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州魔剑 冰州魔剑
关注数: 31 粉丝数: 75 发帖数: 1,342 关注贴吧数: 30
关于右后卫 应该没有人会忘记,06年的王超吧。身为左后卫,配合日科夫,骁勇善战,防守密不透风,助攻频频得手,整个一开挂的外援表现。当我们都惊奇他为何实力大涨,破茧而出的时候,后期舒队的一句话,让我叹息。舒队在洗澡的时候,发现兄弟你怎么瘦了这么多?说练的也太拼了吧?!你这样还让哥以后怎么混?回答说,家里都是各种烦心事,从老婆到丈母娘没有一个省油的,还是要扒pi抽干我的那种——我只能寄情工作了,什么其他的念头都没有了……此情此景,相信我们都能发现,和如今队里的某人,何其相似???当然,至少之前看到那些腌臜事,尤其看到那双美jiao,心里确实对他有各种嫌弃,恨不得赶紧让他gun蛋,不要带坏了队里其他人。但这几场的表现,让我们发现,也许,他才是队里最想踢好,最心无旁骛愿意踢好的那个人。再看右后的人选,先说某青训出品,实力没问题,经验没问题。另外,虽然之前那些年,心态确实不够好,比如我们常常诟病的"哆嗦"。但我发现,这个病,也许真的被崔康熙治愈了一大半,尤其从亚冠客场对仁川那场开始,凶狠的眼神、激烈的碰撞和对抗,和以前比,像是完全变了个人。可能现在唯一缺点,就是球商还不够完善,带完球跑完了,脑子就开始发蒙,被人一逼就随便传一脚——这点还是挺让人担心,希望能继续改善。另一个,是外来户。本来觉得他来到咱们这么稳定的队,应该努力踢球,回报俱乐部和球迷的信任。也许,他去年是这么做的。能力肯定是没问题,助攻也不错,防守有点小毛病也无伤大雅。甚至,某些场次的表现,球迷,不,至少是我,觉得主力应该给他而非前者。只是,这几场的表现,完全异于常态的表现,我只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球迷虽说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某些事情,但我们心里都清楚,你到底做的是什么事情,想的又是些什么。此人,建议永远预备吧。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后,说说近期陷在舆论风波里的这位。曾经,在老滕的访谈中,还专门提到当年的他,说想告诉他,训练不需要这么拼命和刻苦。加上后期他在左路的表现,速度、技术、球商轮在线,和BBl的两翼齐飞,曾经是咱们无比期待和自豪的事情。但随后场外的事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遍这位兄弟。只是现在,瓜我们已经吃的够饱了,请拿出点本事让我们看看吧。这几场来看,前卫转后卫的他,从速度、技术、意识上,都是很完美的转型,加上上场球队动荡中的十八针,我相信,很多球迷和我一样,开始再次转变看法,期待他的继续保持,期待变成泰山队的第二个王超。自己的孩子,肯打肯拼为家的孩子,就算身上有些毛病,大多数球迷应该都能包容,愿意给时间改正。但那些各种想法各种算盘,唯独心里没有全队利益甚至因私废公的,能力再强,说实话,真不稀罕!
再谈战川崎(技术申精) 吧里很多人,还是太浮躁,尤其赛前赛后。 泰山赢了,说实话,很出乎我的意料。最后也会说,这里先说下对手川崎。 老小子川崎,毫无疑问,可以代表J联赛最高水准。日本国内来说,近年来连续夺冠,无出其右。亚冠上,只有今年开始重视了一些,小组赛主力5场全胜,力压韩国冠军蔚山和大马班霸柔佛(去年三个同一小组,大马头名出线)。只有最后客场全替补战平蔚山(蔚山上半场就0比2落后且急需抢分出线,中间直接和川崎打了起来,下半场川崎就放了)——另外一场全替补,就是几天前的超级杯完胜新科冠军神户胜利船。如果这样都还有人质疑川崎的亚洲顶级水平,是不是杠精就不用我说了。唯一比小组赛变化的就是换了些人,磨合存在一些问题,但差别很小。 两场比赛综合来看,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场上表现,川崎毫无疑问是高于我鲁的。控球、抢断的能力,中前场的配合、穿插,尤其是寻找泰山防线的漏洞的本事,可以说一打一个准,每次直塞都有很大威胁。尤其是泰山的后防天团,包括外援贾德松,都是正面防守强于转身回追的,在防守意识、灵活程度都欠缺很多,而最关键的是可以说几乎完全摸不清对手进攻的高级套路或者说骚套路,两个边路频频被突破,中卫和边卫的肋部也成了对手进攻的宽阔大草原。从这点来说,我们后防的技战术水平和意识,比川崎差了至少两个档次,这个差距之大,不是靠人数或者密集防守就能弥补的。 世界杯后,日本主教练说,日本足球的灵活性是全球第一——也许是正确的。从选材开始,他们球员的球感、灵巧和默契的整体配合意识,是中国绝大多数球员不具备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进攻眼花缭乱、控球炉火纯青。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里同样也不例外。 比如说,防守。
