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K8VbWb 神牙老刀
关注数: 417 粉丝数: 521 发帖数: 14,493 关注贴吧数: 69
摸着良心说,合村并居是~! 摸着良心说,合村并居是~! ——所谓合村并居,常见的说法就是,把临近的几个自然村拆除,把农民合并居住到新的社区。 在一些省份,合村并居将农民家庭几代人积累心血建设的家园拆除,就是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百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成果拆除。如此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成果被人为毁灭,史无前例,不敢想象。有些“实施村庄规划,进行乡村整合,优化土地资源布局”,这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动用的是行政权力甚至是执法资源,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违背农民守土居家的自然意愿,怎么能说是“好处不言而喻”呢。糊弄鬼去吧。搞不好,一些农民就成了真正的难民。 一些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开发商,为了各自的利益,加快了以“拆村并居”赚取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以地生财补财政缺口)的步伐,致使收储几千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县市区不在少数,甚至有县市区穷到靠卖建设用地指标发工资的地步,“趋势是必然发生的,但是,当主体性发生了改变,本应该以农民为主体,变成以政府加资本为主体时,合村并居就变味了。” 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就是瞎折腾。合村并居政策,程序上违法,手段上悖德,结果上伤害农民。合村并居对一些农民就是:产权损失+物业损失+拆迁损失。他们怎么会愿意呢。 很多农家院,不仅是农家的宅基地,还是他们的祖居地,他们的爷爷奶奶就住在这里,他们的儿子、孙子们也住在这里,并从这里走向城市。这里是祖先埋骨之地,也是子孙成长之地,是农村走出的孩子们永远的精神家园,还是他们最后的逃生之地与救命稻草。 一个农家院,不只是一套看得见的房子,而是一个系统、一种文化、一处乡愁。 最最重要的是,农家院的产权是永远的,不是40年,也不是70年。这得多少钱才能置换呢。 一旦农民兄弟离开了自家的祖居地和宅基地,他们就永远也回不来了。——当地不会再给你任何机会得到宅基地。 合村并居最大的恶,就是毁掉了农民永远产权的宅基地和他们的世代家园!!
(转自网络)【评山东回应"合村并居"】 评山东回应"合村并居"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l5e8S99EPN7dwXt2CFF2Vg&urlrefer=d3c7d527cd1f6330d8c9af39d0b2121a 一,自然资源厅的理由不成立 1."空心村"多不能成为"合村并居"的理由"空心村"出现的原因是产业落后、人才流失,恰恰应该补短板、增投入、配套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留住年轻人,吸引外来人,发展乡村产业。2."合村并居"并不能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公共服务无死角。拆迁后的村庄即使无人,必要的道路、水电和农田水利设施仍然要建,而且"合村并居“后增加农民生活成本支出,增加行政管理成本。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根本出路,在于精简镇、村财政供养人员,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开源节流。3."群众自愿"沦为空谈据调查,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农民群众确实十分迫切,但多数更希望旧村改造,而不是拆迁并居。据已经实施的项目地调查,所谓群众自愿,多数是镇村干部反复动员劝说,乃至威逼利诱的结果。4."节约土地"是"瞒天过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本质上是卖农民的建设用地,为城市所用,本身没有节约土地。