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端遗老♬ 丰盛的股份
lowfi玩家一枚
关注数: 231 粉丝数: 465 发帖数: 32,992 关注贴吧数: 205
#耳边一分钟#海贝R4+FD5 最近试听了海贝两款外观颇有机甲风格的设备,分别是便携播放器R4和台式解码耳放FD5,两个都是很有个性的器材,今天我来简单地聊一聊它们。 我手上这台R4是非常“骚气”的橘黄色,这也就是我现在年龄有点大了,要是能回到上学时期,我肯定得好好利用它有挂绳孔的特点,把它挂包上玩儿。不过我这些天吃完晚饭下楼遛弯的时候,还是会正常把它拿着听的,仅仅拿在手上,橘黄色R4也非常吸引眼球,喜欢低调的朋友建议还是考虑黑色款。作为不到两千元价位里唯一一台使用骁龙665作为主控的便携DAP,R4的操作流畅度就不必多说了,非常适合重度流媒体用户。 R4的声音线条比较明晰,声像凸显度也较高,它的音色有一种空灵的质感,尤其适合听日系女声曲目,能让听者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歌手的气息,它的低频瞬态表现也很不错,下潜不错且收得也足够干净利落,遛弯的时候听上几首快节奏的JPOP、KPOP都比较带感。不过在声场规模上,R4可能就不算优秀了,与三千元以上的主流便携DAP相比,他的层次感欠佳,单论音质来讲不具备越级打怪的能力。倘若你想要花费不高的价格获得一台声音有很强参考性的设备,我个人建议了解一下海贝FD5。 FD5是一台把电源部分给独立了出去的台式解码耳放,上方的本体和下方的电源部分通过外壳上的20针插口连接,将两个部分对齐后叠放在一起即可,算是摆脱了冗余的连接线,本体机身上盖左下角的指示灯设计我尤其喜欢,上面除了会显示音量、增益挡位、A/AB类输出模式、输入方式以外,它还会显示播放文件的采样率和设备当前使用的输出接口,非常全面且直观,而且它的金属外壳触感很不错,不过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觉得它的外观设计太激进了,摆在桌面上看起来比较像游戏外设,他们有点接受不能,不过这方面就纯属见仁见智了。FD5支持USB和蓝牙输入,个人感觉要是再有一个同轴输入的话就更好了,这样搭配CD机这类音源会更方便一些。 就耳机口的听感来说,FD5的中频位置稍稍突出,且中低频的能量相对更充足,属于比较热情的偏流行向调音风格。小体积大推力是FD5的主要卖点之一,其32Ω负载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523mW,实际体验下来,它也确实能把森海塞尔HD 620S,甚至HD 600都推得有模有样,动态水平比较亮眼。但是我个人更欣赏的,是FD5在推耳塞时所表现出的极佳安定感,得益于分体式电源设计可以把机器本体所受到的电磁干扰降低到极低的水平,FD5驱动低阻高敏耳塞时的声音背景非常干净,且其声音密度很高,音色饱满温润,可以说是具备了很强的参考性和耐听度,因此只要是在家中安静环境下听音乐,无论是听大耳还是听耳塞,我基本只把R4当成是FD5的数字转盘来用。
#耳边一分钟#山灵H0 我个人一直非常认可山灵H系列解码耳放的性价比,最近他们又推出了目前该系列里价格最低廉的H0,首发到手价格不到六百元,可以说是为追求性价比的玩家们又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H0的外观设计语言与H2比较相似,二者都采用了内嵌式的滚轮造型,拨动手感很不错。与H系列前辈们可插内存卡、有独立电源的特性不同,H0并不能单独作战,从产品形态上来讲,基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体积大了一些的小尾巴,但由于其外形比较宽扁,并且在包装内附赠了四只胶制脚垫,因此它相对更适合作为一台桌面设备来使用,真把它跟手机连一起当小尾巴用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此时的音质表现也并没有什么劣化现象,只是不像主流小尾巴那么便携而已。 作为一台桌面设备来使用时,H0可以通过机身背面的DIGITAL OUT口连接台式解码器,支持同轴/光纤两种连接方式,这项功能对一些老解码器的用户来说比较友好,因为这些设备中,有的是没有USB界面的,H0这时就可以担此大任,这样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就都可以作为老系统的音源了。 