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间de永恒 那一瞬间de永恒
关注数: 164 粉丝数: 737 发帖数: 11,212 关注贴吧数: 4
说白了 我觉得今年首钢高层选择徐利民 完全就是误判形式了 第一个说徐利民能控制更衣室,这个就是扯淡,现在全是现在首钢高层力挺的结果。 男篮运动员和女篮运动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女篮运动员除了少数头部球员,有点商业价值以外,更多的都像体工队模式一样,而且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大部分球员其实差距并不是很大,通过严格管理和技术上的苦练就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男篮和女篮天差地别,从军训开始,到频繁的轮换、再到只要有失误就换下场,严重的抑制球员自身的临场发挥。我相信队内不可能没有球员,尤其是王牌球员对他没有意见 第二个就是说他威望高。高层肯定以为请了一个蒋兴权呢,但是事实上他在男篮圈根本就没人搭理..恨不得也没人瞧得上。首钢今年被裁判黑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管临场沟通还是场外,他总是做出一副宗师的样子,但是感觉根本就没什么人认他那一套。每次赛前赛后发布会各种夸对方球队有希望有实力,但是没听哪个别的队主教练说跟他也学习学习, 第三就是徐利民明显也误判形式了,本来想着指教生涯末期弥补一下没有怎么带过男篮的遗憾,更凿实一下自己的历史地位,结果赛季一开始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比如看现在徐利民的照片,比赛季刚开始明显苍老了不少,头发也少了、发型也乱了 ,黑发也变成灰发了。搞不好给自己弄个晚节不保。 第四个就是关于外援的选择,张云松一如既往的拉胯,具体就不多说了...上个赛季到现在 走马灯一样换了小10个外援了,除了杰曼相对好一点 几乎就没有成功的....他不背锅天理难容
说几个目前观察发现的猜测吧 不一定准 大家一块聊聊 1.根据目前看一些解说还有评论员的口风,感觉许指导在男篮领域并没有之前大家想象的那么有权威性。可能这也和男篮圈的对女篮圈教练跨界的固定看法有关...包括杨健、刘芳宇还有一些教练转行解说嘉宾的,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都对首钢的战术或者临场指挥产生过质疑。说明许指导在业内,特别是男篮圈,并没有想象中那种中国男篮名人堂成员一言九鼎或者权威的感觉。 2.这种观感和跨界的别扭可能也在队里有所体现,虽然许指导肯定有首钢集团领导和高层的力挺和支持,但是在球队层面,还是需要像翟晓川、方硕这样的老队员帮他压阵。这也是为什么,虽然这几位表现不太好,但是依然每场都能有稳定的出场时间,甚至在第四节的关键时刻也能够得到信任,这应该也是更衣室管理 队伍管理的角度需要,更能够得到老队员的力挺。至于朱彦西,可能因为气质还有性格原因,在更衣室的作用相对那两个就弱化一些,所以在队内略微边缘化了。 3.范子铭目前的处境,可能确实是不被主教练和管理层信任了。但是以他的水平,我相信不至于在首钢一分钟的上场时间都捞不到。如果过几场或者第二阶段结束后都没有改变,那么我感觉,他没准是要离开或者管理层希望他离开了...目前这个窗口期时间有点紧张了,但是第三次为常规赛倒数第十五轮第一个比赛日(不含当14日)前七天,还有最后一个交易窗口期,球队有可能在下个窗口期或者赛季结束后,利用范子铭和他的顶薪名额做一些动作了。 4.目前首钢的三外援,其中两个都打出自己的特点了,其中杰曼是大腿,所罗门防守也值得信任,就奥莫特最拉胯。感觉他应该是已经不想打了,与其不知道哪天被裁,还不如早一点结束现有的合同,换个联赛争取一份保障合同。但是纵观报道首钢的各位媒体人,不管是勇方方、还是宋翔、赵探长这些,基本上没有对首钢外援发表任何看法的。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俱乐部已经对媒体发布关于这个的封口令了,不希望媒体过多关注换外援的话题,给球队造成压力