至于复垦,很多村庄旧址,无法复垦,有的村庄旧址甚至属于农田,前几年土地调查时,因为"上山下滩"而将一些在山地、河滩的村庄标记为农田,实际无法复垦。而且,农村建设用地并不宽松,发展非农产业用地长期紧张而无法满足。 二、财政厅的理由不成立 1.通过拍卖"增减挂"指标实施"合村并居"是项目存在的前提,项目立项的标准之一就是自我平衡、不能超支,县、镇、村算账时,实际上摊入了许多历史债务,以及正常行政开支费用。财政没有从中赚钱的说法,站不住脚,瞒不了人。2.农民宅基地是最大的财产权,升值空间越来越大,通过"增减挂",在当前一次性拍卖上市,对农民长远利益形成严重损害。加之有的项目补偿农民标准太低,成为新的致贫丶返贫因素。3.增加"三农"投入是财政职责,不容推卸 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不断加大"三农"投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财政部门应该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加大"三农"投入,不能找理由"挖肉补疮"。
(网络转载)北航博士:判断“合村并居”不需要多高的文化,靠常 北航博士:判断“合村并居”不需要多高的文化,靠常识就行 尊敬的贺教授: 您好!我是一名山东籍的在读博士研究生,现在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疫情期间没有开学,让我有了机会近距离观察老家“合村并点”的问题,也因此走访了老家附近的多个村庄。 我是学理工的,从政策和理论角度不敢班门弄斧。但是基于这项政策执行下的现实有了一些目睹和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山东,理性看待我真实的家乡。 一、这项政策实施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作风之粗野,让人瞠目结舌 我看到的真实现象越发让我疑惑,这些政策真的能让农民致富吗?这是新农村建设吗?乡村就这么振兴?这是国家政策要求的吗? 无论地方政府给你画怎样美好的蓝图,但是现实情况没法吻合啊,房屋拆了,道路掘了,水管断了,就是为了让你签字拆房。 美国暴乱喊出“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那么山东农民也有基本权利啊。 县领导亲自督阵,部分领导甚至对上立军令状,完不成就辞职,那么对下肯定就是必须让农民签字。这不是攻山头儿,难道农民就不能不同意?你这个政策哪怕再好,人家不需要也不行吗?何况,真的是为农民好吗? 很多事情不需要多高的文化,靠常识就能判断。 且不说各种手段的软暴力,让亲属不像亲属,朋友做不成朋友。还有那些基层工作人员,估计也是因为被上面施压,为了完成任务。下面的拆迁队作风更是粗野,这些在抖音上比比皆是。我看到聊城阳谷县一个老人每天在院子的废墟上哭,这是让人民幸福的政策吗? 实事求是地说,最近几年村子里的卫生、道路、自来水、天然气、网络都到位了,甚至有了快递点。每年回到爷爷家也感觉不到之前的那种不方便了,真的挺好的。可是如今,都得推倒重来。 农民自己盖房子会本着节约、实用,更不用担心质量。以前农民自己翻盖老房子时,拆卸的砖块、木梁、窗户等都会很小心也尽可能重复利用,比如,可以用来盖偏屋。 如今全都成了垃圾,这些都是巨大的浪费。村里人说看着都心疼,用也用不上,卖也卖不了几个钱,关键是都在拆,也没人买了。 不能一提农村,就是落后,农村的房子并不差。其实,现在农村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不能住的房子,反而是很多好房子都空着,都是红砖瓦房。 在路、水、气、网都通的情况下,稍微收拾装修下,宽敞明亮,比城里真不差,住几十年都没问题,其实城里的楼房也主要就是路、水、气、网的优势。农民十万八万买辆车,不也很好吗?也是刺激了消费。 现在在自己地头上盖简易房的很多,政府虽然也给了房租,但是住亲戚家、在外租房两三年也不方便,而且附近村庄也在拆,怎么能一下子安置下这么多人呢?再说一切生计都得围绕土地,离土地更远了,自然不方便,还是在自己地头盖屋子踏实。 我亲戚村庄的一户人家,在自家院里搞养殖,这下,搞不了了,本来稳定的收入一下子没有了来源。 本来好好的房子住着,好好的营生干着,一下子给打乱了。住简易房,又没钱挣,你说的再好,老百姓又不傻,有自己的判断。 老人问题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只能说是部分家庭的某一个原因,我们这里老人一般不能死在女儿家,而且老人也不愿意长时间住在别人家里。这些问题没办法的时候也能克服,但最重要的,这个政策真的能让农民致富吗? 好好的房子给拆了,好好的路给掘了,这都是钱啊。