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花桥周益华 下花桥周益华
关注数: 9 粉丝数: 316 发帖数: 779 关注贴吧数: 15
爱,在灿烂的晚霞中燃烧 ——记隆回县金石桥镇退休教师陈凤庭 爱,在灿烂的晚霞中燃烧 ——记隆回县金石桥镇退休教师陈凤庭---> 作者:通讯员 胡富元 罗愈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陈凤庭老师正在劳动陈老和他的孙女陈日红亲切交谈 邵阳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富元 罗愈群)近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笔者兴致勃勃地来到隆回县金石桥镇聚群村2组,采访退休教师陈凤庭老师。 当天11时许,笔者在一栋旧式三合院旁边的四季豆地里,见到了87岁高龄的陈凤庭老人,他正在为四季豆除草。笔者说明来意后,陈老便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邀请我们进屋。在一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住房里,陈老便高兴地向笔者讲述起他退休后的幸福生活来…… 患难与共,忠于自己 1979年11月,陈老因心脏病在该县小沙江镇龙坪中学退休,至今已有33年多了。退休后的前24年,陈老与老伴欧阳雪英一起生活。2003年7月末,老伴因肺结核病离开了人世。老伴辞世后,曾先后有4人来劝说陈老,再找个伴侣照顾晚年生活,儿女子婿也赞同他那样做,曾有一儿还为老父做媒,结果被陈老骂了一顿。其他的外人,当然是婉言谢绝了。 “我和雪英结婚前,曾对她说,要爱她一辈子。”陈老说,“我的妻子,为我,为我这个家庭,辛苦了一辈子,她先我而去了。若我为了自己生活得轻松快乐,我就要背叛她,再娶了别人,若她在天有灵,她怎么想?我对得住她吗?我要忠于自己啊!” 经常劳动,富裕自己 大家知道,患心脏病的人,性子不能急,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尤其不能从事重体力活。然而,陈老退休后的33年多来,他一直没有间断过劳动。老伴健在时,因为患病,煮茶弄饭、缝补浆洗、喂猪、喂鸡鸭等家务劳动,种瓜、种豆、种蔬菜等农事劳动,都是由陈老完成。在他老的家里,喂了猪,喂了鸡鸭,还养了鱼。冬天吃的萝卜、白菜,夏季吃的黄瓜、辣椒,都是自己种的。 一般在中午12时前,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抄起一把四五寸长的草锄(专门用于锄草的锄头),背起竹篮,到菜地里去了。菜生虫子了,他就把虫子捉掉。当地村民说,陈老种蔬菜可是个能手了,他的蔬菜地里,没有杂草,辣椒和瓜菜长得好,结的果子多,连虫子也害怕他,不敢到他的菜地里去。 儿女们见他那样辛劳,心疼他,劝他不要那样,可他却说:“经常搞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是一种锻炼。而且,这种劳动,还可以富裕自己的生活,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今年,陈老自己种了玉米、红薯、穇子。菜呢,有黄瓜、茄子、辣椒等十几种。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陈老的退休工资,每月有1100多元。但他的穿着打扮却是十分简朴,里层穿的衬衣、夹衣,衣领、袖口,打了补丁了还在穿。一般衬衣要穿七八年,或者十几年。穿在外面的罩衣、罩裤,如果是新的或半新的,他老要有客人或者出门去才穿。陈老正说着,他的小女儿走到笔者身边,悄悄地说,她爸当天穿的是今年春节买的衣服,还只穿过两三次。 然而,陈老退休后30多年来,他每年至少要拿出1个月的工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度过难关。有的年份,还不止1个月的工资。去年11月,陈老所在的村一村民家失火,粮食、被褥等一切财产,全被大火吞噬,陈老当即就送去500元。去年12月下旬,他听人说,司门前镇石桥铺一村民家遭火灾,陈老冒着寒冷,从黄金井出发,辗转几次乘车去那户人家,送去600元,鼓励他们度过难关。今年2月,他又听说虎形山瑶族乡有两孩子因为家人遭受意外,没钱交学费,准备辍学,就独自乘车去虎形山,分别送去400元,让他们继续上学。 此等助人事迹,真是不胜枚举!在陈老退休后的33年里,他送给别人的衣服、被褥在外,光人民币就达3万多元。陈老爽朗地说,帮助别人,其实是快乐了自己。他在有生之年,还要快乐地尽一点绵薄之力。 儿孙从教,幸福自己 陈凤庭老人和老伴欧阳雪英育有三男二女,其中大儿、二儿和小女儿从事教师职业;孙辈中,也有两个孙女当了人民教师。 双休日和节假日,从教的儿孙们都要回到家中来,都要把各自学校里发生的好事、乐事告诉陈老,让老人也分享分享他们的快乐。 正在采访中,陈老的孙女,在该县金石桥镇兰草小学支教陈日红老师,带了礼物来看望爷爷了。这时的陈凤庭老人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了。只见祖孙俩相互问候着,像久别重逢的样子。陈日红说,她教学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总是爷爷指导的方法,爷爷是她从教以来最受帮助、最受教导的老师。陈老也说:“在我执教的时候,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和我一起从事教育事业。如今,我的孙女也有两人走上了教育岗位。我真感到幸福啊!”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见灿烂的晚霞把陈凤庭老人居住的三合院都染红了。这难道不是因爱,灿烂的晚霞才燃烧的吗?