虽然比赛赢了但是有几个问题实在是看不懂 希望有人给解解惑 第一就是关于杰曼的问题,从第一阶段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场比赛是靠他最后个人能力收割比赛了,那就说明他其实像其他很多队的砍分外援一样,有单打硬解的能力。那么为什么前三节不能那么打,包括上场时间切的也比较碎,导致现在场均得分基本上才在16分左右。 第二个是关于其他两名外援的问题,教练组对他们到底是什么一个定位、到底满意不满意。如果满意,为什么首钢经常在场上出现单外援的情况。如果不满意的话,为什么到现在也一直没有动作, 尤其是还错过了宝贵的第一阶段窗口期的磨合时间,而且现在这两名外援的合同是不是也超过一个月两个月,转为保障性合同了。如果再裁掉的话,所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是不是就更高 第三个是关于球员上场时间的问题,把每个人的时间切得那么碎,为了轮换而轮换是否有必要。就我的观察,我觉得有些球员上场完全就没有必要,甚至起到了反向的效果。而杰曼、曾凡博、陈盈骏几名球员,场均时间30+应该是毫无问题的吧,但是现在强行把所有的队员(包括外援)上场时间拉到20分钟左右。甚至比赛结束前几十秒还在不停换人,到底是为了平衡打球人数过多而可能导致的对内关系问题,还是真的战术需要。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许指导,一副宗师派头是否真的适合现在的首钢队。首钢队每场的赛前采访我都看过,全是一顿恭维对方实力如何如何强,首钢应该如何如何做好自己,然后11场基本上每场和对手强行五五开,赛后采访再是一顿反思和心灵鸡汤。再一个作为普通球迷觉得球场上昏招比较多,而且极少暂停,这到底是一直在磨合调试阵容,还是面对困难准备不足。加上范子铭这个赛季状态下滑太快、陈盈骏部分时候也比较挣扎,许指导是否真的能够把这支近年来阵容最豪华、投入最大的首钢队阵容捏合到位 不吐不快,就准备了以上四个问题,实在是看不懂 希望有人给解答解答
关于范子铭 观察了他几个赛季了 算是资深球迷 我也说几句 首先,范子铭每个赛季都是开季慢热的状态。但是不代表他没状态。从他转会来的第一个赛季就是这样,一开始场均就几分,到赛季后半段突然涨到场均十几分。之后的赛季也是一样,不管是受新冠影响还是伤病影响,通常后半赛季的状态会比前半赛季好很多很多, 需要慢慢调整。 第二,范子铭从来不是球队的爆点,但不是对球队没贡献。没记错的话上赛季他是球队的本土得分王,将近场均15分的数据,绝对配得上顶薪,但是范子铭几乎不是球队的爆点,比如弄个超远三分,来个暴扣怒吼,或者飞天大盖帽。通常一场下来,不显山不漏水,靠补篮、罚球或者上篮就把十几分给拿了。所以跟邱天这种球员比,可能精彩镜头不是那么那么多,就显得不够热血激情。 第三,范子铭从身体素质来说,也不是跳跳男,就是地板流,一招一式的打。近些年球队可能战绩不行,但是如果说国内球员里扛旗的,他肯定算一个。综合上两条来看,我对他这个赛季的发挥,也一直有信心。 他和很多其他球迷喷的球员不一样, 他已经在职业生涯里证明过自己了,而且职业素养也一点毛病没有,也有一棵积极向上的心。无非就是打法上略显沉闷、开局状态不好,再加上顶薪的光环..所以让大家对他的标准和要求有点高...但是咱对自己的球员也别太苛刻了。
模仿云总的口气 评价一下现在的小外援吧 首先我们选择引进埃文斯,也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我们广泛征求了各方的意见,也和教练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们希望我们引进的这名球员呢,既能够自己得分,同时也能够带动我们的国内球员去提高,因此也是最终选择了埃文斯者这名球员。 他到队以后呢,从他的主观态度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也是很积极的融入我们的球队,在训练中非常积极,也很好的完成了教练员布置的一些任务,也起到了带动我们国内球员的作用,在比赛中也达到了我们引进他的一些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无论我们俱乐部还是教练组,都还是比较满意他目前的表现。 至于大家提到的可能得分少的问题,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多给他一些时间,毕竟他才到队不到两三个月,无论是对于CBA的节奏,还是对于和队友的默契程度,都还是有继续提高的空间。我们了解到这名队员也是具备一定的能力来完成主教练的任务的。 至于球迷们都很关心的第三外援问题,我们目前也和教练组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交流。第三外援的引进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能否快速的适应球队,能否适应CBA的节奏,能否不打破现有球队的体系等等,因此在第三外援的选择上,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会慎重的进行选择,本着为球队负责,提高现有成绩的目的去进行操作