无论谁出钱,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么是政府出,要么是农民出。无论谁出,但都是人民的血汗钱啊,纳税人的钱,农民自己的钱,或者国家下拨的钱。 农民上了楼,真就能致富吗?要说致富,就目前而言,我们这里的农村只能靠发展农业生产,我老家村民的生计主要是种植大棚蔬菜,一般每家每年能收入3-10万。镇上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顶多算是作坊,连劳动时间都不能保障,社会保险就更不用提了,根本不能算企业。 上楼了,地远了,农机器具没地方放了,生产肯定是严重受影响,这都是可以看的见的,这样怎么能致富呢? 上楼后会增加各种开支,都是刚性支出。除了被动支出就是巨大浪费,里里外外,没有看到一点增量啊。 这一切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政绩冲动、利益冲动? 还有一点值得您这样的三农学者注意,我连续走访了几个亲戚的村庄,他们很多人的态度就是,如果这个楼实在不合适,就回村在原址盖房。 他们认为那个宅基地还是他们的,我告诉他们,你们回不去了,地方政府已经把这个村庄的土地指标卖了,虽然名义上还是你们村的,但是土地性质变了,现在成了耕地,你们的居住只能限定于将来盖楼的这片地方(不知道我这么表述对不对)。再盖房就是违法的,公安局可以名正言顺地抓你们。 这些他们半信半疑,他们说全村都盖,总不能都抓吧?村民的观念里就是法不责众,如果村民真的发现楼房不适合生产和生活,可能真的回去盖房。这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可能真的保不住。 我觉得,村民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明白怎么上的楼,如果这些都明白了,我想他们断然是不会签字的,估计当地政府压根儿就没想让他们明白。 二、为什么山东媒体、学界没有一个人发声? 这种势头之下,人民怨声载道,为何山东媒体、学术界没有一个人发声?反倒是远在湖北的您和您所在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在为山东农民发声。究竟是谁更接近真相?从文章后网友的留言来看,您代表着民意的呼声。加上我自己的亲自走访,亲眼目睹,我更加相信你们,因为我相信自己的眼睛、基本的判断。 某些媒体的德操真是让人嗤之以鼻,要么捧到天上,要么摔倒地下,唯一就是不看事实。 捧红“大衣哥”朱之文(山东菏泽单县人)的山东综艺《我是大明星》节目,这真是一个极度丑化山东、丑化山东人民的垃圾节目,没有下限。 那些参赛选手正常吗?真可谓群魔乱舞,他们能代表山东人民、山东农民的形象吗?但是在全民娱乐至死的年代,这种节目有收视率,也就有了巨大的收益。因此堂而皇之地污染着娱乐空间,而且是很多年。 每一项政策不可能没有异议,如果全部叫好或集体沉默反而不正常了。山东学界就是这种情况,万马齐喑,平静地没有一丝声响,这是极度不正常的!山东也有著名的学术机构和知名的三农学者,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发声?哪怕拍拍手也好。 我在朋友圈里转发了您的一些文章,但是都被我父亲勒令删掉了,因为他实在不想“影响”我的前程,读书读到这个份上,我理解他的苦心,他希望我回到家乡工作。学校有个“青鸟驿站”的微信群,也在呼唤山东学子回去就业。但是如果真的这样,我会好好考虑了。法制观念淡漠、官僚主义横行、等级观念根深,这些是我极度厌恶的。 更何况,我自己发个朋友圈又能怎样呢?我实在无能为力,苦闷至极。 三、老家的村庄是我的根,是我报效家乡的动力 北京城墙拆了,梁思成先生说:“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没到五十年,都后悔了,各个旅游景点的仿古建筑都建起来了。 如今又在大肆拆掉村庄,我个人除了感到可惜心痛之外,也说不好这些村庄的价值,但是至少从我的心里,老家是我的向往,也是我报效家乡的动力。 我老家这个村子,家谱记载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搬来的,三十几代人繁衍至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百年来它都在那里,但是某一天却人为地让它活生生地消失了,总感觉是不妥的,不知道以后国人会不会后悔。 在我们山东这边,村庄是独立的个体,家谱记载的也是本村同宗的人,它是一种无形的纽带。合村并点以后,即使住在一起,可能也没有那种天然的同村的认同感。也许真的,这种文化也要消失了。 难道,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只有走大拆大建这一条路吗?
