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ID我忘记了 我的ID我忘记了
关注数: 12 粉丝数: 21 发帖数: 1,063 关注贴吧数: 37
徐正源:我们非常了解蔚山,竭尽全力一定会有好结果 9.16,亚冠精英联赛,成都蓉城客战蔚山HD,赛前新闻发布会,成都蓉城主教练徐正源出席。 这是成都蓉城首次亚冠 我已经很久没有回韩国了。我很高兴能够在如此精彩的比赛开始之前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亚冠精英联赛。很高兴参加一场决出亚洲最佳球队的锦标赛。但是,我并不满足于此。只要按照我们准备的全力以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球队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会证明我们不是一个好对付的球队。 蔚山队是一支强队。有很多优秀的球员在比赛。但是,我们非常了解蔚山。我们也是本赛季中超联赛排名第一的球队。这是关系到自尊心的胜负之战。我相信,只要竭尽全力,就会有好结果。 据我所知,你与蔚山队主教练申台龙的关系非常亲密 与申台龙主教练有很多回忆。因为从小就在一起。在冬季休假的时候见面,并不是很久没见了(笑)。但是每次看到他好像都很高兴。特别是在亚冠精英联赛之前见面,会有所不同。主申台龙总是非常开朗。那种样子很好看。虽然蔚山队目前处于比较艰难的状况,但我认为会很好地克服。但是,我对于明天的胜负不会有让步。 你似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的候选人 好像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这种说法(笑)。对我来说不是件好事吗?这是因为我们队取得了好成绩。感谢大家看到我们的成果。对此我再也不能说什么了。对外界的夸赞表示感谢。 徐正源主教练也是韩国足球的巨大资产。据中国媒体报道,你在成都过得很辛苦。在韩国,有很多球迷担心徐正源教练。在准备本次比赛时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不错。没有什么很难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作用。我是成都这支球队的教练。教练是队伍的领导者。我经常为自己在球队中应该展现出什么样的面貌而苦恼。不可能每天都好,也有不好的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抓住重点,不让我们队动摇。在困难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放下包袱,只考虑球队。每场比赛都得以良好的竞技状态集中精力取得胜利。我相信,只要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情,就会有力量克服任何情况。
蹭热度,聊一聊球迷文化之争   一场“流星雨”下下来,“砸到”诸多看球的球迷。有专业的,也有不专业的。作为吃瓜群众,也打算蹭蹭热度,聊一聊自己的看法,顺便混点积分。   先说说,这事是怎么来的。看了很多网友的帖子,他们大概率是没有看到事情最早的起因。这事说起来,也简单。踢完比赛,球场参考上一场的效果,在球队谢场时,放歌、关灯和球迷大合唱。因为这次选择的歌曲不符合刀锋对于球迷文化的理解,他们没有跟着合唱,也没有点亮手机。散场后,刀锋一些“战队”在抖音上发表了一些内容(选择了其中一个,内容贴下面,吃瓜群众自行理解)。其用意原本是想解释他们没有合唱的原因,但是,因为措辞上的不严谨,给很多吃瓜球迷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引得众多非刀锋球迷的不满,引起了舆论风波。在加上一些刀锋的支持者(可能是刀锋的,也可能不是刀锋成员),在评论时,搞出了什么所谓“专业”球迷、“打卡”球迷的言论,让风波持续发酵。直到第二天,刀锋官方发表了正式的看法(这篇文章,很多人都看到了,我就不贴出来了),再次解释了不合唱的原因,也对自身“战队”的内容,做了详细的官方的说明。  事情说完了,聊一聊我的看法。先说说,什么是文化。文化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共识。比如很多四川人(也包括成都人)就有个共识:周末无事时,可以去茶馆或者古镇打打麻将。这就形成了四川或者是成都的麻将文化。但是因为地域等外部环境的不同,在大的共识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可能在细节上的共识会有差异。比如省内有些地方打麻将,就飘、顶(不知道用字是否准确,但是,发音应该没有错)等,这就形成了所谓亚文化。  回到足球上来,刀锋自己从开始到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或者他们尊崇的就是成都死忠球迷文化。这种文化,就是典型的亚文化,它是基于成都球迷文化下的衍生出来的局部文化。如果放在蓉城俱乐部的背景下,那就是蓉城球迷文化下的死忠球迷文化。刀锋部分战队在赛后的发文,措辞上的不严谨,就是在于他们把他们的亚文化,替换成了球迷文化。这种替换,显然会给其他球迷造成不适:我的认同的共识,为什么要被你篡改?   刀锋官方的回应显然就更准确了,明确了指出了自己的文化和刀锋成员的核心共识。他们在回应里提到了“求同存异”。这里的同,是什么内涵。刀锋官方并没有详细的解释,这里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应该是看球、支持蓉城俱乐部或者成都的球队。