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雅之岚 木雅之岚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7 发帖数: 1,956 关注贴吧数: 5
女真强么? 很多人会说,这不是废话么。不强,能将武朝,哦,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北宋,打得成了南宋?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而且,谁要这么认为,谁就是笨蛋。 女真人多么?不多。至少,多不过当初的辽,更多不过武(北宋)。 女真技术发达,军备先进么?不先进。至少,女真人不懂兵书战策,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没有攻城守城的能力与经验,甚至没有后勤保障的概念与能力。这是一个事实。 所以,不是女真强。而是对手弱了。 辽弱了。在可以随意打草谷,可以每年不劳而获从南边拿岁贡岁币上百年后,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丧失了血性与斗志,和能力。 武弱了,在上百年承平不需要打仗流血牺牲仅仅是给人一些钱一些食物一些生活品就可以买来自己的安稳生活的上百年里,文恬武嬉,文恬武嬉,文恬武嬉下的社会,早就是别人眼里的鱼和肉了。 所以,不是女真强。而是对手弱了。 于是遭遇战下,辽垮了。历史上,西辽依然在西域称雄。却没有在辽的故地拼死求存。 北宋垮了,连黄河都扒了,把自己的中原膏腴之地都彻底毁了,也没能阻挡女真人南下。 --------------------------------- 后世类似的例子还有,却不包括南宋与蒙古:那不是遭遇战。那是两大帝国的总体战。也不包括满洲与明的历经各自总共7个皇帝的战争,那也是两大集团的总体战。 而后世相似的历史,却是英国人的远征舰队,从珠江口打到长江口,又从长江口打到海河口,硬生生地逼着老大帝国,割掉了香港岛。 同样相似的历史,却是张学良不发一枪一弹,硬是将东北拱手相送关东军。从此东北成为了日本人南下的基地。 同样相似的历史,却是国民军队华北溃败,华东溃败,中原溃败,岭南溃败,武汉溃败,。。。 何其相似? 中国与日本,还可以说有军事装备的代差。但是武(宋)与女真之间,没有。 有的,只是面对仓惶逃窜的鱼肉时的贪婪与果决,与文恬武嬉上百年之后的糜烂与散乱之剑的区别。 所以,小苍河立不住脚,可能么? 所以,小苍河立住脚后,发展不出去,可能么?
二律背反,宗师周侗的伟岸与宗师时代的猥琐 对于武(北宋)朝,历史上是由四个字来评价的:文恬武嬉。 其中的武嬉两个字很值得玩味。 宗师是如何来的?有人说,宗师是为民为国而来的。。。那么,请问周侗在成为宗师之前究竟做过什么为民为国的事呢?野史里最有名的,是所谓御拳馆,是所谓的交出了几个厉害的弟子。 说白了,宗师,一方面是他自身的武学修为到了一定层度。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对武,这个字的价值观出了偏差。宗师,是靠人气堆出来的。 与诗词才子一样,是靠着一场场比武,是靠着一场场比武后的惺惺相惜,是靠着惺惺相惜后的口耳相传。。。 所以,武(北宋)朝的武林人士,绿林大哥们,都是武嬉环境下的,英雄,豪杰,高手,宗师。 所以,这样的宗师领衔的刺杀团队,会悲壮,悲惨地宫柏翠城。 因为,他们面临的,不是那种靠着一场场比武,是靠着一场场比武后的惺惺相惜,是靠着惺惺相惜后的口耳相传,靠着惺惺相惜后的口耳相传而得的名声与关系网而成就的利益群体。 他们面临的,是一队队在森林里猎虎擒豹的汉子。为了自己及家人的生存而每天都在与恶劣环境较劲的男人们,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看作禽兽。因为他们与武(北宋)的男人们的生存环境,价值观,不一样。 对他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比武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带着人出去打猎,人要回得来,还要有收获,家人和自己才能吃的饱,才能生存。 所以,这样的渔猎生涯造就了体魄,训练了合作,建立了团队,更重要的,是,区分了我,和非我。而非我,就是猎物。而这,天然就是战争的机器。 这是农耕民族的噩梦。准确地说,这是文明高一等级的农耕民族的噩梦。 周侗走了。有人觉得冤,怎么那么高强的武力值,就没留下有价值的目标? 对的。这就是个人武力面对战争机器时的后果。对方不需要宗师,对方不需要抱拳有礼,对方不需要以武止戈,对方要的,只是团队,只是对待猎物的手段,只是面临豺狼虎豹时的围捕。 前者,就是武嬉。 后者,是生存。 试问,从古至今,何时何地,哪本兵书战策,有几场战争,个人的武力值成为了战争的胜负手?有几个绿林人士,靠着无敌的武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那么又为何如此推崇所谓的武学宗师?武嬉而已。偏偏广大的人民群众,雄心万丈的绿林豪杰们,都是这个宗师金字塔的建立者。