指望资本下乡救农村?“合村并居”并非出路! 2020年5月6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政务动态栏目发布“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山东省村庄布局专项规划》等项目和技术规程专家研讨会”,消息称,国土空间空间规划处将“编制全省村庄布局专项规划,指导各地完成县域村庄布局,制定全省合村并居规划指导,稳妥推进合村并居”,引发关注成焦点。(澎湃新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山东省的“合村并居”项目一展开,可谓是“搅得周天寒彻”!国内多少“三农”专家学者纷纷表态,重点意思还是偏向于“糟得很”,即便有人说几句好的,后面也会补充上“想法是好的,做法是糟的。”总之一句话,山东上了热搜,农民朋友各种抱怨,具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所谓“合村并居”,指的是:将分散的农村集合起来,降低管理成本。而这个政策下来后,地方政府所执行的效果是“拆村并居”,关于“强迁强拆”的话题,我们就不多说了,如此大动作,当然会令无数人怨声载道。中国老百姓向来有“故土难移”思想,加之这里面又牵涉到太多经济账,问题自然一大堆。  这里不想过多去谈网上争论,仅就我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围绕此事说点不一样的东西,以便于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农村需求。   长期以来,我们受主流思想熏陶,会形成一种“天然正确”的惯性思维,那就是“农村贫困”,进而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找原因。从来没有人想过,农村可能并不贫困,或者说,农村缺乏的并不是财富,而是关怀。从上学的一天开始,我们何曾有人立志做个“农民”?我们何曾有人想过为农村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何曾因为农村的事情茶饭不思?从来没有!相反,我们会因为自己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会因为在城市里吃上一个鸡腿堡而感到自豪,会因为城市里上层精英一手操控的股票金融起伏而心惊肉跳!这,就是农村关怀的缺失。   “合村并居”的问题,说到底不是因为要农村如何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努力,相反是要农村尽快让出宝贵的土地资源,尽快让位于城市大资本下乡,尽快实现农业用地规模化!而这一切,跟农民基本没关系。山东省的做法说得很明白,每年投入农村管理的费用高达几千万元,太浪费了,与其年年投入没产出,不如一次性投入几千万亿元迁村,留出空地干别的。没有人算过,几千万亿元的迁村费都出得起,几千万元的管理费却出不起,究竟是什么道理。按照小学数学计算,迁村费用够支付一万年的管理费用了,政府傻吗?当然不是。支付一万年的管理费用,农村不会给政府产出任何经济收入;而支付几千万亿元的迁村费用后,政府立马会得到大资本更多的土地流转费用。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合村并居”,实际上是要农村人为城市大资本让道的,并非为了发展好农村。  就拿我们云南那边来说吧,2008年之后,隔壁邻村实行“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征收农民土地,打着的旗号就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土地面临荒废危险,与其让土地荒废,不如租给资本家运作,这样才能实现土地最大化利用。于是,大面积高产良田就这样被一纸空文给全部征收了。一转手,资本下乡,江浙一带老板刚好遇到世界“金融危机”,生意不好做了,纷纷跑到边缘地区搞农业投资。真的是瞌睡遇到枕头,互相得救啊!   可是,农民就惨了,土地被低价征收,想种也没得种,每年只能拿着低得可怜的租金过活。到2012年前后,米价上涨,由原来的3块多一公斤差不多一年左右涨到了5块钱左右一公斤,那点土地租金几乎养不活一家老小,要是不外出打工,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这就是所谓的“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济?   而对于老板来说,他们实际上是高价拿到了土地经营权,但种什么却成了问题。那些年炒得沸沸扬扬的云南中药三七就是由此而来的,几乎是一夜之间,很多老板都瞄准了三七种植。三年后,三七收成了,一看市场,原来大家都在种三七,于是三七价格严重下跌,几乎入不敷出。许多老板不仅分文未赚到,还赔了不少进去,十年二十年的租赁合同也不敢提了,夹着尾巴灰溜溜就走。又因为土地租赁合同未到期,农民不敢去种庄稼,土地撂荒真的实现了。  从我身边所经历的种种农村事情来看,不要指望资本下乡救农村,如果农民不能从土地上获得分红式收入,仅凭固定的那一点租金,根本没希望。而资本下乡发展农业根本就是异想天开!