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爱love 月山斋
不要选学校,不要被调剂,优先选有专业壁垒的专业!
关注数: 36 粉丝数: 310 发帖数: 17,959 关注贴吧数: 27
民国时期广东省内大学 暂时列以下高校,不全,慢慢补充。 国立大学、公立专门学校 国立中山大学,1924年创办,由广东大学更名而来,为广东最高学府。 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并入广东大学。 广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1924年并入广东大学。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24年并入广东大学。 广东公立法官学校(后改国立广东法科学院)约1924年创办,1937年并入中山大学。 省立院校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1934年创办,由工学院、师范学院、商学院组成。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约1943年创办,抗战期间曾迁往罗定。 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约1940年创办,由战时艺术馆改组而成。 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由省立教育学院易名而来,曾迁乳源、连县。 广东省立劝勤商学院 ,由勷勤大学商学院改组而来,曾迁遂溪、信宜、广西容县。 私立大学 私立岭南大学,抗战时期曾迁往香港。 私立广东国民大学,1925年创办,抗战时期曾迁开平、香港等地,1948年规模仅次于中山大学。 私立广州大学,1927年创办。 私立专门学校 私立光华医学院,抗战时期曾迁香港,后一度停办。 私立夏葛医学院 ,1936年并入岭南大学。 私立广州法学院 ,1934年停办。 其他专科学校 广东省立国医学院 ,陈济棠主粤时期创办。 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广州铁路专科学校 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前身为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抗战期间多次迁徙。 汪伪政权下的教育机构 省立广东大学:1941年初由汪伪政权开办,初期学生仅200余人,后扩充至500人左右,推行奴化教育。 鸣崧纪念学校:1941年由汪伪政权设立,经费由伪省财厅直接拨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对未来广东省高等教育布局的一点思考 台湾高等教育包括大学、独立学院(以下简称大学校院)及专科学校合计共有161所。大学校院以研究高深学术、培育专门人才为宗旨,现有大学122所(公立有47所、私立有75所)、学院25所(公立有3所、私立有22所);专科学校之教育则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宗旨,现有14所(公立有2所,私立有12所)。 数据可能过时,因为有一些学校已经被合并、停招和停办了,但不影响大的方向。 大学校院(包含综合型及应用型两类)及专科学校入学资格各有不同,兹分述如下: (一)大学校院1.学士班(即本科):毕业后皆可取得学士学位证书。 (1)综合型大学校院:招收高中(包含职业高中)毕业生,修业四年;部分学校法律系及建筑系修业为五年,牙医系六年、医学系七年。 (2)应用型大学校院(包含科技大学及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科技校院): A.二年制(简称二技):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修业二年。 B.四年制(简称四技):主要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修业四年。 2.研究所硕士班:招收学士毕业生,修业一至四年,毕业后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3.研究所博士班:招收硕士毕业生,修业年限二年至七年,毕业后取得博士学位证书。 (二)专科学校:毕业后皆可取得副学士学位证书。 1.五年制专科:招收国中(初级中学)毕业生入学、修业五年。 2.二年制专科:主要招收相关类科之职校毕业或具该类工作经验之高中(包含职业高中)毕业生入学,修业二年。大学校院不同学制的入学方式也不尽相同,兹以日间上课的四年制学士班及研究所分述如下(注:以下入学方式不适用于大陆地区学生):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aike.baidu.com%2Fitem%2F%25E5%25A4%259A%25E5%2585%2583%25E5%2585%25A5%25E5%25AD%25A6%2F3239450+&urlrefer=fa37f08ba01939c66b689a7b38654d20 百度百科-多元入学(教育制度术语)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aike.baidu.com%2Fstarmap%2Fview%3FnodeId%3Da212f28734f2c87e1311a25d%26lemmaTitle%3D%25E5%25A4%259A%25E5%2585%2583%25E5%2585%25A5%25E5%25AD%25A6%26lemmaId%3D3239450%26starMapFrom%3Dlemma_starMap%26fromModule%3Dlemma_starMap+&urlrefer=1a2b13d710cc74b5489da44a4c93fea4 百科星图-台湾高校“多元入学”录取方式 (一)学士班 1.