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酒是一种病🌟
qqqqttqj
醉里经年少,乍醒华发生。
关注数: 110
粉丝数: 3,046
发帖数: 9,117
关注贴吧数: 3
今晚负担重,3公斤
看看这飞天标?
这充满土味的话现在看多么可爱
别了,九月
来,干了这杯五湖四海! 去看了电影《江湖儿女》,“江湖义气少,儿女情长多”,我们去看电影时,常常喜欢看到戏剧感,以此短暂忘却现实。可是《江湖儿女》却是如此真实,真实得沉重,因为沉重而压抑。在这个跨越十几年的故事里,不管情多深、憾多长,最终都被淹没在了时代的浪潮之中,徒留一地唏嘘。当《浅醉一生》的插曲响起时,脑海里浮现起了自己在录像厅里看《喋血双雄》记忆,真实感觉到了这部电影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整个时代的影像记忆。好的电影会带给你思考和唤醒,真实才能超越真实。就像它的英文片名:Ash is purest white 灰烬是最纯净的白。
人生如烟,岁月如酒
月是故乡明。小酌一杯,凡事放下,享受这天涯共此时的欢乐吧!
周末时间被订了,✈️
来银行做客,发现了桌子底下的这个……
对决
今日红运
桃花源里贡米岭
晚餐红运
庆祝一下
先酿酒再有醋
秋意渐浓
见识下深圳建筑工人的工资标准 这工作什么口粮酒合适?
南半球避暑季 走了一圈机场,没发现“走进澳洲”的茅台啊。只好出海🚢捉鱼捞虾,喝点本地红酒🍷了。
今晚主题,小坛刁Vs公斤茅
谈谈能喝能存的酒 昨日参加友人家婚宴,闲聊了一下
老友、杨梅、小龙虾,不亦悦乎 9个人5瓶酒,刚刚好
这个有人喝过吗? 说来听听啊,好的话准备解解惑。
收了个小礼物 说是80年代的,我对茅台编年史不太懂,大家看看。
中午被迫要喝酒 天气热,中午不想喝白酒,偏偏遇上了喜欢喝茅台的客人,只能坐等开饭了……
补订一批酒
愉快的儿童节之夜
准备开席
立个flag 坐等茅台百家姓……
人是铁饭是钢艺术是血液
纪念5.12专题
昨晚喝杂了,累计7种酒 只话风月,不聊风云,谈笑有红颜,往来无愤青,巴适得很
今天带青花郎赴宴去 老的礼盒装,才从地下室翻出来。
据说这个批次不错? 发现同一批次是包装成国宴和百年两个版本,应该是过渡时期并存了一下。喝起来口感也是一摸一样。
书本郎,有趣,有趣! 出行携带佳品啊
买到这两货真不容意 各收集到三瓶,可以喝一阵子了
淘到酒具一套 京都闲逛偶得,大欢喜
人生は自分を探す旅です 人生就是寻找自我的旅程——记“那个总是在直播吃饭的小姐姐”。 待续
我珍藏的第一瓶酒 近乡情怯,提笔出神,不知从何说起。 就让时间回到15年前的2003年吧。那时我刚出道数年,年少轻狂也好,少年得志也罢,总之是处在高速上升的亢奋里。分泌着旺盛的荷尔蒙,鲜衣乘怒马,醉卧笙歌里。 还是这个季节的春风,温暖轻佻,眉眼荡漾,但也勃勃生机,白天可以连续工作到深夜,然后再纵情到清晨,睡两小时洗把脸就能打满鸡血继续开工。生命里美好的事物都不断一一开启,没有颓意,没有结束。 2003年,多么激情多么美好的年代,无限的希望和可能,也伴随着滚烫红尘的浮华和虚荣。那年的4月1号,愚人节,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后,和一帮朋友包了一间吧的二楼,搞场庆祝派队,一切如常,养眼的青春靓女,醉人的路易十三。忽然间头顶上吊着的电视里开始播放突发新闻,天王巨星张国荣在香港东方文华酒店跳楼离世。记得那一刻我晃着酒喝了一口,笑着对同伴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开愚人节玩笑尺度开得也真大。可随着报道越来越多,我相信了这是真的。