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IAIII GRANDIAIII
如果你来过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打球,那么就一定见过我
关注数: 15 粉丝数: 690 发帖数: 12,137 关注贴吧数: 7
【最后一G】关于拉下旋球触球部位的合理分析和理论解释 前几天许昕在直播的时候,说了一句关于拉下旋球的技术细节:瞄准球的中下部去拉。 简简单单一句话可不得了,一时间引起网上纷纷讨论,打过球的,学过球的,研究物理的,德国眼科的各路神仙云集,各抒己见。 看了一些回复和讨论,大致上分为感受为主的,和理性分析为主的两大观点派别,但是都有点不太认同对方的意思。 我个人认为主观感受和客观理论并非完全冲突,要合理分析和从理论上解释这个分歧,首先我们必须要达成一些共识,那就是客观存在的“必要隐含前提”: 1.许昕说的是拉球是比较转的下旋,以及初学者刚开始练习(找感觉)的时候 这段话是感性的主观感受为主的,核心是强调了这个来球难度很高,在难度很高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些调整和让步 2.从物理学受力分析的理论上分析,制造摩擦的必要条件是:在触球过程中拍面角度连续变化 《——徐璇老师研究结论》 这段话是客观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平面上讨论触球点位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拍面角度变化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有平移。(可惜的是我只看到科神给出了一个拍面角度变化的图,其他人分析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个前提条件) 综上两个前提条件,再来看一下,再遇到难度较高的下旋球,需要采取调节方式的时候,合理的击球过程应该给是如下图所示 (图片由GARNDIA III绘制)这个过程就很清晰的展示了,刚开始瞄准的位置是来球的中下部,挥拍过程中由于拍面角度的变化,最终触球的位置仍然是中上部,所以许昕说的也没错,他拉球截图里的实际情况也没错。 只是有的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没有看到全貌之前就轻易去质疑高水平专业选手,或者说压根就没有想过尝试去按照专业思路去理解和感受乒乓球,拿一点点可怜的高中物理底子去质疑专业运动员的知识水平,看不起他们的所谓语言表达能力,我寻思,你要是知识水平真的高,语言表达能力足够强,你就来试试驳倒我以上的论证过程吧
【最后一G】图文教大家如何在二次粘贴胶皮时跟底板对齐 近来群里有小伙伴说不敢把胶皮撕下来换到另外一块底板上去试打,原因是怕撕下来后重新粘拍时跟底板对不齐,就问有没有好一点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呢我多年前发过帖子讲过,只不过那时候我还是用的小灵通,没有拍照功能于是只能手绘,加上从小没有绘画天赋只能说是我画你猜的局面了,能看懂实属不易。而今天我就用高贵的华为三摄来给大家再次介绍一下哦。 首先,你要有一只刷好无机的底板和胶皮 第一步,沿着拍柄月牙放置一张宽约3cm的纸片,我个人一般用蝴蝶胶皮包装壳里送的那张绿色纸片 接下来第二步,放置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其下边缘与纸片上边缘交叠,约3-5mm。一般护膜的背膜适合用,比如多尼克或静电膜的背膜等 然后是第三步,把胶皮放置底板上,并尝试对齐下边缘和左右两侧,这个过程因为有薄膜的原因能够细微且多次移动,甚至翻转过来从反面观察是否完全对齐 在确认对齐底板之后,抽调最下端的纸片,用灌胶棒从纸片和薄膜交叠处上方,开始缓慢往月牙处轻轻按压,粘牢胶皮下边缘 再然后第五步,按牢胶皮下边缘之后,卷起胶皮上边缘,并抽掉薄膜。此后灌胶棒轻轻往拍头按压胶皮直到粘拍完成。 OK,至此粘拍完成。 如果胶皮灌油后胀大一些,可以考虑底部和一侧对齐,把多出来的另外一侧切割掉(建议是对齐底板右侧,切割左侧,因为正手一般左侧边缘磨损较多,因为拉球点较晚就会打到左侧边缘,反手对称)。 最后,如果还有一些“小瑕疵”(或者翻车)的话,可以考虑贴一层10mm宽的护边,眼不见心不烦不是。 好啦,大家学废了没?