繁星入学(繁星推荐):由高中(包含职业高中)学校推荐在校成绩优良学生参加,主要是以全校成绩排名百分比为录取依据,为落实平衡城乡差距,以及推动高中(包含职业高中)小区化,每所大学校院仅能录取同一所高中(包含职业高中)学校至多1名学生。若有缺额,同一所高中(包含职业高中)得多录取1至2名学生。 2.技优入学(特殊选才):技艺技能优良学生获得国际技能竞赛单位主办或是台湾官方主办的技艺技能竞赛奖牌,或是取得台湾官方的乙级以上技术士证照,就有资格参加技优入学。学校则是透过书面数据审查以及面试方式决定录取结果。 3.申请入学(个人申请):每位学生可以选择5到6个志愿(专业),分二阶段进行,综合型大学校院第一阶段以基本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成绩,筛选招生名额3~5倍的学生参加第二阶段;应用型大学校院则是以统一入学测验(以下简称统测)成绩,至多筛选招生名额3倍的学生参加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则是由大学校院透过书面数据审查以及面试的方式决定录取结果。 4.登记分发入学:高中学生以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职业高中学生则以统测成绩,透过选填志愿(就是投文件)方式,依据分数高低及志愿顺序决定录取结果。 (二)研究所(含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及博士班) 1.推荐入学:由大学校院自行办理(即单考单招),免笔试,学校透过书面资料审查与面试来决定录取名单,录取依据主要是看学生的在校成绩及专题研究的成果。 2.考试入学:由大学校院自行办理笔试(部分学校另有面试),通常考试科目有2科到6科不等,大学校院依据学生的笔试成绩(如有面试则再加上面试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总结来说,台湾高等教育最近这几年,不论在学制上或教育内容上已走向多元化,包含:重视学术研究、教学、技术与实务等,综合型及应用型大学和学院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各有其自身的定位与特色。借着交流、合作与竞争,吸收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台湾的高等教育已走向普及化、人本化、多元化、自由化、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进步与革新的大环境。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aike.baidu.com%2Fitem%2F%25E5%258F%25B0%25E6%25B9%25BE%25E9%25AB%2598%25E7%25AD%2589%25E6%2595%2599%25E8%2582%25B2%2F3625370+&urlrefer=7b09fd95aeda06279e49e0bd49f8cf5c 百度百科-台湾高等教育(19世纪末日本占领时期开始的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为什么被说成最水专业? 1、国内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太大,下设很多专业,但是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的同时,也是一个专业,这意味着工商管理专业很大很全,本科大专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课程体系十分分散,庞杂,学个入门。 2、低成本办学特征显著,招几个老师有教室就能开工商管理专业。上至985下至中专都开设有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完全就是滥设,有很多学校档次根本就不适合开设工商管理专业。 3、国内工商管理学科一部分被管理科学与工程挤压,缺了管科一部分内容,算是被阉割,就算被阉割一部分,工商管理本身也很大。 4、特别看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在本科大专层次就是学个入门,看的是学校牌子下菜,非名校工商管理专业水分十足,既没学校牌子,专业特性本身就学不到核心技能。非名校就业非常尴尬,可以说没有专业的专业,没有行业的专业。经济下行期和专业细分精通时代,工商管理专业倒大霉,完全落后时代。 5、可以看作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以前人才缺,包分配,工商管理专业这种大而全的专业还有一定的市场,经管热的时候,工商管理专业勉强还行,现在下行时期完全就是空洞无物。 6、现在靠工商管理类续命招生,捆绑财会专业招生,工商管理类分流宛如二次高考,绝大多数都是选财会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成没人选的烂专业。财会专业一直都没能成为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成最大阻力。一旦会计脱离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立马变空壳子。 7、培养对象错配,本科大专大量开设工商管理专业,专业有缺陷和非名校工商管理专业成为低成本骗经费和赚钱的产物。如果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农民(工)家庭子弟被调剂到工商管理专业,这种专业就业能好吗? 8、上全国大学的官网搜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本科学什么?