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weilei ryanweilei
关注数: 73 粉丝数: 294 发帖数: 2,544 关注贴吧数: 16
我来说说我的最爱-林昀儒(小小林) 首先且不说乒乓,像小小林这样的孩子,摆在生活中就是人见人爱的!不要说比较那谁谁谁,更别说放在勾心斗角的乒乓界,就如同清流,如同春风… 与张本横空出世不同,小小林是缓慢的成长,这和家庭成长氛围和小小林本身性格密不可分。小小林并没有乒乓世家,是偶然发现的天赋,也没有必须要出成绩的生活压力,一切都是缓慢耕耘。 仔细观察小小林2016-2021,都是与国乒缓慢接近的励志成长史,东奥达到巅峰后暴露了正手巨大短板,然后就是经历了两年的积累期。我不止一次私下吐槽为什么小小林团队不能像张本那样加强小小林的肌肉增强正手,不然小小林将会是下一个goat,然而不,这就是小小林,有这自己的执着,仍旧不紧不慢,慢慢耕耘。 人,难的就是抵御诱惑。 再来说说最近小小林连过王楚钦与马龙。小小林这两年,正手微微涨,但是上旋超过三板就瓢了还是没变。反手小涨,拧冲不但能前冲还能小高调,而且还能比赛中拧板板透,把这项技术又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整体的细微提升,直接把小小林核心的技战术带到一个新高度。原来小小林是一个刺客,节奏比较单一一味搏杀,全场高节奏全攻,但是这样是无法稳定赢球的。乒乓球技战术要到超一流境界,真正的绝杀是防反技术,或者是强相持技术。这次小小林终于进入了这个境界,让别人发力自己再加力融入了自己的技战术体系,具体表现就是拧的比例略微减少,拧拉和拧冲55开,侧拧和爆拧55开这种配置,这样对手就陷入了比较难受的境地,和王楚钦一场可以看出来王借力打不出质量,发力时间空间来不及,小小林刚好卡这个点在第三发起攻击。 这就是成长中的小小林,终于开始摆开架势与国乒阵地战的小小林,无论小小林未来成就如何,在乒乓技战术革新历史长河中,注定会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直板未来之作-赛博6 本篇评测是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stiga赛博6深度体会》姊妹篇,上一篇中赛博6已经大放异彩,可惜反手转动偏重的问题无法带来五颗星的推荐,这次在直板上,赛博6迎来惊世表现。 众所周知直板正手对于横板一直具备灵活又不失质量的优势,但到反手技术发展到横打的时候,直板在灵活性质量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本篇不再评论赛博6振动与反弹特性,姊妹篇中已经定论他是一块处于内外置之间的均衡性球拍。 赛博6直板最大的爆点是对横打带来革命性的进化,目前世面上的直拍从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横打,但是横打对球拍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直板背部会被手指占去约1/3面积,是完全不可用的,同时横打的击球点偏拍头,这是普通球拍面积最小的部分而且并不是甜区,但是赛博6手指区域面积减小6%,而在拍头区域增加了11%,完美契合了横打需求!除了面积,赛博6拍头部分比普通球板起码提升10%击球性能,这两项一相加,让横打对横板反手的劣势被直接磨平,可以这样说,除了中路偏正手直板横打传统弱点之外,赛博让横打拉拧弹挡等质量直接追平横板。有人要问那横板也是赛博怎么说,其实目前只有直板才能比较稳定击球拍头,横板要发挥出来可能需要一代人从小练起习惯拍头击球质量才能提升上来,不然目前赛博横板还只能是个小清新,而不是重炮。 下面是几位直板球友试打赛博后的反馈,印证了我对赛博直板的感受和期许。
