形三频分布,临场感与氛围感十足,虽然振膜状态已不如当年,但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耳塞之一。 虽然谈不上死忠粉,但陆续又买了一些天龙耳塞:C551、C560、C120m、C720、C821(820的46欧版),天龙成为我耳塞中数量最多的品牌。身边的烧友们,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开始不喜欢低频量偏多的声音,我的听音口味也在改变,但这种追逐品牌的惯性,也许是一种对记忆情怀的执念吧。
#砖家报#2017-8-30 内容争夺战?大V赚钱新选择! 大家好,我是朗月。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作家梦,然而作家也是需要生存的。一本红楼一生心血,大部头往往不能糊口。在各种卖文赚钱的方式中,专栏作家是最适合的选择。 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爆炸,然而有价值的信息,似乎并没有变多。优质的内容,似乎比纸媒体时代更为稀缺了。所以,优质的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依然是传播界话语权的主导者。而在网络的世界,软文营销是内容的主体,拷贝黏贴仍是写作的主流——文字的狂欢,让阅读者困惑,也让写作者无奈。 继博客时代开始的广告分成、微信时代开始的打赏机制之后,这一次,写作者的酬劳回归了传统——稿费来了。 (本文选载自第一财经)
#砖家报#2017-8-16 《中国好歌曲》即将复生! 大家好,我是朗月。 从好声音到新歌声,简单的品牌变换背后,是节目的迷失。不仅是收视率的急剧下滑,发现中国民间“好声音”的初心,蜕变成为几个大咖的脱口秀。 热爱音乐的人们,是否还有人怀念这个朴实平凡的名字呢。 创作是艺术的根基,民间的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的根基。毋庸讳言,中国的流行音乐,比之欧美,从创作、编曲到录音制作,都有很大的差距。复兴中国流行乐,首先在数量上就要提升一个量级! 好声音无法代替好音乐!准备好今天的砖家报时,看到这个消息,决定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 本文直接复制黏贴,来自企鹅号“果酱音乐”,原作者,莉莉安。
#砖家报#2017-8-9 也许,你我都是“巨型的婴儿”! 大家好,我是朗月!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概念总是层出不穷,然而,真正的创新有多少呢,很多不过是追名逐利的乱象而已,背后不过是钱的主题。 科技新闻令人浮躁。其实,哪有什么互联网时代?时代不应以物质定义,时代的核心,应该是人。这周,我们谈谈人的学问——心理学。 - 每个人都是自卑的。因为,没有人十全十美,也没有人拥有一切。自卑有时表现为畏缩和退让,自卑也经常表现为自负和盛气凌人。 - 如果你曾经、或正在被自卑困扰,或者总觉得活的太累,不妨接着往下看吧。
#aune缔造不凡# 生命的记忆 我平凡的父亲 从看到aune发起征文至今,我一直写不出什么。我的经历和才华都太过平凡,始终觉得无法驾驭这个话题。如果大家有耐心看,那我就在我最爱的国砖吧,给好朋友们写写我的父亲。
#砖家报#2017-8-2 夏日炎炎,别让空调要了你的命! 大家好,我是朗月,又见面啦!转眼间就要迎接立秋,可三伏还在猖獗!今天就继续“要你命”的话题,放点儿冷气吧!
#砖家报#2017-7-26 你的耳机,可能随时要你的命! 大家好!我是朗月,一个“老初”(老年初烧)。从今天起,我为大家组织每周三的专家报内容,请多指教!
朗月期盼大家支持^_^ 我是朗月,匆忙中参与凯音摄影赛,虽然照片潦草,期待大家支持!顺便自家吧里水一贴,哈哈 http://tieba.baidu.com/p/5107070954
歌于斯|哈尔滨烧友联盟 会盟宣言 歌于斯,谓家国。 礼记载,晋文子新屋落成,大夫张老道贺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指家安于此,乐得其所。 我们共处于祖国最北,会同龙江北蒙同好,聚于冰城。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缘份流转中相遇相知,故以“歌于斯”之名,在此会盟。 这是自由平等的国度,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不分高低先后,每一位会盟者,都是歌于斯的主人。 我们不想成为别人的旗帜,但我们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百无禁忌,抒发真实的感受,听到彼此真实的感悟。 音乐,是人生的伊甸。何其幸运,在浮躁纷乱的尘世,我们有此心灵的家园。 乐为音之魂,器乃魂之所托。聆听每一分细节的感动,好音乐与好器材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我们搭建烧友交流心得、相互分享的平台,不定期的组织烧友聚会、新品试听等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群体个体的交流,让大家在层出不迭的器材海洋中,不唯权威不从众,各取所需,各得所爱,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在热爱hifi的旅途,少走弯路。 歌于斯,聚于斯,愿我们爱音乐的初心,天长地久!
