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盒🍪
bottlebox
关注数: 41
粉丝数: 98
发帖数: 2,388
关注贴吧数: 43
这是什么蛇,好大条不敢靠近
这也是黑眉吗?
昨天跑进一只小麻雀,在屋里呆了一晚上,早上把它放出去了 昨天跑进一只小麻雀,在屋里呆了一晚上,早上把它放出去了
这是黑眉锦蛇吧?有个一米五六长,在路上爬,差点又碾上去了
一米左右的蛇,被自行车压过还能活吗? 今天骑车下山时遇到一条,开始还以为是张皮子在路上,到跟前才发现头在动,吓了一跳,急忙抬脚,车子滑了过去,前轮应该从蛇七寸附近压过去了,车子加上我的重量共计100公斤,蛇一米左右, 手腕一半粗,大家认为这蛇还能活吗?
二两狗毛能卖多少钱? 二两狗毛能卖多少钱?
昨天骑行130公里左右,感觉良好
谁能猜出水中两团黑的东西是什么?
请问火影金钢4K如何进入系统恢复界面? 昨天笔记本到了,折腾了大半天了,感觉硬件还是不错的,系统装的有些问题,开始睡眠后重启有死机现象,升级系统到1709版本后系统基本正常,用分区精灵来看有三个隐藏分区0、1、3,这3个分区应该是用于系统恢复的吧?请问如何才能进入恢复界面,开机按f2和f10如象都无法设置进入。 c盘分区小了点,装个vs后估计不够用,想从d盘划30G过去,需要把分区3删除才行,删除分区3影响不大吧?恢复系统e盘的gho文件应该是一样的效果吧?
原来快乐是会传染的,机器也不例外 双11买了个天猫精灵,双12又进了一个京东叮咚,昨晚试了一下,同时召唤两个家伙,"叮咚叮咚,天猫精灵", 想看一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结果很意外, 两个家伙居然合伙演奏了一曲"快乐的蓝精灵", 原来快乐是会传染的,机器也不例外,
【Android反馈】 百度贴吧客户端9.0.8.0, 6.0.1, Redmi Note 3, WIFI:升级后没办法从手机相册选图片了
收了一个星期快递,今天终于全部收完了,25,6件我还以为要收 收了一个星期快递,今天终于全部收完了,25,6件我还以为要收两个礼拜,看来快递的效率也在提高
这几年流年不利,老出问题,今年骑车摔了两回,一次右肾起个泡, 这几年流年不利,老出问题,今年骑车摔了两回,一次右肾起个泡,第二次左肾起两个泡,游泳中耳炎发了,出浓出血又两个礼拜,前几天下楼梯崴了脚,躺了三天,为什么呢?我要抑郁了
大一点的囊肿能够用手摸到吗?摸上去会有疼的感觉吗? 上个星期骑行摔了一跤,之后发觉右肾的位置起了一小包,摸上去略痛,估计是个囊肿,修养了几天感觉好些,希望它能慢慢消下去。看来剧烈运动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大忌,运动量大点还不是什么问题,上个月远骑了好几次,最远一次一百多公里也没什么问题。上个星期开始飙速度,骑了几天30多公里/小时后就感到有些不适了。另外强刺激可能也是诱发囊肿的一个因素,摔跤后回来给肘部擦酒,很痛然后感觉右肾也跟着在痛。 总结经验:以后真要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强刺激。这个星期把茶也停了,希望早日恢复。
请问下图的调节镙丝起什么作用? 如图,车子现在放最大档时,用力蹬爱滑链,链条已经比半年前买来时放短了两截,齿轮看着没什么磨损,请问还有调节手段吗?比如这颗镙丝?