在我的认知里,这才是球迷文化来的基础共识。如果在细一些,我想刀锋并不介意在赛后球队谢场时的全场大合唱。如果大合唱,现场大部分球迷(包括刀锋在内)都认同,那么这就会形成蓉城独有球迷文化了。这里额外说一句,不必在意其他非蓉城球迷的意见,蓉城球迷文化,本身就是球迷文化的一个亚文化。就像北京有国安球迷文化,申花有申花球迷文化等。   当然,唱什么样的歌,也需要球迷们达成共识。其实,这个事情,应该是俱乐部来做。这个赛季第一次,应该是唱的刀锋版的Hey Judy。作为吃瓜观赛球迷,个人觉得,这个歌可能传唱度度低了一些。一个是它是英文歌曲,另外一个它是刀锋改编的,刀锋并没有大面积推这个歌。所以第二场,俱乐部换成了“流星雨”。歌曲的传唱度是够了,但是,刀锋和一些球迷认为并不合适。我了解的信息是,刀锋赛前应该提前知道了俱乐部选择的歌曲,表达的反对的意见。可能是因为俱乐部并没有采纳刀锋的建议,这才引得一些刀锋战队在赛后的发文。我并不清楚刀锋在反对时,是否向俱乐部推荐了他们认为合适的歌曲。但是,我觉得不管是刀锋还是其他球迷,如果认为谢场时大合唱是个不错的内容,就应该向俱乐部建议,推荐你认可的歌曲,关于足球,关于体育的歌曲众多,相信总能找到有足够多共识的歌曲。   剩下的,我想给刀锋说。文化本质就是一种共识,如果你们想打造你们理想中的蓉城球迷文化,想成为蓉城或者成都球迷文化的代表,你们就应该求更多的同,存更少的异。
  一场“流星雨”下下来,“砸到”诸多看球的球迷。有专业的,也有不专业的。作为吃瓜群众,也打算蹭蹭热度,聊一聊自己的看法,顺便混点积分。   先说说,这事是怎么来的。看了很多网友的帖子,他们大概率是没有看到事情最早的起因。这事说起来,也简单。踢完比赛,球场参考上一场的效果,在球队谢场时,放歌、关灯和球迷大合唱。因为这次选择的歌曲不符合刀锋对于球迷文化的理解,他们没有跟着合唱,也没有点亮手机。散场后,刀锋一些“战队”在抖音上发表了一些内容(选择了其中一个,内容贴下面,吃瓜群众自行理解)。其用意原本是想解释他们没有合唱的原因,但是,因为措辞上的不严谨,给很多吃瓜球迷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引得众多非刀锋球迷的不满,引起了舆论风波。在加上一些刀锋的支持者(可能是刀锋的,也可能不是刀锋成员),在评论时,搞出了什么所谓“专业”球迷、“打卡”球迷的言论,让风波持续发酵。直到第二天,刀锋官方发表了正式的看法(这篇文章,很多人都看到了,我就不贴出来了),再次解释了不合唱的原因,也对自身“战队”的内容,做了详细的官方的说明。                       事情说完了,聊一聊我的看法。先说说,什么是文化。文化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共识。比如很多四川人(也包括成都人)就有个共识:周末无事时,可以去茶馆或者古镇打打麻将。这就形成了四川或者是成都的麻将文化。但是因为地域等外部环境的不同,在大的共识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可能在细节上的共识会有差异。比如省内有些地方打麻将,就飘、顶(不知道用字是否准确,但是,发音应该没有错)等,这就形成了所谓亚文化。   回到足球上来,刀锋自己从开始到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或者他们尊崇的就是成都死忠球迷文化。这种文化,就是典型的亚文化,它是基于成都球迷文化下的衍生出来的局部文化。如果放在蓉城俱乐部的背景下,那就是蓉城球迷文化下的死忠球迷文化。刀锋部分战队在赛后的发文,措辞上的不严谨,就是在于他们把他们的亚文化,替换成了球迷文化。这种替换,显然会给其他球迷造成不适:我的认同的共识,为什么要被你篡改?   刀锋官方的回应显然就更准确了,明确了指出了自己的文化和刀锋成员的核心共识。他们在回应里提到了“求同存异”。这里的同,是什么内涵。刀锋官方并没有详细的解释,这里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应该是看球、支持蓉城俱乐部或者成都的球队。在我的认知里,这才是球迷文化来的基础共识。如果在细一些,我想刀锋并不介意在赛后球队谢场时的全场大合唱。如果大合唱,现场大部分球迷(包括刀锋在内)都认同,那么这就会形成蓉城独有球迷文化了。这里额外说一句,不必在意其他非蓉城球迷的意见,蓉城球迷文化,本身就是球迷文化的一个亚文化。就像北京有国安球迷文化,申花有申花球迷文化等。   当然,唱什么样的歌,也需要球迷们达成共识。其实,这个事情,应该是俱乐部来做。这个赛季第一次,应该是唱的刀锋版的Hey Judy。作为吃瓜观赛球迷,个人觉得,这个歌可能传唱度度低了一些。一个是它是英文歌曲,另外一个它是刀锋改编的,刀锋并没有大面积推这个歌。所以第二场,俱乐部换成了“流星雨”。歌曲的传唱度是够了,但是,刀锋和一些球迷认为并不合适。我了解的信息是,刀锋赛前应该提前知道了俱乐部选择的歌曲,表达的反对的意见。可能是因为俱乐部并没有采纳刀锋的建议,这才引得一些刀锋战队在赛后的发文。我并不清楚刀锋在反对时,是否向俱乐部推荐了他们认为合适的歌曲。但是,我觉得不管是刀锋还是其他球迷,如果认为谢场时大合唱是个不错的内容,就应该向俱乐部建议,推荐你认可的歌曲,关于足球,关于体育的歌曲众多,相信总能找到有足够多共识的歌曲。   剩下的,我想给刀锋说。文化本质就是一种共识,如果你们想打造你们理想中的蓉城球迷文化,想成为蓉城或者成都球迷文化的代表,你们就应该求更多的同,存更少的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