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笑抿恩仇 1笑抿恩仇
呵呵呵呵
关注数: 188 粉丝数: 383 发帖数: 10,924 关注贴吧数: 107
转自 明朝嘉靖年间(1559年春节时,距今已457年),时任南宫的县太爷叶恒嵩诗曰:“元旦春回风物新,韶华冉冉报芳辰。……”这年,他“乃以志属之微山刘子,(即刘濂,刘河沟人)总其事。选髦士关场等十人相助讨论,旁罗往牒,累集成编。志之大凡,灿然备具。”此即南宫的第一部县志。(即《嘉靖版~南宫县志》) 在该志《岁时土俗大略》中有这样的记载: 腊月八日,以豆、粟、稻、麦凡八种,和,煮粥食之,谓之腊粥。 二十四日,扫涤舍宇。夜,设酒脯祀灶,荐以饴糖,俗称灶神,是日登天,以家人罪过告于帝,故以饴糊其口,使不得言。 除日(即除夕),各随家之贫富,预备酒肴、果物,以给新年之用。门外揭(结)彩,旛榜,(用纸绢等物剪成旌旗、燕蝶、金钱等状的饰品)宜春及桃符(对联)、门神以祓不祥。(祭祀祈祷祛除不祥)用椒柏叶和酒饮之。(即椒酒,是晚辈礼敬尊长的饮品,寓家庭祥和,阖家欢乐)。灯烛熒煌,竟夕不绝,谓之守岁。爆竹声昼夜响震,今以火炮代之,谓之惊鬼。 元日,长幼夙兴,设脯糒,(bei)果醴祀先毕,称觞为尊长寿,以次序拜,已,乃遍登亲友门庭,具酒食相贺,召集遝(读dai,迨,及,等到,趁着)往来数日始定。 元宵,设脯糒、果醴,蒸黍面为小灯数百盏,燃之中庭,凡家之灶陉、井臼,户霤,(屋檐滴水处盛霤之器)阶栏各置一盏。市巷箫鼓喧天,为烟树火花,高吐数丈。或各以意象作诙言隐语,相猜射以供欢笑,谓之灯谜。游人往来观赏,至夜分不绝。尤盛于弘治、正德间。乃今,渐衰减矣。 十六日,结伴游寺观、庙宇。走马、斗鸡、蹴鞠,(踢球)、意钱。(古时的一种博戏)日旰(读gan,天色向晚)始散,谓之遣百病。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居住在南宫的乡亲们,无论您在城在乡,说的是南宫话,喝的是一井水,逢年过节,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时至今日,有哪些异同呢?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