国产外置ALC底板试打横向对比评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这次我们来深入聊一下最近比较火的两款国产外置alc底板,其中之一是银河专业一号系列,PRO01和PRO01X。在上一期中我自己买了一块PRO01,试打了一周之后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然后机缘巧合有位球友可以提供PRO01X的试打,正好这段时间也有时间,就拿着试打了前前后后有两周时间吧,算是把这块底板摸得很清楚了。第二块是傲都体育自研的刘家良alc。对这块底板何时火热起来的一开始我并没有察觉,主要是在讨论PRO01的时候认识的另外几位吧友提到过这个名字,这次傲都体育咨询吧友是否出一个易用版的刘alc才聊起这块底板,于是傲都体育提供一块底板给我试打,刚好和PRO01X一起对比,同时还有VIS和破军(但破军是内置下期再说)。所以本期主要是银河PRO01X和傲都刘家良alc两块底板,以vis为(s码)为参照标杆的试打评测分享,虽然本人水平有限但烧拍很多,对自己的手感和发力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在对比中会尽量引入一些客观的标准体系,把“因人而异”的手感用具体的形式区分开来,以及是否好打这种很主观的问题替换为“适合哪些习惯的球友”的推介,希望大家能逐步了解和接受我提出的评测客观标准体系,并以此来深入理解这两块国产外置底板你想知道的信息。 以下内容会分为五个部分:1.外观——第一入手印象及能轻松获取的物理数据;2.手感——需要上台试打之后的初步印象,更像哪一块熟知的底板,或更与之相反;3.弧线——不同技术动作下不同的出球表现,适合不同的动作习惯;4.性能——速度、旋转及力量感,还有底劲和影响性能表现的一些因素;5.总结和建议——可以考虑改进的地方,不一定全对请研发者酌情参考。
琉蓝2.5代无机 气味之谜解析 附带新版增能油测试概要 琉蓝最新的2.5代无机胶水到货了,送了两瓶最新内测版的增能油。 再聊这个琉蓝2.5代到底有没有气味之前,为啥叫2.5代说明一下,我是从琉蓝无机一代开始用的,一代胶水是有氨水气味的而且还很浓烈,那种冲上云霄的感觉想必闻过的都说棒👍🏻……。一代胶水有它的优势在于几乎不吸收海绵里的油,所以刷内能外套是非常棒的,不会像15号那样会吸收内能油,除胶的时候就减少内能。同时一代开始就成膜很好除胶很方便。当然缺点就是如果刷厚了当做打底的话手感非常脆硬,持球很短。 然后有了二代无机,刚开始版本也是有气味的,研发者向业界大哥红双喜学习,终于解决了氨水气味问题推出了无味版(以及“趣味”的颜色版)。除了继承成膜强易除胶优点外,也能够刷厚了作为打底使用,配合琉蓝增能油效果很不错。 现在推出的2.5版本理论上是没有气味的,但看到有好几个老哥发帖表示“气味非常大”,“难以接受”等,我自己的这一瓶我也闻了,发现没有闻到明显的氨水气味,感到很诧异,于是向研发者咨询了一下,他表示冬天气温低,有部分产品在罐装过程中可能存在极少量氨水没有挥发完,但是开盖之后稍微散一下就好了。 于是我再次打开100ml的瓶子,仔细闻了一下,嗯确实还是闻到一点点氨水气味,不过我的那瓶确实属于很淡很淡的,如果遇到气味很浓的,应该使用一两次后就好了的。
【G】反手胶皮的选择以及升级的分析推荐参考 之前就有很多球友发帖在问,反手胶皮如何选择。吧里也总结出了不少很经典的反手胶皮,各个胶皮之间性能对比如何云云,从一款胶皮升级到另外一款如何等等。本贴将介绍数款经典的适合反手使用的胶皮,以及这些胶皮之间的性能对比和手感上的区别,根据个人的试打感受给出一些胶皮升级的路线和建议,希望能给球友们一些帮助和参考 【写在前面的话】: 1.本贴中介绍的胶皮有最低门槛,低于这个门槛的胶皮恕不在讨论范围内,我也没有打过不置评论 2.全部以横拍为主,直板横打部分请参考无悔兄之前的帖子 3.因为是横拍,不那么计较胶皮重量问题,当然也会提供一些重量数据以供参考 4.适合反手使用,并不全是定位为反手的胶皮,也有偏正手的胶皮 5.文中讨论的性能对比,一般来说是指个人当前水平下,能打出的最高质量,但是不等于胶皮的最高性能 6.我会尽量保持客观的评价,而对于我实在是黑到底的部分会有特殊说明,但也仅代表个人对胶皮的观点,完全与他人无关。 【入门篇】 1.尤拉 敏冲 将敏冲作为入门级的第一款反手胶皮来介绍,很可能很多人会不满甚至不服,对不少人来说敏冲就是反手神胶,止烧胶皮。