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崽子8783
小兔崽子8783
关注数: 16
粉丝数: 95
发帖数: 1,315
关注贴吧数: 9
发现的450SR的缺陷
450SR的缺陷 转向灯开关离的有点远,是我手小了?有一样感觉的朋友吗?
NW40黏度主流机油大PK(求精) 不知怎的,最近想给车换好点的机油,市面上各品牌林立,鱼龙混杂,不知道怎么下手。于是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断断续续到各个机油厂商官网(外文官网)上查了各种机油的数据,整理了一下,也方便大家以后参考挑选。由于摩托车大多数都实用NW40的机油,这里就单对40黏度的机油做一下PK。 先解释一下各种机油的技术参数的含义 密度:这个稍有物理知识的都知道了,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这个参数意义不大,不直接影响性能,但是密度低的,多少能减一点重量。我觉得是越小越好?(越小越好) 100度黏度:在100度温度下,机油的黏度指数。100度粘度是衡量机油在标定的工作温度下的流动性的最主要性能指标,通常在100度上下,各车厂设计的温度不完全相同。这个参数小了话会增加提速,减低油耗,但噪音会稍稍增加,震动稍稍增大,反之亦然。相对于噪音和震动,我更倾向于性能,所以觉得小的好。(高好还是低好见仁见智) 40度黏度:是表达机油在常温环境低剪切速度下润滑性能的主要指标。通常可以理解为“常温冷车启动时的机油粘度“。这个参数越小,常温状态的流动性越好,而且能更快的达到工作黏度(100度黏度指数),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升温快”。(越低越好) 粘度指数:衡量机油粘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的重要指标是机油粘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流体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粘度对温度越不敏感。(越高越好)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这个对机油性能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各大厂商的机油基本均达到摩托车发动机的设计要求,并且公布的参数上很多都是模糊标注。(越高越好) 倾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这个参数是机油在低温环境下流动的极限温度,低于了倾点机油会呈糊状或果冻状,基本只有极寒地区才会关注这个参数,那么问题来了,极寒的天气谁会开摩托车?(越低越好) HTHS:高温高速剪切动力粘度,可以表达机油在曲轴颈、凸轮轴等润滑关键部位暖机状态的润滑性能。相对于100℃高温低速剪切的运动粘度,高温高剪切粘度更能准确的表达曲轴箱内关键润滑机件的润滑效果是否理想。可以理解为油膜的坚韧程度,或者说是密封性。很多大众宝马的车主反映烧机油,就是因为使用的机油HTHS参数达不到(当然不是绝对,大众和宝马发动机设计思路的问题,不详述)。很多厂商并不愿意公开HTHS参数,所以我录得的资料上少有标明。(越高越好) TBN:翻译为总碱值,机油中碱性的元素的总数。由于汽油在缸内燃烧会产生少量硫化物残留在汽缸壁表面,而硫化物本身具有弱酸性,所以一般来讲润滑油制造商的机油配方中都会添加弱碱性清洁分散剂来增强机油的清洁作用。所以总碱值是间接表达清洁分散添加剂含量的重要指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效性,更多的总碱值能中和更多的硫化物,仅有部分厂商公布了这个参数。(越高越好) 好了,下面来看数据吧红色字样标出来的是按以上说明的最优的前三位,方便对比选择。 刚开始兴致勃勃,前几个厂商收录得比较全,连矿物油都一并收录了,后期看得乏了,反正我全是用全合成保养,后边的厂商基本只收录了全合成甚至只有高性能版本的数据。速马力、亿能之类的日本厂商没有收录,那些日文看到就心烦,我个人抵制日货。 依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很多大名鼎鼎的性能机油均表现得比较突出。威爽5W40雷神,摩特5W40 300V,红线0W40,MOTOREX SYNT这些经常看到的神油均排名前列,即使没有得到标红的参数也接近标红的参数。红线0W40这款不知道是不是官网录入数据有误,黏度指数竟然达到了221!这基本是NW60的黏度指数了。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次收录,发现一款“神油”,就是嘉实多的RS RACING系列,之前在玩赛道的车友那边听说过,但是嘉实多在摩托车用油方面的宣传不足,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款油在各项参数中都名列前茅,拿下了密度、100度黏度、40度黏度以及TBN等核心指标的标红(由于RS是后来补录,没有标红,但参数和POWER1 RACING的差不多,就不补红了),几乎是兼顾了性能和长效性,不愧是前三大厂。但厂家公布的HTHS貌似有点低?只有2.9,低于其他的平均数挺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厂家玩的迷魂阵,建议谨慎使用,反正我决定下次换机油就换这个试试。 另外,三大厂之一的美孚(MOBIL)也表现不错,中上游水平。壳牌(SHELL)则表现平平,可能重心放在汽车那边。安索(AMSOIL)机油一直以长效著称,也不是吹牛,拿下了TBN的冠军。道达尔表现平平,貌似是川崎在中国的官方用油? 特别提一下托库(TORCO)在汽车界争议很大,有褒有贬,正方疑似枪手对托库进行各种吹捧,反方则指出托库是台湾人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公司很小。从参数上看托库确实很一般甚至落到了中下游,不知道所谓的“MPZ”配方有没有特殊的加成。 好了,就到这里吧,大家晚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