【摄影大赛】偷得浮生闲半日,一壶清茶伴凯音 标题:【偷得浮生闲半日,一壶清茶伴凯音】 总是太过忙碌,忙得没时间拍照,总是寻找更好的,所以日渐浮躁。偷闲半日,不复攀比,N5,属于70后的温暖,因为陪伴,所以唯一。
PICO!终于等到与你亲近! 收到朋友借的PICO,开个长文^_^
46欧姆双动圈儿,我来开个冷门儿 从CD机到功放,从上世纪到今天……对天龙多少有点儿情结。倒不是忠实这个品牌,也许只是中年后对曾经岁月的记忆。 老一代C700已持有多年,纵是廉颇,也难免垂垂老矣,上次哈尔滨群友聚会,勾起了我升级的心思。 既然老初,既然钱紧,那就还是天龙吧,一千出头品牌到顶,岂不是美美滴^_^ 报个到,开始煲机!
天龙情结之一,我先发图不说啥 从CD机到功放,从上世纪到今天……对天龙多少有点儿情结。倒不是忠实这个品牌,也许只是中年后对曾经岁月的记忆。老一代C700已持有多年,纵是廉颇,也难免垂垂老矣,上次哈尔滨群友聚会,勾起了我升级的心思。既然老初,既然钱紧,那就还是天龙吧,一千块品牌到顶,岂不是美美滴^_^报个到,开始煲机!
急询凯音新数播(iDAP6)的消息! 看到拉斯维加斯展会的贴吧报道,凯音的新数播iDAP6让我眼睛发亮啊! 手头的解码和一体机都是人声类型的,最近一直在比对解码,最好是兼顾古典交响的!看了x20pro、mini-i pro2s、DA9等等等等,作为老洗衣粉、哈飞兄弟,加外观党,盼望iDAP6早日面世,和我的iHA6做伴! 然而到了新加坡展,又看不到它了!请问iDAP6何时上市?是OPPO那款类似的数播解码一体机吗?会是什么芯片的呢?……想上新解码,又想死等凯音!
NS-1听音150小时,打油诗拍个马PI^_^ 自然声150时题记 配置平淡无奇,指标暗藏玄机 外观泯若众生,内蕴深厚功力 调音中正均衡,三频浑然一体 低频质若磐石,高频飘逸天际 中频醇如佳酿,歌喉恍似眼前 乐感不急不缓,动态足纳百川 听感自然宽松,如坐云上楼台 此情润物无声,此境如水上善
自然声NS-1换用耳套的听感报告 这个所谓“报告”,源自于我对于NS-1低频的些许不满足——当然每个人的听音喜好都不同,作为一个“老初”,个人偏爱模拟味道,虽然并不追求动词打次,对于一耳朵均衡的NS-1,还是觉得缺了一些氛围与浓度。 发了开箱听感后,有朋友谈到原配耳套封闭性的问题,恰好四年前送领导的索尼SBH20套装在手边,就把它的配套耳机MH755的耳套装到NS-1上……Oh! 翻出手里的塞子,又另外买了几副耳套,决定找到最适合NS-1的,或者说最适合我的。还在本吧回复中答应长老汇报听感。 真正操作起来,发现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工程!这包东西,可是费了我不少功夫!……今天先预告,明天开更!
出对儿5个月的MC13! 如果本吧不能发广告,请版主删或提示我自删哈^_^……听交响还是混了点儿,详情有意的问我吧!
杰长老第一只到货,001号开箱! 在贴吧关注的大神不多,杰长老是最靠谱的一个……这么说也不怕得罪人,主要是听音喜好近似,都是年龄偏大的,喜欢古典乐的杂食动物。一直没怎么玩儿耳塞,当我动了搞一只好点儿塞子的时候,就看到了长老安利作品……缘分啊,毫不犹豫,第一时间下单,成为长老淘宝店的第一个粉丝和第一个客户!