明天休息,准备骑行个八九十公里 加了个运动群,里面五十岁左右的老哥不少,不少人一次骑个一两百公里,厉害啊!准备向他们学习靠拢
天气开始转暖了,今天水温11.5度
运动使人快乐! 好久没爬山了,今早骑到天曌山,骑了一小时41分,19公里,还有五公里骑不上去了,体力比以前要差些了。不过心情大好,近来用脑有些多,有时睡觉时会感觉大脑跳动厉害,运动一下感觉大脑放松了,很舒畅。往回骑就快多了,只用了50分钟,最大时速48.3公里,回来正赶上午饭,顺路买了份蒸肉和扣肉,喝了口酒,然后冲个澡睡了,很满足的一天。
关于4K 最开始想买小米2的,前天才看到出来个微鲸电视,查了下感觉还错,冲着2000元以内的4K,订下了。 今天看到有假4K的说法,查了一下资料,RGBW虽然不如RBG,不过比起1920X1080 的显示屏还是要多2倍的色素点,能够达到1920X2160也算不错了,显示效果应该来说要比1920X1080 的显示屏要好些吧。整体上来看估计比小米2的性价比还是要高些。 今天货可能会到了,到时再看吧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关于记忆力衰减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有坏就有好,记忆力衰减也不例外, 容易忘记有时是好事,不是坏事,忘记有时也是一门学问,张无忌学太极时,就需要有极高的忘记能力,忘记那些表面的东西,记住的才是精华。 对我而言,有一个多月没有碰一个项目,再去看那个项目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忘了,不过不要紧,再读一遍忘了的东西,很快又回来了,不仅这样,很多东西重读一遍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遗忘让你可以更容易的放弃原来的一些旧的成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来认识问题。所以每一次重复回顾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调查一下,多囊肾在每一年中,是否有某些特定时段是高发期? 前些天,做了个梦,梦见个老人手里拿张纸,纸上写着多囊肾在每年有三个时期易发病,醒来只记得其中一个时期是中秋节附近。估记和我前些天有点发作有关,侧睡时,感觉腹内器官有压迫感,睡久了翻身后,有器官压麻木了、血液回流的感觉,不过这两天恢复正常了。
我发现狗是草食性动物。 两条狗带上山,都会去啃草吃。原来看见两条流浪狗也在挑一种草吃。不知道它们如何来辨别可食的草的种类。
求教这是什么蛇? 爬山遇到的,不怕人,棍子逗它还吐舌头
你家的狗狗来舔你,你会怎么办? 我会等它舔完后,在它身上擦干净。 楼下继续
这狗跳得高吧
1223世界顶贴日,发一贴以示存在,一年一顶
精分的共同心理倾向 表现:1、笔仙游戏,相信笔仙上体控制了自已的行为。 2、心灵相通,相信能感知某人和感觉 3、思维洞悉,相信自已的意识进入了别人的意识。 总之就是 认为意识能够跨语言交流。 相信外来意识进入自已的意识,或者相反。 对以上三点,从来都没有相信过的同学请举手。 我觉得这是精分的一大诱因,产生此念头时需要警醒,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真。
瑜泇与思维 这个世界有两个象,一个物象,一个意象。 人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大脑等器官的物理活动,主要为神经细胞的活动。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能精细的了解神经细胞的活动情况,通过分析细胞的活动情况是能够知道一个人正在想什么的。二者是同构的。 反过来说任何思想都是以神经活动为基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思想不是自由的,因为神经的触发与联接并不能任意,就象瑜泇一样,身体虽然可以弯曲的很历害,但是还是有限度的。有些动作只能想象而无法实现。大脑的思维创新活动,就类似于瑜泇,新的思维,实际上也是大脑在进行一种新的有难度的动作,很有难度,但实现后有愉悦感,经常做就成了自然而然,不再困难。做瑜泇有什么意义,可以锻练身体,大脑也同理,但瑜泇的活动要有度,否则伤身,大脑而言则会导致精神异常。所以需适可而止。 人类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群体,一个人做出了一种新渝泇动作,只有爱好者才会去学。而某个人的大脑实现了一个新动作,会令整个人类去学。 