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情暧山村贫困学子! 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情暧山村贫困学子 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情暧山村贫困学子 ---> 作者:孙孝智 来源:邵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了解贫困学生的情况 邵阳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孝智) 6月5日,由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党支部携手南天928助学会来到隆回县周旺镇裕章(大柱)小学举行“结对贫困儿童爱心助学“活动。 周旺镇裕章小学又叫大柱小学,是由定居在台湾的台胞王裕章老人于1998年在原有的大柱小学的基础上兴建的。学校现有一到四年级四个班,59名学生,四个老师。由于该校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孩子,因而都比较贫困。 当天,爱心人士通过与贫困学生谈话、与班主任谈话、实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从而确定帮扶对象。采取集中支助与“一对一直接支助”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一对一慰问,一对一帮扶,走到户、送到人。爱心人士纷纷表示可以根据需要帮助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建立帮扶对子,进行专项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 受帮扶的一年级学生杨巧玲父亲残疾、母亲离家出走。由年迈的奶奶照顾,没有经济来源,因而家里非常贫困。当听说有爱心人士愿意支助她就学时,当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说:“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微笑面对每一天,以优异的成绩向关心我的叔叔阿姨们汇报,报答他们对我的的关爱。”
“邵阳茶油”获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 邵阳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飞 阮正强)日前,邵阳县工商局传出喜讯:“邵阳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为期3个月的公示,这标志着“邵阳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实现了该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邵阳县是全国油茶基地建设示范县、盛享“中国茶油之都”和“中国茶油之乡”美誉。全县油茶林面积53万亩,境内现有茶油规模加工企业8家、油茶生产经营公司11家、油茶专业合作社22家,年产茶油972万公斤,年产值接近10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近10万人,有“茶仔皇”、“宝庆桂芳”等11个品牌成为国省名优农产品和著名商标,油茶已成为该县名副其实的富民支柱产业。 近年来,邵阳县积极在茶油品牌上动脑筋,专门成立县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通过注册“邵阳茶油”地理标志商标,做大做强“中国茶油之都”品牌,拓宽油茶的市场空间。“邵阳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授权县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人和管理人,由县工商局负责申报工作,县质监局、农业局、油茶办等部门协助申请,并按照职责范围开展监管、保护工作。  据了解,“邵阳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这对保护和发展油茶产业,进一步提升“邵阳茶油”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形成市场优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生父亲高考前身亡 家人和学校近千人联合隐瞒. 家里和学校近千人联合“撒谎” 他考完才知父亲已去世半月 6月9日晚,吴江盛泽中学高三(8)班的沈伟豪顺利结束了3天的高考奋战,高兴地回到家里。晚饭后,亲戚告知他“父亲没了”。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让沈伟豪完全蒙了。