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zeyear woozeyear
自然而然
关注数: 8 粉丝数: 36 发帖数: 2,350 关注贴吧数: 15
【晨曦雨露1106】专访|《幸福里的故事》初稿编剧张靓:把人物还原给时代 专访|《幸福里的故事》初稿编剧张靓:把人物还原给时代 由杨亚洲执导,董强(总编剧)、张慧敏、王黎、张靓、朱鱼、武洋编剧,李晨、王晓晨、苏青等主演的年代情感剧《幸福里的故事》近日已完美收官。这部年代剧从开播时就备受瞩目,细腻入微的胡同生活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收视率也接连创下新高。 这次好剧邦请到了《幸福里的故事》初稿编剧张靓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部剧。 《幸福里的故事》是一部讲述北京胡同生活的年代情感戏,既有四合院里的家常故事,也有时代发展的印记,不管是台词风格还是整体基调都非常具有时代感,真实的为观众还原了80年代老北京的胡同生活。 编剧张靓:“非常感谢导演,他用自己的阅历和对故事的把控力,梳理清晰了整个剧本。青春年少时期的爱纯粹又火热,故事的节奏就相对的轻快,充满激情,人物的对白也尽可能的直截了当,昂扬澎湃。步入中年,逃不开的家长里短和事业危机,相爱想爱却不会爱,此阶段的故事略带迷茫和忧愁,同时台词中的理性成分和感悟成分也增加了。所有的创作人员积极配合导演和演员,力求把人物还原给时代,做到真实感和艺术感并存。” 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剧中李墙跟瓦儿说,小时候吃糖三角烫了自己后背、摆地摊卖牛仔裤、天台降落各款手表等很多桥段,都是导演及剧中演员所带来的具有生活烙印的素材。 “我们的总编剧董强老师、编剧王黎老师、男主李晨老师、刘莉莉老师、张大礼老师他们都是地道的北京人,我感觉非常幸福的是,在剧本创作修改和拍摄过程中,参与这部剧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毫不吝啬的奉献出了很多生动真实的亲身经历,丰富充实了整个故事,才促成了这部剧生动的年代感。”编剧张靓说到。 非常规的爱情 瓦儿的坚强和好强,使得她一生都在跟自己较劲。奋斗的青春中,瓦儿短发干练,充满斗志;婚后的瓦儿被爱包围着,长发的她生动又妩媚;故事尾声瓦儿再次短发,是她卸掉生活所有压力后的一种释然和阔达。 “很多观众看完《幸福里的故事》,都说瓦儿太苦了,编剧们心真狠,为什么要对女主下手那么重?但我个人觉得,瓦儿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李墙一直深爱着瓦儿、金大妈对她比对亲闺女还亲、舅舅舅妈也特别疼惜她、夏天也是个好闺女、工作是劳模,也没有缺憾、后期剧情中还有吴西跃黑骑士般的宠爱。瓦儿其实比现实中的太多女性都活得值得。”编剧张靓说到。 李墙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角色,内心很温暖,个性中存有倔强成分,表面有点儿混不吝,但局气,很爷们。 “我们几个编剧,在跟导演讨论修改剧本的时候,尊重了导演的意见。爱是付出,是不求回报,是日久弥新,这是导演所想要表现的。高考后,李墙认为自己的做法连累了瓦儿,为了瓦儿复读的费用去煤窑打工这件事,是完全攻陷瓦儿的一个行动。当时导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美华去煤矿看望李墙,李墙把一碗面吃光了,但是瓦儿去了,李墙一口都没吃。两人见面后,眼前的面完全没有了吸引力,眼里心里都只有彼此。”编剧张靓说到。 瓦儿被社会的敌意所刺激而自我封闭,李墙是唯一一个透过她那双灵动的眼睛看穿躲藏在里面那个担惊受怕的灵魂的人,对于李墙来说,瓦儿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编剧张靓:“在初稿前30集剧本中,我们做的爱情线比较常规,但导演想表达的是,至死不渝始终不变的爱。男女主青春年少初见时的心脏炸裂是爱;历经风雨付出努力终于在一起是爱;闹矛盾产生分歧和误会也是爱;为了给彼此喘息的机会,离婚也是因为爱;离婚以后,他们的心里眼里更是只有对方,不复婚却依旧视对方是亲人,这更是爱。这种非常规的爱情,正是导演在处理人物感情时的高明之处。” 《幸福里的故事》这部剧时间跨度很大,从青春期到中年的不断过度,每个角色都向观众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性。 对此,编剧张靓在采访中也说到:“《幸福里的故事》是一次集体创作,导演、编剧组、演员都倾尽了心血。整个拍摄过程,演员们都非常认真,几乎每天晚主创人员都会围读剧本。导演和演员们,常常为一句台词,和编剧讨论几个来回。李晨读懂了李墙这个人物,没有太多的表演痕迹,非常自如;晓晨在情绪上的拿捏也非常到位;虽然很多观众嫌弃吴西凯不够帅,但硬生生记住了这个有点油腻的角色,我觉得这就是演员的成功。刘莉莉老师和杨磊老师,更是不用说,现场发挥特别好,很多台词都是他们拍摄中碰撞出来的经典。” “我自己写过抗日剧、农村剧、儿童剧、主旋律、也写过偶像剧。《幸福里的故事》相对于我之前的作品,是原创成分占比较少,导演风格较重的一部戏。杨导对剧本的要求很高,对人物和故事有自己清晰且独特的理解,而且他自己阅历特别丰富,在反在反复修改剧本的日子里,我也学习到了很多 虽然很多观众表示完全没有看够,主题曲和片尾曲也是听了一遍又一遍,但《幸福里的故事》现已完美收官。想要了解有关这部剧的更多内容,可以打开爱奇艺、腾讯视频或优酷视频,都可以观看哦!