得益于比同价位小尾巴更大的体积,H0内部堆的料还挺足的,其DAC芯片为CS43198,耳放部分使用了两颗SGM8262-2运算放大器,使得整机在32Ω负载下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690mW,不仅可以应付不算太难推的全尺寸头戴式耳机。使用它来推耳塞,也可以获得明显比同价位中低端小尾巴更扎实、完整的声音框架,在动态表现上的优势很大。 在声音风格上,H0的总体听感与H2非常相近,二者都是声音线条比较明晰,音色质感较为清脆的类型,结像的边缘略带一点润泽感,可以认为是相对中正少染的风格,和H5那种非常温暖饱满的味道是不同的。H0这样的听感很适合听像王菲《天空》或者Kalafina团《ARIA》这样的清丽型女声曲目,人声位置相对靠前,且中高频能量较充足,而且它在人声的齿音部分还略有一点打磨的感觉,保证了较高的耐听度。 相对来讲,H0的中低频能量则不算特别充足,在听男声曲目时,它所展现出的声线厚度和力量感,与一些比较典型的暖声机相比就存在一定的差距了。H0的低频下潜不错,回弹速度也较快,低频混响不多,比较适合听快节奏的打击乐器,适合听电子舞曲,低音提琴的质感则稍薄一点。 需要注意的是,自带数字转盘,且拥有内部独立电源的H2,其声底纯净度还是要优于H0一些,安定感更佳,因此在这两台听感相近的设备之间具体该怎么选,还是要看个人需求和取舍。
#耳边一分钟#森海塞尔HD 620S 作为森海家族的中坚力量,六系产品线的每次更新都伴随着超高的关注度,森海塞尔于近期推出的HD 620S是一款封闭式头戴,算是补齐了六系产品的版图,作为一名HD600的老用户,我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些天便借了一台HD 620S来试听,顺便在这里聊一聊我对它的看法。 HD 620S依然延续了森海六系产品外观低调的特点,它的外壳为黑色塑料材质,没有什么花哨的设计,主要就是在耳罩的面盖部分做出了值类似雪花纹理的加工处理,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面盖的耐磨性。其耳罩部分为椭圆形,内部空间足够大,且整机的重量较为轻便,佩戴舒适性非常不错,基本可以做到久戴不累(但久戴会热)。 虽然是一款封闭式头戴,HD 620S的声场表现却非常有自家开放式头戴的风范,其声场规模较大,且纵向层次感也很优秀,在聆听规模较大的交响乐时,能够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声像定位效果。HD 620S的三频能量略偏向中低频,其音色微暖,具备较高的耐听度。我特别喜欢它的低频听感,能量比较充足的同时还具备非常优秀的瞬态表现,能够做到收放自如,且其低频的分离度较高,完全不会对中频人声产生掩盖的现象,就是那种有氛围、有力道,但却并不轰头的优质低频。 相对来讲HD 620S的高频亮度则不算出彩,对于演奏较为激进的管弦乐器的音色,其表现张力与自家更高端的型号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它的人声虽不似HD400 PRO那样有着比较明显的凸显度,人声的距离感也是比较适中的,但得益于更高的中频密度,HD 620S的人声质感其实要比HD400 PRO更饱满一些,对于歌手声线的厚度能够以更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于各种流行人声曲目,HD 620S亦有着很强的兼顾性,比较贴合现代化审美风格。 另外HD 620S的驱动门槛并不高,像飞傲Q15这样驱动力较强的中端便携解码耳放,在开启“超级大耳”模式后,其单端口也可将HD 620S的声音框架基本驱动完整,大家手头有其他中高端便携设备的话也可以尝试,在易驱动性上,它比HD 600要友好许多。这段时间我也经常会使用海贝新推出的“台式小钢炮”FD5来与之搭配,FD5那种注重安定感、声音密度较高的特性也与HD 620S非常搭调,整套搭配的综合素质表现很不错。 倘若你正在寻找一部声场表现优异,杂食度和参考性较强,还相对不那么难推的中端封闭式头戴耳机,那么我认为森海塞尔HD 620S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赏艺flipears#Artha Argentum亚法•银 前段时间我申请了flipears新品——Artha Argentum亚法银的试听,然而这塞子在我手里还没捂热乎呢,就被我媳妇给“没收”了,可恶的颜值党……这几天她新鲜劲儿终于过了,我这才得以仔细把玩、聆听这条看着就不能便宜的塞子。 