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那一段2013 情迷那一段2013
关注数: 10 粉丝数: 26 发帖数: 1,038 关注贴吧数: 11
魏县辖1个街道办、7个镇、14 魏县辖1个街道办、7个镇、14个乡:魏州街道办、魏城镇、德政镇、北皋镇、双井镇、牙里镇、车往镇、回隆镇、东代固乡、棘针寨乡、沙口集乡、野胡拐乡、仕望集乡、前大磨乡、院堡乡、南双庙乡、大辛庄乡、大马村乡、边马乡、张二庄乡、北台头乡、泊口乡。县政府驻魏州街道办魏州路。 魏州街道办 街道办驻南关村。辖19个社区:魏集、杜疃、东关、南关、西关、三田、岗井、谢疃、东小门、西小门、河里东、河里西、常小庄、冯小庄、皇小庄、石辛寨、吴辛寨、冯辛寨; 魏城镇 镇政府驻魏集村。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9.49万。辖19个社区、29个行政村:北罗营、白仕望、小北关、王辛寨、栗辛寨、南辛寨、范辛寨、李辛寨、西南温、东南温、南温店、董河下、朱河下、梁河下、刘河下、高刘庄、后王、前王、常于、魏于、孟于、马于、邢于、靳于、康疃、庞庄、疃上、赵寨、王营。 德政镇 镇政府驻德二村。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28万。辖17个行政村:德一、德二、德三、德四、刘庄、大寨、安上、王庄、西马庄、后小寨、前小寨、生熟疃、青华里、前西营、后西营、柏二庄。 北皋镇 镇政府驻北街村。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6.12万。辖50个行政村:北街、东街、南街、西街、苗村、栗村、陈岗、小凹、大凹、沙窝、屯北、屯南、屯中、屯西、邵岗、王岗、焦岗、孟岗、江岗、关岗、孙庄、陈村、蒲潭营西、蒲潭营东、蒲潭营南、旧魏东北、旧魏西北、西坡头、南坡头、北坡头、东坡头、李谢庄、姜谢庄、王谢庄、东张岗、西张岗、旧魏后、西李岗、东李岗、南刘岗、北刘岗、前石岗、后石岗、西上前、西上后、六座楼、西康疃、东康疃、张柴曲、杨柴曲。 双井镇 镇政府驻双井西村。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4.25万。辖32个行政村:双井西、双井东、双井南、双井北、张照河、北照河、姬照河、李照河、东北庄、前文义、后文义、付夹河、后王圈、前王圈、木南、木东、木西、东圈、茜圈、董圈、陈圈、樊圈、贾圈、野庄、永东、永西、东寨、西寨、更化、河南、刘深。 牙里镇 镇政府驻牙里北街村。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5.06万。辖33个行政村:牙北、牙东、牙西、牙南、侯东、侯西、小侯、西侯、西吕、靳庄、曹庄、牛庄、安庄、赵庄、任村、母街、冯屯、苏庄、卞村、胡村店、长兴东、长兴西、南长兴、西长兴、前大堡、后大堡、北杨庄、南杨庄、西南庄、后马庄、西刘庄、西楼底东、西楼底西。 车往镇 镇政府驻车往东村。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3.94万。辖26个行政村:车往东、车往西、郝村南、郝村东、郝村北、郝村中、前仓口、西仓口、东仓口、北仓口、大仓口、王小屯、霍小屯、郭小屯、保定庄、黄甘固、杨甘固、旧魏东、旧魏西、秦庄、口头、小营、东尚、栗庄、南尚西、南尚东。 回隆镇 镇政府驻北街村。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4.75万。辖29个行政村:北街、东街、西街、六上、西赵、东赵、后赵、步庄、冯庄、南营、南街东、南街西、孔大汪、李大汪、常大汪、崔大汪、前朋固、后朋固、后张庄、前张庄、南栗庄、刘庄营、东韩小汪、西韩小汪、南韩小汪、东梁小汪、西梁小汪。 东代固乡 乡政府驻东代固村。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3.06万。辖15个行政村:东代固、北代固、西代固、房小庄、翟小庄、前阎庄、后阎庄、前罗庄、后罗庄、北张庄、张固、邵东、邵西、邵中、邵后。 棘针寨乡 乡政府驻棘针寨村。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23万。辖15个行政村:棘针寨、南寺庄、北寺庄、仁里村、邓二庄、马胡寨、里八庄、老君堂、相公庄、徐小庄、前屯、后屯、王横、侯庄、义井。 张二庄乡 乡政府驻张二庄村。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5.19万。辖34个行政村:张二庄东、张二庄西、张二庄北、南英封西、南英封东、第六店一、第六店二、第六店三、张庄前、张庄屯、后普安、东普安、西普安、北英封、韩田教、北辛庄、南辛庄、东中烟、刘田教、大严屯、曹田教、北留固、南留固、南刘庄、军寨、平村、礼教、阎庄、中烟、西烟、宋屯、路庄、北善。 沙口集乡 乡政府驻沙口集村。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4.29万。辖26个行政村:集东、集西、斗门、南沙口、郑二庄、陈小屯、大杨庄、小杨庄、南北拐、北辛庄、段家庄、东张庄、李家口、沙圪塔、陆十疃、小斜街、大斜街、牛冯庄、杜二庄、河沟、岗上、刘屯、大庄、马头、漳河、大屯。 仕望集乡 乡政府驻仕望集村。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07万。辖17个行政村:仕北、仕南、仕中、陈庄、胡庄、砖井、张街、崔阁、何庄、浅疃、前连街、后连街、贤孝门、郭家堂、刘家拐、张仕望、郭仕望。
