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花木 一庭花木
关注数: 0 粉丝数: 123 发帖数: 1,116 关注贴吧数: 8
湖北:老人脖子上长出一只“角” 每年锯2次 十堰竹溪县的一位老人,在35年前,脖子上突然长了一只“角”,令人惊奇的是,这只“角”一直在生长,每年都需要锯两次。昨日,记者在竹溪县鄂坪乡中心福利院见到了这位“长角奇人”。 “猛地一看,好像后颈脖子上插了一个什么东西。走近些,才发现是从后脖子上长出了一只‘角’。”竹溪县鄂坪乡中心福利院院长尹强胜告诉记者,“长角奇人”名叫李治兵,现年62岁,是竹溪县鄂坪乡大河湾村的一名孤寡老人。2012年,他满60周岁时,被亲戚送到福利院集中供养。 据李治兵介绍,大概在1980年,因后颈脖子上长个大脓包,他就上山挖了些草药敷治,后来大脓包治好了,可就在长包的地方,慢慢地长出只“角”来。而且“角”会自然地不断增长、增粗,“最长的时候达到一拃长”(约15厘米左右)“。由于“角”长得太长,就会引起脖子红肿疼痛,并伴着低烧,所以一般每隔半年,当“角”长到五六厘米长时,李治兵就要请人用小钢锯条将“角”锯短。 “毎次锯的时候,我坐在凳子上,别人一手抓着‘角’根部,一手拿着钢锯条慢慢地、轻轻地锯,一根烟的工夫就锯好了,也不怎么疼。”李治兵说,脖子上长“角”,除穿衣、洗头不方便,不好看以外,没什么大的影响,加上没钱治,他一直没去医院检查过。 大河湾村村支书王茂东介绍,李治兵忠厚老实,无儿无女,原来在村上一个人靠耕种几亩土地和五保供应金生活,农忙时会帮缺劳力户干些挖地、挑粪等体力活,挣些零花钱。自他长“角”以后,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跑去“看稀奇”。开始时,他还有点害羞,大热天颈脖上围条毛巾遮住不让人看,后来慢慢地习惯了,也就不遮掩了。 记者近距离看到,李治兵后颈部的“角”明显有被锯的痕迹,约5厘米长、2-3厘米粗,呈三棱状,用手摸上去感觉非常坚硬,但可左右上下晃动。 “再过两个月就又要锯了。”经常帮李治兵锯“角”的同室院民王长贵提醒道。“再锯,你可要手放轻点,去年腊月那次,你用力过猛,把‘角’根部的皮搞破了,留了不少血,好几天头都是晕的。”李治兵笑着说。 “也不晓得是不是当初长脓包时自己用错了草药所致?”李治兵说,他在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搞清楚自己脖子上长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的治病经历看中医的困境 我的治病经历看中医的困境 我多年来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就是我自己感觉有很多毛病,但体检起来各项指标正常,也就拖着。直到2012年胆结石胆囊炎并发剧痛,迫使我必须正视健康问题。 在胆结石急性发作用抗生素控制后,我首先找西医,医生的回答是把胆拿掉,我没有那么傻,就找中医看。一个教授给我开方子,吃了40付中药,用了1300元,感觉好了很多,但B超显示结石还在那里,没有变小。然后,我照网上的方法,喝苹果汁+橄榄油,2个疗程花钱不到300元,把结石排出来了。 然后,我换了一个教授治疗失眠,用的是温胆汤加减,3个星期,十来年的失眠基本好转,非常难得。我继续请这个教授给我治疗脾胃湿热,这个教授没有处理好黄连与苍术的关系,我吃了40付药,脾胃湿热只好一半。 我有换了一个教授,治脾胃湿热,同样没有处理好黄连与苍术关系,吃了21付中药,没有效果。 这两个教授给我黄连用多了,湿没有除掉,反而把我的胃吃寒了。苍术用多了,舌头色暗,手背皮肤皱纹多,我觉得是伤了胃气,后面这个教授说不是。 不管怎样,我不再信任这些教授了。春节以后,我自己看《注解伤寒论》《本草纲目》,网上找方子,吃参苓健脾胃颗粒20天,皮肤皱纹消失,舌头颜色也正常起来。