亚法•银塞如其名,它的腔体材质用的是纯银,配合桑帕吉塔花的雕纹设计,看起来也确实有如同银首饰般的质感,不过它这重量也是真挺沉,拿在手上盘的话,手感非常不错,但佩戴感上会有一些坠耳,不过亚法•银的被动降噪性能非常好,即使是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也能让我获得较好的聆听沉浸感。它腔体后部用来切换声音模式的拨杆是可以免工具调节的,而且看上去也并不突兀,这部分我认为flipears权衡得很不错。 当然,作为一款价格过万元的耳塞,亚法•银最重要的还是声音表现,我认为它是一条把耐听度做得近乎完美的“流行爽塞”。它的“爽”,体现在非常有“圈味”的低频质感和浓郁绵密的中频能量上。如果不是看了几次亚法•银的产品介绍,我是真的想不到这货居然是一条八动铁耳机,这拳拳到肉、下潜力量感十足,且混响消弭过程又非常自然的低频,真是让我觉得它里面像是塞了一颗大尺寸动圈,然而我再三确认了一下,是真没圈。亚法•银的中频厚实饱满,人声的位置比较靠前,同时又有着极佳的中频微动态表现,人声细节丰富且清晰,因此它厚实的中频并不会使其局限于男声曲目,对于空灵系女声的轻盈感,亚法•银也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它的耐听,则体现在其结像边缘恰到好处的柔化处理上,因此,虽然亚法•银的人声细节极为丰富,但齿音却被打磨得非常自然,没有呈现出任何侵略性。不过亚法•银本质上不是那种对声场形状塑造得特别严谨的古典塞,而是有些偏向于歌手使用的舞台监听耳返的路子,听大编制室内乐曲目时,它的声音层次感在高端耳塞中算不上优秀。 亚法•银的四组声音模式中,我最常用的是“均衡人声模式”和“高频器乐模式”,“均衡人声模式”下的亚法•银基本上能通吃欧美、日韩、华语几大流派的各类流行曲目。而在“高频器乐模式”下,它结像边缘的锐度会提高一些,同时其中频厚度会稍微变薄,高频的光泽度获得加强,偶尔“客串”一下器乐塞,听一听小编制管弦乐曲目也未尝不可。不过对我来说,“低音增强模式”和“全开沉浸模式”听上去就稍微有点重口味了,过于猛烈的低频会把亚法•银的耐听度拉低,不过如果是听一些比较激烈的重金属摇滚、电音曲目,那这两个模式还是比较适合的。
#耳边一分钟#掌心里的温文尔雅:ONIX Alpha 小尾巴这种“HiFi外设”,在当前环境下早已是大多数随身烧友所不可或缺的,如果说300元到600元是小尾巴在性价比层面上内卷最激烈的价位区间,那么我认为千元左右的中高端小尾巴,它们互相之间的比拼往往在更多维度上,无论是厂家压箱底的技术,还是诚意满满的用料,亦或是很有想法的调音风格,这些都时不时地可以在这个价位的小尾巴上见识到,ONIX最近也加入了中高端小尾巴的战局,推出了其首款小尾巴Alpha,我第一时间便借来了一条,并与大家聊聊我的使用感受。 Alpha的体积在中高端小尾巴中是略偏大的,其配色仍旧是ONIX标志性的黑金风格,整体做工比较精致,它的正面有显示屏、音量键和多功能按键,按键没有左右摇晃的现象,按压反馈清晰。其背面为仿皮材质,触感很不错,放在裤兜里时,即使不搭配皮套使用,这样的设计也能减轻设备外壳与手机之间的磕碰现象。Alpha的DAC部分采用了两片CS43198,这个解码方案在千元左右的高端小尾巴中是比较常见的,它的耳放部分使用了双SGM8262-2运放芯片,其4.4mm平衡口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500mW@32Ω,足够应付常规的主流耳塞了。 在中高端小尾巴里,Alpha的主要优势是较高的声音密度,它的信息量是比较充沛的,声像分离度也非常不错,整体素质表现较为优秀。与像Overture这样的中高端播放器相比,Alpha在大动态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另外虽然它的横向声场规模较大,但纵向层次感一般,在乐器较多的情况下,其定位指向性不算特别明晰,相对不太适合听大编制曲目,听非acoustic录音的电影原声倒是比较合适。 Alpha在听感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点,是其音色质感,柔顺且微暖,在选择“低延迟慢速滚降”滤波器设置时,这样的感觉尤为明显,这种音色风格有一点像ONIX自家的旗舰便携解码耳放Mystic,当然,Alpha的声音框架肯定是不会像后者那么扎实、完整的。它是一个略偏中低频的调音风格,低频的量感较足,混响自然,下潜深度一般,属于比较侧重氛围表现的低频听感。其人声位置略微凸出,有着较高厚度的同时,中频的质感却并不黏腻,对于人声口型的表达清晰自然,我认为这样的人声听感是能够比较好地兼顾耐听度与抓耳感的。