真正利国利民的五谷杂粮种植是不赚钱的,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说,这些首先就被他们排除种植清单了,这对于国家粮食问题而言,只会雪上加霜。农民自己管理土地,五谷杂粮是必选项,每年多出来的卖到市场上,反而还弥补了国内粮食不足问题。这就是农业种植的辩证!   基于此,与其盯着“空村现象”想办法使农村“更空”,还不如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发展的空间,鼓励城市农民工“回流”,使农村更有希望。这一点,不是要“合村并居”,而是要农村合作化!两者的区别实在太大了,唯有实行农村合作化,增强农村市场竞争力,才是救活农村的必经之路。这才是站在农村发展立场的想法,农村真的不缺财富,而是缺关怀!只要我们真的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不愁农村富不起来,不愁农民种地没希望,不愁农业一片凋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毛主席这句话放到今天,依旧适用。
农村合村并居是一种短视的形象工程,不考虑农村居住的可持续性 农村合村并居是一种短视的形象工程,不考虑农村居住的可持续性 在农村村民居住问题上,最近这些年无论是决策最高层,还是专家学者教授们都大肆鼓吹让农民合村并居住高楼,集约利用土地,把建设用地指标腾给城市建设使用,并列举了农民合村并居住高楼的种种好处,什么农民居住条件会大大改善,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住高楼享受优越的各种服务,农村规划更有秩序,卫生条件变得更加好了,更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等等。 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指出农民住高楼不切合农村的实际,不利于现行农村的生产生活,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实施过程中对农民住房的极低估值和让农民搬进楼房的价格不对等,是对农民财富的无耻掠夺,等等。 但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这些专家们都没指出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住房需求都是不断变化的,不管什么样的住房政策,都必有持续可发展性。城市里可以不断的拆旧建新,不断开发新的房地产,新的居住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但是农村合村并居的这些农民产生的新的住房需求怎么解决?农村不可能像城市里不断进行持续的房地产开发,也根本没有足够的市场和利润吸引开发商来进行持续的地产开发。政府能够利用政策优势让农民住进第一批楼房,但农村年轻人不断产生的新的住房需求怎么办?几十年后这批改造楼房坏了不能住了,农民又没有新的宅基地指标换取政府改造建新楼房,到时候他们的居住问题如何解决?所以所谓合村并居实在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无知短视政策。 但决策层和地方官员们似乎从来不考虑这些“被上楼”农民居住需求的可持续性,他们只顾眼下,把农民的房子拆掉,把用地指标腾出来攫取更大的商业利益换来国家的补贴才是第一要务。至于农民的子孙的住房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实现农村居住的可持续性,我管他呢,到时候我早退休了,交给其他人解决吧。 一直以来的宅基地政策和农民自建房政策恰恰能够满足农村居住的可持续性。农村不可能吸引开发商进行持续不断的地产开发满足新的住房需求,但是只要有宅基地就可以自行翻旧建新,灵活机动地满足农村年轻人的住房需求。所以我认为国家对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应该是进行合理的规范引导,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发展的政策,才能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不要为了短期的土地财政把农民的宅基地掠夺一空。把农民赶上楼房只能暂时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的住房问题,却无法解决他们居住需求的持续性问题,这不但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还可能在短期内就激化社会矛盾,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 城镇化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成熟的产物,而不应该人工催熟,靠全国性大拆迁开发房地产强行拉动,催生城镇化,这样结出的果子必然是苦涩酸楚的。 宅基地和自主建房权才是真正适合农村人的住房政策,能够灵活有机地满足农村产生的不断变化的住房需求。