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易王求白勺人 足易王求白勺人
关注数: 3 粉丝数: 352 发帖数: 2,642 关注贴吧数: 41
中乙10年陈规终结 25岁年龄限制取消  新浪体育讯 成都日报讯 本周,中国足协召集15家中乙联赛俱乐部和所在地方足协在北京举行总结会,对前一段时间的联赛进行情况进行了总结。与以往仅探讨联赛得失不同,本次总结会上中国足协推出了对中乙联赛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每支球队一个赛季只能允许注册5名25岁以上球员的规定作古。这项规定已经执行了10年,而2015赛季中乙联赛将不再有参赛球员年龄限制。   作为中国职业足球第三级联赛,中乙联赛起步于2004年,也就是中超元年。但是中国足协出于培养年轻球员、让年轻球员得到更多参赛机会的考虑,制定了每支参赛球队报名注册时只能有5名25岁以上球员的限制。2011年开始,足协又做出了准许各地方全运队参加比赛的决定。这一决定虽然让年轻球员得到了更多的上场和比赛机会,但近年来其不利之处也日益明显——大多数球队由全运会后各地方队下来的球员组成,让中乙联赛变成了全运足球比赛“分赛场”。比赛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联赛上座率堪忧,有的球队主场观众席甚至空无一人。这也引发了投资人不少的怨言,有中乙俱乐部投资人说:“参加比赛的球员都是没有名气的年轻球员,怎么可能吸引球迷?”25岁以上球员数量的限制,另一大不利之处就是增加了新建俱乐部冲甲成功的周期。大多数新组建的俱乐部,都是从各个地方全运队招球员,年轻球员无论是能力还是比赛经验都很欠缺,需要一到两年的磨合才可能逐步走向成熟,无形中增加了俱乐部的投入。(记者 胡锐凯)   本周,中国足协终于将这个执行了10年的陈规废除了,可谓大快人心。一位俱乐部投资人说:“没有了这个规定,大家在球员引进上肯定会力度更大,联赛肯定会更加精彩。”
德国足球青训三步走 《参考消息》驻柏林记者商婧报道   青训计划分“三步走”   德国国家队和德甲俱乐部同时崛起绝非偶然,他们秉承着同一个理念——严格执行德国足协制定的青训复兴计划。   德国足协的青训计划实行“三步走”战略:草根足球、俱乐部青训中心、与学校展开合作。   第一步,足协首先从最底层的草根足球开始,改革基层地区足协体系。作为传统足球大国,德国每个地区一直都有自己的足球组织,但缺乏系统。足协在改革过程中着重广泛建立训练基地,制定全德统一的训练计划并提供财政支持。这一步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足球兴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并从中选拔有潜力的球员,给青少年球员和职业足球俱乐部提供双向选择机会。以北威州勒丁豪森乡足球俱乐部为例,这支参加德国第五级联赛的球队,拥有体育场、教练组、医疗团队、球迷中心等完备的俱乐部设施及专门培养小球员的青少年队。   第二步,联络协调俱乐部,通过足协制定的政策推动俱乐部重视并发展青少年足球。根据德国足协要求,自2002年开始,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德甲)和乙级联赛(德乙)的36支球队必须设立自身的青训中心,否则将被取消参加联赛资格。同时,青训中心需配备全职教练、寄宿制学校和充足的场地等基础设施。这项措施从政府指导的角度强制俱乐部必须对青训加大投资,并对本队青训部门进行重新评估。足协会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据德国足协统计,2000年至2010年,足协对基层地区和俱乐部青少年足球发展投入超过5亿欧元。   第三步,与学校展开合作,建立双轨系统,培养小球员全面技能,为他们未来融入社会生活提供充分保障。据沃尔夫斯堡12岁以下青年队教练马克·维尔哈恩介绍,小球员们每周参加4次专业足球训练,但他们必须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维尔哈恩说,每一位踢球的孩子都梦想能进入德甲,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为职业运动员,进入顶级联赛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足球学校和青训中心与学校展开合作,培养孩子在文化知识、动手能力、技工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保障不能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同样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德国国家队的大门向所有有能力的球员敞开。德国足协拥有所有注册小球员的资料库,并根据他们的日常训练表现等指标进行评估,各级青年队教练甚至是国家队教练可以在其中选择各项指标和能力符合自己要求的球员入队。同时,德国足协建立了足协和家长双重监督系统,避免造成人才流失等问题。
天津松江老总谈中甲 近期有消息称中甲天津松江足球俱乐部正在考虑退出足球圈,对此,俱乐部总经理李微奇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球队目前困难重重,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他认为相对于中超,中甲这个平台关注度低,在青少年培养以及俱乐部商业开发都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俱乐部又无法选择走规范化、职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只能无奈离开。 最近有消息称天津松江足球俱乐部正在考虑退出足球圈,对此,李微奇并没有否认,他说:“天津松江足球俱乐部是一家由国企投资的足球俱乐部,所以我们的预算、运营等方面都必须由我们的母公司滨海公司统一规划。成为中甲球队这三年多来,我们的投入不少,但是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俱乐部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肯定会相应地做一些调整。