相对来讲其高频延伸不算优秀,高频听感比较柔和,在听小编制管弦乐曲目时,它更适合节奏较为舒缓的曲风。抛开声音硬素质因素,对于特别喜欢听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乐、港台金曲的玩家来说,我觉得Alpha在总体声音风格上甚至可能比Overture要更加适合。 Alpha所具备的大推力、高声音密度、微暖的声音风格这些特性也使其非常容易搭配耳塞,一般来讲只要搭配的塞子不像原线FW001那样音色过于暖厚,搭配出的效果都比较不错。实际上哪怕是用它的单端口使用高增益来驱动FW001,如果换一条类似Bispa渚这样中高频光泽度比较充足的升级线,仍然是能够保证整套搭配的声底不会过于暖糊的,这一套也是我本次试听过程中最常用的搭配之一,用来听像《寂静的森林》这样的大提琴专辑时,音色醇厚且自然,能够将大提琴的优雅完整地刻画出来。而在使用Alpha搭配低阻高敏的圈铁、动铁耳塞时,我建议将它的增益挡位调至低增益,声音听起来会更宽松自然一些。 PS:截至本篇分享快写完时我才看到ONIX公布Alpha的售价,原本我对它的心理预期是在千元出头,因为无论是看外观质感还是声音素质、调音完成度,我都觉得它应该值这个价格,而如今公布出来的七百多元的定价,我认为挺不讲武德的。另外我本来对原装的连接线
#耳边一分钟#iBasso DC-Elite DC-Elite是iBasso去年年底上市的一款旗舰级小尾巴,它那近三千元的定价首先就远远地甩开了自家其他小尾巴型号,其他品牌的同价位竞品也屈指可数了,一直以来有不少没有试听过的朋友对它的各方面表现比较好奇,正好我最近借到了一台,顺便来聊一聊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 DC-Elite的体积和重量在小尾巴里算是比较大的,不过大概也就和一款打火机差不多(外形也像),与一众播放器、带电池的大尾巴相比它的便携性还是强不少。在观感上,我个人比较喜欢它的音量滚轮设计,而且这个滚轮丝毫没有晃动的现象,不过个人觉得它的这个阻尼力道稍强了点,拨动起来略显费力。 DC-Elite采用的解码芯片为罗姆的旗舰电流型DAC—BD34301EKV,在旗舰级小尾巴中,它有着很强的基本素质,其解析力水平非常优秀,同时它的声音框架比较扎实,声场规模很大,动态水平较强,若以评价一款小尾巴的标准来评价它的硬素质,那是基本找不到明显短板的,只是与中高端播放器相比,它的声音层次感还是略有不足。 DC-Elite也不仅仅是素质表现亮眼,其大气沉稳的声音风格在小尾巴这个品类中也是比较难得的,它的音色质感饱满,三频能量略微偏向中高频,其高频不仅亮度充足,且残响也比较丰富,非常适合听管弦乐和钢琴曲目,有较强的感染力。DC-Elite的中频有着较高的声音密度,口型清晰,气声和混音细节丰富,最近在《我是歌手》节目中,Chante Moore凭借对《If I Ain't Got You》的超高水准翻唱大放异彩,DC-Elite就能够非常直观地将她的技巧展现出来,情感表达充沛且极具冲击力。相对来讲,它的低频则是比较干净利落的风格,下潜足够深,回弹也较快,适合听快节奏的鼓点和电子乐曲目,倍大提琴的质感则稍稍不够饱满。 另外个人建议若是入手了DC-Elite,最好在家中备一条iBasso自家的CB19小尾巴连接线,并使用充电宝来为DC-Elite供电,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效果,首先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其原本就比较优秀的声场规模又扩大了一圈,纵深表现也更优秀,使得声音更具层次感。其次是声底的纯净度也有所提升,其声音线条变得更加光滑平顺,具备更高的耐听度。不过这条线使用起来是和充电宝完全绑定的,会让人感觉比较累赘,一般来讲只适合作为一个偶尔“爽”一下的拓展玩法。 接近三千元的价格对于小尾巴来说,肯定是非常昂贵的,但DC-Elite的声音表现也确实足够亮眼。对于想要在小尾巴上获得较强器材参考性的朋友来说,我觉得DC-Elite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备选方案。