家乡魏县、《二》 历史遗迹 魏域早在7000年前即有人类聚居,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中,曾发生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凝结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魏县文物古迹众多,从上古时期到清代,各个时期多有遗存,古城镇、古寺庙、古道路、古桥梁、古石刻、古墓葬等一应俱全。 1、古驿道。据先秦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7000年前魏域已有了人行路。5000年前形成了驮远路。大禹治水,陆行乘车,由回隆入魏域,形成了境内贯穿南北的车马大道。商朝七迁其都,河禀甲时迁相(今内黄县),境内形成了殷都至曲周太平仓、沙丘行宫之间的官路,这条古道南起殷都(今内黄县),自宋村入魏境,经今泊口、马头、双井、德政、罗庄等16个村出境,长约70里,俗名“殷路”。早在商代我国即有邮驿制度,每隔30里,按规模大小设“邮”、“亭”、“驿”、“传”四等驿站,魏县设有蒋村、双井、西寺堡、方里集、北皋、罗庄、集村等10个驿站,境内交通四通八达,为“晋齐燕赵吴楚通衢”。这条古驿道,对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军事、政治、邮驿有重要价值,沿这条古驿道形成的一系列古地名,形成一条地名文化长廊。 2、古城遗址。魏县治历经于村、旧县庙、洹水、今魏城镇4处于村古城。位于今魏城镇东北13公里处,是西汉至唐代的县治,建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古城垣规模宏大,周长近万米,以沙石胶土砌筑,曾是西汉都尉府驻地。地下5米深处尚存断续城墙基。史称汉城,建治968年。 旧县庙古城。位于今魏城东北14公里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建。规模不详,现存有旧县庙碑一道,建治329年,史称唐城。 洹水古城。位于今魏城西南15公里旧魏县村,宋熙宁六年(1073年)建,原为洹水县治,规模不详,现存2米高石狮一座,建治297年,史称宋城。 五姓店古城。原城址即今魏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古城垣初为夯土墙,周长2600米,高7米,宽8米,护城河深5米,设东西南北四门。弘治四年(1491年)建门楼4座,东为“迎恩”,西为“南宾”,南为“望远”,北为“拱辰”。城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各种庙宇18处,衙门5处,牌坊8处,古桥梁5处,古塔1处,古城存387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毁于水灾。 3、古遗址。魏县古遗址众多,已发现现存最早的达5000余年的历史,主要有尧帝子“丹朱夜游台”遗址、大禹治水的“黄河故道”遗址、周“洹水城”遗址、春秋“葛筑城”遗址,战国时魏文侯所筑“礼贤台”遗址,苏秦会六国诸候的“会盟台”遗址,春秋时的“烽火台”遗址,西汉“盖公台”遗址,三国曹操疏通的“白沟”遗址,隋末李密所筑的“卧牛城”遗址,唐李世民大战刘黑闼战场遗址,唐末李克用大战“白龙潭”遗址,宋真宗御驾亲征驻地“回隆”遗址等计36处。此外尚有自唐以来修建的寺庙遗址38处,仅唐代所建寺庙多达18个。主要有:唐敬德监工修建的罗庄村“白龙庙”遗址,蒲潭营村的“观音寺”遗址,唐贞观年间的大严屯村“千佛寺”遗址,狮子口村达摩法师颂经传道的“万佛寺”遗址,建于唐高宗年间的“兴国寺”遗址、“文殊寺”遗址,宋代“白佛寺”遗址,明代“观澜寺”遗址等。据志书记载及民间传说,各寺庙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建筑庞大、气势非凡,对冀、豫、鲁、晋四省乃至全国影响巨大。 4、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魏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46处,主要有:汉司隶校尉盖宽侥墓,晋刘太后墓,唐郯国公张公谨墓,宋郑王潘美墟,明俭都御使郭恩极墓,两淮盐运使薛墓,副都御史郑国仕墓,清考据专家、辨伪学家、著作家崔述墓等。特别是位于沙圪塔村南的清大理寺卿崔维雅墓,占地12亩,墓前左右两侧排列石人、石马、石羊、石猪、华表等石像24件,为石家庄以南、邯郸以东、聊城以西、安阳以北,古墓陪葬品之冠。
魏县交警为校车“体检” 铺就平安“上学路” [提要] 原标题:魏县交警为校车“体检” 铺就平安“上学路”交警对校车仔细检查。在魏县惠英小学的操场上,来自该校和城区多所中小学校的校车依次停靠,逐一接受“体检”。在开学前,又开展了这次彻底检查,以保障开学后校车都能安全运行,为学生上学保驾护航。 原标题:魏县交警为校车“体检” 铺就平安“上学路”交警对校车仔细检查。范一杰 摄交警检查安全锤情况。范一杰 摄   长城网邯郸8月29日讯(刘朋朋 范一杰)新学期很快就要开始,学生们又要开学了。为保证邯郸魏县全县的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安全乘坐校车,27日,魏县交警大队会同教育部门对全县的校车进行了全面检查。  在魏县惠英小学的操场上,来自该校和城区多所中小学校的校车依次停靠,逐一接受“体检”。交警对车内的安全锤、灭火器等重要设施进行检查,还对车辆灯光、停车指示标志灯进行了逐一检测。这次检查不仅包括车辆本身,还包括校车专职驾驶员的驾车资质、驾驶证记分情况等项目,交警将具体情况在台账上一一进行了登记。据悉,在今年暑假之前,该县大队已经对校车进行了一轮检查,对个别存在隐患的车辆,要求限期整改。在开学前,又开展了这次彻底检查,以保障开学后校车都能安全运行,为学生上学保驾护航。