比较可怕的一个问题是 首钢现在越来越变回之前的厂队模式了 之前疫情前,包括疫情期间的那几年,秦晓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做得足够好,就是俱乐部有话题,有娱乐感,足够的开放。虽然林书豪竞技水平一直下降,雅尼斯的战术也让人觉得不够激情,但是首钢永远是有话题性的,雏鹰计划、外籍高管、包括球员和球迷的一些密集互动,觉得很有NBA那种贴近社区的感觉。 从宣传方面说,现在随着疫情结束,反倒是越混越回去了....简直成了反面典型了。先是赛季结束以后张云松的专访,活脱脱就是一副国企老官僚的嘴脸。云里雾里绕了二三十分钟,最后干货一点没有。本来休赛期运作也是球迷们最关注的,但是明摆着有周琦那样一个大爆点的新闻,要是放在NBA绝对给你炒作一个月,俱乐部发声、媒体人发声、球员发声,搞的热热闹闹。结果首钢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出来说关于这件事的一句话...仅仅就是通过宋翔等少数几个媒体人进行辟谣...让人觉得商业运作简直还停留在这个世纪初。关于曾凡博的运宣传作也是一塌糊涂.... 再从球员构成来说,年年就是内部挖潜。球迷们想看的无非就是个态度,再一个就是新鲜感,结果多少年了,张卓、杨阿力、张才仁还在呢,无限续约...每年夏天都是特训一边、然后哗哗流汗,效果多好..然后赛季开始打得一塌糊涂。哪怕选个秀呢,15万刮个彩票,让球迷新鲜新鲜也不行。 所以综上所诉,我觉得首钢现在真的离球迷越来越远,不是所谓的叫几个死忠球迷一块过去搞半天球队开放日,就算贴近球迷。既然你是想搞商业化运行的俱乐部,至少你得倾听一下球迷的呼声,或者自己弄点话题制造关注吧,不能那么一味的闭门造车...
今天说说BTV里所谓的那几个“京媒”吧 水平真的是江河日下 电视台的本质是一个媒体,像BTV的那几位常露面的也都以媒体人自居,但是偏偏不干媒体人的事。该有的舆论监督、点评、观察样样没有,整天就是吹吹捧捧,俨然就是俱乐部或者老队员的传声筒。 举个例子,解说或者赛后评球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选择还可以更合理一些”“XXX手感稍微有些发凉阿”“首钢队有点着急了”“才仁还需要更有信心一点””老将的状态还需要继续调整“.几乎全是这种委婉的点评,张才仁打的差、邱天毛手毛脚、方硕老短路、解立彬临场指挥换人慢,怎么就不能直接点出来呢。焦健虽然有时候说话不严谨,但是人家至少敢说,尽到了一个媒体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所谓的”天天观察员“和”篮球评论员“,到底真的是站在球迷和观众的角度去做节目,还是把自己当”圈里人“,顾及着要在北京篮球圈混,不想得罪人、怕得罪人,当好好先生,借着公家的资源给自己在圈里涨行市呢。 都说首钢的水平比夺冠那几年下降了,那这个水平肯定也是全方位的,包括媒体的水平。那几年《篮球星期一》做的多火爆阿,马重阳带着徐济成、杨毅、苏群、王猛、张正等等这些大咖侃球,别管是小团体还是什么,至少人家敢说,也能说出内容。瞧瞧现在这节目质量,要批评的时候生怕惹着谁,犹犹豫豫、欲言又止跟便秘一样,要夸的时候油门踩到底,把球员教练一个个能夸上天去,最后加几句故作深沉的评述,这一期节目就算做完了。
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首钢到现在还是按兵不动 求轻喷 先说第一点,首钢主帅这个职位确实是烫手山芋。球队班底还算不错,每年首钢投入都不小、媒体和社会关注程度高,如果以进季后赛为标准,肯定是没问题。 但是现在各方都盼着球队立刻出成绩,而且还要兼顾年轻球员的培养,所以无论是哪个教练接,压力都得是巨大的。教练定不了,引援方向就定不了。 再说第二点,明年范子铭、雷蒙、田宇翔、方硕4个人合同全到期了..再往后还有翟小川以及可能回来的曾凡博,这其中除了田宇翔,其他几位都是有顶薪的实力,或者是一定有球队愿意顶薪挖角的球员。但是宝贵的D类合同名额就那么几个,现在贸然都使用了,可能明年休赛期就会出现上边那几位中有人出走的情况..因此现实也决定了首钢不可能像新疆一样用顶薪去砸朱旭航那样的球员。除非市场上出现周琦、郭艾伦、赵继伟这样的大鱼,不然首钢开出的合同竞争力绝对比不过其他俱乐部..这是现实情况决定的 第三点,今年没进八强也是有运气的因素,目前的班底还凑合,为了引援而引援没有必要...像丁彦雨航那样的老将,就算真来了,效果比雷蒙又能强出来多少呢,而且又要占用宝贵的上场时间,近一步拖慢新老交替的进程。以目前首钢的国内球员班底,如果配上2个合适的外援 ,八强还是可以保底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