为什么放在第一个来介绍,首先熟知敏冲的球友最多,其次敏冲的表现确实很不错,几乎什么结构的底板都适合,最后价格也便宜(不能说最便宜但在所有介绍的胶皮之中算最便宜的一个档次了) 提到敏冲首先来记住一个参数,硬度42.5度,这个是德套的硬度。红大妈硬度,德套硬度和蝴蝶的硬度都不一样,后面会慢慢以一些胶皮为样本做对比,这里刻意提到的42.5度是想提醒大家,反手的胶皮硬度最低推荐不要低于42.5度。 【题外话】: 这里举另外一个例子,CJ8000有多种版本,甭管是两面弧圈还是中近台快攻型,主要看海绵硬度就行,cj8000的硬度和德套硬度一致,最低的我记得有38-40度,最高好像有到46度,推荐反手使用的版本最低硬度也是42-44度的版本。当然也有个妹纸球友用46度的cj8000反手铁搓,这个硬度选择还是看个人习惯,总之记住适合自己的硬度会再换胶皮时提供很好的参考。 敏冲的手感很明显的属于脆弹,胶面的摩擦力强,出球速度中上,控制弧线非常好,回球稳健很容易打透。反手不论是拉球还是撞击多用敏冲都适合,不论ALC的还是纯木的板子也都表现很棒,尤其在VIS反手还有506反手,不愧于入门反手通用型神胶。 另外提一下敏冲2.0,因为敏冲本身已经很软很透了,2.0海绵过于通透,对于反手稍微有一点发力基础的球友不推荐2.0,即便是在直板CL上横打,也会觉得过于透,但没有试过max效果会不会好一点。所以2.0仅仅推荐初学和直板横打的初学。 可能有人会说:快冲 红V表示不服,我只能说我没有打过,也没有想过要打。 2.岸度 血浆430 多尼克X1 这两款胶皮在性能方面并不会和敏冲有多大的差别,只是手感和侧重上略有不同,这里只是大致介绍一下它们和敏冲的区别,毕竟血浆和X1有点冷,但也是非常不错的胶皮 相比而言和敏冲最接近的是X1,最大的特点是通透,速度快,在旋转方面我个人觉得还不如敏冲,持球时间也比敏冲短,会有一点虚弹。海绵硬度没有数据,感觉比敏冲要硬一点的样子。X1我个人就试过一次,感受不太深,综合其他使用的球友的意见,总结出X1的明显缺点就是发力之后不太给力,所以追求暴力的球友们可以不太考虑它了。 430也是比较出名的胶皮,也听说过用它配单桧正手的。传统德国高密海绵,硬度数据不详,应该是比敏冲硬一点,同样也是通透感极佳,但是手感是软弹。性能上速度要比敏冲快一点,没有实际对比过,而且430是可以灌胶的,灌胶后性能显著提升,虽然最后也会缩胶缩的厉害,胶面还算耐造。 【题外话】 软弹和脆弹是什么区别,其实这个问题很主观,也和性能什么的无关,仅仅是一种海绵和底板产生共振的模式不同,造成手感上的差异。大致解释一下是这样的,如果把一次击球的感受放大很多倍,再延长很多倍之后,软弹的手感就像是踩游乐场里的气垫床一样,脆弹的手感就像是在用塑料棒敲打一块厚玻璃。 3.尼塔库 S1 尼塔库的胶皮被熟知的不太多,日本人气选手用尼塔库的产品,近一两年成绩也不错一下子大家也都比较关注尼塔库的胶皮起来,典型的例子就是G1了,这里介绍的S1和G1是一个系列,而G1是偏正手设计的,S1硬度比敏冲硬一点点的样子。 S1给我的感觉就是敏冲加强版。手感上没有敏冲那么的脆,但我依稀记得应该还是脆弹类的。印象最深的两点就是,首先弧线控制很变态,虽然弧线会稍稍高一些都怎么都能上台,防守起来很是稳健,其次是发力之后速度会突然提升一个档次,甩敏冲太多。旋转方面要比敏冲强一点,持球感非常的强,持球时间很长所以弧线控制很好,相应的弧线也会高一点,不知道反手技术提升还能不能再压低弧线。 所以总结S1就是速度力量和控制加强版的敏冲,在vis上表现极佳,换了S1之后就没有再用过敏冲,提升还是很明显的。当然了S1在力量上的表现还是不足,另外有一个明显缺点就是胶面持球感很强,但是也磨损的非常厉害,大致寿命在3-6个月胶面就挂花了。价格方面不那么亲民,货也不太多,其实是很棒的一款反手胶皮。 4.多尼克 巴拉库达 巴库大家其实都很熟悉,也有不少人在用。说巴库不好的多半是因为觉得巴库很软,不怎么给力,诚然巴库的硬度确实不高,说实话我之前也是巴库黑,我觉得这么软的胶皮如何能打,直到在rutis上试过巴库之后彻底改变了看法。巴库需要配很硬支撑力很强的底板,才能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性能,而在五夹和软板上真的不那么好打,我还配过超水的正手,是除了64和变革之外最好打的德套。 好像有点跑题,总结一下就是巴库适合硬板,一定会给你超乎想象的暴力感受。