一半天堂 一半地狱--赛博纯木深度体会 赛博纯木终于当当当国行上市了,从欧版780直线掉到480,还要什么自行车?本人由于对赛博6的好感,对赛博纯木寄予厚望。配置正手向鹏国狂两边海油,反手金弓5。进过几天的练习与试打,结论如图:“一半天堂,一半地狱”~ stiga赛博6列广受好评,有着外置的清晰手感和脆爽出球,也有内置的吃球和适度喷勃。但是在赛博纯木上,赛博结构的缺陷暴露了。初一上手,正手只有发大力才会透,反手推档全程不响,横拉也是不温不火,不透的时候不是咚咚咚,但是速度质量都出不来,全程难受。本着对器材调教不服输的精神,终于摸透了赛博结构的秘密!赛博结构的真正性能区间在横断线以上,只要把球打在拍头部分,轻松打透并且性能爆发,纯木的爆发在80%发力以上比赛博6更加喷涌,但是球打在横断线以下,性能迅速衰减且发大力才能打透,这对推档提出了更高要求。结论:赛博结构的秘密其实是用抽走靠近拍头区域的性能,填补在拍头部分。那为什么赛博6这个缺陷不明显呢?本人猜测是碳纤维增加了整体硬度,均匀了甜区性能并扩大了甜区,所以赛博6整体性能非常平均,但是在纯木上由于甜区减小,种种问题暴露出来。 综述:个人认为赛博纯木对还无法良好控制击球区域的球友来说并不友好,在比赛被动时肯定也表现不如赛博6,赛博纯木比较适合练球并喜欢大力击球的球友,个人认为发力喷涌以后的性能和手感比我的单桧gmax还要美妙……
一半巅峰,一半深渊---蝴蝶单桧gmax深度体会 配置:gmax 103g,红色骄猛踏舞2 本人直板20余载,直到今年第一次打单桧,实在有愧。 优点: 1、日式单桧有特殊吃球感与形变感,超低空半出台球可以不需要任何发力轻松挂起; 2、特殊板型鞭甩感远大于普通直板,底线加转下旋对单桧来说就是送; 3、退台上旋对抗比普通直板弧线饱满,更稳定,拍头朝下也能对拉。 总结:日式单桧在进攻端几乎是顶端的存在,无论大力小力只要步伐到位质量和稳定性远超夹板。 缺点: 1、板小甜区小防守直接拉闸,超本奥恰打到拍沿只要角度对也能过去质量不低,单桧直接打呲出界下网全凭运气。 2、容易造转也容易吃转,压弧圈明显感到板形变,一虚就寄; 3、推档没有传统直板好,虽说前有蒋澎龙后有柳承敏,但是我就是觉得中直好推,主要和我前面说的两个缺点相关,可能我水平不够但是在我身上就是不行。 总结:日直防守就是底端的存在,被动无任何抵抗能力。 终结:日直一半是巅峰一半是深渊,没有步伐支撑做到全攻放大巅峰,最终只是应一句“有得必有失” ps:有球友说日直为什么不做大一点,日直其实也有不同板型,同时角型赛级配置148g抡起来的感觉和中直185g差不多(头大),所以不是不能做大而是这已经是这类板的极限了。
记donic神胶c1的变身之路 基本数据:粘性,60度硬度,约等于狂飙42度,vis板面重量56g剪裁完毕。 第一次试打,底板樊振东sa,使用无机直接粘贴,平平无奇,颠球弹性还不如狂飙,发力也有质量,感觉没有太大亮点,是本人发力水平不行么? 第二次试打,开球1900球友,使用无机直接粘贴,底板小提琴,15分钟湿身,我说你打打,不行还给我,当晚就还给我了。 第三次试打:我总觉得这块胶皮不简单有隐藏技能,海绵观感接近42蓝国,手按下去比狂飙还顶,灵光一闪,这块皮是不是和狂飙一样也要灌油灌胶才行?保守起见先刷了一次有机,果然弹性大增,开球1600球友已能打出下砸的爆冲,但是门槛还是比较高手感硬。一不做二不休,除胶直接灌,等基本恢复大小后粘贴,这下c1彻底变身,击球有强烈金属音,边上的教练听到问你是不是又换了42度胶皮?的确,和灌透的42蓝国一样的声音,但是门槛低非常多,像中国影一样能轻松打透胶皮。与兄弟中国影不同的是,c1具备和狂飙一样的中小力量咬球感,半打透也有质量和控制力,而中国影不行。 第四次试打:为了测试胶水效果褪去后表现,等了一天再去球馆,比昨天性能少许下降,但是控制更好,手感更好,打出了非常多的J字型爆冲。 到此为止,c1变身完毕,原来他和狂飙一样是一块需要灌开的高硬度胶皮。他非常适合想冲击高硬度但又害怕不能驾驭狂飙42度且对重量不是很敏感的球友,比如横板颗粒,比如反手只需配重的正手利直板。他提供了高硬度特殊的打磨感,门槛又比42狂低。最后用一句诗来形容: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vv教你打野球-论为何业余乒乓水平提升难 我开始分析之前讲两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一、乒乓是一种非常容易被打死的运动。