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星尘 王者卍X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关注数: 139 粉丝数: 372 发帖数: 32,515 关注贴吧数: 50
越南苦不堪言:这就是得罪中国的后果 今年5月初的时候,中国政府在南海争议海域架设了深海钻井平台,这在越南引发了严重骚乱,越南与其共产主义邻国的关系降到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点。该钻井平台日前已经撤走,中国游客却没有回来 多年来,阮友山(音)一直在越南的著名海滨城市岘港给中国游客当导游,但是越南和中国之间恼人的海上争端让他现在陷入无事可做的境地。 阮友山告诉法新社记者:“我以前从没经历过这么惨的时候……我所在的公司几乎没有客户,没有业务。” 阮友山的收入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但是即使拿到这些严重缩水的收入,他还是感到“内疚”,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在的公司根本就不盈利了。 他说:“我们主要做个人游客的业务,而不是针对旅行团,现在个人游客全部取消了旅游计划。我现在闲的没事做。”他说自己在考虑换个行业。 中国称5月中旬的反华骚乱导致4人死亡,此后中国政府撤回了数千名在越南的中国公民,并发出了对越南的旅游警告。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乔纳森·伦敦说,骚乱之后马上发出这样的警告在情理之中,安全警告也传递了政治意味。 伦敦说:“这让人们想到2012年中国与菲律宾就黄岩岛发生纠纷时,中国政府发动宣传减少了去菲律宾的游客。”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6月,到越南的中国游客数量比前一个月减少了29.5%。 在今年6月,有13.67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到越南旅游,少于今年5月的19.4万人次和4月的21.67万人次。 越南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阮孟强说,越南将继续在中国进行旅游宣传,旨在表明“越南是一个安全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收入是越南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旅游收入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6%。 报道称,中国人是到越南旅游的最大人群,虽然今年5月之后中国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但今年以来,中国游客数量总计超过了110万人次。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谢思明说,自越南和中国发生海上争端以来,中国政府利用旅游作为“消极制裁”,导致中国游客减少,这很容易理解。 谢思明在论文中论述中国把控制出境游作为一种外交手段时说:“恶意控制游客出游就像一种惩罚,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到能进行这类制裁。” 一家不愿被提到名字的旅游机构称,虽然越南政府没有发出到中国的旅游警告,但很多越南游客也取消了到中国的旅游计划。
为何日本不是中国人眼里的大国?   日本是“大国”吗?在中国人眼里,日本不是大国,不仅如此,未来日本将成为一个二流国家。这是国内一家网络媒体不久前进行的一项网民调查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与著名学者阎学通《历史的惯性》一书对10年后的日本作出的预测不谋而合。他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将是一个心怀不满却又力不从心的二流“大国”。   这引起日本人的不满。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7月11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讲话中声称日本是“大国”,他使用了日本政治领导者极少使用的一个词。这不仅仅关乎语义的问题。中文里的“大国”和日语中“大国”的假名写法相同,而在中国人的眼里,它几乎专指中国和美国,而非指日本。   一山不容二虎,在亚洲,日本与中国便处于这样的关系。一个是傲视亚洲一世纪的日本虎,一个是飞腾而起的中国龙。就成长数据来说,日本被中国超越成为不争的事实。即使如此,对中国,日本还没有真正服气。   日本习惯了当亚洲第一,中国崛起对日本的自尊心是很大伤害,他们不喜欢旁边有个平等的国家。在日本眼中,中国是昔日手下败将。如今眼看着中国一直壮大,而自己被超越却无能为力,这的确相当挫折。这种挫折感,在日本经济衰退及人口老化导致自信动摇的情况下,更加刺痛。中日之争像一个试炼,现在日本真正的问题,在于国家自信与自我价值的迷失。