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是领导! 国内,不光足球,每个领导都是要任内出成绩,借此谋取上位。没有人愿意去做我栽树后面领导乘凉的事情!足球想提高其实很简单,花钱请国外各级别(年龄段)高水平青训教练就好了,踏踏实实练上十几年,过程中也教会了国内教练,形成可持续发展,就好了呀! 前国脚王晓龙结合自己的足球经历以及中日两国青训的差异,在社媒发布了一篇长文,谈到了国内的青训该如何避免误区、少走弯路。王晓龙全文如下:小时候我对于足球的热爱到了疯狂的程度。睡觉,吃饭甚至上厕所都要抱着足球。也有个梦想就是长大成为球王带领中国足球捧得世界杯。从一年级开始,在爸爸的严厉看管下练球,自己一直也是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梦想去努力拼搏。那时候每天不断练颠足球、颠网球、甚至颠乒乓球,颠的自己都觉的比马拉多纳还厉害。小时候去钓鱼台国宾馆表演颠球。在工体的比赛中场休息时候面对几万人的球场中圈颠12部位几十套不掉赢得掌声。每天不断练习拖拉盘带,经常在南苑机场几公里的公路旁过大树,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起。那时候7人制比赛经常后场一条龙得分。参加的北京市最高水平比赛也没少获得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控球过人那是赏心悦目而且我是86年出生的球员参加的都是大我一岁85年的比赛。很小时候小左脚的名气也是传遍了北京。被人大附小直接邀请进校队,后来小学毕业升入了人大附中三高足球队。那时候的我真的感觉五大联赛并不遥远。天真的我以为小时候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直到初中人大附中三高送我们这批队员去了墨西哥美洲俱乐部学习一年我才真正明白了足球是什么样子。也看到了我们三高u15足球和他们美洲俱乐部u15足球的区别。我们也会经常踢比赛交流,比赛中从比赛结果看我们也是互有胜负。但比赛的过程和细节我们几乎一直在跟着球跑,基本被压制。那时候的我思考他们为什么可以控球这么流畅这么好。我们在国内控球也是很厉害,但在这里感受到了很强的的挫败感。于是每天我有时间就去看他们的训练。有了更多了解后,我看到他们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技术环节不比我们强,但到了后面的对抗实战环节我只剩下羡慕。他们的训练方式和内容设计是我不曾接触到的。举个例子那时候他们已经把场地分成九块区域,每个区域对球员的要求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足球,足球还可以这么练。尽管那时候根本看不懂他们再练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比赛经验的增多,我明白了。我们的足球更多是教你技术,好比背乘法表的口诀。而他们是教会你解方程式题的思路。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训练和比赛方式相对他们是简单的。对于无球的跑位,有球的决策,提前的观察,空间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对于场地区分下的细节把控和处理球的方式。这都需要从很小时候的训练中不断灌输正确的理念,再通过大量的比赛发现问题去总结,然后训练中再去提高。最后的目的就是培养球员学会很多种办法合理的把球踢到球门里。等到了成年队球员自己去阅读比赛去做正确的选择。教练只负责布置战术告诉你我们这场比赛的阵型和策略。不会告诉你空间在哪里,怎么去为自己为队友跑位,压迫时候怎么合理处理球不丢球,什么时机观察身边情况。这些都需要小时候通过不断的高水平训练和大量的比赛经验积累才能学会和完全掌握了。一旦每个阶段错过了该提高的认知和理解再想去弥补就会很困难了。技术相对好弥补,但球商太难了。在高对抗和快节奏下处理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日韩已经出了很多球星。因为他们的青训理念和国际是接轨的。孩子每个年龄段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足球理念是最重要的。大了他们在和欧美对抗大脑也在一个层级上。主要适应了对抗强度就不会有问题了。但我们青训出来的孩子首先是大脑层面对足球的理解很难去抗衡,这就没办法了,完全不在一个层级。我们在国内时候踢的很好,被国外队看中了有机会去试训或是加盟,去时候侃侃而谈充满自信想要证明自己我们一样可以高水平联赛立足只是缺少机会。但一起训练和比赛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真的是跟不上,是头脑对足球的理解跟不上,而不是速度不是体能跟不上。足球的基本功我们总认为是靠腿踢,这个没有错。但我想说的腿只是工具,真正靠脑子支配。造成这些认知上的差距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的青训对于足球的理解还停留在拖拉盘带技术颠球这些。这个是最最基础的也是最好练的。足球难就难在怎样在高对抗高节奏下去踢高智商的足球。我们那时候从小练的也都是传控。但现在想想我们练的传控和高水平训练传控的训练内容设计和要求差了很多很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