气氛开始沉闷,仿佛灯光也开始黯淡,派对随着心情的低落而草草结束。 其实我并不是疯狂的追星者,但这对我却有着巨大的心理冲击。因为在这个2003年4月1日这个日子之前,我很难想到辉煌可以这样戛然而止,明快的背后会有沉重的抑郁。青春、金钱、感情、才华……在那时的眼中都是可以挥霍的,永远都不会结束。 渐渐的,从2003年4月1号之后,自己开始有了改变,变得会珍惜,变得换位思考,变得会设身处地,变得平和。 不觉间一晃数年。起起落落间,那时开始萌醒的平常心承载着我,人生风浪中不至于倾覆。 后来的一次休假旅行,我坐在StanleyPark的长椅上,面对海湾和雪山,感叹这里好美,起身时发现了这张椅子是张国荣的Fans永久置放在这里的,因为这是他身前最爱坐的位置,身后是他喜欢的TeaHouse。每年4.1那天,有可能的话,我都会去长椅上献束花。 再后来,我把家安在了海湾对面的山坡上,坐在客厅里能看见的风景里就有这一切。 于是,我想起自己慢慢开始新生的那一晚,我想要一瓶那一晚我在喝的酒。2003年4月1号的。 托人无数,寻找数年,一无所获。 在那一天的10年后,有朋友飞来看我,壁炉前衬这火光夜饮,他慢慢从包中拿出了这瓶酒路易十三,上面的日期是2003年4月1号。 那一刻,安慰、圆满。 拥酒无数,唯藏一瓶。感谢张国荣用生命给我带来的成长。 有一天去陪女儿看《COCO》/“寻梦环游记”,隐隐泪花,为了那句,“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遗忘才是”。释怀。 时常会想起《纵横四海》那个快乐的青年。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醉里经年少,乍醒华发生。沧浪星野阔,漫步上昆仑。平生行万里,天涯羁旅人。
中午继续喝了瓶老酒 楼下上图
节日替老婆也撸一瓶 平时都替自己撸酒,这回也替老婆准备了一瓶
做点功课,准备下周去深度体验下清酒 赏樱🌸季节,清酒春风,何不快哉!
与食神和酒仙的同席妙享记 昨日夜宴,实乃感官的奇妙旅行,先上图,文后补。
谈谈饭局用酒 就自己的体验而已说说经验,不为任何品牌站台,当然也站不动哈。 我个人喝白酒的历史不算短了,20多年。但总量估计不多,正常上桌3两酒。对白酒一开始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感兴趣,属于被动喝酒,对酒的香型品牌都是略知,不求甚解。流行什么拿什么。 时间久了有个自然分辩,先是自己对酒大致分几种,好不好下口的,香不香的,第二天头疼不头疼的,嘴里有没有酒气的,容不容易醉的。 后来请的客人越来越重要,总会先了解下客人喜欢喝什么不喜欢喝什么,自己也好个研究(比如幼时拆笔,青年拆扣子、抬杠拆台,中年拆车拆表),越来越关注酒的知识,以及记录自己的口感。 我研究东西是理科习惯,先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成分构成和原理,历史沿革及演变,总体发展趋势等等。 再根据自己口感偏好和身体适应情况选择好重点方向和品种(口感和身体是两回事,就像嘴上不说但身体很诚实的道理一样,比如剑南春我是口感适应但一喝就头疼)做不了通才,世界那么大,红颜见不完。 然后在自己喜欢又适应的范围内再垂直化,对比具体品种、年份差别、瓶陈能力和变化。顺便由着个人兴趣了解一下厂家工艺和生产管理及市场策略,参加个股东大会、交流一下,问些问题,实地参观。 说回饭局用酒。 主流高端饭局,通常是茅台为主,备五粮液,因为常遇见几个不喜欢茅台酱味。也有故意找理由喝备酒抬高主宾的。(1618浓中带酱,不做备酒)主宾如果不喜茅台,五粮液为主备青花郎。但这种情况一般大家都跟着主宾喝。宾客间层次差别不大的,会选择青花郎。