魏县年内22个乡镇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实现全覆盖 [提要] 为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魏县民政局结合部门职责,周密部署,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及地名设置清理工作,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年内,全县22个乡镇农村互助幸福院要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打造野湖拐乡红湖社区、棘针寨乡怡泰园社区、德政镇后小寨村、魏城镇王营村等26个精品示范村。 原标题:魏县年内22个乡镇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实现全覆盖   长城网8月30日讯(封俊龙 赵明诚)为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魏县民政局结合部门职责,周密部署,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及地名设置清理工作,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民政成立领导小组,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下半年民政工作重要内容来抓,出台了《魏县民政局关于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对农村幸福院建设、地名设置管理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责任分工、完成时限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有关股室立即行动起来,对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做到逐条分析、逐条研究,并结合各乡镇村实际,制定出全面、详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将每项任务落实到人头。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督查,定期不定期的召开督导调度会,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年内,全县22个乡镇农村互助幸福院要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打造野湖拐乡红湖社区、棘针寨乡怡泰园社区、德政镇后小寨村、魏城镇王营村等26个精品示范村
魏县人社局全力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魏县人社局紧紧围绕“工业立县、项目突破”发展战略,始终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定为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搭建平台引人才。加强与县内民营企业的联系,组织工作人员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人才管理和人才需求状况,做好人才需求登记。在县劳务输出大厅设置县内民营企业招工窗口、招工信息栏,举行春风行动招聘会、人才对接会、大学生招聘会,并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人才招聘会,帮助引进急需人才。 二是强化培训提素质。针对县内民营企业需求,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帮企业免费开展员工理论培训、技能实操培训,并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实现持证上岗,从而提高企业员工业务水平。同时,将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凡是符合职称评审条件的,均可申报、评审,提高其个人待遇。 三是规范用工促和谐。定期深入企业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召开企业法人及劳动者座谈会,提升广大劳动者和企业法人的法律意识。主动帮助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同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及劳动纠纷调解力度,提前发现劳动矛盾纠纷隐患,及时解决到位,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今年以来,共帮助县内民营企业引进各类人才300余人,培训员工400余人,满足了企业用工需要。