因为农村不像城市,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可以吸引开发商不断拆旧建新,不断开发出新的商品房来满足新产生的住房需求。那些偏远乡村的农民一旦被各种权贵资本势力以各种名义哄骗或者强逼,为了出让用地指标而退出宅基地,住进所谓的集中安置楼房,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宅基地和珍贵的自主建房权。嗜血贪婪的权贵资本们不可能再次为你修建什么安置房,因为你已经没有新的宅基地来换取什么用地指标了。你牺牲宅基地换取的狭窄的鸽子楼般的安置房只能满足你自己临时的住房需求,但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的下一代怎么办?他们不会再有“廉价”的安置房,他们只能做失去土地的流民,他们之中又有几个人有能力去城市购买天价商品房?更多的只能流落到城市做朝不保夕的廉价雇工,永远看不到希望,也不会再有未来。希望更多农民能够认清嗜血资本对农村土地的掠夺,这把无形的刀会斩断农村的一切希望和未来,会毁掉农民的所有幸福。
先听听老人讲“合村并居”的背后是什么吧。 现在有人讲疫情给了房地产泡沫出清的机会。房地产泡沫背后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大量的银行资金投在房地产上,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负债某种程度上也跟房地产的泡沫直接相关,所以债务泡沫、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这三个难兄难弟是捆在一起的。而且越是发达的地区,房地产上得越猛,房地产占GDP增长的比重、占他们当地投资的比重,乃至于占地方政府债务的比重都会很高。 那地方政府要想解套,怎么办呢?它就会利用现在“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直接入市”这一条,于是乎有了发达地区搞的所谓“地票交易”,而且他们本地的地票交易又可以跨区。因此,地方政府就有动力开始搞大拆大建,也就是“合村并居”这套东西。 搞起来干嘛呢?就是为了尽可能拿到土地指标。比如以某个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亩土地指标为例,如果政府把农民的房子拆了,把它变成基本农田,这就被叫做“占补平衡”。 这样以后,政府可以在他的省会城市或者主要工业城市,把这一亩地变成国家批准之外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用地指标。这个指标和国家批准的用地指标,其实在用途上是相同的。那这一亩地入市之后值多少呢?值100万。100万,你就想想我拆了两户农民的房子一亩地就能够换100万。 很多网友对“合村并居”这事本身提出意见,我当然是认同大家提意见,但我觉得更应该分析这背后到底是什么。 如果国家不打算帮地方政府化解这个债务泡沫、金融泡沫和地产泡沫这三大泡泡结合在一起所造成的严重危机局面(,那后果可想而知)。到现在为止,我很少看到人们在政策领域中去讨论这三大泡沫。“三泡危机”,很少人讨论。当人们主张继续加快城市化建设之类,就像某个地产大鳄放出来的风一样,说永远是刚需,房地产永远会涨价等等。这东西代表的是利益集团哎!如果不去遏制这些比较凶险的趋势,你就挡不住地方政府去拆村并居的做法,挡不住人家拿一亩地100万的收益。 尤其是最近,大家都知道财政已经是赤字财政。中央号召地方要过紧日子,可我们哪个如此高度官僚化的部门愿意过紧日子?你们可能不太了解我们现在的干部体制。有哪个部门主管领导,如果他不能使本部门的利益不断增加,当组织部门考核他的时候,他还能当这个部门主管领导吗?给他换个什么员他就靠边了。如果真想当局长、厅长、处长什么长的,就得让大家的利益每年增长。然而你是一个官僚机构,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建设项目,你怎么能够产生收益呢?当然各种各样跑冒滴漏产生收益的方法我们就不多说。 所以我们说对网友提的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就事论事”(看表面现象),我们得看到过去粗放的数量型增长方式所造成的严重恶果,现在大危机之下确实正在出现。没有新的利益增长点和新的利润来源的时候,你说让他们(政府)怎么办?而我们现在的政策讨论中几乎不涉及这些具有非常严重问题的领域 。所以要我回答的话,可能出来的就是一个也许比你提问者还要消极的分析。我希望早晚有决策能力的人能听得到我们的分析,然后针对性地去采取措施。否则,这种用一亩地去换100万的地票交易方式就一定会存在。 这种地票交易方式的前提就是拆村并居,而拆村并居一定会搞得“鸡飞狗跳墙”啊!为什么?因为你一定会打掉(农民的利益)。当你说现在很多农民根本就不是什么“一户一宅”的时候,你怎么不记得当年你强行把人家多少口人集合在一户里边,然后你就给人限定了一个证呢?结果人现在早就分家了,人家都盖了好几处房子以后,你非得跑过来说人家那些房子不合理,把人家外出打工了的房子叫做“闲置”,然后你要给人收回。 但是人家现在3亿在外边打工,我估计打工的这次怎么也得回来一半吧,真真把人房子拆了,住哪啊?大危机之下有点责任感好不好?你不是中国人吗?