然而黑檀7上反手也十分的不好用,所以大家体会一下我说的硬板是多硬。推荐RUTIS,超水,单桧。(没有试过施碳有点遗憾啊...) 5.尼塔库 火凤凰 冰龙 火凤凰打过一张二手的,就打过一次,觉得不怎么好打,可能当时反手还没有入门吧,后来贴在了小球拍上却又觉得很不错的样子。冰龙是偏正手的胶皮,特点是海绵较软但是胶面特别特别的瓷实,还略有点硬,但也丝毫不妨碍它薄摩擦,打反手感觉脆弹感很强烈,持球时间很短,但是摩擦很不错不会掉球,速度也中上,问题是基本上打不透。这两张胶皮一龙一凤也很有意境。 然而以上全属跑题废话,我真正想说的是火凤凰软这张胶皮,硬度大概是40不到吧,非常的轻,表面摩擦力很弱,弹性小到分不清是软弹还是脆弹因为它根本就不弹,火鸟软是被我列为最坑爹胶皮的no1,因为它非常的贵而且完全没法打,切胶皮的时候还必定会碎边。 总结就是,火鸟软,坑爹中的战斗鸡。它打起来手感就像是再软一点的天翼,或者38度的cj8000.... 6.多尼克 蓝火 岸度 锐煞 蓝火锐煞,前年的新秀,一度评价极高。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球友真正了解这两款胶皮,我个人评价这两款胶皮就是:正反手通用的中端胶皮。正反手通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正反手都不怎么好用。 在之前很多讨论蓝火锐煞的帖子中我都多次回复过这两款胶皮的对比,总结来说蓝火偏速度,但有点虚弹,锐煞重控制,而力不足。两者放反手都有一点点偏重,而且蛋糕海绵对正手的通透感会有一定的影响,正手会稍稍变闷也是有的。然而蓝火的速度和锐煞的摩擦力和控制还是很有价值的,个人认为在纯木上更能发挥其性能。 两者的硬度数据都不详,都属于软弹。鉴于M1打反手硬度略微高了一点而M2都觉得似乎软了一点,推荐考虑jp01。锐煞后续也出了很多版本,打过锐煞T,没有深入研究,绿色超人也就慢慢被人遗忘。 总结就是,蓝火锐煞不推荐,如果你手头有一张倒也无妨倒板试试,在某几块底板上试了蓝火还算是很给力的,记得不太清了大致有CL,TBS等,其他的底板上都是可以打,但都不是最好打,一句话:凑合吧。 【题外话】 多尼克岸度你们再不发力出点好货,就要被淘汰了呢.... 7.骄猛 银V 骄猛的胶皮和狂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同一款胶皮有很多个版本,版本之间的区别它就是不好好说明,什么pro版,euro版,有asia版,甚至还看到过有非洲版...(我了个去) 说一下银V,有银底白V,还有白底银V,同样编号的还有一款是黑色的V,好像是叫维嘉力量。 我介绍的这个应该是银白V pro版,是偏向正手定位的,海绵硬度数据不详但是算有点硬的了,胶面摸起来很涩但是摩擦力很强。属于脆弹手感一般情况下击球手感会很模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超级快,力量感也十足,当然这是在发力很充分的情况下,即便是反手刚刚学会拨球,只要发力足够用银V也能打出极高质量的球,旋转也不差,同时银V触球时间比较短手感会很模糊,但丝毫不影响它持球。另外就是它不仅可以用撞击多的方式出质量,用薄摩擦的方式也能出高旋转,在薄摩擦时旋转会非常的强,而且球明显下扎不往前走,在两种发力方式下银V的出球质量都是非常之高的,前提是只要发力足够。 银V反手兼容性很不错,和很多底板都很适合,推荐搭配是TBS,可以说很神配,在施碳上,my god超神,稍微一发力就直接去捡球吧,能看到球的落点就不错了,而且还总能上台。总结就是,不要在乎手感模糊,只要发力足够,打磨也好薄摩擦也好,不会让你失望。 8.尤拉 雷神 雷神是正手胶皮,硬度为48度,软弹的手感。先说说作为正手时,雷神的特点就如它的名字一样,速度非常快。但缺点也十分的明显,很难打透,或者应该这样说,很难找到打透的感觉,然后就是弧线控制很难,最后就是出球的落点和自己想的偏差太大,尤其发力的时候,照着中间打一般会偏到对方反手很深的位置。胶面摩擦力一般,需要撞击充分之后才有明显的摩擦性能,而制造出来的旋转或许是发力还远远不够,完全不给力。 正手不适合摩擦式的拉球方式,打磨方式又需要很强的发力,总之都不好用,但是这些缺点换到反手反而会缩小很多,反而会表现出回球速度快,防守较稳尤其对抗上旋球时,发力后自己也不知道球去哪儿了对方更不可能知道,但上台率还不错。