#耳边风#多地大润发宣布闭店,实体零售行业陷入困局了吗? 今天吃午饭的时候,单位的保洁大姐突然跟我说了一句:“小伙儿,你有大润发的购物卡没,这几天可得赶紧花了啊,大润发听说都要黄了。”我当时就一句:“啊?啥时候?”。要知道,大润发曾是国内零售业的王者,周末与父母一起逛大润发,采购生活必需品也是我的童年记忆,刚结婚的那段时间,我和我媳妇也经常会去大润发采购零食,但是仔细一想,嗯,我应该也是有挺长时间没逛大润发了。 如今的网购越来越发达,除了常规的某宝下单以外,某多多也凭借价格优势这几年混得是风生水起,而对于各类生鲜商品的购买需求,除了某马生鲜直接送到家以外,使用某团买菜次日送到自提点也是一个比较便利化的方案,网上平台有时还会发放各类优惠券,进一步扩大了价格优势。相比之下,像大润发这种运营成本较高的大型超市,商品的价格就很难有足够强的竞争力了。 据了解,2013年,大润发母公司年均增速首次降至10%以下,随后一路狂跌。截止2022年,其全年总营收为881.34亿元,同比下滑5.7%,净利润亏损8.26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滑136.01%。为挽回颓势,大润发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在2023财年实现了微弱的正增长。不过,近期高鑫零售发布了2024财年的中期财报,其6个月营收为357.68亿元,同比下滑11.9%,净利润亏损3.7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扩大了334.5%。 作为内地最坚挺的传统卖场,短短4个月的时间,大润发关闭的门店数量已达到了11家。纵观整个零售业市场,各大巨头们最近的动作越来越频繁,闭店已然成了常态。尽管他们在努力营造一片向好的环境,但大家都清楚,零售业的冬天,恐怕已经过不去了。你所在的城市有大润发吗?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
#砖心听#“爽度”拉满:谢米扬•毕契科夫版《我的祖国》 今年是捷克著名音乐家斯美塔那(1824-1884)的200周年诞辰,他的代表作《我的祖国》交响诗中的六首曲目涵盖了捷克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以及民间传说等诸多方面,因此该作品也是每一代捷克爱乐乐团成员们的“必修课”,其中我认为比较经典的版本为1990年由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乐团在“布拉格之春”开幕音乐会的现场录音,阔别了祖国42年的库老再次指挥演奏这部作品时,基本已经达到了忘我的状态,该版本呈现出的演出效果极为流畅,弦乐音色生动细腻,是不可多得的好版本。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近期刚刚发行的一个新版本,由现任捷克爱乐乐团音乐总监谢米扬•毕契科夫指挥演奏的《我的祖国》录音。 为什么要推荐大家听一下这个版本呢?因为这个版本的录音听着着实有点“爽”:首先是动态表现非常炸裂,这一点在这部专辑中最著名的曲目《伏尔塔瓦河》中尤其明显,极为强烈的响度对比为整首曲目带来了非常有冲击力的气势表现。其次是在编排上也有些亮点,该版本的管弦乐凸显度较高,尤其铜管乐器的音色质感非常抓耳,三角铁的敲击声在这个版本里也出现得更多了一些,为整部录音增添了不少明亮感。最后,这部专辑的录制水平非常不错,信息量充沛,且各个声部的位置交待明确,如果是拿来试音,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对于初听古典乐的烧友来说,我个人也比较推荐听一听这版。 啊对了,还有,还没下Apple Music Classical的,建议还是下一个吧,说不定啥时候就会错过一些值得一听的古典乐新专。
#耳边评测#中坚力量再进化:iBasso DX260试听分享 一、“内忧外患”的二系 在进阶级安卓播放器里,我对iBasso的二系产品是印象颇深的,想当年,DX200和DX220都曾是话题度极高的随身设备,它们不仅是当时安卓播放器阵营里定位相对较高的型号,而且还凭借着可换耳放卡设计带来的高可玩性,吸引了不少喜欢钻研搭配效果的HiFi玩家购买,我当初甚至还玩过一些水平不错的民间MOD版本的二系耳放卡,为我的HiFi之旅增添了不少乐趣。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随着近些年安卓HiFi播放器日趋成熟,国内各大HiFi厂家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进阶级安卓播放器,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面已经比当初DX200的时代宽泛许多。