魏县四项措施防治粘虫侵害 中国经济网邯郸7月25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李继峰 王书芳)日前,河北省魏县从省市农业部门获悉,目前粘虫成虫正由北向南迁移,该县由于近期降雨较多,气候潮湿等原因,造成非常有利于粘虫迁入、产卵孵化和幼虫存活、生长的环境。为此,该县农牧局积极采取四项措施防治粘虫,确保秋粮丰收。 制定防控预案,做好提前预防。粘虫是跨区域迁飞性和暴发性重大害虫,幼虫三龄后进入暴食期,主要危害玉米、谷子等禾谷类作物,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同时,它具有暴发性强、危害集中的特点,三代幼虫发生危害期吻合秋粮作物产量形成期。在粘虫防治上,该县农牧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防控预案,实行领导干部包乡镇,技术人员包示范方、包地块责任制,并深入田间调查指导,做到未雨绸缪,提前防范。 加强监测调查,搞好病虫害预报。为加大监测调查力度,该县农牧局在组织技术人员在掌握成虫迁移动态的基础上,还通过认真开展田间卵虫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发生的趋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民科学开展防控工作。同时,严格执行病虫报告制度,做好虫情信息传递,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宣传防治措施。为做好宣传防范工作,该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三代粘虫发生动态和防控措施,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控意识,确保监测预警、信息传递、防治措施“三到位”。 抓住关键根治期,采取科学防治方法。为能更好地根治粘虫,该县一是根据虫情动态,制定安全、环保和高效的防治技术要点;二是组织发动植保服务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使用机动药械,实施田间作业,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三是多种防治形式并举,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统一组织、分户防治,坚决控制其不暴发、不成灾。 (责任编辑:袁霓)
魏县致力打造“生态美丽魏州” 微风中,街边垂柳婀娜多姿;阳光下,环城河水波光粼粼,梨乡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组数字显示:近3年来,魏县新增绿化面积720万平方米,新建大型综合性公园10个、街心游园36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绿地率达36.5%,全年空气质量在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00天。  魏县县委书记梁振江说:“我们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布局合理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从整体上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全面实现"生态魏县、美丽魏州"的奋斗目标。”预计到2015年,该县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不低于18平方米,绿地率超过40%。  建设环城自然生态植物园林。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按照“扩增绿化面积、提升绿化品位”的绿化思路和原则,推行城区全方位绿化。充分在河湖、道路两侧闲散地块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环城自然生态植物园林,大面积栽种杏树、核桃、柿子、山楂等果树,在园内建设步游道、休闲亭、观光台等,形成集绿化观赏、惠农利农于一体的生态植物园林景观。在城区街道两侧、环城水系两岸、河湖水面等实施立体绿化、多重绿化,着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区既有公园、街心游园和居民住宅小区绿化,积极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绿化,大力倡导居民庭院绿化,着力创建一批园林式单位,提升绿化层次;对临街建筑物墙体采取种植攀爬植物、悬挂空中花篮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批立体绿化景观。  