农村不让盖房!专家们住嘴吧,求求你们了,千万不要再出主意了! 农村不让盖房!专家们住嘴吧,求求你们了,千万不要再出主意了!(转载) 城市可买多套房,农村只准一户一宅,变相行为,吃亏的永远是百姓。家里多个孩子,农村不让盖了,就只能去县里买房。有人说,如果农民在家里建房子,城市房子谁来买,本来城里人就有房子了,这就是套路。 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来回答你吧,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农村都建房了。城里房子卖给谁?没人买,城市经济就会下滑。这是在变着法,逼农民进城买房呢,所谓旁观者清嘛,我们农民看得很清楚的。 有两个男孩的家庭,就一个院子,请问这以后怎么住。挤在一个院里嘛,不现实吧,欺负老百姓无知是怎么得,不让盖房,房塌了也没见政府管过,还不是都是自己掏出辛苦钱血汗钱自己盖房子,现在你说收就收,天理何在? 农村建房搞什么审批制度,看着是规划,实际是在为权力独霸搭建舞台,为老百姓添堵。人口本来不多,地不少,是炒作房地产把房地产炒的看似稀有了。自己的宅基地不能自己盖,多么荒唐可笑的事。一个农民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地,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来,咋生活啊? 农村人是拯救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城市买套房然后小两口加上公公婆婆都出去打工,就过年回来住几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醒着睡着想那糟心的房贷!无论平地与尖山,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请放过中国农民吧! 所谓的专家就是专从农民下手的专家,就像查环保治理汽车尾气,干嘛不从源头抓,让买车的买单,专家允许生产,到农民手里就不合格,这就是不合理的规定,这都是专家的规定。 在自家的宅基地都要限制,叫我们农村人怎么办,农村人除了人要住房,还有猪牛、柴火、农机这些呢?难道任它风吹雨打。应该要各方面考虑,考虑农村人民的实际问题。不允许农民自己建房,只允许开发商建房或者说是有社会关系的建房,老百姓只能买高价房了,现在又限制建房到底是帮老农民还是要老农民生活更艰辛呢? 放眼望去,今日的农村,那有一片宁静之地,不是拆迁就是圈地,即使住在山坡,也未幸免,农村还有多少靠“农"能生?拿农民当猴宝宝耍,城市房价太高了,各种费用也高,去了就后悔了,农村快要消失了!
农村不让盖房!专家们住嘴吧,求求你们了,千万不要再出主意了! 农村不让盖房!专家们住嘴吧,求求你们了,千万不要再出主意了!(转载) 城市可买多套房,农村只准一户一宅,变相行为,吃亏的永远是百姓。家里多个孩子,农村不让盖了,就只能去县里买房。有人说,如果农民在家里建房子,城市房子谁来买,本来城里人就有房子了,这就是套路。 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来回答你吧,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农村都建房了。城里房子卖给谁?没人买,城市经济就会下滑。这是在变着法,逼农民进城买房呢,所谓旁观者清嘛,我们农民看得很清楚的。 有两个男孩的家庭,就一个院子,请问这以后怎么住。挤在一个院里嘛,不现实吧,欺负老百姓无知是怎么得,不让盖房,房塌了也没见政府管过,还不是都是自己掏出辛苦钱血汗钱自己盖房子,现在你说收就收,天理何在? 农村建房搞什么审批制度,看着是规划,实际是在为权力独霸搭建舞台,为老百姓添堵。人口本来不多,地不少,是炒作房地产把房地产炒的看似稀有了。自己的宅基地不能自己盖,多么荒唐可笑的事。一个农民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地,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来,咋生活啊? 农村人是拯救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城市买套房然后小两口加上公公婆婆都出去打工,就过年回来住几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醒着睡着想那糟心的房贷!无论平地与尖山,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请放过中国农民吧! 所谓的专家就是专从农民下手的专家,就像查环保治理汽车尾气,干嘛不从源头抓,让买车的买单,专家允许生产,到农民手里就不合格,这就是不合理的规定,这都是专家的规定。 在自家的宅基地都要限制,叫我们农村人怎么办,农村人除了人要住房,还有猪牛、柴火、农机这些呢?难道任它风吹雨打。应该要各方面考虑,考虑农村人民的实际问题。不允许农民自己建房,只允许开发商建房或者说是有社会关系的建房,老百姓只能买高价房了,现在又限制建房到底是帮老农民还是要老农民生活更艰辛呢? 放眼望去,今日的农村,那有一片宁静之地,不是拆迁就是圈地,即使住在山坡,也未幸免,农村还有多少靠“农"能生?拿农民当猴宝宝耍,城市房价太高了,各种费用也高,去了就后悔了,农村快要消失了!