一个尴尬的现象是很多本科都是学理工科专业,这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很不正常,专业壁垒实在是低的过分,什么人都能来跨界。 9、最尴尬的就是考公有一个现象是工商管理类不含工商管理专业,为什么很多单位要工商管理类(不含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10、这个专业还有太多缺陷,不能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因为顶层设计本身就有很大的错误,如果说92牌子还能掩盖一下专业缺陷,那没牌子得学校这个专业真的有很大的问题,实在是问题太多了。 11、如果是富二代,那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工商管理专业并不是唯一专属,学哲学,学艺术,学历史等,真想学点东西,会计学可以说是商科有一定专业壁垒的了,你是老板,你也得管钱,会计是你信得过的。 12、不适应时代的专业该调整就调整,而不是用存在即将合理应付过去,可以认定工商管理专业就是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低成本办学骗经费赚钱追时髦的典型专业,这是很多大学开设这个专业的定位。民办大专都大量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般来说读这种学校的学生都是小县城子弟,你让他们混个文凭学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金量的专业,这不是害人吗?能管什么?现在学历贬值这么严重,民办大专工商管理专业能干什么?真的想不通,很多学校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低成本赚钱完全就是实锤了,一个靠调剂生存的专业是时候要考虑自己存在的价值了。 13、如果工商管理专业是MBA,那就只开MBA,只招有经验的高管进修。如果工商管理专业单纯是商科专业,那么工商管理专业可以撤销了,不需要这么大的商科专业,特别是差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大专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就业,不要说什么本科大专只是广泛涉猎,研究生再精通一个方向。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读研,一个好专业应该是本科就能轻松就业,那么工商管理专业显然是不符合这个定义的,本科实在是学的太杂了,没有核心技能,没有牌子背书的工商管理专业更是烂的离谱。 14、或许带管理的专业都差不多,跟工商管理专业被喷的点差不多,很多天坑专业的特性也差不多,变成天坑专业的本质还是招的太多了,滥设,很多没有资格的学校就喜欢开设低成本办学的文科专业骗经费赚钱,一旦泛滥成灾,再加上专业性不够,任何专业都能供过于求,变成彻底烂大街的专业,只是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性被说成最水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对象确实是错配的,顶层设计就存在缺陷,这个专业对于大多数普通工薪家庭来说都不合适,如果只是为了一纸文凭被调剂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这个学历贬值的时代,工商管理专业还能带来多大的价值? 15、也不能太悲观的看待工商管理专业,那些学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怎么办?一个专业的开设肯定有合理性,当年有合理性,适应发展需求,不代表适合现在的时代,毕竟内外部环境会变的。至少现在来说,工商管理专业不是一个好专业。是一个很烂的专业?见仁见智。 16、工商管理专业怎么变化?不知道,现在已经被说成最水专业了,非名校来说,工商管理专业也确实是很水。 17、完全主观的情绪宣泄,希望有为工商管理专业辩护的人说说,92就不要来了。92以下没牌子的学校倒是说说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些问题。
未来有无可能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合并为一个大学录取批次? 2025年,广西本科征集不设分数线,事实上已经是废除本科批次分数线,尽管广西招生考试院说“考生可以填报,但并不是0分都可以投(档)出去的。还要视生源情况与院校意愿”,但是本科批次最低分数线确实是没了。以前本科批次分一本、二本2a、二本2b(三本),大专分为公办大专3a、民办大专3b,事实上就是分为划定学校办学层次,人为拔高某个学校的含金量,现在已经取消成本科批次和大专批次。 如果未来人口减少,激进一点,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干脆也不分,直接一个批次,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顶层设计的一个设计就是本科高于专科,专升本政策起源于1999年高校扩招时期,人为的认定本科高于专科,形成了现在的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的格局,是层次教育,如果本科和大专是平等的,那就不需要什么专升本,直接取消专升本。 本科批次的存在算是人为拔高本科的含金量,这也是民办本科的本科文凭一个卖点,即本科高于专科,由于一本二本三本的人为划分是不科学的,是人为拔高的,本科也是人为拔高的,这也是本科大于专科含金量得以保持的一个原因,因为有本科批次最低分数线,但是现在民办本科为了招生,主动降分40分左右,本科分数线形同虚设,这条线已经没有很大的价值。 