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区哦哦 福建一区哦哦
关注数: 27 粉丝数: 82 发帖数: 2,163 关注贴吧数: 13
转帖】知乎上的:中国的军事水平处在哪个位置?——觉得写的... x 我在知乎作答的坟墓(6):中国的军事水平处在哪个位置? 作者: 冷哲 2013年12月8日删除,原因为“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该答案约400-500赞同,排名第一。 ———————————————————————————————— 谢谢邀请。 YXY的答案写的很棒。数据很好。 但是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军力排行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军事力量,与其面临的问题休戚相关。 我们来举个例子,台湾的军力,其实在国际上是很强的。放到东南亚去,那是没有一个国家能相比。但是放在大陆旁边,那真是杯水车薪,一到兵棋推演就只能试试看自己怎么样才能坚持到美国介入。因此,你说台湾的军力排在马来西亚的前面,这就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比方说有人开玩笑,说世界上排名前三的空军是:美国空军,美国海军和美国国民警卫队。而美国的海军比世界其余所有国家的海军加起来还要强。那么美国是不是天下无敌了呢?也不是。要是在中国海岸线附近打,美国未必能占到便宜。 所以单纯的军力对比,意义并不大。关键是看,一个国家的军力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这里把军力的水平分为4个层面:国土安全,周边控制,航路保障,远程投送 这四个层面是步步推进的,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力对国家利益的维护能力。 国土安全 在这个层面上,中国的军力可以与美俄并列第一。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国家,都不会考虑入侵中国本土。 中国90年代敢于放弃军工发展而专心经济建设,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核大国。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路基、海基、空基核打击能力。任何一个国家与中国交战,即便常规战势如破竹,最后也要遭遇核打击。对于有核国家,最终只能两败俱伤,而无核国家,就要面临灭国的危险。 而中国纵深极大,一次核打击不能够保证消灭中国的战略核反击能力(这一点和英法又不同),所以即便遭受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中国依然可以让对方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因此,单就核武器一项,就保证了中国本土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中国宁可饿肚子都要研发核武器和导弹。 即便我们考虑常规战争,在中国本土条件下,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占到任何便宜。尤其是近年来俄罗斯衰弱,钢铁洪流不复存在;美国倾向于建设能够迅速远程投送(这个问题我们最后讲)的地面战斗力,因而削减了重装师。这使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地面上挑战中国。而美国引以为豪的空中力量用于进攻中国本土时,同样面临其起飞机场在中国中近程弹道导弹射程之内的尴尬局面。更不要说中国本土还有一大堆的雷达站,更让局面对美军不利。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国土安全可以与美俄并列世界第一。没有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国家敢于威胁这三个国家的国土安全。(恐怖主义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周边控制 从本土扩展开来,就到达了周边地区。 在这个方面,中国就比美国差得远了。中国除了需要面对美国之外,还需要面对日本。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控制能力只能达到第一岛链内侧。对第一岛链的突破,并不稳固。而美国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则可以跨过整个太平洋一直推到第一岛链。 在第一岛链与大陆之间,中国的控制力是最强的,日本的控制力要弱于中国,而双方的实力对比还会继续向着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 因此这个领域中国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 周边控制能力有限就造成了几个严重问题,第一是未来中国对太平洋的资源开发,将受制于第一岛链。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很可能会需要对太平洋进行大规模开发。中国也早已加入大洋协会对对太平洋进行了大规模勘探。但是如果未来中国的军力不能够突破第一岛链,那么中国在太平洋的资源利益,将受到严重制约。这也是中国需要统一台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统一了台湾,第一岛链就不能够再封锁中国了。 在周边控制角度讲,中国的控制力非常有限。远远不能与美国相比。 航路保障 这是中国现在最大的软肋。 中国目前有两大核心航路,一个是到美国的航路,一个是过南海进印度洋直到中东。 第一条航路,是联系世界第一和第二强国的航路,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敢于阻挠。只有在中美闹翻的时候才会中断。而中美闹翻了,这条航路也就没有意义了。 但是第二条航路则危机重重。这条航路比第一条更重要。因为这条航路是中国主要的石油进口线路,也是中国向非洲、中东和欧洲出口货物的线路。这条航路一旦中断,对中国经济的打击要远远高于第一条航路。 有能力切断这条航路的,主要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印度。 中国在这条航路上完全无法与美国对抗。中国的航母战斗群还没成型,而美国有10个航母战斗群。远洋海战上面,中国根本不够看。 印度逞地利之便,对印度洋一段的控制力显然超过中国。但是对于中国有利的是,印度与中国陆地接壤,而军力较弱。如果印度敢于切断中国的航路,那么中国可以从地面上联合巴基斯坦进攻印度。所以对于印度,中国还是有反制能力的。另一方面,如果中国能够凑出三个航母战斗群,那么印度能够在印度洋上投放的海空军实力,也未必能与远道而来的中国海军相比。再考虑到中国在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建立的港口的和机场,中印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对比正迅速向中国倾斜。 总之,在航路保障方面,中国仍然深深地受制于美国,相对军事实力远远不足以挑战美国在海上的控制力。因此经济安全无法得到保护。 远程投送 远程投送决定了一个国家在遥远地区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它主要涉及战略航空兵、战略空运、远洋海军、远洋运输能力。 美国为了有效的远程投送,不但有专门的空中运输指挥部,还将陆军一些部队专门针对远程空运而进行了重新整编。在这个领域,中国基本是空白。我国空中输送能力很差,运输机严重不足。在世界各地也没有建立足够的同盟(亦即空运中的补给节点)。因此,如果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中国将无力投送足够的军力去进行保护。 这个方面,中国的实力可能还不如欧洲一些老牌强国。英国在马岛战争中曾经跨越半个地球作战。中国恐怕今天还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当然英国现在也衰落了,但真要打仗,恐怕还是比中国在这方面有优势。 当然,中国现在正在建立远洋海军,建造更大更先进的补给舰,试飞大型运输机。这方面未来会有比较快的发展。 ———————————————————————————————————— 总而言之,中国国土安全领域可以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周边控制和航路保障,仅弱于美国,同时分别受到日本和印度的挑战。在远程投送方面,中国还远远不足,能力不但比不过美国,还比不过一些欧洲老牌强国。 至于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几十年没有参加过大型战争的中国是否还具有开战的能力”。这个答案很简单,军队可以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而中国也不是那种一次战败就会一蹶不振的国家。所以这个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再者,大国相互开战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了。中国要再开战,多半是殴打小朋友,装备和规模上的优势足以弥补一时的素质劣势。另外,世界上最近还常常打仗的国家本来就极少。会和中国交手的就更少了。美国这几年打仗的经验全是殴打小朋友的经验,未必对与大国作战有多少帮助。治安军的角色扮演久了,会对总体战造成不利影响,这是有公论的。
