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帅哥 重庆帅哥
关注数: 0 粉丝数: 81 发帖数: 1,735 关注贴吧数: 38
濮存昕:难忘大荒不了情 连续两年,著名影视演员濮存昕都站在了宝泉岭豆酱的展台前。一次是2003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周”上,濮存昕听说宝泉岭豆酱参展,立即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参展台旁,成了豆酱的义务宣传员。2004年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他又第二次站到宝泉岭豆酱展台旁,成了哈洽会的一大新闻。  三十万元捐给家乡孩子   1969年,年仅16岁的濮存昕从北京来到宝泉岭农场、当年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到197年返城回京,他在宝泉岭农场整整度过了8年的青春时光。2001年6月13日,已成为著名演员的濮存昕回到了他阔别24年的第二故乡――宝泉岭农场。他是回来寻根的,他要在这里为家乡的孩子捐款30万元,用来帮助曾经养育过自己的黑龙江父老乡亲。当濮存昕来到曾经生活过的连队村口时,上千老乡早已等候在那里。当年教自己骑马的关庆来了,他口中不停的喊着“大夯”(濮存昕当年在连队生活时的外号),并握住了濮存昕的手,久久不愿离开;当年与濮存昕同在宣传队的王清和王文奇来了,他们清楚地记得那个长相俊朗、又瘦又高、朗诵出色的北京来的知青;当年经常同濮存昕打篮球的张惠鹏来了,他笑着说起了少年濮存昕的是超常的毅力;当年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来了,纷纷地拉着濮存昕照相。站在这群朴实而熟悉的人当中,濮存昕的眼睛湿润了,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黑土地的淳朴和真诚。而这些年他的内心深处也一直沿续着这种乡情,至今不敢忘记,即使在他成了名人以后。  当日下午,宝泉岭农场北山尚志公园,濮存昕向宝泉岭农场捐款30万元建立“知青助学”仪式举行。望着路两边手拿鲜花夹道欢迎的孩子,听着数千农场职工发自内心的掌声,站在室外舞台上的濮存声音硬咽了。“父老乡亲们、父老乡亲们”,整整七八秒钟,濮存昕缓缓地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我是北大荒人设立这个基金是为了咱北大荒的孩子,他们是北大荒的未来,一定要立大志向,用知识去改变命运,再用自己的知识回报家乡”!我不会唱歌,就为大家表演诗词朗诵吧!“从《祝酒歌》到《将进酒》再到《水调歌头》”,濮存昕抑扬顿挫的声音回荡在黑土地上空,当他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句千古名句时,现场的学生与他共同呼应,场面极其动人。此时此刻,濮存昕已经完全融入到家乡人中,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个似梦非梦的年代。  三千元给当年的师傅提起宝泉岭,濮存昕非常激动,他说:“宝泉岭是我非常重要的生活阶段,北大荒给我的最大财富是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承受能力,让我可以直面人生年有的困境和坎坷。”濮存昕来到当年曾耕种过的土地上,那里长着绿油油的豆苗,他弯腰抓起一把泥土,握得紧紧的。他说这泥土伴了他八年,他对黑泥土有说不出的亲切。濮存析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的师傅关庆章。他来到关师傅家,看着关师傅的土坯房,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难受。进得屋来,他脱掉西装,甩掉鞋子,拉着关师傅的手坐在土坑上聊了起来,“师傅,马场还有马吗?我脚上还有当年马踩的疤呢。”濮存昕说着,一把扯去脚上的袜子,给关师傅看自己的脚。关师傅轻轻地摸着濮存昕的脚疤,嘴里一个劲地说“大夯,你当时怎么不跟我说呢?都是我不好。”濮存昕忙说,“你老不能这么说,当年没有关叔你手把手的教我,弄马的活儿不一定会出什么事呢!”边说边为师傅倒上了一杯茶。濮存昕仿佛是当年常回师傅家吃饭的孩子,又回到了昔日师徒俩儿一起坐在坑头边吃炸小面鱼边喝小烧的日子。