如果更激进的话,可以把大专全部升格为本科,全部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普及本科,那么大专就不存在了,也就没有所谓的专升本,我一直都认为专升本是非常愚蠢的政策,按现在的民办本科文凭含金量,专升本招收的学校大多数也是民办本科,几乎有钱就能上,何必让学生走两道程序?直接一步到位普及本科,减少学生为了学历的一个时间。 现在已经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普及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实际上无伤大雅,以后只有名校985211双一流部分本省一本强校还有一定的含金量,其他学校事实本科文凭已经不是一个卖点了,靠一个本科文凭已经不可能逆天改命,或许卖专业?二本是专业优先。就算人人都有本科文凭,但是非名校本科文凭实际上没有价值,以后趋势可能会这样,第一学历得是名校,卷优质本科名校。 一步到位普及本科,我觉得可行,让大专全部升格成职业技术大学,未来人口减少,普及职业本科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学历文凭已经崩坏了,只有名校才有文凭价值。现在专升本招生主力是民办本科,广东专升本非全都能考,民办本科几乎有钱就能上,民办本科文凭实际上已经废了,何必走两道程序?让大家先读大专,再升本,这也是一种制度形成的浪费,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未来社会没有大专,人人都是本科(职业本科),实际上也没什么影响,不过冲击最大的是中间层的没有选调、博士点、硕士推免保研、不叫大学的二本,就算靠着本科批次来人为拔高含金量,是一种变相保护。台湾已经是这样了,技职体系的科技大学,类似大陆的职业本科(职业技术大学)都有博士、硕士班,这就是学历崩坏,你得卷名校。所以台湾的学生家长都是选专业,因为台湾名校就那么几所,台清交成政、台师、四中等。台湾的私立医科大学录取分数都很高,这就是一种专业优先。台湾的技职体系就是大陆的职业本科,可以预见两岸的发展趋势是趋同的。 支持取消本科批次和大专批次,本科和大专同一个批次录取,彻底粉碎人为拔高本科>专科的印象,实际上本科大于专科就是一个损招,搞所谓专升本,把职业教育变成层次教育,当年就不应该这样搞,搞得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认可度彻底成过街老鼠,本科和大专同一个批次录取,本科和大专自由竞争,不再需要人为保护。 现在来看还是过于激进,但是以后一切都有可能,因为人口在变化。
如何看待本升专的现象? 案例一、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公布的2025年单招计划显示,该校继续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计划招生135人,涉及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毕业后发放专科毕业证。 案例二、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20部门关于印发《技能促富助力缩小“三大差距”行动 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支持技工院校在《浙江省技工院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的原有招生对象基础上,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班,纳入技工院校年度招生计划,享受技工院校全日制在校生相关政策。 案例三、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市技师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都专门为大学生开设回炉重造的课程,甚至还出现了高考生以远超本科的分数线报考职校的现象。 本升专的出现本质上还是专业的选择问题,高等学历普及化后,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底线是能上民办大专,但是我们看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增设了大量的低成本办学文科专业,尤其是民办大学非常显著,开设了大量低成本办学文科专业,什么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这些专业毕业出来可能还不如大专、中职技工学校学门技术靠谱。四年学费20w买一个没有含金量的本科文凭,学一个工商管理专业,出来能干什么?有些低成本天坑专业完全就是为了扩招而扩招,公办是骗国家经费,民办是低成本赚钱,但公办和民办大学都达到一个共同目的,做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文凭学历贬值,但是专业本身跟社会企业需求不契合,培养过剩的人才,实际上还是专业的匹配问题。现在二本已经不可能靠卖学历的路线继续走下去了,或许试试卖专业?但是民办大学有这个实力和钱办理工科专业? 高等教育普及化后,二本以下学历可以说是废了,完全要靠专业,专业第一,连考公考编也把专业限制的死死的,不同的专业的就业难度和行业薪资都不一样。二本学个文科专业就业能好吗?很多东西高中选科其实已经决定了,文科生上不了92双一流一本,很难,就算上了老一本文科生出路也很狭窄,二本及以下的文科生非常艰难。 问题不在于普及高中,而在于专业的适配性,社会不需要这么多文科生,但是很多考不上公办高中上高收费民办高中的学生实际上水平也不高,这些学生很多也就二三本水平,如果学个文科专业,那就惨了。