而且在反手使用时摩擦效果要好于正手,不知道是不是技术问题导致的。 当然硬度问题同样会导致反手控制不稳,小球也略虚弹,搓球弧线过于低平长,我个人而言完全没法搓球,一搓就飞,最后最不爽的一点是反手起下旋会变得持球不清晰,失误增多,虽然对抗上旋的时候很爽。为了改善这些缺点有几种可供参考的方案。 雷神48 2.0,降低海绵厚度延长持球时间,改善持球感以提高控制,这种方案适合习惯持球时间长的球友,适合的球友动作典型特点是动作很连贯和柔和,第二种方案是雷神软 42度(好像是,又或者是42.5度),这种方案适合习惯撞击多的球友,典型特点是动作干脆依赖爆发力多。这两款胶皮在vis反手表现都非常不错,速度和控制兼得。在zlc的底板上表现也很棒,表现为速度和暴力兼得,尤其对抗上旋球时。 然而,即便如此,旋转都不那么的给力。大家可能会想到雷神系列的新款 雷神-p,我记得雷神-p应该是45度,我个人认为45度是反手硬度的黄金硬度,基本上45度的胶皮都是偏向反手设计的,那么雷神-p能否让我们满意吗,答案是不好说。-p是尤拉新推出的一种胶面抓球技术,介绍上看是增强了胶面的咬球能力,我买了一张试试主要是希望-p能解决反手起下旋不稳的问题,用雷神时反手起扎网多,而用了-p之后发现,出界和扎网一半一半。-p技术确实极大的改善了涩套感极强的雷神胶面咬球的性能,然而对我而言似乎咬球能力似乎过强了,稍微持球多一点就出界,稍微多压一点弧线还是扎网,可能是我个人不习惯摩擦力太强的胶皮。顺便一说雷神-p的旋转也确实要比雷神强不少。 总结就是,雷神系列正手也不好打,反手也不好打。为什么要介绍这款胶皮呢,可能有的球友还想试试,我推荐别试了,可能有的球友正在用,可以参考下我分析的情况,如果和我遇到的问题和不满刚好一致,那么想换胶皮的话继续往下看。 9.挺拔 Q 超音速一闪α Q系列我打过1Q,1QXD和5Q,总的来说1Q和雷神的特点和缺点都比较像,打不透,指向性偏差大,摩擦力不怎么给力,速度快力量感却不怎么强。相对于蓝火锐煞等中端来说,Q和雷神都有点比下有亮点但比上太渣,这里的上当然是指顶级胶皮喽。5Q打的很少,就记得较软,大概会是45度吧,不发力球没什么质量,发力后速度和旋转都很强,和ALC的底板一体感很强,Q系列都是软弹,而且都不怎么虚弹,在德套中算是改善虚弹算不错的了。 超音速一闪α需要介绍一下,海绵偏软但应该在42以上,这款胶皮可以称得上弹击速度之最的胶皮!有人可能会问和F1比较如何,我的感受是α比F1要明显快一个档次以上,同时,摩擦力比F1要强。所以反手弹击多追求极速,同时又希望摩擦力能好一点的,这款胶皮基本上不会让你失望。 【分界线】 前面这些胶皮作为反手都可以打,但都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即便是我给予很高评价的银V,那也是在TBS和施碳这种神拍上才会有性能爆发。 然而下面要介绍胶皮都是站在胶皮顶端的,才是真正终结反手胶皮难题的选择。 10.骄猛 西格玛2 pro 去年开始热门的新宠∑2 pro,碳素海绵给予顶级的速度和澎湃的力量感,胶面摩擦力能制造出强大的旋转,同时控制性能也极佳,兼有良好的通透感。海绵的硬度没有官方数据,大概会是45-46度左右。 西2pro是偏脆弹的手感,小球不虚弹,外套当中不虚弹的胶皮可谓难得。通常来说西2pro会作为正手胶皮推荐,诚然在vis等alc以及单桧上表现都非常的好,在硬七比如黑檀7,还有zlc比如超张上表现却大跌眼镜。不少从狂三转涩套正手的朋友都会觉得西2是非常棒的正手,就我个人感觉对比,能比较轻松打透39度狂三而40度的有点难打透的发力程度,打西2会觉得略软略透,当然我是指用打磨方式撞击多一点的拉球方式。 作为反手的话在vis上表现非常好,当然vis似乎什么胶皮反手都能打,而在黑檀7上反手还算不错,在超张上完全不好打。就我个人感觉西2略透,出球反而有点拖沓,但凯哥说他打起来觉得非常棒,应该是我个人动作撞击过多导致。 所以总结就是以上供各位球友参考,觉得正手用正好的就正手用,正手用觉得很软的反手摩擦多的,可以考虑西2打反手,当然最好是alc材料的底板。 【题外话】 西格玛2 euro= ELP 11.挺拔 变革 提到变革估计很多人都以为我会说ELP,但是我要说的是MXP。毫不掩饰的说,我打不好ELP,我也一路黑ELP,它和05给我的感觉一样,那就是虽然很稳定的上台,但是弧线太高,怎么也找不到打透的感觉,而且不论我怎么发力出球质量也就那样了。