但湿气还是没有除掉,试了几个方子,症状没有变坏,但效果不明显,后来看了网上北京友谊医院宗文汇大夫的视频,用桂枝茯苓白术木香甘草,5天就治好了脾胃湿气。 但是用这个方子,我的胆囊炎加重了,原因在于桂枝的热性会加剧胆囊炎。我又治胆囊炎,胆囊炎稳住了,但脾胃湿气又上来了,舌苔厚腻。就是脾胃寒湿与肝胆湿热的药是相反的,我左右为难。 还好,有人建议我用红豆+薏苡仁去脾胃湿气,薏苡仁微寒,多少有些不佳,但5天左右就把舌苔基本去掉,总体满意。 目前就胆囊炎还没有满意的疗效。 还有一点,十来年我的血压偏高,95-135,听说高血压难治,就一直没有治疗,但最近我用网上的食疗方子,10次就治好了。芹菜2两,洋葱5片,大蒜5瓣,去皮荸荠5只,番茄1只,水4小碗,用温火煮成一小碗,睡前一次喝下。胃寒加生姜。 我一年来,吃了200多付中药,可以看出中医的困境: 1、中医的疗效 作为省会城市身为教授的3个专家,在自己专科里,也不能给病人一个可靠的疗效。 就是说我治疗胆结石、失眠、脾胃湿热3种病,4个疗程: 其中第2个教授治失眠的效果,我满意,给80分。 第一个教授治胆结石,我只能给50分。 后2个疗程治脾胃湿热,是0分。为什么?首先,如果一开始他们不大量用黄连把我的脾胃从湿热治为寒湿,而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同治,用药方面的多。现在是脾胃寒湿+肝胆湿热,用药就是矛盾的。其次,身为专家,他们竟然不知道大量用苍术会伤胃气,祛湿的同时,没有用党参之类健脾,实为不该。第三,他们从来没用过桂枝茯苓白术木香甘草这个方子,思路单一。这个方子有热的时候,去掉桂枝是可以的。第四,七八十付药不如红豆+薏苡仁几天的效果。 就是说,按我的治疗经历,教授级专家,平均下来只有33分。何况其它医生? 2、中医的难处 我吃了这么多中药,也就6000多元。一付中药平均30-40元,以现在的物价水平,真的不贵,比起西医一天1000元,一个手术3万元,实在便宜了很多。但是,中医的问题就在于疗效不确切,没有几个医生能给病人一个可靠的预期,多少时间天我给你治好,你先去缴费。西医很贵,但医生会告诉你那天做手术,手术之后多少天恢复,你去准备钱。虽然收费很贵,但疗效的可靠性是有较高的保证的。 这样一来,西医赚得盆满钵满,而中医也就维持生存。 3,中医的意义 就我来说,胆结石胆囊炎急性发作,我一般用头孢克肟+甲硝唑6天,效果明显,但抗生素不能长期使用。到了慢性期,我就用中药,虽然还没有根治,效果还行。所以,中西医的都有存在的意义。
请熟悉心胸病的朋友帮助分析 a.我20-30岁时,间歇性感觉左胸有针刺的痛感。先后查过6次心电图,都正常。B超检查也正常。医生说我这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不用治,不用管,但这种感觉一直未消失。2002年在练吴式太极拳3个月后,手掌小鱼际有跳动,这样持续了3个月后,左胸针刺的痛感从此消失。 b.有时感觉左胸气不顺,我用手在肘关节后青灵到少海之间推几下,手掌小鱼际会有电麻感觉,然后轻轻呃气,就感觉气顺一些。最近几年,左胸气不顺感觉也有好转。但用手在肘关节后青灵到少海之间推几下,手掌小鱼际任然会有电麻感觉。 c.还有一个症状是,晚上睡觉醒后,小鱼际到小指经常是麻木的,要一二分钟才听使唤,这几年多是浅睡眠,此种感觉就较轻。 d.另外一个症状是,夏天天热时,感觉正背心尤其冷,冬天冷,正背心尤其冷。地方不舒服,是否是心经不通畅的表征。这几年夏天有空调,未注意到这个症状。 e.我多年长期看书,有时强度过大时,也会感觉左胸气不顺,烦,必须立即停止,这仅是心理原因,还是生理性的症状?有段时间,听钢铁的撞击摩擦声也会感觉烦,不舒服,心里发毛。如果简单的问题,重复做,也容易不耐烦。 f.有恐高症。20-30岁时,晚上躺在床上,有时担心自己会飘起来,从阳台上掉下去的。 请熟悉心胸病的朋友帮助分析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