同样一个底线球,羽毛球你同水平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能打死对方,而乒乓球可以被爆冲死,挂一板死,拍一板死,甚至瞎搞一板死。二、时间在乒乓对抗中的关系是微妙而深刻的,侠义的击球时间是从你判断来球开始加上飞行时间和你做出击球动作需要花费的时间为止。广义的击球时间包含你对来球的预判,甚至设计的套路等等。 讲了这两个前提,我们就来讲为什么苦练球到一定业余水平后就无法再提升了,原因有二:一、技术的提升无法拉开实际击球威胁性的效果,同样能打死人,你的有限的质量提升收益甚至被降低的稳定性吞噬。二、你对对方的击球时间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时间压缩。球飞行时间短了,你给别人的判断时间长了;球更能借力了,对方需要蓄力的时间短了。在这些微妙复杂的关系中,你的技术能力的提升,仿佛就像小石子沉入大海波澜不惊。由此我们还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复盘,wtt总决赛樊振东和小小林的半决赛,樊振东和王楚钦的决赛,樊振东对小小林前三板近台超级高质量的拧拉应对自如,但是对付王楚钦时捉襟见肘,为什么?因为王楚钦全场大部分球的质量处在樊振东攻防之间,樊振东防这球质量低了一点,攻又拉不出手和空间攻击,不像小小林只要碰到就能高质量回去。当然比赛胜负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但这的确是樊振东整场难受的关键因素。 说到最后,那业余是不是到达瓶颈以后涨球无望?并不是。方法有三:一、更换更强的器材(此处应有掌声),在不需要你花时间代价击球的前提下缩短飞行时间提升对手抵抗你质量需要花费的时间,这个增益是双倍的。二、缩短自身判断时间,这个就有意思了,人的反应时间是有极限的,但是也是可以开发的,多和高手打能开发出你的极限判断时间。然后是丰富你的球路设计数据库,用大数据预测来球可能性,缩短你的判断时间。人类的球路设计是有极限的,球的前后也是有关联的,做好这个甚至可以把判断时间缩减为负值!三、锻炼身体,肌肉有力量了,步伐更快,拉手更快,自然提升击球质量的时间开销大大降低,而且没啥副作用。 这是一篇纯理论文章,未考虑球友本身发力架构步伐这类老大难的问题来分析,只是希望抛砖引玉,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看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希望来看这篇文章的朋友通通涨球,天天涨球。
带你全新角度认识超级樊振东salc 昨天朋友们都陆续拿到了樊振东,有不少评测超级樊振东salc,有的说像老码vis,有的吹得神乎其神。个人认为什么用底劲,速度,弧线,力量,防守,摆短这类看似客观的评价,都主观的一塌糊涂,基本没啥参考性。今天vv带你打野球从纯主观的角度,带你全新认识超级纤维salc。首先,结果:樊振东salc和alc是完全两个东西,说他们两个像还不如说salc和szlc有点像。樊振东salc和vis套娃之间的区别很像狂飙2和狂飙3的区别,salc打在手上感觉轻,出球快。如果说alc的发力沉重感是1,salc是0.7,szlc是0.6。再打一个比方,银河球和dj40在吧里的受众相互看不上对方,银河无缝手感轻有人说飘,dj40手感沉有人说弧线好,就很像salc和alc的区别,本人用salc打dj40整个手感接近alc打银河无缝,现在大家应该初步可以脑补出来salc到底是个啥东西了。附上我们群友对svis的评价:(大家可以盲猜一波另外一块板是什么) 最后劝告大家千万别信什么这次樊振东salc优化了改良了,狼和狗很像但是他们不是一个东西,胆大的你们可以试试 附上名言:如果你的实力不够,这板用起来可能也不咋地。最后的最后我黑了一波樊振东salc,但是我个人会一直打salc,未来的球可能球还会越来沉重,球可能越来越大,和狂飙3一样,salc就是未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