中职升学制度搞搞好,二本三本要转型职业技术大学,就业导向的职业培养场所,社会不需要这么多学术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交给92双一流来搞。关键还是在于专业的选择,本升专的学生很可能是文科生,高中是文科生,大学是文科专业,如果大学学的理工科专业,我想没有必要再去本升专,因为本质上已经有一个技能,但是文科生没有硬核技能,所谓技能是软技能,门槛非常低。 低成本办学骗国家经费和赚钱的文科专业要减少!中专工商行政管理事务这种上世纪中专流行的专业现在依然在招生,大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无底线依然扩招,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依然大幅度存在,非名校工商管理专业有什么用?怎么就业?很多大学专业的设置完全就是落后时代,既得利益者维护天坑专业,请别再祸害学生。
广东专升本允许非全大专报考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机构招生骗局 每年都有大量能上统招全日制的考生被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欺骗去读非全日制大专学历,拿着比肩全日制统招大专的学费去非全日制成人学历,机构假装让学生在学校读3年,在校内住宿,校内老师教学,实际上拿的是非全日制成人学历。 招生的骗局一般是宣传所谓3+2模式,3年校内非全日制学历学习,实际上是租校内的宿舍,假装在校内学习3年,实际上非全大专根本不需要3年时间,然后再让非全学生自己去考专升本,现在广东专升本民办本科几乎是有钱就能上。 广东省允许非全大专考专升本的报考资格,在全国来看,都是非常宽容,全国大多数省份都不允许非全报考,只允许全日制大专报考,而且只有一次报考资格,广东省则是无限次。但是这个报考资格漏洞被非全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利用了,宣传成3+2模式,3年非全+2年全日制专升本,这是非常无耻的,每年招生季都用这种话术骗了一些能上全日制大专的考生,这很没良心,能上统招全日制大专却被骗读非全日制大专,这毕业证证书含金量能一样吗?就算后面利用非全大专学历考上专升本全日制本科,那第一学历非全大专能看吗?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非全学历招生最猖獗!学校统招停招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还能大肆欺骗招生,说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招生,简直是赚钱无底线,没良心。还有很多民办大学都是这样的套路,在校内租宿舍,让学生假装在校内学习3年,实际上这也是大学的纵容,利用非全报考漏洞赚钱!广州商学院今年就在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校区租用了教学楼和宿舍搞这种欺骗3+2招生,简直是败坏学校声誉!还有很多学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都是这样搞,就是利用了广东省专升本允许非全大专报考的条件,大肆进行这种欺骗招生!各种欺骗话术满天飞,骗能上全日制统招学历的考生上非全,很多招生人员为了赚钱,良心被狗吃了,自己骗自己,还敢说正义?赚这种钱是要良心受谴责的! 政策的宽容纵容了民办大学的无底线欺骗招生,可以说允许非全大专报专升本被各种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玩坏了,现在这些机构的赚钱模式主要就是这个所谓的3+2,就是广东省教育厅宽松政策造成的。不是说不允许非全报考全日制专升本,而是这项政策被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欺骗能上全日制统招学历的考生,现在正在全面蔓延,这个趋势必须要得到遏制!
职业本科迫切需要厘清的几个关键矛盾问题 一、职业本科的生源。 目前职业本科生源结构中,普高生源占比约为76%,中职生源占比约为14%,专科生源约为10%。大学老师都是偏好夏季高考的普通高中生,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在2024年高考中,物理类录取最高分600分,超广东特殊类型控制线68分,超本科控制线158分,省位次22216名。录取最低分559分,超本科批次线117分,超特控线27分,最低位次59695名。 普高生源和中职生源必然产生的矛盾,以夏季高考分数和中职生源参加的职教高考的难度是不对等的,这也是很多大学老师不喜欢招中职生源,觉得职教高考的难度偏低,职教高考含金量不能等同于职教高考,这也是现状和事实。如果普高生源录取的职业本科专业也向中职生源开放,那必然会导致普高生源的不满,因为夏季高考和职教高考的难度是不对等的,大学老师也对中职生源能不能跟上有怀疑,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也只是在广东3+证书录取美术中职生源,没有开放普通类职业本科专业给中职生源。 以广东目前的公办职业本科录取分数线普遍都在特控线附近,甚至超过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的老公办二本学院,比如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目标就是录取分数线在特控线上下,2029年职业本科专业占80%。 中考五五分流导致的一个关键矛盾就是中职生源是大多数都是考不上高中才被迫读中职,如果按照夏季高考的标准来定义中职生源,那显然中职生源显然是很差劲,有学术追求的学校和老师几乎都不会对中职生源有好感。那就牵扯到一个问题,职业本科的办学定位到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本科的生源到底是由什么生源类型组成?