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在中档力量到发力之间,海绵的反馈有一处断档,现象就是稍微小一点点力量就掉网,稍微大一点点力量就出界。好吧,我只是不习惯ELP罢了。 MXP的特点简单说几句,那就是用中等力量就能打出很不错的质量,出球首先是力量感超爆,其次是速度顶级,缺点是旋转确实不那么强。小球不虚弹,击打很给力,薄摩擦也非常给力,前提是不能潮湿打滑,不然就彻底杯具,MXP是最怕潮湿打滑的胶皮之一。 可能有人会问什么西2啊MXP的速度旋转和别的胶皮对比如何,我只能这么说,就我个人现阶段的发力,从MXP开始性能已经远远甩出前面胶皮太多,真的是德套顶级了,没有什么可比性,即便是西2也比不上MXP的速度和力量感,旋转持平。 去年这个时候我刚刚开始用MXP打正手,正手还打不透,现在练球模式下感觉MXP略软略透,打比分时刚刚好,用反手练球和打比分都正好。MXP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打透,只要动作没有大问题有一定的发力并且集中一点,都是可以打MXP的。再有一点就是新的MXP弹性要显得大一点,手感有一点点脆,而打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软弹了,感觉那个时候才是手感最佳的时候。MXP海绵硬度为46-47,换算成蝴蝶的硬度和T05的35度基本持平,ELP的海绵硬度44-45,是标准的反手胶皮硬度。 曾经把一张旧的MXP灌了“清凉油大神”指导的自制油,海绵软化了一度左右,放在超水上打反手简直美妙极了,正是这种无以伦比的感觉给了我自信开始练反手,然后一直就打MXP了,在此之前反手连拨球都不会,所以也没有想象那么的难。 总结一下,正反手还在用ELP的朋友,我觉得升级的方向可以考虑05和MXP。正手在使用MXP的朋友不妨偶尔倒板试一试,MXP在所有结构的底板上都试过,表现都非常的好,尤其在vis,超张和黑檀7上,好吧我承认我只是很喜欢MXP而已。(超水也适合哦) 如果还是觉得MXP反手有点不透掌控不了,而ELP又不是你的菜,那完全可以考虑一下MXP 2.0,在黑檀7上由另外一个高手球友亲测说和T80FX手感一模一样,性能也几乎一样。要不然就把MXP打旧了然后灌婴儿油。 说了这么多优点,当然MXP也有缺点,首先是旋转不那么强,毕竟是力量感和速度突出的,其次重量很重,以蝴蝶拍面切好打底之后有53g左右,我一般是贴一层护边按护边大小多切一圈,这样撕下来后缩一圈刚刚好和拍面一样大,之后都不会再缩。最后潮湿打滑就歇菜。 12.尤拉 MAXXX MAX系列一共有四款,分别是500,450,400和-p,都不那么热门,然而它的性能确如介绍上写着那样,速度MAX,旋转MAX,控制MAX!速度旋转和控制方面都全面超越了MXP! 这么说它不就是神胶么?可以这么说。但是它的海绵硬度有50度,一开始我也被硬度所吓到,其实真正打过之后发现MAXXX 500比MXP其实更好透一点,弧线也要更低,是纯软弹手感,完全不虚弹小球控制极佳,持球感很强,各种力量档位反馈很清晰,防守时异常的稳健,同时速度真的很快,明显会给对方很大的压力。 最开始用的时候正手不那么好用,主要是弧线跟自己要的不一样,然后换到黑檀7上正手凶残无比,随便抡就能上台质量还非常高。后来贴在超张上偶尔用反手试一下,一开始也不那么好打,打了一个月之后越来越好打,和MXP一样胶面磨平了海绵也软一些了之后就超好打了。 说说其他几个版本供大家参考,试过一次maxxx-p,42.5度的海绵,因为maxxx本来就比同度数的显得软,所以-p显得非常软,基本没法打。450没有试过,应该是专为反手设计。而MAXXX 500 2.0在超张上反手很好用。 总结一下就是发力不足可以考虑450,发力足但持球时间短感觉略微控制不住可以考虑用500 2.0海绵。和MXP的对比是反手动作撞击多追求暴力推荐MXP,摩擦多控球多适合MAXXX。 以为个人的理解,从敏冲开始升级最终会发展出两条路线,一种是脆弹手感,撞击多,顶级是MXP,神级是64,另外一种是软弹手感,摩擦多,顶级是MAXXX,神级是05。从手感偏向上说MXP偏向T80,MAXXX更偏向64。当然了即便是德套顶级,和0564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也足够用了。 然而还有第三种路线。稍后补充.....