临走时,濮存昕掏出自己的钱包,把里面的所有钱都掏了出来,包括一元的,共3200元,塞到了关师傅手中。握着两位老人的手,他说:“关叔,你和司令(关庆章老伴外号)要多注意身体啊!”汽车发动时,两位老人站在家里的土房前,一个劲地挥着手,满脸是泪,坐在汽车里的濮存昕,眼角也泪花闪动。一颗心给黑土地去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周”和前不久的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濮存昕都站到了宝泉岭豆酱的展台旁,他分文不取,义务为北大荒产品作宣传。乡亲们说,这个大腕级明星真的没有忘本。濮存昕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只要我觉得这件事做得对,值得去做,有意义,我就会坚持到底。北大荒的生活使我悟出了这个道理。我愿用自己的形象为家乡做点事,尽自己的一份心。”濮存昕为爱滋病做义务宣传员,已经证明了他的品格,人格,他说是黑龙江的博大胸怀造就了今天的濮存昕。在参观完宝泉岭农场的企业后,濮存昕向家乡父老留下了话,在任何时候,农场用他的名字、形象做宣传都不算侵权。在名人的形象与金钱关系如此密切的今天,濮存昕却把他的一颗心完完全全地掏出来,给了黑土地。在离开宝泉岭时,濮存昕再三强调,这个30万元的基金,一定不要用他的名字命名,可以叫做“知青助学基金”。他希望如今有所作为的知青都能加入到这个基金会,为黑土地尽一份力。不过,如果没有别人愿意为这个基金会注入资金,濮存昕说他每年注入一部分,使这个基金会不断加大。
《三国群英传5》的伪正版[图] 《三国群英传Ⅴ》简体中文版的上市在国内各城市的电脑城和软件店内掀起了一波热销狂潮。据来自店方的消息称,在产品上市前的几天就不断有玩家到店面内询问,产品上市后更是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北京、昆明等地出现了玩家在店面排队抢购《三国群英传Ⅴ》的场面!  由于正版《三国群英传Ⅴ》的全国热卖,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伪正版。伪正版的出现造成大量玩家在购买正版游戏时无法准确识别,买回家之后才发现自己购买的并非由寰宇之星发行的正版游戏。为了方便玩家识别《三国群英传Ⅴ》伪正版,寰宇之星特别针对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三国群英传Ⅴ》伪正版,将之与正版比较,向玩家介绍一些主要区别:  正版《三国群英传Ⅴ》:包装正面:  产品Logo部分为简体中文字  左上角除寰宇之星标志外,另有希望工程标志  右上角宇峻奥汀公司标志为三个  包装侧面:  上部有宇峻奥汀标志  产品Logo部分为纵版简体中文字  有寰宇之星标志  产品类型为策略游戏  光盘容量为CD-ROMX2  说明文字“游戏人数”  产品说明部分为黑色背景淡黄色字体,请玩家注意排列顺序  价格部分为红色字体  包装背面:  左上角有出版编辑、终审监制  有宣传用语“豪杰齐心秉忠义金戈铁马战千军”  游戏展示画面五幅  制作、代理、出版文字排版在左下角,制作单位为宇峻奥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SBN号:ISBN7-900375-84-8  电出字:01-2004-0114号  新出音管:[2005]062号  包装底部:  有产品系统要求详细文字  包装盒内部:  80页全彩说明书  色彩鲜艳的CD盘面  有用户回函卡及寰宇之星用户回函卡专用信封伪正版A(大包装):包装尺寸比正版大  包装正面:  产品Logo部分为繁体中文字  左上角仅有寰宇之星标志,且标志文字为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软”字为繁体字)  右上角宇峻奥汀标志缺少eWORLD标志  包装侧面:  上部无宇峻奥汀标志  产品Logo部分为横版繁体中文字  无寰宇之星标志  产品类型为即时战略游戏  说明文字“使用人数”  光盘容量为2CD  产品说明部分为红色背景黑色字体,且顺序有误  价格部分为黄色字体  包装背面:  与正版差别较大  左上角无出版编辑、终审监制  无宣传用语  游戏展示画面仅有三幅  