反观iBasso自身,DX300和DX320凭借更完善的电路架构和全面升级后的可换耳放卡设计,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而DX170则是在入门级市场里有着很高的性价比,对于DX240的潜在用户来说,似乎加钱购买参考性强很多的DX320,或者单纯为了省钱购买DX170,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基于上述原因,DX240推出后,它在市场上的讨论热度相对来说就不像当初DX200和DX220那么高。而近期iBasso更新了进阶级播放器的产品线,推出了DX260,出于自身对二系产品的情结,我便借来一台试听,并拿来与我手头的DX240(AMP8)对比一下,看看DX260具体升级在了什么地方。
#耳边评测#中坚力量再进化:iBasso DX260试听分享 一、“内忧外患”的二系 在进阶级安卓播放器里,我对iBasso的二系产品是印象颇深的,想当年,DX200和DX220都曾是话题度极高的随身设备,它们不仅是当时安卓播放器阵营里定位相对较高的型号,而且还凭借着可换耳放卡设计带来的高可玩性,吸引了不少喜欢钻研搭配效果的HiFi玩家购买,我当初甚至还玩过一些水平不错的民间MOD版本的二系耳放卡,为我的HiFi之旅增添了不少乐趣。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随着近些年安卓HiFi播放器日趋成熟,国内各大HiFi厂家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进阶级安卓播放器,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面已经比当初DX200的时代宽泛许多。反观iBasso自身,DX300和DX320凭借更完善的电路架构和全面升级后的可换耳放卡设计,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而DX170则是在入门级市场里有着很高的性价比,对于DX240的潜在用户来说,似乎加钱购买参考性强很多的DX320,或者单纯为了省钱购买DX170,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基于上述原因,DX240推出后,它在市场上的讨论热度相对来说就不像当初DX200和DX220那么高。而近期iBasso更新了进阶级播放器的产品线,推出了DX260,出于自身对二系产品的情结,我便借来一台试听,并拿来与我手头的DX240(AMP8)对比一下,看看DX260具体升级在了什么地方。
#砖心听#赏刘汉盛榜单之二: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 今天来与大家一起欣赏刘汉盛榜单中所选的第二张专辑--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并借由此张专辑来探索刘汉盛先生在《音响二十要》中所提到的“音色”。 这部《狂想曲集》中收录了斯托科夫斯基所指挥的六段音轨,它们虽来自不同的作品,但是却都蕴含了身为指挥家的斯托科夫斯基,其独特的艺术气质。虽然这张专辑其实选取的乐章,编制基本都比较庞大,演出也比较有气势,用来测试器材的声场和动态表现其实也是不错的,但刘汉盛先生选择用它来测试器材的音色表现,主要原因就是斯托科夫斯基所提出并实际应用于作品中的“自由式弓法”理念,即弦乐乐手可根据自身腕力不同,灵活处理弓法,这听上去好像没什么,但要知道,对于乐团来说,一丁点改动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让全体负责弦乐的乐手自由发挥力道,处理不好就很可能会让演出成为一场灾难,而若是乐手们本身经验丰富,与指挥家和其他成员之间的配合默契,同时指挥家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位乐团成员各自的特性,并作出恰到好处的位置排布调整,则仍可以发挥出整体性极佳的演出效果,同时这样成员们各自自由发挥力道的处理方式,又可以让弦乐的音色听上去更加饱满,即刘汉盛先生所说的“产生连续的声音,使得声音丰满、浑厚并且具有美感”,斯托科夫斯基对于管乐乐手也是类似的要求,即换气方式也可自行处理,因此在其指挥下,管乐的音色也是非常饱满的。 刘汉盛先生所教的测试方法非常简单易懂,即在听每一个乐章时都充分感受其中每一种乐器的音色美,尤其是小提琴的优雅、木管乐器的悠扬以及铜管乐器的光泽,去感受这些声音是否足够的饱满、细腻,要有张力,同时还不能失去乐器散发出的余韵美,如果出现比较刺耳的声音或者声音的光泽度非常暗淡,那么器材的音色表现都是有问题的。