读懂一段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一个入境的过程,语句是由一个个符号组合而成的,每一个符号应该可以对应到一些神经元的结构,可以把它称为符号神经单元,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内涵和外延)应该是这个符号神经单元所能够联系(结)到的神经元,因而当更多的相关神经元被激活时,也就是我们对这个语句理解的越深入,进入的语境也越深入。因而积极有效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带动更多的神经元一起活动的过程。更深入一步,不仅是带动更多的神经元,而且带动了神经元所控制的各种细胞组织结构,所以思维能够影响到人的情绪,最终触发人的活动,从而影响到外部环境,而这些作用都是相互的作用。思考一个问题,深临其境的思考和旁观者似的思考,给人的触动是区别很大的,旁观者似的思考更像一种保护模式下的运作方式,因为有监管,所以很难驱动情绪。 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对于某些往事,有时回忆这些往事时,情绪很强烈,以至于会打断自已的思路,不去想它。而有时回忆同一往事时,却很淡然,没什么感觉,好象事不关已一样。前一种就是深临其境的思考,这类思考因为会对神经细胞作出改变和调整,所以会引发强烈的情绪。而后一类保护模式下的思考,只是一种单纯的场景还原,不会引发脑细胞结构的变化。 同样一段话,不同的人读来感触不一,因为接收者的神经网络是不一致的,和发送者一样经常做同类神经活动的接收者,更容易达到和发送者达到一致的神经运动。有意义的思想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世界,而有意义的神经活动,是否是能够带动更多神经元的活动? 走在大街上,看人来人往,听喧闹纷纷,如果不考虑语言的交流理解,没有意识的话,这是一个什么景况?这就是物象。 我们如何判断大路上的什么东西是有意识的呢?靠目的性,只有行为表现出有某一目的的物体才能称为有意识的物体。服装模型不会动所以我们认为它无意识,但汽车会动也不认为有意识,因为它被动的,什么是主动的呢?怎么样才会主动呢?需要有目的,有欲望。因为有目的,所以表现出了一种规律。如果认同万物皆有灵性,那么就可以认为自然规律,就是万物的意志表现,是万物为达目的而作的行为。比如万有引力,表明了万物有吸引外物的欲望,而引力是这个欲望的表现方式。如何理解一块石头的意识,不能以我们的行为模式来判断物体是否有意识。如果从目的性这个角度来看, 我们的认识有两个基本底线,一是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二是万物都在运动变化过程中。
水一贴 一分为二生有;合二为一为无;有分有合;合即是分 “有”是新生事物的产生,"无"是一种状态的变化。 自然本是一个大一,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缊含其中。“我”是这个大一的新生产物,也仍是这这个大一的一分子,但“我”有了审视、了解乃至影响(因为自我主动意识的存在)这个大一的机会,最终“我”将回归这个大一,与之一同演化。 合而无痕,分而有形 谋世在人,成世在天; 天自有道,顺势为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太极生阴阳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转>道家的生死观 越山守 庄子虽然是道家,但庄子书的出发点却不是“道”。庄子书的出发点是一个判断,这便是:人,不自由。而人之所以不自由,在于人被人的创造物--权力、名利、知识、财富等等所左右,从而使人之常性(天然之性)受到破坏。 以这一判断为前提,庄子全力以赴要解决的,便是人的自由问题。《逍遥游》在庄子书中列为篇首,便是这个意思。在《逍遥游》中,庄子将不自由的状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失之于外,即受外在条件制约,如鲲鹏,虽然扶摇直上九万里,水击三千里,气势宏大,但“九万里风斯在下矣”,是因为风之积也厚的缘故,没有六月海风吹起,它飞不起来。因此,鲲鹏实际上是不自由的。列子也是一样,如无风可御,他也快不起来。第二类,是失之于内,即内心不安宁,如燕雀。鲲鹏飞高飞低,与你燕雀何干,但它却左看不是右看不是,非要议论一番,其实这是自寻烦恼。宋荣子也是这样,自己不错,但别人不行便看不顺眼,非要指指点点,其实,何苦呢?。 庄子认为,这两类人,都不自由,他们或被外在条件限制,或为内心烦恼困扰,都没达到真正自由、逍遥的境界。那么,什么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呢?庄子说,只有真人,才能做到逍遥游。因为真人是得道的人、是与道同体的人。 为什么得道的真人才能达到自由境界?这才转入对道的讨论。 