制作、代理、出版文字排版在右下角,且制作单位误为奥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SBN号、电出字、新出音管号均有误  包装底部:  仅有产品Logo(繁体版)  包装盒内部:  说明书16页,内页黑白印刷  光盘印刷色彩不正,且仅有寰宇之星标志(繁体“软”字),产品Logo为繁体字  无回函卡  伪正版B(小包装):  包装尺寸比正版小  包装正面:  翻印正版外包装,清晰度不足,色彩偏深,希望工程标志文字不清晰  包装侧面:  产品说明部分为正黄色字体  光盘容量为CD-ROMx1  价格部分为正黄色字体  包装背面:  翻印正版外包装,同样清晰度不足,色彩偏深  包装盒内部:  说明书32页,内页黑白印刷  黑色CD印刷,仅一张  无回函卡
中国大刀和日本刀的实战比较(转 贴) 其实这事没那么严肃,连比较这样的词都搞出来了,难道还想搞个比较刀学不成?呵呵,随便说几句而已,就当讨论起个头吧。另外要多说一句的是,讨论这个事情,俺极不愿意涉及爱国和仇恨,不是说俺愿意不愿意说爱不爱国,而是觉得在纯粹的物理(俺不敢说学术,这个词比较高深优雅,不敢用#_#)比较上,带了过多的政治以及个人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很不客观,最后啥也说不成。所以俺在此如果说到任何兵器和其他事物的优劣,说中国兵器好的时候当然没啥问题,但说不好的时候请不要涉及其他,不然实为一大扫兴事。开始比较。在中日刀剑这个事情上,我的理论和数据掌握都不够多,也没认真就这个问题下过功夫,所以远没中虎、萨苏、锦候以及其他各位的水准,所以说错了大家别砸,我身子骨不够厚实,大伙点穴就够了,拜托拜托……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唯一占了点小便宜的,是我自小练武,时间也不算太短,可因为俺颇喜拳脚,所以刀法、剑术从来都是****,纯粹属于糊弄,只算能说是练过几天,摆个架势还能唬一下人而已。正好家中收藏有一柄抗战中缴获的日本刀,而中国剑和刀也各有一柄,因此在使用上有些感性认识,可以很直观的做些实战使用比较。说句题外话,因为这柄日本刀,我还曾经去研究过一段时间的日本剑道,但在二十多年前,根本不可能有人懂日本武艺来人手把手地教授,所以是自己胡乱找了些书和资料,还是零散不成体系的东西,最后照猫画虎不了了之,连个皮毛也没得,唯一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几个架势,此可为大家一笑。闲话少说,开始正题。日本刀的设计很贴手,手感极好,弧度、重心都配制非常合理,舞动起来,劈、刺俱佳,确实是兵中上品。但是,它在实用中,我认为至少是有两大缺陷的,而正是这两大缺陷,足以使其从极品冷兵的工艺品地位,沦为与铁轨打造的中国大刀无异的普通杀戮兵器。从使用者的角度看,个人意见认为,日本刀即使不被火器替代,也极有可能被大刀所替代,其工艺会被保留,毕竟是极优秀的工艺,但其形制极多半要起大变化,即使保留了形制,也会沦为仪仗品,从而最终退出制式兵器的行列。我想,如果没有火器,很可能会出现以日本刀工艺制作的大刀,最终形成类似当年宿铁刀那样的制式兵器,最终的兵中霸者将是中国大刀(在此,要允许俺开心一把,虽然,俺不想大喊爱国口号,而这个结论的推导过程也不带一点政治和情感色彩,但窃喜之心还是会有的……)。可惜啊,这仅仅是个假设,毕竟火器时代了,这个问题我们最终只能是猜想求证而无法验证了。日本刀的刀身窄,细长,看上去似乎并不重。但如果实际使用过,就知道其实分量很重。国内工艺品店卖的那种伪日本刀和工艺刀就不要去试了,无论弧度还是重量以及重心分配,都和真正的日本刀相去甚远。刀身的弧度,在刀而言是相当讲究的,尤其是在劈砍的时候。当你用随便构勒弧度的刀抡圆了狠狠劈将下去,碰到了坚硬格挡的时候,那种不伦不类的弧度就足以让刀倒弹起来在你脑门上撞个大血包外加一道大裂口,要不就虎口震裂脱手飞出。那种刀和真正的日本刀是两回事情,如果在日本买的本地产工艺刀,则另当别论。我练武有年,膂力虽然不大,但也肯定不能算弱,现在还能用两个指头支地做俯卧撑,腕力和指力应该算还可以。但是在挥动日本刀的时候,我还是颇感吃力。日本刀做砍、劈时,借助其弧度和重量,确实出刀可有霹雳之势,杀伤力极大。可如果单臂使用,在回刀时,尤其是自下往上或反手提格的时候,虽然有靠腰腿力一说,但还是需要依仗腕力和臂力的,在这个时候,譬如我之流就觉得实在有点力有不逮,用起来很笨拙,回转之时备感不便。即使是双手刀,也一样不能收、放如一,收刀终究是吃力笨拙了些。由此深觉日本刀的刀柄长至双手握把的长度,不单只是调节重心的作用,也确实因为其需要双手握刀才成,因此日本刀、剑自发展起便基本是双手使用的法度,极有道理。倘若单臂使用,一刀不中落于外门,就成了戚老虎所写武经中的“败势”,又因其收刀回转倍费气力,于是即刻会有性命之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单臂用日本刀,绝非常人所能,其他不说,只是对腕力和臂力的要求就要相当可观。于此,宫本武藏的二刀流难度可想而知,想来此人的腕力、臂力和膂力,定然超绝常人多多。