提问,回答:青木寨走私啥? 各位看官,不知是否了解? 嗯,刚看到一片帖子,简介答案如下: 1,汉与契丹之间: 1.1,榷场贸易,是契丹人与辽境外汉人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 早在909年,阿保机于炭山之北置羊城(在今河北省沽源县西南小河子一带)与汉等族人市易。 977年,北宋在镇(今河北省正定县)、易(今河北省易县)、雄(今河北省雄县)、霸(今河北省霸县)、沧(今河北省沧县)五州各置榷场,开始了北宋区内汉人与契丹人的贸易。 “澶渊之盟”后的第二年(1005),辽在振武军(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保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新城(今河北省新城县旧城)、朔州(今山西省朔县)等地设立榷场,与北宋汉人交易;宋亦先后在雄州、霸州、静戎军、安肃军(今河北省徐水县)、代州雁门砦等地恢复或新置榷场与契丹人互市。终宋英宗之世,双方榷场贸易未尝中断。 交换的主要货物,契丹输出的是布、羊、马、骆驼、北珠、玉器等,北宋输出的是香、茶、药、犀角、象牙、苏木、缯布、漆器、瓷器、秔稻和各种图书等。 榷场贸易不仅互通有无,而且数额很大,双方都得到了好处。 1.2, 两民族人民间榷场之外的走私贸易也很盛行。北宋都城百官食用的牛羊肉,多靠从契丹境私贩手中买得。私相买卖的货物,大多为双方禁止出口的物品。辽方私入宋境的,主要是盐,其次是马牛羊等,北宋私入契丹区内的,主要是《九经》注疏以外的书籍和硫黄、焰硝、卢甘石等。 2,契丹与党项之间: 契丹人与党项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远不如与汉族。这是由于契丹人与党项人的经济和文化均较落后,所需皆可从汉区获得,有求于对方的较少。然契舟人与党项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也很密切。交流的渠道,一是党项人按例“八节”贡献和契丹的回赐;二是榷场贸易;三是私相交换。 “八节”贡献和回赐,据《契丹国志》载,贡献物有细马20匹、粗马200匹、驼100头、绵绮300匹、织成锦被褥五合、沙狐皮1000张、兔鹘5只、犬子10只,从容石,井盐各一千斛;回赐品除有衣饰、马具、弓箭、酒、果等外,还有“细锦绮罗绫二百匹、衣著绢一千匹”。此外,西夏还于1067年遣使向辽“进回鹘僧、金佛、梵觉经”,1095年又“进贝多叶佛经”。 榷场贸易,据《大金国志》云:契丹在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过腰带、上石楞坡、天德军(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前旗东北)、云内州(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沙尔沁)、银瓮口(今土默特右旗萨拉齐西北)等地设有榷场,与党项人互通有无,只是严禁卖铁给西夏。1042年和1063年,辽又先后禁止契丹人将马、铜卖给党项人。 私相交换,不仅存在于民间,党项使节在出使契丹时,也携带货物沿途与契丹人交易。因此,辽兴宗耶律宗真于1003年下诏,“禁夏国使沿途市金、铁”。可见,私相贸易量也很大。交换物品,除金、铁、铜、马外,其它均可自由买卖;同时又说明,几种被禁品,亦是私相交换的物品。 //////////////////////////////////////////// 嗯,就是这些。为什么说这些呢?因为,青木寨是在云中,也就是大同朔州的西边。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山西杀虎口一带。那一带的北边,就是漠南河套。是西夏党项与辽契丹之间的边界。 那个时候,那一带还没有城镇。还是天苍野茫的水草丰美之地。
吐槽一下香蕉,关于性本善 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而宁毅在书中说,苏文昱,你记好,人性这东西,本来就是无善也无恶的。。。 这话宁毅对文昱说可以。但是对外说则有所不妥。 为何?因为这里边牵扯到一个儒家的根本:教化。 教化是建立在性本善的基础之上的。 儒家是不敬鬼神,不从上帝,而从人性,人心的。那么,谁有道理?谁该听谁的?教化的本源从何而来? 所谓儒家的所谓圣人,不外乎孔子,孟子,朱子,阳明而已。这些人与上帝相比,他们是人,而不是神。只不过,他们更多地精通人性人心而已。所以,从来的儒家,都不会把论语当作宗教经典,如圣经,可兰经一般地供奉起来,而是儒家经典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与理来研究,来阐释,来发扬。