【T51p巡回试听】适合老烧的便携耳机 拜亚动力T51p巡回试听札记 第一部分 絮叨点儿前世今生 感谢帝捷通过贴吧提供本次免费试听的机会。说句题外话,仅贴吧3级即可报名,不收押金试听——我混贴吧时间不长,也许孤陋寡闻,不得不说,这我感受到了帝捷作为老牌代理商的气度和胸怀,和这个年代最稀有的信任。 作为半生悲催的广告人,年底是最忙碌的时段,这篇作业耽搁了很久,趁着感受沉淀、印象尚未被糟糕的记忆力扭曲模糊的时候,赶紧提交上来。 先说一下个人的烧耳机背景,便于烧友们参考。本人中年大叔一枚,喜欢音乐。2003年因工作关系初次接触大耳机——为了配合索尼的摄像器材,当时所在的公司采购了一只记不清型号的银灰色索尼耳机,当然,那时候也只知道索尼。 直到2012年,才自己花钱购买了第一只大耳——就是拜亚。因为喜欢新世纪音乐,偏爱雅尼,在一个烧耳机的哥们儿推荐之下,购入DT770e 250欧……那时候对阻抗、推力等等概念一无所知。接在天龙CD机上,第一次发现,擦弦声、换气声、甚至翻曲谱的声音,原来耳机可以听到那么多原来听不到的细节。后来网络发达,都是用电脑和手机听音乐了,才发现听着不对了,高音直刺头顶,人声齿音乱飞……嗨,烧前端的过程略过不提。目前,持有(过)头戴式耳机如下:拜亚动力DT770e 250欧、DT880 250欧(已出)、DT235(送人)、DT990 600欧,AKG K240s(奥产,我的第二款大耳)、K121s、K420(送人)、K451(送人)、K612(已出)、K81dj(送人)、K70265th、K267、K240R(送人)、Y50bt(送人)、K845bt、Y45bt,森海HD558(送人)、HD598(送人)、HD600,索尼Z1000(已出)、索尼MDR7506、索尼Z7(已出)……通过圈子听过的就更多了。——穷烧没有旗舰,还是AKG听的最多。第二部分 第一眼就喜欢 耳朵不喜欢,所以塞子很少。但对于便携当然是有需求了,出差、偶尔的公交地铁、临睡时光,以及所有随便听听的时候。AKG的便携,貌似品种最多、销量最高(除了索尼我从未关注过其他日系,也许我以偏概全),但都是塑料货,天桥货一般没质感。所以,收到T51p试听机的时候,是惊艳的。 就如同我是佳能党,却不喜欢佳能的现代派设计,反而喜欢尼康多一些,更是常常对富士、奥林巴斯外露的金属材质和复古造型垂涎不已。拜亚的外围一贯有感,耳机包必须赞了再赞——虽然大耳的人造革包老化之后掉皮儿,那海绵衬套仍然是几大厂商最NB的。收到的T51p耳机包,正统相机包一样的加厚尼龙面料,上盖扣合设计配合尼龙粘扣,嵌入式内胆,说明书和转换头在上盖口袋里各就其位——嗯!好东西就该是这样子。取出耳机,看到的正是我最喜欢的风格。金属与皮革,搭配出前工业时代的机械质感——不锈钢头梁,印着拜亚的logo组合、还有貌似字号偏大的信仰——Made in Gemany,内衬条状革皮海绵,稳固又精细。小巧厚实、造型与拜亚大耳一脉相承的耳机壳,覆盖着拉丝质感的贴片。转轴的设计最喜欢——居然是用铆钉的,稳固又灵活——体现了绝佳的制造精度!复古而又简单实用!伸缩梁,阶梯感稍有模糊,但拉起来就觉得结实精密。原来不喜欢的双边入线,配合总体设计,也觉得格外具有工业风情,为头梁的简约耐用出了力,甚至觉得单边入线,因为需要穿过头梁而显得那么多此一举。dt1350因为包裹式头梁和单边入线、还有廉价感的耳罩,差之毫厘,却逊色太多了。……T51p,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便携耳机!T51p的耳罩,是那种褶皱的皮革包裹着松松的海绵,洋溢着复古的韵味——不仅如此,这个耳罩配合恰到好处的压力指标和总体轻量化,佩戴舒适度绝佳——T51p,虽然作为压耳式相对包耳长时间仍会更早疲劳——但,戴上后,第一感觉是忽略耳机,完全没有承压感,绝对是我用过的最舒适的便携耳机、没有之一!第二部分 初听音——莫非低端森海,哇靠什么鬼! 本次试听的是32欧版本,所以,听的时候先插了水果手机。从6S、5到4S……然后是Xplay3s。为什么试了这么多?因为,我已懵逼! (未完待续)
