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0100371k
o0100371k
关注数: 4
粉丝数: 14
发帖数: 436
关注贴吧数: 21
揭开城郊线客流“稀少”的秘密 城郊线目前日均客流约10万,相对于1号线、2号线和5号线日均30~50万的客流,10万这个数字到底少不少呢?能不能称得上“稀少”呢,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城郊线目前发车间隔大约12分钟,每小时5班,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运营约15个小时,6B编组的地铁车辆每列的设计运量为1400人左右,城郊线全天的双向运能15*5*1400*2=21万人。目前城郊线每天的客流量平均在10万人左右,占运能的比例为47.6%。 2号线目前发车间隔大约4分钟,每小时15班,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22点,运营约16个小时,6B编组的地铁车辆每列的设计运量为1400人左右,城郊线全天的双向运能16*15*1400*2=67.2万人。目前2号线平均每天的客流量在33万人左右,占运能的比例为49.1%。 从单日客流量占运能的比例(也可称作运能饱和程度)看,城郊线与2号线伯仲之间,目前的日均客流都能占到线路运能的一半左右,并没有明显差别,从这个指标来看,城郊线的10万客流并不比2号线的33万客流少多少,更谈不上“稀少”了。 另一方面,从客流特点上看,由于城郊线目前线路内部客流稀少,比如机场到市区方向,绝大部分的客流都是以市区为目的地的,一列车在新郑机场上一批乘客,到了北港的几个站点又上一批乘客,下车的还是很少,孟庄段再上去一批,下车的还是没几个,到了南龙湖段,上车的乘客更多了,下车的也是没几个,城郊线这种客流规律决定了乘客的“平均乘坐距离”是非常长的,不少乘客从港区到市区接驳2号线乘坐距离明显超过了20公里。 2号线全程位于郑州主城区,目前运营的一期工程一共20公里多一点点,大部分客流都会在黄河路、紫荆山、南五里堡三个换乘站换乘,其余站点乘客上上下下也不少,这种客流特点也就决定了2号线乘客的“平均乘坐距离”不会太长,估计也就几公里,极大概率不会超过10公里。 因此从客流规律的定性分析上可以看出,客流“平均乘坐距离”这个指标,城郊线是明显大于2号线了。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单日客流量占运能的比例”,城郊线与2号线相差无几,而乘客“平均乘坐距离”城郊线明显超出,所以可以说,城郊线目前单日平均10万的客流量相对于2号线单日平均33万的客流量并不少,更谈不上“稀少”。 再比较一下城郊线和2号线“客流强度”这个指标,城郊线目前日均客流10万,线路长度31.7公里,客流强度为0.32,2号线目前日均客流33万,线路长度为20.7公里,客流强度为1.59,单从这个指标看,似乎2号线客流远远胜于城郊线。但真实的情况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由于城郊线虽然日均客流也只有2号线的三分之一,由于发车间隔长,运营时间短,目前运能只相当于2号线的三分之一,因此从“单日客流量占运能的比例”看,两条线其实相差很小,两条线的运能饱和程度都接近了一半。同时又由于城郊线客流规律的原因,平均每位乘客乘坐的距离明显超过2号线,所以车厢内会显得更拥挤。 从2号线与城郊线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客流强度”这一指标的巨大缺陷,这一指标反映不出客流量与线路运能的关系,更反映不出乘客的平均乘坐距离,当然也无法反映出列车车厢内的拥挤程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