庄子对道的论述,就道的形而上特性而言,完全继承了老子,但他强调了老子说出来却未深入下去的“周、遍、咸”三字,从而提出道“无所不在”这一思想,这是庄子对老子思想的发展,也是庄子的贡献。道既高高在上,又无所不在,就将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打成一片,现象世界体现了本体世界,本体就在现象之中。玄学之讲体用如一,便是沿着这一思想下来。至于中国佛学如华严宗、禅宗反对将彼岸与此岸对立,反对舍此以求彼,主张即真即俗,其根源不在印度佛学,而在老庄。 道是一切现象存在的依据,而一切现象又都体现了道,人的存在当然也是以道为依据、也应体现道。而道既高高在上又无所不在,那么,人也应当既高高在上又无所不在。高高在上,人的精神一定要超越;无所不在,人作为一个有形的存在,应当无所不适。这便是庄子的“乘物以游心”。 乘物,不脱离现实世界,游心,精神上一定要超越,决不同流合污。这样的人,其实是:身在红尘,心在天际。为什么要身在红尘?因为这世界无处可逃,即使你一个人躲进深山老林,也仍然没有逃脱!原因:逃避世界,正说明你心中有世界!烦这个世界,你才想逃,心既“烦”,哪得自由!因此,作逍遥游的真人,其实是心境高远的俗人,是既乘物、又游心于物外的人,是与道同体的人。而庄子,便是一个心境高远的俗人。 如果按这一高标准来要求,今天出家修行的和尚、道士,永远难得自由,这个世界你逃避得了吗?更何况“逃”的观念,正是使心不得自由的锁链!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道的境界、真人的境界,这便要求你正确看侍世界、看待人生。于是,这才转入庄子对现象世界的理解、转入庄子的认识论、方法论、生死观。反映这些思想的,首推《齐物论》,余如《秋水》、《养生主》、《应帝王》、《至乐》等内、外篇中的文章,都有涉及。其结论,则是万物一齐、是非一齐、死生一齐,即齐万物、齐是非、齐死生。 齐万物,是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万物在形式上有差别,而在实质上无差别。其最根本的方法,是“以道观物”。这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万物虽有别,但都以道为自身存在的依据,在道这一点上,它们是相通的,即“道通为一”,都是道的体现。因此它们在本体上同一,故可说无差别。在这个意上,生与死也无差别,也是道的体现。第二层,是指站在道的高度俯视这世界,如老子以万物为刍狗。 齐是非,是齐万物的延续,认为无是非可言。在他看来,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其可靠性是成问题的,人之是非不可能推及于万物。比如,我与猪,我嫌猪丑,也许此时猪正在想:这人真丑!谁丑?不知道。既然人的认识能力都成问题,说是说非都是可笑的。说生好还是死好,当然也是可笑的。其实,庄子是反对独断论。 齐死生,对这个问题的论证其实已包含在齐万物、齐是非中了。 弄清楚这些道理后,庄子认为就可破除人对名利、知识、生死的错误观念了,从而达到真人的境界,与道同体,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也就是说,对物之差别(其中包含富贵贫贱)、是与非、生与死、乃至名利、知识的任何执着,都会使你不自由。自由的心,是纯静的、是赤子之心,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婴儿”。 ===================================================================== 既然一切都是道的体现,而道又要靠一切来体现,那么人,生命过程,也应当体现道的精神。庄子的态度是:自然给我以生命,我就好好活着;自然让我死去,我就好好休息。生是道的体现,死也是道的体现。(张载: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 因顺自然,既重生也尊死,这便是庄子的生死观。他是开朗的、达观的。重生也好,尊死也罢,其实庄子尊重的,是道、是自然、是生命的规律,是一切生命现象背后的“绝对命令”。这样的人,在生死间题上,才是自由的。 想一想,庄子的生死观与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死观,很有意思。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人将老人的正常辞世称之为“喜事”!这背后,充满了对自然、对道的崇敬与赞美!实在是让人感动。这个民族,无数世代下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其间多少艰难困苦,今天,照样欢蹦乱跳的活着,也许,正与这个民族达观而因顺自然的精神相关吧! 庄子的生死观影响了无数人,於我印象最深的,是北宋时期著名学者张载。