原来,为了不影响高考情绪,沈伟豪的家人和学校一起编织谎言,参与隐瞒的人数有近千人,让这个巨大打击晚来了半个月。 考前半月父亲工地上身亡 沈伟豪家住吴江汾湖高新区金家坝星谊村,10岁时父母离异,后来母亲回了安徽老家。现在这个家里只剩下他和75岁的爷爷沈金寿。 沈伟豪的父亲沈红根是一名安装工,为净化设备、彩钢板生产厂家打零工。为了能陪儿子高考,沈红根选择了浙江省海宁市的一个工地打短期工,不幸的是,5月24日,他在干活时手中的工具突然漏电,工友们把电源切断后,他从两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头部着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而此时,距离沈伟豪参加高考的时间只有半个月。爷爷沈金寿强忍住丧子之痛,为了孙子,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瞒住孩子,高考之后再办丧事! 校长下达“封口令” 沈伟豪的班主任陈月忠告诉扬子晚报记者,5月26日,他接到了沈金寿的电话,得知沈伟豪父亲遇难的消息,他立即向校长张建华作了汇报。“这孩子是副班长,平时成绩非常好,在实验班里从未跌过前十名。高考发挥正常考个好的本二学校没问题,如果发挥得好能考上本一学校……” “虽然从人性角度看,对他隐瞒这个大事很残酷,当时也挺矛盾。他爷爷提出了要求隐瞒到高考后,我们学校就一定要全力配合。”第二天,张建华就和陈月忠赶到沈伟豪家慰问,与沈金寿等其他亲戚商讨应对办法。 等沈伟豪离开教室后,张建华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沈伟豪同学家里出了件大事,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坎,希望大家不要讨论、不要打听,共同帮助他迈过这道坎!”同时,学校还通过家校路路通,短信通知沈伟豪同村同学的家长,希望大家保持缄默,帮沈伟豪渡过难关。沈伟豪父亲的死讯,成了盛泽中学校园里的“最高机密”。 母亲安徽赶来帮忙圆谎 6月1日下午2点,盛泽中学的高三学生开始放假1天。如果沈伟豪回到30公里外的家里,那之前编织好的一切谎言都会穿帮。按计划,在学校提前联络下,沈伟豪久未谋面的母亲杨兰从安徽赶来陪伴儿子。 沈伟豪走出校门见到母亲后,就向她要了手机给父亲打电话,但没有打通。“老爸的电话怎么无法接通?”沈伟豪嘀咕了一句,又打电话给爷爷,杨兰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她生怕老人在电话里控制不住情绪泄露秘密,于是,她强作镇定地说:“我的手机是长途漫游,你少说两句吧,帮我省点电话费。”电话那头,沈金寿也搪塞说:“你爸爸出远门了,深山沟里手机没信号吧……” “谎言”一直守到高考结束 然而就在见过母亲的两天后,沈伟豪给母亲打电话,追问她为什么一直打不通父亲的手机?杨兰只好按照校长教的对儿子说,父亲去了雅安地震灾区搭建彩钢板简易房,手机被偷了,而且施工地点在大山深处,一时无法联系。 在这样的“谎言”中,高考结束前,沈伟豪始终没有得知父亲遇难的噩耗。直到6月9日的晚饭后,沈伟豪的舅公终于说出了隐瞒半个月的秘密:“孩子,你父亲已经走了……”那一瞬间,沈伟豪完全蒙住了,几秒钟后趴在饭桌上嚎啕大哭
下花桥镇何大“犟”出来的长寿。 (何老近照)(何老砍柴归来)(何老查看秋豆长势)(何老在地里劳动)(何老在数着辛苦得来的钞票)   红网邵阳11月16日讯(通讯员 黎建成 黎锦玉)湖南省邵阳县下花桥镇有个犟脾气百岁翁,他叫何大,今年刚过100岁,外人都说他是“犟”出来的长寿。 何老以“犟”出名,不管遇到什么事,凡是他不愿意的,他总是犟着脾气不干。而一旦认定了事情,非干不可,即使是九头牛也拉不转来。何老出生贫苦,年轻时就凭着一股犟劲,不顾父母的阻拦,走南闯北,到广西、洪江等地做铁货生意,磨练出一个强健的体魄。后来遇上国民党抽壮丁,仅半年就逃回到家乡。再后来,他又被日本人抓丁去当挑夫,他设法逃脱,只一月就逃脱了日寇的魔掌。回乡后,何老把这股“犟”劲用在铁货生意与农业生产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满面红光的何老虽逾百岁,耳微聋,背稍驼,视力却超强,即使一口针掉在地上,他准能很快从地上捡起。也许是独自生活惯了,煮饭、洗衣、种地、砍柴等农活,他都挺在行。他烟酒不沾,每餐食4两米饭,用菜荤素一概不论,尤喜小菜,间时吃些猪肉。特爱吃自己种的红薯、南瓜,说是辛苦所得,吃起来格外香甜些,身体更健康些。何老闲时也爱和村里人打打纸牌。 何老常说自己是个劳动命,儿女接他去享清福他不干,将一股犟劲花在那1.5亩责任地里。春天种上花生、玉米、红薯,还种双季豆,夏、秋收获后,将其变卖所得的几千元钱,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别好,保管好。待到大年三十日晚,用每100元至200元不等的红包封好,作为给曾孙们的压岁钱,孙辈们也很孝顺他,日子过得幸福又充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