广东省民办本科专业结构、师资、学费汇总帖 黄色为黄领,工科;粉色为粉领,文科专业;灰色为灰领,理科专业。个别专业可以授予多个学位,只选择了一个学位统计,人工统计,可能存在眼花搞错,不一定正确,纯看看一乐。 民办本科专业结构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开设低成本办学文科专业,泛文科专业开设特别多,这点在广州商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州华商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特别明显,文科专业居多,理工类专业除了计算机专业,其它理工科专业几乎一个都没有。珠海科技学院算是广东民办本科标杆了,理工科专业布局算是比较全。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由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支持,理工科专业布局也比较全。广州南方学院、广州新华学院、广州软件学院、广东东软学院、东莞城市学院也布局有一些理工科专业,不够不算多。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华立学院、广州理工学院、湛江科技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理工科专业布局也比较全。北理工的专业是按恩平项目招聘来统计的,专业布局算是比较均衡,有一些理工科专业,不过撤了以前有的材料和化学这些专业。民办本科专业布局的一个特点就是倾向低成本办学,文科专业居多,这一点在目前萎靡的就业形势处于劣势,尤其是广州商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州华商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这类特别偏文科的学校,如果不进行专业调整,以后招生估计会很难。民办本科的学费算是比较高的了,一般读民办本科的大多数都是农村的低收入家庭,这一点就非常不友好,特别是民办本科文科天坑专业太多。 值得关注的一个点就是,民办本科文科报考比较火的法学专业,只有广州新华学院、广州商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培正学院、东莞城市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有,这一个法学专业在民办本科招生算是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广州商学院就是靠法学专业实现招生爆满,调剂坑了不少学生,法学专业排位也比其他专业排位高很多。
广东省中职3+4中本贯通试点学校 广东3+4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依据中考成绩在各地级市中考志愿提前批报考。根据现有报道来看,最好的学校是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按照原则上同一个地级市试点,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这些二本学校基本上都会有试点,公办职业本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必须要参与的。五邑大学貌似没有参与,因为江门一职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试点,算是有点不配合了,不知道是不是申博的原因?发现很多中职都是跨市跟韩山师范学院试点,韩山师范学院承担了很多。 如果按照同一个地级市试点,说实话阻力还是很大,佛山大学会不会参与?东莞理工学院会不会参与?东莞理工学院改大申博也是一个阻力。特别是有些地级市有的只是校区,比如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这些研究型大学不会参与,跨市和二本试点是主流。应用型和职业本科有可能被逼着参与,不过民办本科有点多。学费确实是有点贵,部分家庭还是负担较重。 中职3+4中本贯通,按照中考成绩在中考提前批来报的话,分数应该能上普通高中,如果对接的公办本科,估计中考分数也是挺高。中考能考上非重点高中的普通高中,不一定能上本科,这也是一个现实。中考分数还是有欺骗性,有的学生到高中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如果对自己没啥信心,能报上对接公办本科也是赚到,基本上转段考试是必过的。江苏、浙江和上海中本贯通3+4实施很多年了,可以参考这些地方。 欢迎大家补充广东省中职3+4中本贯通试点学校,目前统计还是不全,有遗漏。