提升空气与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加强大气环境治理,重点控制烟尘、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加快排污企业工艺改造升级,淘汰“三高”企业,严防工业企业生产污染。在主城区内推广使用新型电车等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建成区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主要水体达到规划功能以上标准,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高于全省98%标准,单位GDP用水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下降,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环境卫生的满意度。  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完善城区道路排水网管建设,建成中水回用设施,强化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提标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达标运行,提升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水平;延伸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范围,在人口较多、工业发展较快的重点城镇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今年建设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今年完成21个垃圾转运站建设,配备垃圾转运车辆,逐步实现“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一体化集中处理目标。  开展县城和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城区主要街道环境卫生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新建道路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原有街道逐步改造实现雨污分流。严厉查处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扔纸屑污物、破坏树木草坪和环卫设施、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上,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秩序,全面清理村庄垃圾、杂物、粪堆等,不留死角,实行常态化管理。
魏县发现巨大乌龟壳比洗脸盆大两圈儿 魏县老农锄地时意外挖出一个巨大的龟背。(图片由魏县文保所提供) 昨日(8日)记者从邯郸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了解到,邯郸市魏县双井镇永东村一老农在锄地时,意外发现一个比洗脸盆还大两圈儿的乌龟壳。经文物专家研究,初步判断其是明代大运河改道掩埋的某品种龟的背甲,距今约至少五六百年。 6月4日下午,魏县双井镇永东村60多岁的王老汉拿着锄头到自家庄稼地里锄地,意外挖出了一个巨大的龟背。该龟背大概长90厘米,宽76厘米,高22厘米,近20斤重,呈灰褐色,有一块块的菱形花纹。王老汉的这块庄稼地准确来说是一个大坑,今年春天时,因修路、盖房等原因,该区域被取过土,形成了低于地表约3米的深坑。王老汉在坑里锄地,在距坑底约30厘米深的地方,挖出了这个龟背。 6月5日上午,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为进一步确认龟背的相关信息,便将其带回研究。据悉,永东村一带的老人都从未见过野生龟,村民中更没有饲养龟的。文物所的工作人员十分不解,这么大的龟背是从哪来的呢? 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杜爱峰所长表示,为了弄清真相,魏县的文物、历史、文化等相关部门的6位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赶到邯郸等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鉴定,对龟背有了初步判断。杜爱峰告诉记者,龟背发现于永东村东部,该区域曾是明代大运河流经的地方。因此专家推断,可能该种龟当时就存活于河底的水坑中。之后,本来由西南方向东北方流淌的运河改道向南,河床逐渐干涸,该龟未能存活下来,便留在了河床中。明代中期,漳河水泛滥,携带泥沙将该区域覆盖,并掩埋了它。随着时光变迁,仅留下了龟背在河床中,也就是如今王老汉家的庄稼地。 对于龟背的年龄及品种,杜爱峰说,初步判断该龟背已经存在了五六百年。专家经过查阅相关资料,龟的背甲最长的是72厘米,鼋的背甲最长的是76厘米,而海龟长到这么大需要100年的时间,这些情况均与挖掘出的龟背不太相符,目前还无法断定龟背的品种。魏县文物所将继续探究龟背的秘密,也希望国内有关专家能够伸出援手。(记者杨伟广) (责编:游越(实习)、侯崇智) 192235|||L_19031465|||魏县发现巨大乌龟壳比洗脸盆大两圈儿|||2013年07月09日08:37