他在《西铭》一文中,将普天下的人,看作是自己的兄妹,将自然万物,看作是自已的同类,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自己一生一世要为他们努力!而其结语则是;“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婴儿有没有心理的痛苦与难受?谈精之至,和之至 道德经55章,是我患病期间,在听百家进坛讲道德经时,留下映象最深的一章.这一章从幼儿说起,让我们仔细去体会幼儿体内那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那种自然的生命力。思考为什么幼儿能够无忧无虑,有没有心理的痛苦与难受? 原文: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解释:含“德”深厚的人,就像是刚出生的小孩般天真无邪。蝎、毒蛇不能侵螫,猛兽不能侵害,鸷鸟不能搏抓。骨弱筋柔而却能够紧握小手。不懂男女交合之事但其小生殖器却能自然勃起,这是精气充沛旺盛的表现,因为他的精气无所不在啊!整天啼哭却不会因伤累而嘎然而止,因为他的内心阴阳调和,能够始终保持平和。知道了阴阳调和的道理就是知道了“常道”,认识“常道”就是“明”(明白、明了、明是非,正知正见)。生不可贪求,盲目的追求长寿是一种灾难,欲念主使精气心志指挥意气硬干的则叫逞强。事物过于壮盛就会很快走向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会过早的死亡。 对症而言: 悲伤、痛苦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也无需避免,接受痛苦,而不沉泥于痛苦,再大的痛苦,随着时间推移,也会自然离去。婴儿不正是这样的吗,当他感到不开心、不舒服、难受的时候就啼哭,反映渲泄自已的不适,过后总能很快的破涕为笑。接受痛苦,才能放下痛苦。 同样对于死亡,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接受之,而不是害怕它,总想着如何才能避免它,那样反而适得其反,婴孩为何生命力如此旺盛,是因为他并不刻意求生,完全顺应着自然的生长之势。接受死亡,才能放下死亡。
关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疑问 一直没有真正看明白这个算法的数学原理,请教高手从数学原理上来看,该算法是否能保证每次调整过后,都能使输出值和期望值更接近一些。从我的实际运行来看,当学习率较大时(如大于0.5以上),会出现个别数据调整过后反而离期望值更大的情况。这是合理的吗?
潮汐过程中能量转换的问题 产生潮汐的原因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这点没什么疑问,但是如果问潮汐的能量最终来自什么地方?则从我搜到的结果来看是地球的自转。正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大于月球绕地公转的速度,地月引力作了功,这个功产生了三个结果, 一、引发了潮汐。 二、地球自转减慢。 三、月球获得能量,轨道变高,离地球越来越远。 如果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月球的绕地公转方向相反,则前两个结果相同,第三个结果相反,月球会离地球越来越近。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当一个物体A自转速度比绕其旋转的物体B的转速越大,则A给B向外推动的作用也就越大。 以上结论有问题吗?再进一步,如果月球也在自转,哪么会是什么情况呢?其自转速度对二者的相互作用也会有影响吗?有没有可能当一个物体自转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克服地球的引力作用?飞碟的旋转会是这个原因吗?
细菌在40万倍重力环境下,它的生命周期会变延长多少倍? 看到一则新闻,说细菌在40万倍重力环境下能够生存繁殖。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sciencenet.cn%2Fhtmlpaper%2F201142710162345716478.shtm%3Fid%3D246646&urlrefer=f096ffc3a681b1bb019368c819d0f330 按广义相对论来看,重力越大,时间相对越长。40万倍重力会延长多少?高手能不能给算一下。
请问比赛用地图都是中心对称的吗? 如题,如果是就省了很多事。
请教个虚指数函数的问题 对于虚指数函数f(t)=e^(jwt),根据欧拉公式可以转换为cos wt+i sin wt,所以它是一个周期函数。 请问这里的e如果换成2,它是否还是一个周期函数? 另外如2^i是个什么值,如何在坐标系当中表示?