【T51p巡回试听】适合老烧的便携耳机 拜亚动力T51p巡回试听札记 第一部分 絮叨点儿前世今生 感谢帝捷通过贴吧提供本次免费试听的机会。说句题外话,仅贴吧3级即可报名,不收押金试听——我混贴吧时间不长,也许孤陋寡闻,不得不说,这我感受到了帝捷作为老牌代理商的气度和胸怀,和这个年代最稀有的信任。 作为半生悲催的广告人,年底是最忙碌的时段,这篇作业耽搁了很久,趁着感受沉淀、印象尚未被糟糕的记忆力扭曲模糊的时候,赶紧提交上来。 先说一下个人的烧耳机背景,便于烧友们参考。本人中年大叔一枚,喜欢音乐。2003年因工作关系初次接触大耳机——为了配合索尼的摄像器材,当时所在的公司采购了一只记不清型号的银灰色索尼耳机,当然,那时候也只知道索尼。 直到2012年,才自己花钱购买了第一只大耳——就是拜亚。因为喜欢新世纪音乐,偏爱雅尼,在一个烧耳机的哥们儿推荐之下,购入DT770e 250欧……那时候对阻抗、推力等等概念一无所知。接在天龙CD机上,第一次发现,擦弦声、换气声、甚至翻曲谱的声音,原来耳机可以听到那么多原来听不到的细节。后来网络发达,都是用电脑和手机听音乐了,才发现听着不对了,高音直刺头顶,人声齿音乱飞……嗨,烧前端的过程略过不提。目前,持有(过)头戴式耳机如下:拜亚动力DT770e 250欧、DT880 250欧(已出)、DT235(送人)、DT990 600欧,AKG K240s(奥产,我的第二款大耳)、K121s、K420(送人)、K451(送人)、K612(已出)、K81dj(送人)、K70265th、K267、K240R(送人)、Y50bt(送人)、K845bt、Y45bt,森海HD558(送人)、HD598(送人)、HD600,索尼Z1000(已出)、索尼MDR7506、索尼Z7(已出)……通过圈子听过的就更多了。——穷烧没有旗舰,还是AKG听的最多。第二部分 第一眼就喜欢 耳朵不喜欢,所以塞子很少。但对于便携当然是有需求了,出差、偶尔的公交地铁、临睡时光,以及所有随便听听的时候。AKG的便携,貌似品种最多、销量最高(除了索尼我从未关注过其他日系,也许我以偏概全),但都是塑料货,天桥货一般没质感。所以,收到T51p试听机的时候,是惊艳的。 就如同我是佳能党,却不喜欢佳能的现代派设计,反而喜欢尼康多一些,更是常常对富士、奥林巴斯外露的金属材质和复古造型垂涎不已。拜亚的外围一贯有感,耳机包必须赞了再赞——虽然大耳的人造革包老化之后掉皮儿,那海绵衬套仍然是几大厂商最NB的。收到的T51p耳机包,正统相机包一样的加厚尼龙面料,上盖扣合设计配合尼龙粘扣,嵌入式内胆,说明书和转换头在上盖口袋里各就其位——嗯!好东西就该是这样子。取出耳机,看到的正是我最喜欢的风格。金属与皮革,搭配出前工业时代的机械质感——不锈钢头梁,印着拜亚的logo组合、还有貌似字号偏大的信仰——Made in Gemany,内衬条状革皮海绵,稳固又精细。小巧厚实、造型与拜亚大耳一脉相承的耳机壳,覆盖着拉丝质感的贴片。转轴的设计最喜欢——居然是用铆钉的,稳固又灵活——体现了绝佳的制造精度!复古而又简单实用!伸缩梁,阶梯感稍有模糊,但拉起来就觉得结实精密。原来不喜欢的双边入线,配合总体设计,也觉得格外具有工业风情,为头梁的简约耐用出了力,甚至觉得单边入线,因为需要穿过头梁而显得那么多此一举。dt1350因为包裹式头梁和单边入线、还有廉价感的耳罩,差之毫厘,却逊色太多了。……T51p,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便携耳机!T51p的耳罩,是那种褶皱的皮革包裹着松松的海绵,洋溢着复古的韵味——不仅如此,这个耳罩配合恰到好处的压力指标和总体轻量化,佩戴舒适度绝佳——T51p,虽然作为压耳式相对包耳长时间仍会更早疲劳——但,戴上后,第一感觉是忽略耳机,完全没有承压感,绝对是我用过的最舒适的便携耳机、没有之一!第二部分 初听音——莫非低端森海,哇靠什么鬼! 本次试听的是32欧版本,所以,听的时候先插了水果手机。从6S、5到4S……然后是Xplay3s。为什么试了这么多?因为,我已懵逼! (未完待续)
