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慎 临江仙慎
关注数: 19 粉丝数: 389 发帖数: 5,125 关注贴吧数: 21
我不TP,虽然看上去像 说一下个人情况,33岁,本科毕业后,陆续换了几个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和换工作的间隔期,躺尸时间有三年以上吧!两年前脱产去考研,基本上清零了存款。 家在农村,父母务农,每年1.5万左右的养老保险,还有少量存款(以前希望留给我买房子的,但我明确说明不要)。比较惭愧,五六年没给家里钱了,但万幸到现在除了有时要住在家里一段时间之外,大学毕业后从没跟家里要过钱。 目前无房无车无对象无存款。 八九月份还要去学校读书,学费8000,虽然有奖学金,但是可能学费还得先交的,另外还有住宿生活费。不想伸手跟家里要钱,目前打工攒钱,暂时只够第一年的预算。 读研要三年,如果没机会继续读下去的话,出来就36了。按照我的条件,基本上仍然无房无车无对象无存款,甚至由于年龄,工作都不好找的~好像很符合tp的定义了。 我认同极简主义,鞋只有四双,一双跑步,两双全年换穿,一双冬天最冷的时候穿几天。衣服,去年加今年只网购一件九块九包邮的短袖,还有一套跑步短袖短裤。牛仔裤是前年买的99两件,还有别人送的两条休闲长裤。对了,还买过一副跑步的护膝。吃饭一直是食堂,每周出去一次,改善伙食,但基本不超过30块钱。 房子不考虑,车子不感兴趣。我拿到驾照三年了,没摸过一次方向盘。路上的车就认识宝马和奥迪,还必须看别摸我和四个圈的车标才行。对于恋爱的态度是没有不强求,遇到不逃避,但是我觉得即使我是女的都不会看上我自己。不抽烟不喝酒。爱好是看书,这几年养成个坏毛病,买正版书,一年的支出要多一千左右…… 这几天tp这个词火的一塌糊涂,我的状况无限接近,但我自认不是tp一族,原因如下。 一方面,tp有虚度时间的意思,但我很少虚度时间。我的最大爱好是看书。虽然有时候也刷美剧,刷网页,不过还是很节制的。不看短视频。虽然接下来三年,我要脱产读书,但是这次我选的,是我最喜欢的专业,做我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不是虚度时间。 我个人觉得,时间是人生真正的货币单位,人们通常用时间换钱,再用钱去换那些被认为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而实际上,大多数人时间对钱的转化率太低,那些在预想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并不一定真正带来快乐。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跳过这一步,用少一些的时间去换钱,维持符合自己生活习惯的生存,其他时间直接尝试去换快乐呢? 另一方面,tp有一种“无奈的对抗”的意味。这个我并没有。我认同《罗辑思维》里有一期的观点:有钱人过的越好,纵向比较的话,穷人的生活也会越好——虽然横向比较的话,跟有钱人差距更大了。想想看,自己的生活不知道比十年前便捷了多少。虽然这大部分是我们吸收了西方两百年科学发展的原因。 《穷查理宝典》里一个故事对我的影响超级大,我给好多人讲过。一个杂货店主很讨厌他的邻居,认为对方抢了自己生意。有一天,上帝对这个杂货店主说: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但是有个条件,无论你得到了什么,你邻居得到的会是你的两倍。这个人开始欣喜若狂,但是一想到他的邻居收益更大,他就接受不了。最后他灵机一动,对上帝说:那么你弄瞎我一只眼睛吧! 这个杂货店主,是不是和有些人的言论很像?仇恨对抗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的。 面对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选择最好的方式去做就好啦!消极对抗当然也是选择之一,但不会永远都是最好的选择。我也试过连着几个月每天除了打游戏啥都不干,时间长了比上班还累,而且通关喜悦之后的空虚感太强烈了。后来我听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又看了2020年的纪录片《智能陷阱》,才稍微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感觉有点跑题,结尾强行点个题吧:我也有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担忧。但是所谓的过去只是你头脑中的想法,真正的过去已经永远定格,只能臣服;所谓的未来只是你的幻想,真正的未来即使要发生,也会以当下的形式来临。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也只需当下(改编自《当下的力量》)。而当下我想做的,绝对不是tp,所以我不tp。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