但无论如何,我们对于足球的热爱和关注是一如既往的。” 对于他所说的没有达到预期是否指的是球队的成绩,李微奇回应到:“球队的成绩只是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我们俱乐部的发展预期。从2006年我们俱乐部成立以来,我们就按照正规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运营方式来操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从俱乐部成立至今,我们也得到过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些支持,这也让我们心存感谢,并曾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我们俱乐部也培养起了自己的球迷群体,即便是中乙、中甲联赛这样不受关注的比赛,我们每场比赛到场的球迷人数也都不少,这不仅是我们工作的成绩,更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一些动力。我们希望最终能够成为一家独立运转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能够成为天津的体育名片之一。” 谈到松江俱乐部成立之后的发展,李微奇总结说:“在中国,足球一直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运动,在天津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天津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只有泰达一家职业俱乐部,足球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滨海公司在2006年决定投资足球,而那时候正是中国足球市场最低迷的时期,从中不难看到我们的诚意和信心。从2007年正式参加乙级联赛,到2010年冲甲成功,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好了每一步,正式成为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我们不仅在中甲联赛中站稳了脚跟,更成为一家拥有自己的球场、训练基地和各级青训梯队的足球俱乐部。应该说这样的规模即便是放在中超联赛中也是毫不逊色的。” 李微奇紧接着谈到了俱乐部之所以会选择退出的根本原因:“但与备受关注的中超俱乐部不同,松江俱乐部这些年一直是在关注度极低的中乙和中甲平台上发展,在外界重视程度等方面均与中超球队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说,我们特意为俱乐部修建了团泊足球场,近两年更是升级为国内比赛条件最好的足球场之一;我们在青训上的投入从不吝惜,目前的青年梯队在全国比赛中也都成绩斐然。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说我们不思进取,没有冲超的野心。我承认,如果我们把这些投入在基础建设上的钱转而投在球员引进上,松江很可能早就冲超成功了,但之后呢?我们又拿什么跟那些‘土豪’俱乐部竞争?我们追求的肯定不是‘过把瘾就死’的道路。我们制定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所以我们希望以规范化、职业化的经营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如果这样的道路走不下去,那么我们就只能无奈离开。” 对于俱乐部所遇到的困难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李微奇解释说:“概括来说应该是‘以规范的行为在不规范的环境中艰难前进’。除了之前所说的一些基础建设工作可能会影响到球队薪资从而降低球队吸引力外,还有比如说我们在签约球员上从来都是‘量力而行’,我们经营的基本标准就是不欠薪,球员每个月的工资和奖金都会准时到账。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肯定不会随意给球员过高的薪金。也有人建议我们可以尽量提高引进球员的薪水和奖金,把人拉进队后先欠着,就算预算不够也可以等到明年的预算下来再‘拆东墙补西墙’。这种违规的事情我们从来是不屑的,这也让我们很多时候与心仪的球员擦肩而过。但恰恰是这样,让我们球队的吸引力受到了很大影响。如果中国足协能够尽快规范中国足球经营环境,加强审查,不给那些投机者机会,让大家都处在同一竞争平台上和规则中,我们这些经营规范的俱乐部才能够显示出优势。另外,由于中甲这个平台关注度低,所以无论是青少年培养还是俱乐部商业开发都有着非常多的问题,很难吸引广告和优秀青少年球员。” 关于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松江俱乐部在成立之后所遇到的这类问题,李微奇表示:“我们特别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对于足球行业有统一的规划和支持,其实这也是很多职业俱乐部所期待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关注中甲联赛,无论是经营上还是商业开发上,都能够统一进行支持和引导。另外,同城范围内,有关部门能否有效地对于足球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在保证各个俱乐部利益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足球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提升。比如在广州,恒大队、富力队中很多踢不上球的球员都协调给了广东日之泉队,这样既对日之泉的成绩有帮助,又能够让这些球员找到继续发展的空间。我们也希望中国足协能够多重视和指引中甲俱乐部的经营。比如现在的中超公司运营得红红火火,但是中甲联赛的运营却没人过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甲联赛也是中超联赛的基础之一,我们也应该与中超一起规划发展和经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