会施魔法的“空中保镖” 这是一种奇特的弹药。它能保护飞机免受导弹的袭击。它有什么魔法吗?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架轰炸机正向目标飞去,准备执行轰炸任务,可是负责保护目标的地空导弹部队早有防备。这些先进的地空导弹已经对准了来袭的轰炸机,只见几枚地空导弹喷着火焰,直向轰炸机飞去。看起来,轰炸机在劫难逃。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轰炸机从机腹下施放出了一枚导弹状的物体。轰炸机用一根绳索拖曳着它。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几枚攻击轰炸机的地空导弹像是被施放了“魔法”,突然调转弹头,向别处飞去。轰炸机的飞行员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轰炸机安然无恙,顺利地完成了轰炸任务。  你可不要以为这是在编故事。这事真的发生过。就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B-1B轰炸机对南联盟施行了50多次轰炸,有30多次遭到地空导弹的攻击,可是B-1B却毫发未损,就是因为它使用了这种会施放魔法的“空中保镖”。  会施放魔法的“空中保镖”是一种叫作“拖曳式诱饵弹”的电子干扰装置。它是一种圆柱形的物体,尾部也有一副舵翼,看上去很像一枚导弹,但其实它并没有导弹功能,所以严格地说“拖曳式诱饵弹”并不是一种导弹。它使用电磁波来攻击对方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它叫做一种弹也并不过分。平时“拖曳式诱饵弹”收放在飞机的一个专用舱里,需要时才用一根绳索拖曳着施放出来。  我们知道,重要人物的保镖常常在紧要关头“舍身护主”,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主人的生命,“拖曳式诱饵弹”也有这种本领呢。当情况非常紧急的时候,“拖曳式诱饵弹”会再放出一个假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施放和作战飞机类似的雷达回波信号。前来攻击作战飞机的导弹会向这个假目标飞去,作战飞机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逃脱险境。当危险过去之后,“拖曳式诱饵弹”会被重新收回舱里,以备下次再用。  什么飞机可以安装“拖曳式诱饵弹”  轰炸机可以安装这种“拖曳式诱饵弹”,其他飞机能安装吗?当然能。瑞典就为“鹰狮”战斗机设计了一种体积非常小的拖曳式诱饵装置。这种装置的体积小,可是功能并不差。德国的拖曳式诱饵干扰装置将安装在“狂风”战斗机上。它是使用一个吊舱挂在机翼下面的挂架上,这样做是为了避开“狂风”战斗机的尾喷口排出的热气对拖曳式诱饵的干扰。英国人设计的拖曳式诱饵装置能在高速飞行的战斗机上使用。
大洋网:清朝皇帝"成全"二月河成千万富翁 一部《雍正皇帝》,已被中央电视台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一部《康熙大帝》,又被中央台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定于近期播出。作者二月河,现在是人气最旺的中国作家之一。  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周百义透露,他们已经通过市场之力,把二月河造就成一个作家富翁,其版权收入已超过一千万元之巨。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二月河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据解放日报报道,由于拥有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的出版权,长江社也“火”了好几年。