【G】灌油横向对比试验,蓝火锐煞729bomb 这次刚好重新粘两个拍子,想了想干脆全部灌油试验一下,因为都是旧胶皮和我自己很不爽的胶皮,纯娱乐一下。 用的屋伏石润滑油,下图中有它身影~ 所有胶皮之前都是用的典驰无机,蓝火锐煞灌油过一次,大约在3周之前,都只刷了一遍油。比较惊喜的是,胶皮撕下来居然还是有点点外翻的状态,能否说明灌油效果还在持续中呢? 不过灌油后我只打了两次,一共不到2小时.... OK,进入正题,这次做实验的胶皮一共是 蓝火,锐煞,729-08es,bomb天煞四种 先说蓝火锐煞德套蛋糕,上次灌油后这次胶水层还是黏黏的,尤其蓝火的胶水层很粘,于是我倒了很多橄榄油上去,过了30分钟变成了稀泥用手搓的。 锐煞就还好,看起来干干的,于是我又刷了一层厚的典驰无机,吹干了除胶倒是很方便 然后开始正是刷油,屋伏石一遍较为饱满,至少把蛋糕海绵全部覆盖,放在暖气片上方(低于40度)烘烤,30-45分钟后几乎就干了,于是刷第二遍油,继续烘烤了一夜,然后效果如下图:看了下海绵油确实干透了,用干净的手指使劲按下去,没有沾到油。 可以看到蓝火已经卷的不行了,锐煞看起来效果刚刚好,这个角度看不清,下图更为明显:锐煞卷的比较柔和,蓝火卷的比较扭曲,而且总是一边卷的更厉害。我印象中蓝火刷油的时候手重了点,确实多涂了些.... 然后,又放了一天,发现海绵完全找不到有灌过油的痕迹,同时还发现一个小细节:图片中非常闪亮的小点点,是一颗颗的胶水颗粒,这些胶水颗粒是除胶时残留在蛋糕海绵大孔径里的,灌油后被膨胀,油干后自己形成小颗粒浮了出来,非常黏,不过用手一刮就能掉。 这次试验中令我最不爽的就是蓝火除胶,太烦人了,问过金龙兄,解释是大概是因为第一次灌油后,油没有干透就刷了胶水,所以会很粘。提醒大家也一定要注意一下。 下面是同一天刷的729-08es和天煞。这两块胶皮是当时想试一下国产的内能胶皮,拿回来一试,和高端德套比较唯一感觉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初学者用似乎蛮合适,但是不适合自己用,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承受不了很大的发力。而且所谓的内能似乎只是存在于包装说明上,不管怎么说,拿来灌油做实验也无可厚非,玩玩再说。 除完胶,刷油,这种海绵刷油量就比蛋糕海绵少很多,能刷的很均匀,并吸收很快,没有烘烤的情况下,不到1个小时几乎就干了,于是刷第二遍时下手重了一些,干了一夜之后就成了下图的样子:左边是729-08es,右边是天煞。这么放着似乎看不出来有没有效果,其实,是有效果的可以看到729-08es的卷曲程度要好,但是没有锐煞明显,天煞仅仅只是开始卷了,没有明显效果。鉴于吧友都说灌油后硬度会下降,我之前就觉得729-08es和天煞都软的不行,所以这次没敢再狠心继续灌,也就这样了。 后话 干了两天之后,蓝火锐煞两遍典驰无机,底板一遍粘上去试打。结果是锐煞手感非常不错,弹性,通透性和摩擦都还算满意,然而蓝火就相反,弹性大但不稳定,几乎没有摩擦也不通透。不知道是不是蓝火已经完全废掉了,总之没有灌油后软化海绵的手感,没有变的很好打反而变的几乎完全不能打了,我个人理解是,蓝火确实已经废了,寿命太短(用的时间没有超过4个月),和锐煞相比较,锐煞各方面完爆蓝火,也就最初刚买贴上的时候蓝火还非常棒,然后就越来越不行了。 729和天煞灌油后也放置了两天,然后无机打底放在那里了。昨天看了一眼,卷曲的程度都变小了一点点,天煞几乎不卷了,729还有点卷。准备哪天贴上试试,虽然完全不报任何希望。 最后,四张胶皮灌油,用了大约1/3瓶屋伏石,还比较经用。