#耳边一分钟#EarrBOND EBT Metal耳套 如果将随身系统比作一道美食,那么耳塞单元就是毫无疑问的主食材,单元决定了整套随身系统的素质上限和基本声音走向。而前端、线材、耳套皆为辅料,若与主食材相合,则可进一步激发出主食材的鲜香,使单元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可能会对食材的美味造成破坏,掣肘单元潜力。很多时候,大家会忽视其中耳套的重要性,我最近入手了两对EarrBOND EBT Metal耳套,搭配了手头比较有典型性的两条耳塞,今天来聊聊我的使用体验。 用四个字形容EBT Metal,那就是“要素过多”,它有两种款式,分别为不锈钢材质导管的SS款和黄铜镀金材质导管的CU款,导管与硅胶之间皆有海绵填充,保证了较强的支撑性和较好的被动降噪水平。在搭配时,SS款与CU款的声音特性略有不同,因此在搭配时需要注意与耳塞单元声音特性的匹配度。 首先是与Final A8000的搭配,A8000的原装耳套TYPE E是一款比较常见且比较典型的耳套,虽然能够让A8000更加杂食化,但E套对于极高频的削弱也让A8000优雅的高频线条变得没那么细腻,特色的彰显会受到限制。相对来讲,我个人更推荐搭配EBT Metal耳套中黄铜镀金材质导管的CU款,它不仅能够将A8000原本略显清瘦的中低频线条变得更加丰腴饱满,同时丝毫不会限制A8000的高频表现力,钢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仍然是非常甜美细腻的,此时无论是大编制交响乐还是各种性质的小编制曲目,A8000都是信手拈来。只是此时A8000的中频仍然较远,没有TYPE E那么明显的将人声拉近的效果。 而在搭配音色表达相对较为中性的aune Jasper时,我选用不锈钢材质导管的SS款。首先可以感受到,Jasper原本规整的声场形状没有被破坏,而且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同时更高的声像立体度也使得声音的整体质感更好。SS款可以在不改变Jasper中正均衡的听感底子的前提下,提升Jasper对于各类曲风的驾驭能力。 作为有金属导管结构的耳套,两款EBT Metal都没有很强的“烈性”,比较易搭配耳塞,根据耳塞的特性选择更加契合的款式即可,简单一点说就是均衡型的搭配SS款,高频能量足的搭配CU款。250元两对的售价,在耳塞套里算是比较贵的,因此更推荐进阶级以上的耳塞用户选择,要是能找到小伙伴拼单购买那就更好了。
#耳边一分钟#飞傲翡声JH5圈铁耳机 近两年的入门级HiFi市场,一发布点什么新品吧,总是卷来卷去的,虽说卷这个字看得多了也腻得慌,但当我得知飞傲旗下主打高性价比的子品牌翡声推出了一款定价不到六百元的一圈四铁耳塞时,多少还是觉得:啊,挺卷。 其实前不久在耳边事北京聚会上我就看到了飞傲展台上的JH5,当时就感觉它透明的树脂腔体和压铸金属面板看上去就很有质感,于是就拿来简单地试听了一下。首先JH5的腔体体积虽然比较大,但它的类公模腔体与耳廓的贴合度很好,且重量较轻,佩戴舒适性上佳。而且非常值得一提的是,JH5腔体的泄压做得很好,戴上它时,耳膜不会有明显的压迫感。 声音表现层面上,哪怕是聚会上听的一耳朵也能够让我感受到,JH5拥有同价位中非常优秀的解析力,声音线条清新明快,因此我当时便下单入手了一条,准备拿回家仔细“品尝”。JH5的声场虽规整,但规模不似自家大哥二哥FH9、FH7S那样大,不适合聆听大编制交响乐。在三频分布上,JH5的中频能量较充足,且中频的结像最为靠前,口型清晰可辨,中频音色表现较为中性,适合听各类流行人声曲目。JH5的低频属于下潜尚可但量感不高的类型,听电子舞曲时,低频的速度感较好,但听摇滚乐时的氛围感会稍欠一点。JH5的高频亮度较高,尤其对于钢琴的音色,能够表达得较为清脆、晶莹。虽然在听高品质Live现场时,高频乐器的结像会比人声靠后一些,存在感相对不强,但细辩之下,乐器的音色还是很有质感的。 在前端的搭配选择上,由于JH5非常易驱,因此主流的中低端小尾巴都能将其驱动出不错的效果。不过我个人在使用JH5时,使用最多的搭配还是飞傲自家的UTWS5蓝牙耳挂(我的UTWS5是mmcx接口,要用像飞傲LC-78A这样的转接头才可连接JH5,且将其收纳至充电盒时需旋转腔体。若是0.78接口的UTWS5,虽然可以直接连接JH5,但由于JH5腔体体积较大且0.78接口无法旋转,可能会导致收纳不便)。UTWS5和JH5的价格加一起刚过千元,虽然没有主动降噪功能,但这个搭配的声音表现远超千元级TWS的普遍水准,蓝牙连接稳定性也够强,在较安静的环境下,是一个既有便利性、品质又足够高的赏乐搭配。 总的来说,飞傲翡声JH5算是非常充分地发挥出了一圈四铁多单元耳塞在信息量上所应具备的优势,声音硬素质表现的竞争力很强。同时在听感的调校上,JH5相对侧重于流行乐、电子乐及高品质Live曲目,再加上舒适度上佳的佩戴体验,JH5是一个非常有性价比的入烧之选。