【晨曦雨露1105】离婚后的瓦儿 剧中留白 给我的感受 个人感受 :其实离婚后 瓦儿是想重新开始了 不想拖累李墙一家人了 所以遇到吴的时候带他看了家里实际情况 没想到吴接受了 还给她租了房子 她是希望不要再做一片瓦 自己撑起一片天 然而她并不知道朋友都规劝墙子留下不要去深圳 那时候的墙子也始终没有打开心结 掏心和瓦谈过心里话 母亲的离去 还是留下很大创伤 瓦儿走了是去散心了 她可能没有想明白到底怎么选择 是选择爱着她并且经济条件各方面不错的吴 还是选她深爱着但是拖累了他半生墙子 (之前和杨谈话中瓦已经感受到李墙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但是带着她和她的家庭 李墙很难 所以她想要放手)但是 瓦儿一听说墙子不吃不喝好几天 她就暴露了自己 所以 她立刻回到了小院 因为心中放不下那份爱 尽管这份感情太难了 但 墙瓦就是相互彼此的救赎 谁也离不开谁 你开了门我开了窗 他们放下了隔阂 两人心中依然选择爱 重新开始 重新出发 …生活继续…瓦和吴的对话中也谈到了 吴的完美映衬出瓦的很多缺点 瓦儿看到了自己的问题 想到了墙子对她的包容 她应该也释然了 现实中很多夫妻其实也没有必要走到那一步 就是退一步 海阔天空 每个人都是凡人 都侥幸过 都挣扎过 但是她最终还是面对自己 选择了那份最初的爱 她就很勇敢 瓦儿是个平凡的女人 也是个勇敢面对生活的女人 不是吗?
【晨曦雨露1030】转载腾讯文章 撕掉标签!幸福里的故事 特地看完20集才来写新评论,发现《幸福里的故事》剧迷们出现两极口碑,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只说说我对这部剧最为欣赏的地方 许多反映改革开放的影视作品里都少不了“弄潮”的元素,但大多都是在事业上、物质上的“弄潮”。而带着浓烈杨亚洲风格的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却增添了新的“弄潮”元素——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改革开放,不但是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改革开放,该剧凭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这一点区别其他同类题材作品,并做到了大师级的润物细无声,十分难能可贵。 《幸福里的故事》在这部剧里,女人可以不是恋爱脑,该爱就爱,该放就放,对情敌哪怕有敌意,但女人没有为难女人,撕情敌大可不必,甚至还能成闺蜜,冤有头债有主,有不满找自己男人算账去;女人还会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热爱工作,在事业上实现价值,其中那位霸道女总裁更是当仁不让,雷厉风行、果断决绝。 而男人可以是一个爱情与家庭的守护者,因为爱情,他不顾一切地帮助爱人实现理想,哪怕他只是个小人物,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帮助爱人,助攻爱人不是霸道总裁的专利;因为家庭,他甘愿放下野心当家庭主夫,把照顾好家人放在第一位。 人们常说“换位思考”,这部剧把角色如此设计,不正是直观地让人们看到“换位”吗?为什么照顾家庭的非得是女人?为什么非得是女人牺牲自己来成全男人的事业与理想?为什么要把爱家顾家的男人说成没出息?为什么男强人就合理、女强人就要被评判?女人其实可以这样!男人其实可以那样! 杨亚洲导演或许不算情节设计的大师,但一定是刻画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大师,他用细节与情绪来渲染情境氛围,这其实比强情节高难度太多了! 他没有像一些女性主义题材作品那样将男女做成对立,整部剧没有所谓的男权受害者和女权主义者,几乎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命运轨迹里主动选择的,这一点做得非常高级,因为这不是基于对性别角色的设计,而是基于对人的设计。