魏县地下突现神秘龟背 专家:或明代已经存在 村中很多年未见过野生的乌龟,当村民王先生从自家地中刨出90厘米长的龟背时,村民纷纷赶来看稀罕。经过近一个月的研究,龟背之谜渐有解答。魏县文物所表示,初步判断是明代大运河改道掩埋的某品种龟的背甲,距今约1000至1500年。   近日,董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反映,6月4日下午,在魏县双井镇永东村,村民王先生在锄地时发现一个很大的龟背。 次日上午,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为进一步确认龟背的相关信息,便将其带回研究。接到线索后,记者立即联系了县文物所,又经过近一个月的辗转鉴定,目前,已对龟背有了初步判断。   所长杜爱峰告诉记者,龟背发现地点是村民王先生家的一片庄稼地,近300平方米。这片地准确来说是一个大坑,今年春天时,因修路、盖房等原因,该区域被取过土,形成了低于地表约3米的坑。6月4日下午,王先生在坑里锄地,在距坑底约30厘米深的地方,挖出了龟背。经文物所工作人员测量,该龟背大概长90厘米,宽76厘米,高22厘米,近20斤重,呈灰褐色,有一块块的菱形花纹。   杜爱峰向记者介绍,王先生今年已经60多岁了,在村里从未见过野生龟,村民中更没有饲养龟的。不仅村民,文物所的工作人员也十分不解,这么大的龟背是从哪来的呢?   在文物所为鉴定四处奔波时,魏县的文物、历史、文化等相关部门的6位专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有了初步的判断。杜爱峰告诉记者,龟背发现于永东村东部,该区域曾是明代大运河流经的地方。专家推断,可能该种龟当时就存活于河底的水坑中。之后,本由西南方向东北方流淌的运河改道向南,河床逐渐干涸,该龟未能存活下来,便留在了河床中。明代中期,漳河水泛滥,携带泥沙将该区域覆盖,并掩埋了它。随着时光变迁,仅留下了龟背在河床中,也就是如今王先生家的庄稼地。   对于龟背的年龄及品种,杜爱峰说,初步判断该龟背已经存在了1000至1500年间,是两栖动物。但专家经过查阅相关资料表示,龟的背甲最长的是72厘米,鼋的背甲最长的是76厘米,而海龟长到这么大需要100年的时间,这些情况均与挖掘出的龟背不相符,因此目前,还无法断定龟背的品种。杜爱峰说,文物所将继续探究龟背的秘密。
河北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强降雨天气 魏县回隆镇达151毫米  河北新闻网7月9日讯(通讯员郭迎春 记者张娜)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昨天夜间到今天白天,河北省大部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截至今日17时发稿时,降雨仍在持续,这将是河北省今年以来出现的范围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降雨天气,魏县的回隆镇降雨量最大为151毫米。降雨时,全省有25个县市出现雷暴。   据统计,截至今日17时,较大降雨区主要出现在保定、廊坊及以南地区和唐山、秦皇岛等地,50毫米以上降雨主要出现在承德南部、秦皇岛南部、唐山中部、廊坊中北部、保定中南部、石家庄中北部、邢台中北部、邯郸中东部等地,其中有37个雨量站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魏县的回隆镇最大为151毫米。石家庄市区昨天夜间到今天白天持续出现降雨,降雨量多在30毫米以上,其中东二环降雨量最大为66.8毫米。   河北省气象台今日17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唐山南部、秦皇岛南部、廊坊南部、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的北部和西部有大雨到暴雨 (40-80毫米),个别地点雨辽达100毫米;降雨时局地伴有雷电、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   此外,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今日17时继续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保定西部、石家庄西部、邢台西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预计未来十天,10-11日,主要雨带位于河北南部地区;12-15日,主要雨带位于中部地区,并略有南北摆动;16日,雨带回落至河北省南部地区;18-19日,又将有一次全省性的降雨过程。   主汛期将至,建议各地各部门要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保安全、多蓄水的意识,确保重点部门和大型工程安全度汛。   (原标题:河北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强降雨天气 魏县回隆镇达151毫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