备酒香型要错开,而且要略略低一点,不能宣宾夺主。 主宾越重要越以其为主,一种酒。茅或五。遇到地方贵宾或地方主官后进京的,常有喝地区名酒的习惯,皖酒汾酒洋河比较常见,按系列内高端产品上即可。喝不惯的都自行克服。 很多人想象的高端饭局都喝年份酒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至于生肖纪念和各种特别版更是见不到。毕竟这种局,酒不是最重要的。但喝茅台的潜规格是喝瓶陈3年以上。 如果政界人士在。酒瓶不上桌,酒成箱放一边,在上菜的小隔间开完倒入分酒器后放回箱内。不是怕有人咔嚓一下,是有这种可能性存在,所以大家都避个嫌,瓜田李下,提靴摸帽不好,心情不放松。 商界较为随意,看主家安排,基本都是第一看习惯第二要安全。酒水质量要过关,常见的大牌,防止太独特不适应。正规场合没头没脑上神酒的事几乎不可能。选择的都是基本是毛五洋,还有些地区名酒,国郎凤汾都会出现,但很奇怪,剑、舍得、瓶子坊的几率不太大。 有种特别的情况,大集团有订制酒。这主要是为成本考虑,一种是品牌定制,选择大厂或地方名产,实际酒质都是直接选中高端产品灌装。成本控制在三四百。二种是厂名隐去。主人会讲讲故事,酒一般没问题,地方厂或熟悉的酒厂、集团旗下酒企等等,酒质中等吧,成本200左右,喝点应酬一下即可。 亲戚!雷来了!神酒集中营!假酒泛滥地!一是酒类知识缺乏,分不清神酒,当宝。二是多为送来送去,无法溯回本源,假酒奇多。我泱泱大国,造假历史悠久,很多放了多年的酒也是假的多。怎么办?喝吗?我一般自带,去看亲戚,一份送人,一份席饮。亲戚带酒给我,收下“默默珍藏”,另备酒招待。招待用酒以地方大品牌为主。比如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上洋河中高端就可以。 去见德高望重的长辈,带大牌好酒,比如茅五洋国剑郎都可。我个人喜欢搬一箱,外带两盒年份酒尝尝。很多老人有日常每顿喝两杯的习惯,太贵他们反而不舍得,放着去喝廉价酒,如果这种情况送酒带两瓶大牌好酒,再搬几箱普郎,海之蓝,泸特等等最好。(个人偏见:觉得茅系低端的名字取得没法送,送茅台王子?挤兑人吧?难看啊!) 朋友相聚,一种是例聚,老同学、老同事,茅五洋、国剑郎即可,不过分不张扬,挑战人性容易由妒生恶。一种越来越小范围无主题的老友聚,喝的是情怀,喝的是乐趣,越好越特别为佳,年份酒、陈酿款,尽管上。大家知根知底不客套。也不太讲究仪式感,有友藏茅台大坛,每次打一罐。甚至不完全是中餐和白酒,比如日料炉端烧山崎18年也是快事。如间杂三二红颜,来个名庄垂直品鉴或小产区平行品鉴也能成佳话。 以上皆为个人认知范围,不能覆盖全局,供大家阅之一笑吧。
晚来天正雪,能饮一杯无 看着女儿放学后在院子里玩雪,自己喝上一杯,真乃乐事啊!
这酒神不神?
海外巧遇永福老酱 今日小聚,相约DownTown的那家小馆,回味一下京菜。席间照例是红酒,红酒是按惯例各人自带的一瓶伴手礼,开瓶费店家收$15/瓶,喝完5瓶后,有友人说中国新年不喝点白酒总觉得不够给力……结果有朋一拍大腿说等着,转身去车上搬了箱,打开一看一箱2011年的永福老酱小酒版!于是席间每个中年男都发两个,1两一个,自己旋开盖倒上,酒体暴力黄,酒花持久,入口是浓中带酱的川酱风格,咽下后鼻子里呼出确是酱中带浓,有趣!2011出厂,虽说是小酒版,但已显醇和,不失香气,恰到好处。结账时,美女服务员指指一堆小瓶,捂着嘴笑说,“每瓶$15的开瓶费……这次就不收白酒只收红酒的” ,顿觉笑容甚美!席毕,门外不觉间已是大雪纷飞,一片瑞福祥和。
晚餐+访友,朋友拿出了这个… 谁认识?我是喝还是不喝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