【T51p巡回试听】一只适合老烧的便携耳机 拜亚动力T51p巡回试听札记 第一部分 絮叨点儿前世今生 感谢帝捷通过贴吧提供本次免费试听的机会。说句题外话,仅贴吧3级即可报名,不收押金试听——我混贴吧时间不长,也许孤陋寡闻,不得不说,这我感受到了帝捷作为老牌代理商的气度和胸怀,和这个年代最稀有的信任。 作为半生悲催的广告人,年底是最忙碌的时段,这篇作业耽搁了很久,趁着感受沉淀、印象尚未被糟糕的记忆力扭曲模糊的时候,赶紧提交上来。 先说一下个人的烧耳机背景,便于烧友们参考。本人中年大叔一枚,喜欢音乐。2003年因工作关系初次接触大耳机——为了配合索尼的摄像器材,当时所在的公司采购了一只记不清型号的银灰色索尼耳机,当然,那时候也只知道索尼。 直到2012年,才自己花钱购买了第一只大耳——就是拜亚。因为喜欢新世纪音乐,偏爱雅尼,在一个烧耳机的哥们儿推荐之下,购入DT770e 250欧……那时候对阻抗、推力等等概念一无所知。接在天龙CD机上,第一次发现,擦弦声、换气声、甚至翻曲谱的声音,原来耳机可以听到那么多原来听不到的细节。后来网络发达,都是用电脑和手机听音乐了,才发现听着不对了,高音直刺头顶,人声齿音乱飞……嗨,烧前端的过程略过不提。目前,持有(过)头戴式耳机如下:拜亚动力DT770e 250欧、DT880 250欧(已出)、DT235(送人)、DT990 600欧,AKG K240s(奥产,我的第二款大耳)、K121s、K420(送人)、K451(送人)、K612(已出)、K81dj(送人)、K70265th、K267、K240R(送人)、Y50bt(送人)、K845bt、Y45bt,森海HD558(送人)、HD598(送人)、HD600,索尼Z1000(已出)、索尼MDR7506、索尼Z7(已出)……通过圈子听过的就更多了。——穷烧没有旗舰,还是AKG听的最多。第二部分 第一眼就喜欢 耳朵不喜欢,所以塞子很少。但对于便携当然是有需求了,出差、偶尔的公交地铁、临睡时光,以及所有随便听听的时候。AKG的便携,貌似品种最多、销量最高(除了索尼我从未关注过其他日系,也许我以偏概全),但都是塑料货,天桥货一般没质感。所以,收到T51p试听机的时候,是惊艳的。 就如同我是佳能党,却不喜欢佳能的现代派设计,反而喜欢尼康多一些,更是常常对富士、奥林巴斯外露的金属材质和复古造型垂涎不已。拜亚的外围一贯有感,耳机包必须赞了再赞——虽然大耳的人造革包老化之后掉皮儿,那海绵衬套仍然是几大厂商最NB的。收到的T51p耳机包,正统相机包一样的加厚尼龙面料,上盖扣合设计配合尼龙粘扣,嵌入式内胆,说明书和转换头在上盖口袋里各就其位——嗯!好东西就该是这样子。取出耳机,看到的正是我最喜欢的风格。金属与皮革,搭配出前工业时代的机械质感——不锈钢头梁,印着拜亚的logo组合、还有貌似字号偏大的信仰——Made in Gemany,内衬条状革皮海绵,稳固又精细。小巧厚实、造型与拜亚大耳一脉相承的耳机壳,覆盖着拉丝质感的贴片。转轴的设计最喜欢——居然是用铆钉的,稳固又灵活——体现了绝佳的制造精度!复古而又简单实用!伸缩梁,阶梯感稍有模糊,但拉起来就觉得结实精密。原来不喜欢的双边入线,配合总体设计,也觉得格外具有工业风情,为头梁的简约耐用出了力,甚至觉得单边入线,因为需要穿过头梁而显得那么多此一举。dt1350因为包裹式头梁和单边入线、还有廉价感的耳罩,差之毫厘,却逊色太多了。……T51p,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便携耳机!T51p的耳罩,是那种褶皱的皮革包裹着松松的海绵,洋溢着复古的韵味——不仅如此,这个耳罩配合恰到好处的压力指标和总体轻量化,佩戴舒适度绝佳——T51p,虽然作为压耳式相对包耳长时间仍会更早疲劳——但,戴上后,第一感觉是忽略耳机,完全没有承压感,绝对是我用过的最舒适的便携耳机、没有之一!第二部分 初听音——莫非低端森海,哇靠什么鬼! 本次试听的是32欧版本,所以,听的时候先插了水果手机。从6S、5到4S……然后是Xplay3s。为什么试了这么多?因为,我已懵逼! (未完待续)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