所以,先秦儒家可以在宋明发展为理学,而又可以发展为心学,更发展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等。。。 大家不要笑,这是一脉相承的。先秦的人讲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当然是以行为主,知之为知之,不知而不知。到了朱子,就讲要格物以致知,不知,就去格物,知了,自然就行了。而阳明讲知与行要和一,既非知易行难,也非知难行易,而是知行合一,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实干,实干出真知。。。 讲了一通,只是想说明,这一切带来个问题:那么,究竟该听谁的。 西方基督教说听上帝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伊斯兰说听阿拉的,阿拉把什么都规定好了,连老婆的数量都计划好了,还有 N 个处妹妹在天堂等着你呢。 但是儒家不这么说。儒家虽然也说有圣人,但是这里圣人自己都说了,三人行,必有吾师焉。那么,该听谁的呢 ---- 这是教化的逻辑必须回答的问题。 所以,儒家最后的答案就是,听人性的:因为人性本善。 就是说,儒家的人性是建立在亲情的远近基础上的。而亲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丝最后的感情,必然是善的。否则,无以为亲情。 这是儒家一切逻辑的起点。所以,儒法之争贯穿了整个中国的统治历史。正因为人性善,所以才有教化的基础和归宿。而正是因为人性恶,所以才有律法的终极手段。但是因为中国地域与人口的尺度太大,使得律法与王法总有鞭长莫及之处,往上,则需要基于人性善的教化以引导与润滑,往下,则是文乱法,武犯禁的局部反动。 所以,三字经开篇讲,人之初,性本善,不是随便编写没有根据的。
孙子。谋攻篇讲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 回到赘婿中来。已经到了破梁山关键时刻了。香蕉的大杀气,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看懂了。 人性也好,人心也好,离间也好,奸细也好 ---- 这些都不是。 真正的大杀气,在于香蕉笔下,宁毅做事情的认真和果断。 曾几何时,穿越主脚利用先发的知识成为了制胜的法宝。但是在这里,香蕉仅仅后世的水浒做成了背景。宁毅可曾躺在后世对水浒的了解,认识上来谋取梁山?NO。 梁山众人,对立恒而言不过是一些熟悉的名字。 除去江宁两战那是无心对有心,遭遇战逼得宁毅使尽浑身解术才得以解脱不同,运河一战对梁山,是宁毅有心对有心,而独龙岗一战对梁山,则是立恒的全心对梁山以及梁山有心对独龙岗。 直到要破题的时候了,梁山众人都还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这才是真正的大杀气。 那么看看香蕉笔下的宁毅宁立恒,只能用两个字才能形容:认真。 运河之战的殚精竭虑,使得朱武没这个神机军师三战皆败,损失惨重地回到梁山。 而这次呢?京城里就已经接收各种情报,到了独龙岗,又事无巨细地从王山月口中得到各式信息。而俘虏的审问更是亲历亲为,亲自设计问题,亲自阅读答案,亲自分析答卷,又亲自布置看起来荒唐无理的任务 ---- 香蕉是这样写的: -------------------------------------------- 一整个夜里的事情发展,名叫雷锋的公子哥这边灯火彻夜不眠,事实上自第二次审问完毕之后,所有的事,几乎就都是这个年轻人一个人在做了。对于整个事情的流程,祝朝奉像是看懂了什么,却又无法完全理解。然而在后来三五人一拨的面见当中,他所惊讶的,却是这位冷酷的年轻人几乎记住了每一个人的信息,只要是他们给出的答案上有的,随口就能说出来。 他也不知道这样子折腾这两百多人能有些什么用处。但一整夜的流程一环扣一环,丝毫不停,简直像是一个奇异而巨大的水力作坊一般,昏暗中的几个院落,又如同雌伏的巨兽,它在吞噬些什么,咀嚼、消化,然后……正要将某些奇怪的东西吐出来。 -------------------------------------------- 这才是立恒制胜的关键,真正的大杀气。认真!认真才是知己,知彼的关键,才是自陈不懂兵法不擅军务的立恒制胜的关键。 到了这一步,再回头来看看梁山的一方。可曾真正了解,对面山庄里的对手究竟做过什么?究竟是谁在做什么?究竟是为何要做这些事情? 吴用的兵法,智谋,在这一刻,忘记了孙子谋攻篇。 香蕉,是个认真而有才的人。这是他的人格魅力。正如同书中的宁毅一样,也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在感染着身边的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