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局太段DF8B 太局太段DF8B
关注数: 317 粉丝数: 431 发帖数: 5,633 关注贴吧数: 21
20181016太原公布人才落户补贴细则 ★申请对象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2018年1月1日后首次在太原参加工作,并入职以下单位(岗位): ⑴太原市各类企业(含中央、省属驻并企业)和市县所属行政、事业单位; ⑵中央、省属驻太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教学、科研、临床一线岗位(不含参公人员)。 ③毕业时间在2015年1月1日(含)之后(技师、高级技师不受此限制)。 ④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三年的劳动(聘用)合同,并在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⑤取得本市户籍(技师、高级技师需2018年1月1日以后落户)。 ⑥自主创业符合上述条件的享受同等待遇。 补贴标准 ★生活补助: ①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月5000元(已获省级财政10万元生活补助的,按照补齐原则,每月补助标准为3333元)。 ②硕士研究生每月3000元。 ③本科生每月1500元。 ★租房补贴: ①硕士研究生每月1200元。 ②本科生每月1000元。 ③符合条件的技师、高级技师每月补贴1000元。 申请材料 ①个人信息: 登录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http://rsj.taiyuan.gov.cn),点击“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来并工作补贴申报”栏,录入个人信息,填写完成后导出文件拷贝到U盘,同其他材料一并提交; ②申请表: 《高校毕业生来并工作生活补助申请表》(附件1)、 《高校毕业生来并工作租房补贴申请表》(附件2)、 《高技能人才来并工作租房补贴申请表》(附件3)、 ★备注:申请表填写内容需与第①项录入信息一致。 ③用人单位填写申请花名表: 《高校毕业生来并工作生活补助申请花名表》(附件4)、 《高校毕业生来并工作租房补贴申请花名表》(附件5)、 《高技能人才来并工作租房补贴申请花名表》(附件6) ★备注:携带申请表纸质版以及电子版excel,电子版务必携带。 ④身份证及户口簿本人单页原件、身份证复印件2份、户口簿本人单页复印件1份。 ⑤相关证明材料: ⑴毕业证、学位证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⑵留学回国人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⑶高技能人才需提供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备注: ⑴请携带原件及复印件1份。 ⑵《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毕业生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免费认证获取)。 ⑥行政单位录用文件、企业劳动合同或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劳务派遣人员另需提供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有效期内劳务派遣合同)。 ★备注:请携带原件及复印件1份。 ⑦所在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书。 ★备注: ⑴携带原件以及复印件1份。 ⑵所在单位性质为企业的需提供企业工商营业执照。 所在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或其他性质社会组织的需提供证明其资质的相关材料,如:法人登记证书等。 ⑧在所在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证明材料。 ★备注:在所在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证明材料可以由单位或个人在市县政务大厅社保窗口自行办理。 ⑨用人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岗位证明材料(中央、省属驻太原事业单位人员提供)。 特别注意 ★所有申请人特别注意: ①补贴计算时间: 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之月至2018年12月(含),按月计算。 ②申请材料复印件均需加盖单位公章。 ③申请材料在太原红e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yhe.tynews.com.cn&urlrefer=0f9967aa3d281da6920526b1dd1e2276)和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http://rsj.taiyuan.gov.cn)均可下载。 (在【太原本地宝】公众号对话中,回复【补贴】也可以获取相关申请材料文件哦。)  ★劳务派遣人员特别注意: ①劳务派遣人员申请主体为实际用人单位。 ②劳务派遣人员除携带以上9类申请材料外,还需提供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有效期内劳务派遣合同原件及复印件1份。 办理流程 ①申报时间:2018年10月22日~11月30日 ②材料提交: 申请人向所在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劳务派遣人员向实际用人单位申请),用人单位对材料真实性核实并在本单位公示5日后,向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园区)政务大厅人才服务窗口申报。其中中央、省属驻并事业单位,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向市为民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窗口申报。 ③审核:各受理地人社局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审核,审核不通过的应告知申请人本人。 ④公示:12月初,各审核部门在本地政府官网对其审定名单进行公示,其中市人社局在其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⑤发放:12月底前,补贴由中国农业银行太原分行代发至申请人人才专属卡。 ★备注:中国农业银行通过申请人提供的身份证复印件免费办理人才专属卡,本卡邮寄地址为申请人所填单位地址,所以单位地址务必准确详尽!联系电话为申请人本人手机号码。 ⑥申诉: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人社局申诉。
【2017-12-17】公交车司机发朋友圈呼吁老年人错峰出行 晨报讯(记者乔静涛)近日,太原市一名830路公交车司机发了一条“朋友圈”,呼吁老年人早高峰尽量错峰出行,为寒风中赶着上学的孩子们腾出一些空间。   这条名为“早高峰出车的感慨”的信息内容为:“这段时间天气冷,天还没亮,站台上就有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在寒风中等待公交车。因为我的车上挤满了逛早市买菜或赶着听健康讲座的老人,孩子们挤不上来。所以,我不得不把其中几个丢在寒风中,让他们等待下一趟车。当时,我非常难过。这里,请大家帮忙提议,也请子女们劝告一下,请老年朋友们尽量错峰出行,为学生和上班族让出空间。”   在接受采访时,发朋友圈的公交车司机关师傅向生活晨报记者表示,每天开公交车,他听到最多的就是刷“学生卡”和“老年卡”的声音。其中,刷“老年卡”的人更多。老年人集中出行有两个时段,一个是6时30分-8时,正好是上班、上学高峰期。尤其是在太原动物园、享堂、大东关、朝阳街和建南汽车站等站点,老年人因为动作不灵便,上下车会耽误一些时间,容易引起其他乘客的抱怨;另一个是11时-12时30分,正是中午放学高峰。此时,老年人们会带着采购的东西挤公交。上车后,大家会让着他们,显得车厢更拥挤。希望老年人们错峰出行,尽量不要去跟学生和上班族“抢”时间、“抢”空间。那样的话,学生和上班族会少一些“迟到”,老年人也会多一份安全。   省城市民陈女士每天乘公交车上班、儿子每天乘公交车上学、父母每天乘公交车晨练。她说,看到公交车司机的呼吁,她心里很矛盾,既希望孩子可以安全、按时到校,也希望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出行。不过仔细想想,如果老年人能做到错峰出行,三代人在出行方面或许会更舒心。   -体验   一趟行程四分之一的乘客是老人   12月12日6时40分,记者赶到太原市830公交车(太钢三中到建南汽车站)的始发站——太钢三中。该线路途经杏花岭六中、杏花岭区建设北路小学等十几所中小学校。此时,在站牌等候乘车的市民有36位,其中老人9位,背着书包的学生13位,其余为上班族。随后,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市民。   6时45分,一辆830公交车驶来。车一停,老人们挤到了最前面,学生和上班族跟在后面。赶在开车前跑上车的一名学生自言自语:“还好人不多,总算上来了。”记者发现,此时车上已无空座,有十来位乘客站着。在总共49位乘客中,有13位老人、16个身着校服的学生、20位上班族。   经询问,老人们有8位要去太原动物园晨练,3位要去建南汽车站附近听讲座,2位准备去享堂的早市买菜。65岁的赵大娘坐在后门旁,她说:“从2013年开始,我每天都会在7时前出门乘车,去太原动物园晨练。每天一起乘车的学生挺多,孩子们总是把座位让给我们这些老人,我从来不用担心坐不上座位。”   之后的3站,又有5名学生、6名上班族、3位老人上车,公交车逐渐拥挤起来。   6时50分,当车快行驶至“丈子头连接线口”站台时,有4名中学生挪步至后门处,他们都是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的学生。一名姓齐的男生对记者说:“过去,我们7时去站台等车,上学也迟到不了。从去年开始,我们过来等车偶尔会遇到挤不上去的情形,只好提前一刻钟出门。”   车行驶进站,这4名中学生下车后,有15位乘客上了车,其中有5名学生、7位上班族和3位老年人。另外,还有3名学生和1位上班族没有挤上来。   直到7时50分,车辆到了终点站建南汽车站。记者粗略统计,此趟行车过程中,1/4的乘客是老人。当学生和上班族发现车上有老人时,就会主动让座,上车下车时也会让老人先行。   -记者手记   “尊老”“爱幼”应并重   记者体验过程中,每当有老人上车,就会有年轻人嘀咕:“这么大年纪了,不好好在家待着,高峰期出来凑什么热闹?”有时候,这些话会被一些老人听见,他们会回一句:“有事才出门呀,难道你就没有老的那一天?”   细细一想,年轻人的抱怨也不无道理。