歼-8飞行员牺牲:放弃逃生 驾失控战机避城市 原标题:歼-8飞机训练失事飞行员牺牲 南都讯见习记者陈磊 记者张少杰 国防部网站昨日发布消息显示,12月12日19时11分,一架歼-8飞机在夜间飞行训练时失事,飞机坠于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汤口村一处山头上,飞行员牺牲,地面无人员伤亡。 消息称,飞机失事后,军地有关部门迅即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搜救和善后处理。 安吉县政府新闻办在事故发生后,于12日晚10时左右通过安吉新闻网发布信息称,由于飞机失事引发了当地山林火灾,安吉县政府立即启动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火势已经得到控制。当地无人员伤亡,并正全力开展专业搜救。 昨天13时,安吉县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安吉发布”发表了以“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微博,称飞行员“他有足够多的时间按下弹射救生按钮,他获生的概率几近百分之一百,他毅然选择了继续操纵失控的战鹰,艰难地避开地面上的城市、村庄,失去动力的战鹰无情地撞向附近的山体,他用生命将安吉人员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公开报道显示,歼- 8系列歼击机是我国研制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第一种歼击机。其于1964年开始研制,1979年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装备部队,是我国空军的主战机种之一。由于歼8-Ⅰ只具白天作战能力,我空军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发展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歼8-Ⅱ型战斗机,以适用于国土防空作战。在歼8-Ⅱ的基础上,又随后发展了一系列改进型号,后续一些型号不但可以发射中距空空导弹,还可以进行空中受油以及执行战术侦察。目前,歼8-Ⅰ已全部退出现役,尚在空军、海军航空兵服役的均是歼8-Ⅱ及后续改进机型。截至2011年,仍在服役的歼- 8数量约为300架。
有人爆尿“聚变”+磁场,放了一下狗狗搜索。结果如下 中国再次刷新脉冲磁场最高强度纪录 2013年08月12日 14: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9)1  中新社武汉8月12日电 (周前进 程远)据华中科技大学12日确认消息:该校自行研制的脉冲磁体近日实现90.6特斯拉(特斯拉是磁感应强度单位)的峰值磁场,再次刷新中国脉冲磁场的最高强度纪录,使中国继美国、德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90特斯拉大关的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介绍说,磁现象是物质的基本现象之一。当物质处在磁场中,其内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产生新成果。强磁场与极低温、超高压一样,被列为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它可分为稳态强磁场和脉冲强磁场两大类,其对应的发生装置又分为稳态强磁场装置和脉冲强磁场装置。   有资料显示:自1913年以来,世界上有19项与强磁场有关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其中1项医学奖、5项化学奖、13项物理学奖。仅近30年来,即有8项与此有关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如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磁共振成像等。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获准开始筹建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2011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依托该校建设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其自行研制的国内首个双线圈脉冲磁体成功实现83特斯拉的磁场强度,刷新中国脉冲磁场强度纪录,使中国非破坏性磁场强度水平跃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据该校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主任李亮教授介绍,此次产生90.6特斯拉磁场强度的磁体、电源、控制系统等全套装置,均为该中心自主开发研制。他们研发出的PMDS脉冲磁体专用设计软件,现已被欧洲、美国各大脉冲强磁场实验室选定为专用磁体设计工具;其磁体的制造成本也不到美国和德国同类磁体十分之一。   据了解,为实现90特斯拉以上的磁场强度,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强磁场实验室用了20年,德国德累斯顿强磁场实验室用了10年。(完) 继续放狗狗: 潘垣 编辑 潘垣,磁约束聚变技术和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负责研制“小龙-2”和“凌云”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参与主持“中国环流器一号”的研制建造,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负责完成了托卡马克HT-6M的脉冲电源与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 概述 潘垣(1933.8.8-)磁约束聚变技术、脉冲功率技术专家。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先后在二机部401所、585所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工作,并赴欧洲联合托卡马克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聚变中心工作。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国防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中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主持和参与主持过三套聚变装置研制及另一套装置升级改造。在“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等,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成功地将聚变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取得多项成果。包括大型发电机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灭磁、电磁炮、补偿脉冲发电机等获国家奖一等奖1项,院部委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专利10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论文近百篇。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