据周百义社长介绍,1991年,长江社拿到《雍正皇帝》第一部,在犹犹豫豫中出版,当年就售出1万多本。给二月河的稿费,从第一部每千字25元,涨到第三部的45元。另外,二月河还可以拿到1%的版税,即加印码洋的1%。  到1995年,《雍正皇帝》行情看涨,每套定价58元,当年销售8万套。长江社主动将二月河的版税从1%调高到6%。到2000年,中央台播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江社趁机把每套定价涨到80元,当年售出多达25万套。  据周百义社长介绍,仅此一部小说,长江社共销售50万套,总码洋为2000万元,一共付给二月河150多万元。与此同时,二月河在河南出版了他的另2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和《乾隆皇帝》,获得400多万元稿费和版税收入。  去年,长江社又与二月河签订出版合同,于今年推出《二月河文集》,包括其已出版3部作品,每套定价310元,目前已售出3万套。合同规定,长江社在五年内销售不少于10万套,并按12%的标准付给二月河版税。长江社决定,今年内就付清版税330万元。  周百义社长透露,中央台改编二月河的小说,也要付给他一大笔版税;这几部作品还被改编成口播剧,并予出版。二月河的收入,肯定超过了1000万元。
最近重温了一部老剧《封神榜》 记得小的时候一度很迷这部电视连续剧,傅艺伟的娇艳形象给人留下的印象至今无人能代替,如今重温,却也和老射雕一样,勾起一段童年的回忆。神魔的环境就不必说了,有关于历史的场景,虽然总算比香港的那部竟然用明朝服装来演商朝的好些,但漏洞也很多,且不说纸和铁质兵器被提前发明了,篆体字代替了甲骨文,家具中竟然出现了双人沙发!当然,把这部电视完全拍的符合历史事实也不可能,因为原著的许仲琳(明朝人)写的这部小说描述的场景本身就不怎么符合历史。粗略看了一下剧中人的服装,似乎是以圆领的服装为主体的,交领的在修道的人才会那里出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看到了不少左衽的,不过又转念一想,商代是否像后来很讲究这个就不得知了。因为孔子说的“披发左衽”已经在周朝之后了。人物有不少露臂的“左袒”形象,男女都是穿裙子的,而且还有开叉的,想来在周之前应该没有深衣,上衣下裳是主要的服装样式,这倒还算合理。不过人行礼都用单手竖掌于胸前,就有点超前了,上朝的作揖倒还算表现了出来。在那个时代专制之礼大概还不象后来那么明显,君主并不坐的高高在上,也没有山呼万岁,即使人臣在君主面前也很少下跪,令我突然有一种在看一般古装戏中少有的感动。这部剧中的宫女个个白纱飘飘,令人感受到一种在以前的古装剧中很难感受到的清爽感觉,古书上说“商人尚白”,丧礼是用红色装饰的,和现在的红喜白丧正好是相反的。剧中的人无论平民贵族头上都戴着束头发的“发卡”式样的东西,就像日本人头上的钵卷一样,但样式又不一样,看不出历史上有什么依据(只记得长江下游的吴越人有这种风俗),是美工的想象?套路和表现手法是典型的大陆电视剧,在那个年代,仍不失为有水准的作品,但比今天同样僵化套路的那些古装肥皂剧镜头流畅的多,也不象现代古装电视那样做作,看来,我们的电视制作水平在这二十多年中,除了越来越花里胡哨之外,没有多少进步。笑毕,又让人产生新的遐想,基本上汉族的许多文化,也包括服装在内,都是在周朝奠定的,所以有人说,汉族其实叫“周族”更恰当。而在周之前商代,或者更早的夏朝(很少见关于夏朝的文学影视),先民们的审美、服装 、家具、文化。。只能从少量俑和出土文物上窥的一斑,但全豹究竟如何,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神话,一向在我们的正统文化中都是个弱项,正如台湾作家柏杨所言:“有一些历史学家非常瞧不起神话在历史中的实质地位,但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神话部分,这个民族不过是一群木偶而已。”因此,我记住了姜子牙和他的封神的故事,也记住了这首还算动听的主题歌:“花开花落花开花落 悠悠岁月长长的河 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 一个神话就是泪珠一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