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道意 love道意
高氏茶庄经营范围各种茗茶,经营理念诚实守信,经营方式薄利多销。
关注数: 441 粉丝数: 650 发帖数: 45,324 关注贴吧数: 18
茉莉花茶的传说 茉莉花茶 传说是在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所创制,陈古秋为什么想出把茉莉花加到茶叶中去呢,其中还有个小故事。有一年冬天,陈古秋邀来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正在品茶评论之时,陈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那包茶,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笑着说:“陈老弟,你做下好事啦,这乃茶中绝品‘报恩仙’,过去只听说过,今日才亲眼所见,这茶是谁送你的”。陈古秋就讲述了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并请邻居帮助她搬到亲戚家去。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 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大师说:“这茶是珍品,是绝品,制这种茶要耗尽人的精力,这姑娘可能你再也见不到了。”陈古秋说当时问过客店老板,老板说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两人感叹一会,大师忽然说: “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 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秋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将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制出了芬芳诱人的茉莉花茶,深受北方人喜爱,从此便有了一种新的茶叶品种茉莉花茶。
茶味人生  一片茶叶要经历多少风雨,忍受多少煎熬,才能百炼成茶?   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余香,是生命的滋味,亦是茶的原味。   一片茶叶,看起来如此纤弱,直到放入杯中,与水融合,绽放出清香。然而,就在茶叶与沸水相融,热烈舞蹈的时刻,人们的目光往往忽视了茶的实质,反而注意那杯中之水了。   在浩瀚的岁月中,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有多少人真能及得上一片小小的茶叶,释放出人生的光芒?在生命的过程中,有多少人能够成为人们细细品味的焦点、仔细端详的风景?茶味的人生就在这被茶水冲泡、翻滚、碰撞,释放清香的过程中,慢慢沉淀出人生的精彩。   世人对好茶的品位也是有讲究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人生的功成与否,更是众说纷纭。其实,在我看来,茶与人生一样,也分为三六九等,这是由茶叶的品质决定的。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水的考验,真正的人生同样能够承受世俗的煎熬,却始终保持以生命的本色。   好的茶叶就像一种人生,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虽然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故事,没能捕捉到刻骨铭心的镜头,而只有平平静静、平平淡淡,但这份平凡却令人回味隽永,品位出淡泊名利的心
每天一个茶故事 )司马光、苏东坡斗茶斗智  唐宋时期文风大盛,而文人雅士又以尚茶为荣,不仅嗜好品饮,而且参与采茶、制茶,于是斗茶之风兴起,范仲淹的《斗茶歌》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而这种“茗战”之乐,也确实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人们聚集一堂斗茶品茗,讲究的还自备茶具、茶水,以利更好地发挥名茶的优异品质。相传有一天,司马光约了十余人,同聚一堂斗茶取乐。大家带上收藏的最好茶叶、最珍贵的茶具等赴会,先看茶样,再闻茶香,后尝茶味。按照当时社会的风尚,认为茶类中白茶品质最佳,司马光、苏东坡的茶都是白茶,评比结果名列前茅,但苏东坡带来泡茶的是上雪水,水质好,茶味纯,因此苏东坡的白茶占了上风。苏东坡心中高兴,不免流露出得意之状。司马光心中不服,便想出个难题压压苏东坡的气焰,于是笑问东坡:“茶欲白,墨欲墨;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两物?”众人听了拍手叫绝,认为这题出得好,这下可把苏东坡难住了。谁知苏东坡微笑着,在室内踱了几步,稍加思索后,从容不迫地欣然反问:“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众皆信服。妙哉奇才!茶墨有缘,兼而爱之,茶益人思,墨兴茶风,相得益彰,一语道破,真是妙人妙言。
首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