理性讨论,广东民办大学的未来发展 抛砖引玉,广东民办大学基本上数据没有那么复杂,没有硕士点、博士点、选调、改名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顶刊、排名数据、双一流等这些公办大学常聊的话题点,更多是学费、师资、生源、专业、学校环境这些最基础的学校发展话题点。 1、民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自从2016年广东省取消民办高校学费和住宿费限价,民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就变成市场调节,规律就是每三年涨3k左右(不一定),不过住宿条件要比部分公办大学要好一些。公办和民办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大,比中国台湾差距还大,中国公办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在全世界来说都算是非常便宜。山东省2024年实行高校收费限价,算是减轻学生家庭负担了。学费和住宿费有心理上限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很多家长觉得不值得投入的话,民办大学也不敢随意涨价,现在的收费其实还在合理区间,不过对普通家庭负担还是较重。http://drc.gd.gov.cn/ywgg/content/post_866391.html http://fgw.shandong.gov.cn/art/2024/8/8/art_333896_69115.html 2、民办大学生源。2035年以前都还是处于红利期,2024年广东省高考本科两次降分补录,第二轮本科线降分13分,湛江科技学院给出零门槛转专业的承诺才录满学生。说明民办本科生源是不愁的,只要降分肯定能录满,很多学生都想上本科,更多是对专业的不满意。近几年,广东省专升本大扩招,广东省3+证书和学考扩招,民办大学吃到饱,无论是民办本科的普通专升本,还是民办大专的3+证书和学考,都证明生源不愁。起码中职学生升学就是一个蓝海市场,现在很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受限,导致民办大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也成为3+证书扩招的热门专业,真是匪夷所思。 3、民办大学师资。民办本科很多老师都是把民办大学当成过渡,一旦考上编制就润,民办大学老师硕士居多,很多老师读完博士只要没超龄就润去公办大专。民办大学很多都是东南亚博士,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居多,也有很多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很多都是在职读博,年纪都是比较大的了。民办本科师资不如公办大专是事实。 4、民办大学幕后老板。很多民办大学已经在香港上市,中教控股的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和广州松田学院,中国科教的广州华立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等,实际上很多本科和大专就是一体的,一个老板,共用一个校区。 5、民办大学的专业结构和梯队。民办本科有比较多工科的学校其实不算多,广州商、培正、广州工商、南方、华商、南国、珠江,基本上是以文科专业为主,有一些计算机专业,个别有一些医护专业,除了计算机类,其他理工科专业基本上一个都没,理工科布局比较全的学校其实也不多。珠海科技学院在民办确实牛,基本上各种理工科专业都全面覆盖了,什么机械、电子、通信工程、自动化、集成电路、建筑、护理、化学化工、材料、制药、航空飞行器全部都有,这在民办本科不常见。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理工科布局也很全。广州理工,华立、广应科,白云、东莞城市、广东理工、广东科技、湛江科技等也有一些工科专业。总体上来说,广东民办本科很多都是以文科为主的学校,广州商、培正、广州工商、南方、华商、南国、珠江除了计算机类专业其他理工科专业一个都没有,这种学校比较危险,专业结构不是很合理,太偏文。 6、民办大学的未来发展。广东省很多民办本科已经是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以后估计会大放水,每个民办本科都能拿到几个专硕学位点。部分民办大专可能会升格职业本科。至少2035年学历贬值和学历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非名校学历彻底变成废纸一张,非名校文凭没有价值。至于名校怎么界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双一流? 民办大学不可能依靠现在卖文凭的模式赚钱,2035年高教格局会开始趋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只有名校才有文凭价值,任何学生都要优先选专业。这意味着民办大学必须要调整专业结构,否则可能招不到学生,学生和家长必须要考虑高学费投入带来的回报,起码本科就能就业。民办本科和民办大专的很多文科专业已经没有价值,是高投入低回报的典型。 民办大学2035年以后有可能无法做到规模招生,按人口比例的变化,以后公办大学会不会缩招?会不会主动减少学生读公办大学的机会按比例让位给民办大学?群众绝对不会答应!以后高校规模会变小,民办大学有生存危机,公办大学没有这个顾虑,顶多就是大学合并。民办本科有一定的安全阀,但是民办大专最危险,不过都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民办大学差异化发展是出路,起码要做专做精几个专业,专业首先要好就业,这是最基本的。台湾的私立医科大学就是示范,长庚大学、中山医学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马偕医学院等。广东民办大学目前都在追求规模发展,追求赚钱,很多民办大学专业布局偏向低成本办学,特色专业还是偏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