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好人好梦hm hr好人好梦hm
好人就有好梦!
关注数: 9 粉丝数: 20 发帖数: 1,531 关注贴吧数: 16
宁乡县获评“国家卫生县城” 农贸市场焕然一新,背街小巷干净整洁,脏乱地块变身绿草地,群众爱卫保健意识显著增强……近日,宁乡县摘得“国家卫生县城”金字招牌。   “国家卫生县城”是城市卫生工作的最高荣誉,是一座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的具体体现。“创卫”以来,宁乡县坚持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创建理念,大手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度推进卫生整治、除害防病、健康教育等工作。 农贸市场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重要单位,涉及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等多项内容。2013年,宁乡县对全县12个集贸市场进行了集中综合整治,特别是对人流量最大的杉木桥市场进行了提质改造。经过改造后的杉木桥市场排水设施完善,店面招牌精美统一,车辆停放有序,无占道经营现象,自产自销区等区位布局清晰合理……市场内外卫生秩序面貌焕然一新,晴天穿雨鞋逛市场的场景已成历史,市民个个拍手称好。 [环境卫生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人,要想把这项工作抓好,最根本的是要让群众、社会组织参与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来,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形成相互督促机制。”宁乡县爱卫办主任杨向东介绍,为营造良好的全民参与氛围,2013年4月,宁乡县启动了“全民清整·美丽宁乡”环境卫生整洁三年行动,全县33个乡镇纷纷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宁乡单位工作人员参与责任路段义务清扫、文明劝导、日常监督活动,这在宁乡县已成为常态。通过义务活动的开展,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爱卫意识得到大幅提高,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氛围得到进一步维护。   近年来,宁乡县展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三城”同创工作,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功,也为宁乡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原标题:宁乡县获评“国家卫生县城”)
宁乡老人自掏腰包办"广播站" 6年播3000多条新闻 “龚建章同志关心大家,抽时间修好了唐家托的路……”昨日下午6时,宁乡县青山桥镇花园塘村,石正山老人的“农村新闻广播站”按时播送新闻……6年前,这位热心老人自掏腰包办起这个广播站。6年来,老人通过这个广播站播出各类稿件3000多条,每天听众1000多人,在宣传法律政策、弘扬正气、方便村民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掏腰包办起“农村新闻广播站”   石正山老人今年76岁。1999年,他从小学教师岗位退休后,一直居住在花园塘村。2008年,他自掏腰包买来高音喇叭、功放器、话筒等设备,在花园塘村建起了一个“农村新闻广播站”。“想让村民们多了解外面的情况,多掌握一些法律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老人坦言,他办这个广播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当地村民之间激发正能量。 石正山老人的“农村新闻广播站”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6时准时广播,每次广播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6年来,石正山老人购买过20多个高音喇叭,加上其他设备及修理费用,老人共花费了3万多元。如今,花园塘村共有5个组的村民听老人的“农村新闻广播”。每次广播,听众达1000多人。   6年为村民播各类稿件3000多条   石正山老人的“农村新闻广播站”所广播的内容包括党史知识、法律政策、时政新闻、身边典型等。6年来,所广播的各类稿件达3000多条。这些稿件的采编播,都由老人自己完成。除当地的“土新闻”外,老人还通过报纸获得外面的“洋新闻”。在村子里走家串户时,老人总喜欢带上纸笔,发现有意义的人和事,并写成稿件及时广播。时间一长,石正山老人的“农村新闻广播站”成了当地村民了解各种资讯的重要渠道。   今年上半年,正值水田翻耕季节,一傅姓村民的耕牛却走失了,一家人着急得很。傅姓村民找到石正山,老人立即播发“寻牛”的资讯,并发动村民帮忙找牛,并公布了失主的联系电话。第二天,走失的牛被找到。   其实,石正山家里的境况并不好。老伴于2002年去世,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儿子患有精神病,放火将家里的房子烧过3次。无奈之下,老人将儿子送到医院住院治疗,自己则独自生活。平时,老人的生活十分节俭,穿的是10多元一双的胶鞋,一年也舍不得买一身新衣服穿。但在采访中他却常常给那些发生不幸的村民捐款,6年下来,老人共捐了1万多元接济那些发生不幸的村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