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抱怨可以理解为一种关心。高峰期车流量非常大,车辆行驶速度快,上学、上班的人都在匆匆赶时间,老人在赶车和等车期间,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即便顺利上了公交车,拥挤的环境里空气流通不畅,容易诱发疾病;如果上车后没有座位,那么,车辆摇晃、颠簸、紧急刹车,都是危险因素。所以,从自身角度考虑,老人早高峰出门确实不是一个安全、明智的选择。   对于老人早上“抢”时间,“抢”空间的做法,一些年轻人会心生抱怨。而老人对这种抱怨特别敏感,认为年轻人不理解他们、不关心他们,甚至是歧视他们。这样,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场面。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我国社会在老龄优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免费乘坐公交车便是其中一项。公交车是社会公共交通资源,应该让尽量多的人尽量顺畅地享用。而老年人错峰出行对于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使用将会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当然,如果在保证学生上学、上班族准时的同时,能够不改变老年群体的出行习惯,那就完美了。比如,有市民建议公交公司考虑开设老人专车等。通过科学统筹梳理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让老、幼互体谅,让“尊老”和“爱幼”并重,这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链接   上海老人乘公交不免费   不少城市都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公交优惠,甚至老年人乘坐公交都是免费的,体现了全社会对老人的特别关怀和尊重。但是,如何让老年人的“公交福利”更为科学高效也一直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从今年6月26日起,上海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制度停止实行,改为发放综合津贴的方式,年龄门槛也下降至65周岁。   对此,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认为,上海的新政策是将福利的选择权交还给了老人。以前给老年人的福利和补助,实际上是政府安排的,现在实际上是把选择权交给了老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可能现在的方式更加有效,因为老年群体是非常多样化的群体,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经常坐公交。晨综   香港老人乘车享低票价   在香港,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并非是免费的。香港65岁及以上的长者可以在任何日子和时间以2元的票价搭乘指定的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务。虽然是需要付费的,但与普通人动辄十几、二十元的票价相比,老年人2元的票价可谓是相当优惠了。因此,此项规定可以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出行负担。   从实际操作来看,香港早高峰期间,虽然也有老年人搭乘港铁和巴士出行,但人数的比例并不高。加上香港地铁和巴士班次极为密集,交通工具上一般都设有关爱座位,很少听说有老年人早高峰期间出行,对上班族造成困扰的情况。晨综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ynews.com.cn%2Fsystem%2F2017%2F12%2F15%2F030032525.shtml&urlrefer=ef8eb3efd051e10664fdf8b3d1a9087b
【2017/12/17】省城非机动车上高架桥和快速路骑行的违法行为得到 本报讯(记者权力超)随着太原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环保等特点,日益成为广大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机动车涌上路面,特别是上高架桥和城市快速路行驶,这不仅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且还严重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危害到公共交通安全。   2017年5月26日,驾驶人李某驾车在滨河东路行驶时,撞上了一名骑车人,致骑车人抢救无效后死亡。9月25日,驾驶员马某驾驶一辆货车在北中环行驶时,与一骑电动车的男子发生碰撞,并将其碾轧,造成骑车人死亡、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10月16日,赵某驾车沿南中环由东向西行驶时,与逆行的骑车人发生碰撞,造成两车受损、骑车人受伤……   据警方统计,自2016年12月到2017年11月底,太原市因非机动车上高架桥和城市快速路引发的交通事故28起,导致7人死亡,30人受伤,教训惨痛。   