【晨曦雨露1030】这是我演过的最好的一个戏 明星|王晓晨:这是我演得最好的一个戏 10-29 18:17潇湘晨报旗下娱乐新闻帐号 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目前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王晓晨出演年龄跨度近四十年的女主角陈瓦儿。近日,王晓晨接受采访,聊角色,聊搭档李晨,也聊自己的演艺人生路。她自信坦言," 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我在这个戏是完全不一样的表演方式,也是我演得最好的一个戏。" 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报道 " 这是我演过最苦情的戏 " 相比于同龄的女演员,王晓晨特别踏实,对于她来说," 红不红 " 不是问题," 演得好不好 " 才是大问题。从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大好时光》、《老酒馆》到电影《春娇救志明》,王晓晨凭着演技征服了不少观众。这次在新剧《幸福里的故事》中,王晓晨挑战年龄跨度 40 岁的角色——玉面狐狸陈瓦儿。一开始接触这部戏时,王晓晨蛮喜欢陈瓦儿这个角色,但是她没信心演好这个角色," 第一呢,我没有那么好看,玉面狐狸很难去驾驭。另外一点就是角色跨度 40 年,要演到 60 多岁,而且要演孩子的母亲。而我没生育过小孩,不知道怎么弄。" 不过,王晓晨的这些顾虑,却被杨亚洲导演的三言两语说服了。 在《幸福里的故事》中,王晓晨的命运却很是坎坷,糟糕的原生家庭让她吃够了苦头," 这是我演过最苦情的戏了,妈妈生病,爸爸是个严父,弟弟是个傻子。" 王晓晨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的刚强和坚韧。她认为,自己在剧中四十年的跨度里每个阶段都不一样:前十集不食人间烟火;生娃之后变得很接底气;到了老年则变得从容隐忍。同时,如此跨度之大也是挑战最大的地方," 从年轻时候的未知,到老年淡然淡泊,从眼神到心态都很难拿捏。我已经过了高中的未知,再去演纯粹演干净,挑战蛮大的。尤其是到老年的时候,我就观察像我母亲这一代的人,她们的眼神都不是那么的明亮的。" 而王晓晨剧中的发型,从寸头、到后续的波波头、麻花辫等,随着她的年龄她的心态和她经历的事一点一点在变化," 这些发型也印证了妈妈年代的所有发型,也是岁月的印记吧。" 此前外界质疑,山东姑娘王晓晨能否演好北京大妞。不过剧集播出后,观众对王晓晨的认同度还是很高的。王晓晨本人也直言,虽然没有特意去学一些地道的北京话,但是自己说话里有一股京味特质," 其实我在一些戏里面也演过北京姑娘,然后很多都问我是不是北京人。" " 李晨就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哥哥 " 剧中,王晓晨和李晨相爱、结婚,又离婚、复婚。王晓晨演的角色叫陈瓦儿,李晨叫李墙," 就像他俩的名字一样,一个墙一个瓦,红墙绿瓦,是命运的交织,是两个人谁也不可能离开谁。" 王晓晨认为,剧中的自己是很苦,可是原生家庭的不幸福,让她更加珍惜和李晨的这段爱," 我觉得她一生没有什么遗憾的事,爱情真的可以填补她的不幸。她最幸福的事就是和李墙在一起,拥有这份爱。" 谈及期间因为李晨深圳创业没能抵住诱惑,王晓晨说,两人恋爱的时候,虽然经历了很多,但是没有人可以进入。不过婚姻就不是这样了,婚姻是要面临一大家子的事。然则,也是因为有爱支撑,两人始终在一起," 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夫妻,两个人拌嘴拌了一辈子,但是最后谁也离不开谁,尤其是父母那个年代,就像木心的一首诗,从前马车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不像我们这个年代,走着走着就散了。" 与李晨的这次搭档,王晓晨认为有种特别的信任在里面。生活中,两人已经认识十多年了," 我们白天一起拍戏,一起探讨,戏里给予对方信任和自由。正是因为他戏里给我的安全感,才让我有自由创作的机会。" 拍戏之余,两人喜欢一起吃火锅," 到现在我都没有出戏,我和晨哥经常发发信息。他依然记得我吃火锅的时候喜欢吃黄喉。" 她更称赞李晨很温暖,很会照顾女生," 他真的就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哥哥。" 不过,王晓晨笑称,自己更喜欢戏里的李晨," 晨哥戏里质朴一些,就是大家在戏里的感觉,可能是看习惯了,我觉得那样给予我更多的是安全感。戏外的晨哥是明星的形象,很帅的,很精致。"    (编辑 陈斌) 【来源:新快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