瑜泇与思维 这个世界有两个象,一个物象,一个意象。 人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大脑等器官的物理活动,主要为神经细胞的活动。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能精细的了解神经细胞的活动情况,通过分析细胞的活动情况是能够知道一个人正在想什么的。二者是同构的。 反过来说任何思想都是以神经活动为基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思想不是自由的,因为神经的触发与联接并不能任意,就象瑜泇一样,身体虽然可以弯曲的很历害,但是还是有限度的。有些动作只能想象而无法实现。大脑的思维创新活动,就类似于瑜泇,新的思维,实际上也是大脑在进行一种新的有难度的动作,很有难度,但实现后有愉悦感,经常做就成了自然而然,不再困难。做瑜泇有什么意义,可以锻练身体,大脑也同理,但瑜泇的活动要有度,否则伤身,大脑而言则会导致精神异常。所以需适可而止。 人类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群体,一个人做出了一种新渝泇动作,只有爱好者才会去学。而某个人的大脑实现了一个新动作,会令整个人类去学。 读懂一段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一个入境的过程,语句是由一个个符号组合而成的,每一个符号应该可以对应到一些神经元的结构,我把它称为符号神经单元,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内涵和外延)应该是这个符号神经单元所能够联系(结)到的神经元,因而当更多的相关神经元被激活时,也就是我们对这个语句理解的越深入,进入的语境也越深入。因而积极有效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带动更多的神经元一起活动的过程。更深入一步,不仅是带动更多的神经元,而且带动了神经元所控制的各种细胞组织结构,所以思维能够影响到人的情绪,最终触发人的活动,从而影响到外部环境,而这些作用都是相互的作用。思考一个问题,深临其境的思考和旁观者似的思考,给人的触动是区别很大的,旁观者似的思考更像一种保护模式下的运作方式,因为有监管,所以很难驱动情绪。 同样一段话,不同的人读来感触不一,因为接收者的神经网络是不一致的,和发送者一样经常做同类神经活动的接收者,更容易达到和发送者达到一致的神经运动。有意义的思想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世界,而有意义的神经活动,是否是能够带动更动神经元的活动?
感官-认知-世界 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是和自已的感官,自已的认知方式密不可分的,那么假如存在有一种人类从未知道道的感知方式,那么人类认知到的世界是不是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为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假设,假如人类起源时没有可见光,比如在一个巨大的山洞中,所以没发展出视觉,那么发展的方向很可能就向蝙蝠那样了,十分依赖于声觉。在没有可见光的环境中,应该是不影响人类发展出语言,而且由于对听觉的高度依赖与敏感,声音符号可能会有两种,对应到目前的文字与图形。(文字是完全形而上的符号,图形则是象形的符号)。象形的声音类似于录音,是高度压缩且包含了人类认知的录音。所以就用不着现在的笔,笔的替代物很可能是一个帮助发声的设备,纸则是录音设备。 那么有个问题,当这样的人类接触到可见光的环境中,或者说走出了洞外,人会认识到光?形成光这个概念吗?我认为是可能的,不过知识结构可能有所不同,光(尤其日光)还有个特性是提供热能,所以人类应该很容易区分出有光和无光的状态,色彩的概念也是能建立的,因为人对声音频率区分的更精细,不同的声频正类似于不同的色彩。透明也可类比,透明度类似于材质的隔音度。当人类发展出来了摄像机后,把摄到的色彩信息转换为声频信息后,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样的人类和我们拥有视觉的人类所认识到的世界是完全一致的?
由生命游戏得出的一个结论,哪位高手能证明或证伪吗? 在状态空间有限的前提下,使用确定的规则,获得的演化最后都会是循环的。换言之,使用有限的存储空间和确定的算法,不可能得到一个完全随机的数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