俄媒 : 普京专机与马航客机航线相同时间相近,飞机外形几乎相同   中新网 7 月 18 日电 据 " 今日俄罗斯 " 报道,俄塔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17 日坠毁的马航 MH17 客机的飞行路线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所乘专机的飞行路线几乎一样。   该匿名人士称," 我可以说明,普京专机和马航波音 777 客机飞行路线几乎相同。马航飞机是在莫斯科时间 15 时 44 分飞过那里,而普京的专机是在 16 时 21 分飞过。"   他补充说,两架飞机的外观、线型和颜色都极其相似。从远处看,两架飞机几乎没什么不同。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77 客机 17 日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坠毁。机上载有 280 名乘客和 15 名机组人员,据信已经全部遇难。法新社记者说,现场没有发现幸存者的任何迹象。   这架飞机原计划在当地时间下午 5 时 20 分进入俄罗斯领空,但在距离俄罗斯约 60 公里的地方坠毁。乌克兰方面称,飞机可能是被击落的。   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声明中称,他呼吁立即对波音 777 航班坠毁进行调查。他并未排除飞机被击落的可能性。   "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 副总理安德烈 · 普尔金 ( Andrei Purgin ) 在电话采访中否认了民间武装与客机的坠毁有任何关系。他说,他们的防空武器只能打到 4000 米的高度,比客机的飞行高度低得多。
乾隆拒绝马戛尔尼是自信还是自负? 英国詹姆斯·吉尔雷(James Gillray)绘制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的漫画 世界中的中国 马戛尔尼使团是清朝运用传统礼仪处理的最后一批西洋来客。(二十年后,又来了一个英国使团,但因双方未能就外交礼仪达成一致,使团根本就没有得到大清皇帝的接见。)两个不同的外交公约体系开始了相互间的接触,各自背后都有极为不同的世界观的支持,而这些世界观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又由当时的历史经验所决定。这种接触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马戛尔尼及其属下对于乾隆时期的主要事件有了尽可能多的了解,而乾隆及其朝臣同样也了解到18世纪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在中国停留期间,他本人及其随从都竭力收集各种信息,记录其所见所闻,向人们提出问题并记下其答复。虽然使团中只有一位11岁大的英国男孩(斯当东之子)会说一点汉语,但在使团返回英国时,其对于清帝国的了解比从英国出发时已经深入了许多。相比之下,清朝对欧洲的了解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在英国,使团中的几个成员都留下了书面记载,其中包括使团中的那位画家绘制的一卷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在随后几年先后得以出版。而在中国,马戛尔尼使团在清朝的精英中几乎没有引起一丝涟漪,很少有作品提到它。 这并不是英国人所期望的结果。马戛尔尼期望乾隆会像其祖父康熙那样兴趣广泛,迷恋于从耶稣会士记载中了解到的那些西方科学、医药和数学。然而,使团最终颇为失望,他们的精美礼物并未能激起乾隆的一丝热情。(他们本想通过热气球展示欧洲最新的飞行技术,但是,他们甚至未能获准装配热气球。)那么,乾隆,或者说清廷中所有人缘何对马戛尔尼使团向他们展示的那些欧洲科技成就缺乏兴趣呢?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索。这并非因为乾隆缺乏好奇心。他对宗教启蒙、艺术和文学的追求,对自然界的喜爱,对旅行的热衷,对西方表现形式的偏好,都说明乾隆求知欲很强且思维活跃。所以,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乾隆对于外部世界毫无兴趣。确实,他对马戛尔尼勋爵提出的问题,让人觉得他对欧洲地理的了解非常肤浅:“他问英国距离俄罗斯有多远,他们的关系是否友好?意大利和葡萄牙是否距离英格兰不远,是否向英格兰朝贡?”但是,如果乾隆能够抽时间去查询一下多年前传教士们为他绘制的地图,就不会问出这样简单的问题了。毫无疑问,乾隆对于西方地理是非常熟悉的,他甚至让蒋友仁在圆明园一座大殿的墙上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他知道欧洲出现了大麻烦,即法国爆发了革命,也知道俄国宫廷中当前的阴谋。乾隆是一个可以不厌其烦地去纠正他所看到的文字中的语法错误的人,怎么可能会假装不知道英国和俄国的相对位置呢?如果乾隆一再提出这样幼稚的问题,那么他很可能是故意为之。他是希望给马戛尔尼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伟大的大清帝国不可能对遥远的小岛国家英国有任何的兴趣。 康熙当然没有采用这样的态度,他虽然自负,但还是常常会提出问题。乾隆则大不一样,他既自负,同时又缺乏安全感。统治如此多样且巨大的国度数十年,再加上个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多的烦扰,或许乾隆已经因此而精疲力竭了。如果换成一个年轻的君王,或许会去探寻马戛尔尼那些精美机械的秘密;但是乾隆年岁已高,无力对此加以关注了。而且,18世纪90年代朝廷的政治氛围也不适于进行大胆的行动或是激进的观念转变。党派之争已经严重影响朝廷的决策:那些为数不多的可以向乾隆指出这个英国使团不同于以往外来使团的权贵们,只想借机加强他们自己的政治势力,维持现状。如果马戛尔尼早来二十年,或者晚来十年,清朝的国内政治形势没有如此极端,或许情形会有所不同。 但是,乾隆朝之所以对欧洲事务缺乏持续的兴趣,或许最好的解释是他对欧洲没有产生好奇:不是说乾隆对西洋国家缺乏兴趣,而是乾隆觉得根本就没有迫切的必要去注意那些国家。表面看来,这似乎很荒谬。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他怎么会没有看到重商主义与立宪主义的兴起、议会的日益强大、实验科学的进步、“启蒙理性”的日益自信,以及正在形成中的“进步”的信念等这些将在他死后一个世纪内引导欧亚大陆最西端的半岛居民成为几乎整个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的支配者?乾隆怎么会如此迟钝?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