【G】拍肩深度打磨的图解说明 龙张镇楼反手刚刚贴上的超音速一闪α,还没来的及试手,弹性非常大,而且比较软和柔和,很期待~ 好了进入正题,我个人一向是深度打磨拍柄的,我的主导思想是,器材和工具一定要适合人,拍子也是一样,握得磨手卡手指那就打磨到握得舒服为止。 有球友说,过份打磨会影响拍子的手感,何为过份打磨?没有明确的标准,而且我个人体会是,只要打磨的合适,手感会更好,帖子最后会有特别说明~ 另外说打磨后不太好出二手,嗯,我个人的习惯是,我自己买的东西从来不出二手,自己不用也就放起来,或者送给有用得着的朋友了哈哈 好了,开始看图说话吧第一张图可以看到左边是完全未打磨的原始状态,底板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是贴吧神器DJ200a。这个原始棱状还算不错的,有的拍子刚买的时候几乎是尖锐的直角,比如某成品和某卡 右边是浅打磨后的状态,就是用锉刀左右来回蹭了下,看到棱角被摸出白色了就OK了。 如果只是浅打磨,在这个步骤之后就可以上细砂纸来回蹭,就算打磨完成了。 但是我的打磨工序才刚开始 第张章图是深度打磨开始的第一步 粗磨用锉刀半圆形的一面对着拍肩,和拍面呈大约60度角。磨的方式就是左右来回蹭,运动方式以蓝色标示,这一步的目的是磨出较大的斜面,让手指和拍肩有更大的面积接触,增大接触面的同时减小压强,让手指能握得更紧而且有较宽的平滑的移动区域,便于手指调整握姿时移动和舒适。 这一步磨到能看到较宽的白色木纹就行。观察区域以绿色方框标示。 打磨的范围以“自己手指会触碰到的范围”为界,自己握拍时手指会碰到哪里,左右来回蹭的范围就覆盖到哪里。当然拍肩有四个面,每一面都会根据个人和握拍方式不同而不同,自己把握就好。图中以红色标示打磨范围以上是让手指充分接触拍柄,接下来打磨的目的是让手指能够“固定”,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指是固定握拍的,这一步打磨之前,需要用自己的手指用最习惯最放松的姿势握住拍,然后记住手指按住的那一片区域,BINGO,那就是目标区域。 将锉刀调整角度与拍面呈30度(注意,再低一点也可以,只是要注意不要蹭到胶皮了哦,可以垫一张纸在胶皮上,或者后塑料袋什么的),在刚才确定好的目标区域中左右来回蹭,图中以红色标示目标区域,蓝色标示打磨方向。 当目标区域的白色木纹要明显宽于周围的宽度即可,这个度只能自己掌握了。图中以绿色方框标示。 然后自己用手指握着试一下手感,嗯,感觉哪里还有点顶的话就再继续磨一下,如果感觉很好了,就可以开始细磨阶段了。 细磨的目标和粗磨不同,粗磨是塑型,细磨则是进一步提高舒适感,当然还有美观。粗磨后可以看到木纹很凌乱,而且有棱刺感,没有关系,看下图细磨时只是将蹭的方式由左右蹭改为画圆弧,用锉刀在拍肩打磨出白色木纹的地方,以同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都行,以自己方便为好)画很小的圆弧。 此时用力需要比粗磨时轻一些,就带一点点手劲即可,需要提醒的是细磨是个耐心活,画圆的次数越多能打磨出越光滑的手感,建议耐心的一边磨一边数数,我个人经验差不多数个100就够了。当然了,是30度角和60度角两个角度各100下... 耐心磨完这个步骤后,基本手也酸了,但是有这个锉刀已经非常方便了,之前我用莱斯曼的工具刀打磨,角度非常难调整。OK,磨好之后检查一下整个目标区域,是否还有棱角或者其他瑕疵,再处理一下,先粗磨再细磨的步骤。 细磨之后对比一下左右两边,是不是觉得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呢~别着急,还没有完全结束,还有最后一步,抛光!抛光需要用到最细的砂纸,先卷到锉刀柄或笔杆上,这样能有非常好的支撑力 第一步抛光就是用砂纸在白色木纹区域左右来回蹭,速度尽量快,比刷牙的速度快最好,换不同的切入角都蹭一下,这一步很快就OK了 第二步,再次画圆弧!这一步需要用一点点手劲,以中等的速度用砂纸画圆弧,圆弧越小越好,也是个耐心活,要么数数,要么以砂纸似乎没有了摩擦力的感觉为准 OK,大公告成....? 楼下继续补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