#耳边评测#Final ZE8000蓝牙耳机使用报告 作为一名ZE3000的老用户,我认为ZE3000是Final作为一个传统Hifi厂商,在TWS这个领域小试牛刀便取得了很大成功的作品,我认识的很多烧友都使用过它作为自己的日常出行伴侣,ZE3000在这些朋友中也收获了比较多的好评。究其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是ZE3000做好了“减法”,它并没有主动降噪等一系列辅助功能,而是扬长避短,专注于声学素质与听感,ZE3000不仅声音的素质比当时较为常见的手机厂商出品的TWS要高出一筹,更是做出了属于Final的那份声音审美。它那优雅的声音线条和细腻柔和的中频表现很容易让我想到Final旗下一款比较著名的有线耳机——Final B3,虽然作为一款蓝牙耳机,ZE3000与B3之间在声音细腻度上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的,但它仍然为我的日常通勤时间带来了相当多的乐趣。 现如今,TWS领域内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在2K档的高端TWS里已经出现了很多声音水平可圈可点,同时功能和使用体验也相当完善的优秀产品,单纯地做好“减法”已经无法满足很多高端TWS用户的使用需求。那么ZE8000作为一款价格比当初ZE3000还要高不少的旗舰级TWS,是否能够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做好“加法”,能否在声音水平上保持较高竞争力的同时,又完善其自身的功能性和使用体验,就显得至关重要。恰逢这次双十一,ZE8000有一个不错的优惠幅度,我便把这款眼馋了挺久的Final旗舰TWS入手了,并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砖心听#纪念谷村新司先生 谷村新司(1948.12.11—2023.10.8),日本著名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家,在日本以及亚洲音乐界享有盛名并具有影响力。其不少知名作品不仅被很多香港歌手翻唱,其本人更是为推动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的《昴》(SUBARU),这首歌曲创作于1980年,据其本人所说这首歌曲的灵感源自他非常向往的一个地方——中国黑龙江省,曲调舒缓优美,非常具有亲切感,后来被邓丽君、谭咏麟、徐小凤、凤飞飞、韩宝仪、程琳等歌手翻唱为《星》。 1981年,他踏上了去往中国演出的路上,与中国歌手一同参加了“Hand in Hand北京”音乐会演出和“第一回中日友好音乐节”,这不仅是他本人参与亚洲音乐活动的契机,更是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开端。此后他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促进中日友好的工作中,并在此期间与谭咏麟、张学友等歌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实我自己最开始知道谷村新司先生就是从张学友《遥远的她》的作曲人一栏看到的,原曲名为《浪漫铁道》)。 2023年3月,谷村新司急性肠炎发作,同年10月8日去世,他的离去是亚洲乐坛的一大损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女士评论道:谷村先生是日本乐坛著名人物,不少作品在中国脍炙人口,深受中国民众喜爱。谷村先生热心中日人文交流,曾多次来华演出,用音乐架起了两国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以实际行动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期待两国更多有识之士继往开来,将中日和平友好的乐章世代传唱。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