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雅古城 庸雅古城
关注数: 1 粉丝数: 15 发帖数: 323 关注贴吧数: 2
生物学习方法 方法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两个星期就是先花了一个星期把书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识归纳,然后接下来那个星期就看特殊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我是看卷子的)。 然后讲讲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常用:优化设计、黄冈考典、易错题宝典、龙门书局(实验!) 要点: 多做 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 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归纳 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 听课 做好预习 听课时记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预习是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 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及时提问 以上是复习准备的方法,是知识录入,那考试时应该怎样把知识提取出来呢?我想,首先应该确信自己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做的就是把答案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看到一个题目,先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搜索若干个出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简单的题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复杂的题目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后一种方法在生物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联系性,生物体各种形状和功能的联系决定了我们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也决定了试题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试卷中更多的是多选题和简答题,全面和体现联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牢固的基础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灵活的思路则是学好这门课,考出好成绩的根本。 上面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我觉得不仅适用于学习生物,也适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当然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而不断改良。我的学习方法,像知识归纳,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的,我并不十分聪明,所以只有用更多的勤奋来收获更多的知识。勤奋、付出,是每一个求学的人都必须做到的。
地理学习方法 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样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抓“一般”推“特殊” 抓“对比”找“异同” 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垂直气温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数学学习方法 一、全面复习,把书读薄   从历年试卷的内容分布上可以看出,凡是考试大纲中提及的内容,都可能考到,甚至某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某一年可以在大题中出现,如98年数学一中,不但第三题是一道纯粹的解析几何题,而且还有两道题是与线性代数结合考了解析几何的内容,可见猜题的复习方法是靠不住的,而应当参照考试大纲,全面复习,不留遗漏。   全面复习不是生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相反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各内容,各方法的本质联系,把要记的东西缩小到最小程度,(要努力使自已理解所学知识,多抓住问题的联系,少记一些死知识),而且,不记则已,记住了就要牢靠。事实证明,有些记忆是终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识又可以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得到,这就是全面复习的含义。   二、突出重点,精益求精   在考试大纲要求中,对内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方法有掌握,会(或者能)两个层次的要求,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猜题”的人,往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般说来,也确能猜出几分来。但遇到综合题,这些题在主要内容中含有次要内容。这时,“猜题”便行不通了。   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要抓住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如微分中值定理,有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和泰勒公式。由于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定理的特殊情况,而柯西定理和泰勒公式又是拉格朗日定理的推广。比较这些关系,便自然得到拉格朗日定理是核心,这这个定理搞深搞透,并从联系中掌握好其它几个定理,在考试大纲中,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都是要求理解的内容,都是考试重点,我们更突出拉氏定理,可谓是精益求精。   三、基本训练反复进行   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致电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 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下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前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乍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记住了就要牢靠。事实证明,有些记忆是终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识又可以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得到,这就是全面复习的含义。  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个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如果对待哪个学科连兴趣都没有那么你就别想学好语文。其实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同学门都认为语文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课本中的文章很难满足我们本身的需求,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多读是培养对语文兴趣的关键,读分很多种,通读,精读等等。多读些世界名著,要优选择的读,不要随便抓其一本滥读一通,读时口,眼,心并用,大脑要跟着思考记忆,读懂人家文章好在那里借鉴别人的好处,遇到好的语句记下来对以后写文章也有很大好处。当你经过大量的阅读后,你的文学素养在不自觉中也提升了不少,很自然的你就渐渐地喜欢上语文。 多练。光读不行,那都是别人的东西,我们要在读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要勤家练习。写日记,记笔记都是很好的练笔方法,如果时间太紧的画就要抓住老师刘作文的机会,使自己在构思,组句直到整篇文章中总结经验,由被动到主动,时间一场你就会从中得到切身体会,业界不会对写作文产生畏惧心理了。 多倍。这里说得多倍,不但要多被写明言名篇,基础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总是觉得,一时所占分数太少,而是内容多而杂不好背,好好想想,也许就智者0.5封的基础知识就会相差几千人,可想而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了,文言文也是考试重点之一,这就要靠我梦一点一滴的激烈和大量的记忆了。遇到一片文言文要逐字逐句的推敲,渐晚不要对某一个字或几个字含糊而过,也许这就是容易丢分的地方可能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也难免会遇到不悔的字词的解释那就需要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敲了,多做些练习课下多被写文延续次之类对你会有很大帮助。 读过了,背过了也该轮到写了,俗话说得好“好脑瓜不如练笔头,”多些时没有坏处的,再简单的问题在纸上画画写写就比光看一看强得多。即使记忆再强也有忘的时候,写一些再加上你的好积极,好上加好不是更好吗? 我是不是在鲁班门前搬们弄斧了,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对你们也有帮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