2016年12月9日,太原市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伊始,警方就将非机动车上高架桥和快速路骑行的违法行为,列为整治重点,严管重罚。特别是在今年7月22日新招聘协警上岗之后,警方更是抽调力量,专门在太原市27个高架桥的起坡点值守,纠处此类行为,通过强有力的整治,效果凸显。   12月13日7时30分,室外温度已达零下12摄氏度,民警和随警记者来到北中环和平北路东起坡点时,尖草坪一大队一中队叶立群中队长和协警陈阳,已经上岗,面颊冻得通红。此时,正值上班高峰,车辆很多,两位民警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骑车人骑上高架桥,同时对逆向骑行和在机动车道内骑车人员进行纠处。   通过1个多小时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骑车人,都能各行其道,规规矩矩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行。但仍有一小部分市民,我行我素,在机动车道内骑行。7时45分,民警拦下了一位裹得严严实实的小伙子,而他还未等交警开口,便一拍脑袋说道:“不好意思,着急上班,忘了这是机动车道了……”显然对交警截停他的原因心知肚明。随后,交警对其进行了教育,并开具了处罚决定书。叶立群中队长介绍,按照支队的要求,北中环和平北路高架桥东西两个起坡点都安排了警力专门值守,通过持续几个月的治理,只要在有交警值守的时间,基本没有骑车人上高架桥骑行,个别在机动车道内骑行的,也都受到了处罚或教育。据了解,各交警大队的管理情况基本与此类似。   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负责人介绍,从去年12月9日交通秩序大整治开始,截至目前,警方已教育“不文明非机动车、行人”191559人次,处罚行人、非机动车违法103930起,严管起到了明显效果,广大市民文明出行意识显著增强。诚然,还有部分骑车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没有交警值守的路口或是在交警下班后,仍要骑车进入快速路,甚至驶上高架桥,但毕竟这是少数。   时值寒冬,特别是14日太原又普降大雪,路面湿滑。为了御寒,广大骑车人穿着较厚,又戴着帽子、口罩等防寒物品,在骑行过程中,对路面的观察和掌控能力明显下降,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处置能力也大打折扣,特别是一些骑行电动车的市民,有的使用厚重的挡风衣,有的反穿衣物等,这些衣服大多长可及膝,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警方再次提示,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广大骑车人严禁进入快速路骑行,更不能在高架桥上骑行;同时,交警也提醒广大驾驶员,即便是在正常行驶时,也要注意观察在机动车道内的骑车人的动向,特别是在降雪的时候,一定要与骑车人保持安全距离,谨防发生意外。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ynews.com.cn%2Fsystem%2F2017%2F12%2F15%2F030032526.shtml&urlrefer=510f86adb761f1b6012b620b9b4b56d8
【17-02-23】【吐槽】2021年西安地铁运营线路达到8条 未来5年西安将加快地铁建设力度,2021年西安地铁运营线路达到8条,运营总里程314公里。今年有望实现14个项目同时建设的大干局面。这是记者2月22日从西安地铁公司给市民带来的好消息。 据悉,今年将力争确保6月底前西安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同时将加快5号线一期、6号线、9号线(临潼线)和1号线二期建设,4号线基本实现轨通。同时还将确保新开工8号线、14号线、5号线二期、2号线南北延伸线、1号线三期5个项目;力争新开工10号线、15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3个项目;启动7号线一期、11号线、16号线一期3个项目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全年运营客运量超过5亿人次。 随着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的加快,将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提高运营线路的区域覆盖率和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西安地铁将确保2018年底4号线建成通车,2019年1号线二期建成通车;2020年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建成通车。2021年1号线三期、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14号线建成通车,运营线路达到8条,运营总里程314公里。另外,新开工建设第三期建设规划中的7号线一期、8号线、10号线一期及支线、11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6条线路,在建线路规模达到239公里,力争到2023年运营里程接近成都。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