再看张彻的《五毒》:万针衣、红背兜依旧让人不寒而栗 张彻武侠生涯经历了几代弟子,从王羽、狄龙、姜大卫张彻的导演生涯风光无限,而1974年开始则成为张彻武侠的转折点。当年张彻早已经名满香江,在台湾也有雄厚的资金。于是在邵氏的支持下,张彻在台湾创立长弓电影公司,拓展台湾电影市场。但是经营不善,两年后长弓就倒闭了,张彻不得不返回邵氏拍片还债。 张彻“赴台”之旅让他先后失去了唐佳和刘家良两位得力的武术指导,但也培养了江生、郭追、鹿峰等第四代弟子。在狄龙姜大卫之后,第四代第五代弟子粉墨登场,为张彻武侠继续开疆扩土。作品虽已不如七十年代,但也不缺经典,比如1978年张彻执导,郭追、孙健、江生、罗莽、鹿峰、韦白等主演的《五毒》。今天迷妹就从故事、人物、风格、动作多方面聊一下这部电影 里故事以五毒门为引开始,五毒门是江湖上一个邪恶狠毒的门派,无恶不作,当年也收刮了一笔巨大的财宝,由师叔夫子(谷峰饰)保管。多年后,五毒门掌门人(狄威)欲意清理门户,不想让五毒弟子再危害江湖。于是派关门弟子杨德(江生饰)寻找师叔拿回财宝用作善事,并清除五位师兄里仍然心存邪念的人。 江生饰演的六徒弟虽然学习五毒门的所有功夫,但是每一样都不精,一对一师兄肯定也打不过。但是如果可以联手其中的一位就可以打败任何一人。又因为师兄弟的入门时间不同,相互之间不认识,况且五毒门的人在江湖上都必须隐姓埋名,这种人物关系为影片增加了不少的悬疑感。对于一向喜欢直来直去的张彻,这是一个巨大改变,而且《五毒》也没有让观众快速分辨出忠奸。(至少电影头半部分引人入胜,悬念重生) 王羽时期,张彻武侠就是王羽一个人的发挥,自有“独行侠”王羽一说法。狄龙、姜大卫在张彻武侠里则是拆不开的搭档,双生合作魅力无穷。《五毒》则不再是一到两个人的世界,张彻早已经开始对“群戏”的描绘,让弟子们都轮番上场。除了片头出现的江生饰演的六师弟,还有鹿峰饰演大师兄张晓天(化名汤山魁)、韦白饰演二师兄齐东(洪文通)、孙健饰演三师兄丁进(化名马腾)、郭追饰演四师兄浦天侠(化名何远新)、罗莽饰演五师兄梁胜(化名李豪)
农村合村并居是一种短视的形象工程,不考虑农村居住的可持续性 农村合村并居是一种短视的形象工程,不考虑农村居住的可持续性 在农村村民居住问题上,最近这些年无论是决策最高层,还是专家学者教授们都大肆鼓吹让农民合村并居住高楼,集约利用土地,把建设用地指标腾给城市建设使用,并列举了农民合村并居住高楼的种种好处,什么农民居住条件会大大改善,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住高楼享受优越的各种服务,农村规划更有秩序,卫生条件变得更加好了,更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等等。 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指出农民住高楼不切合农村的实际,不利于现行农村的生产生活,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实施过程中对农民住房的极低估值和让农民搬进楼房的价格不对等,是对农民财富的无耻掠夺,等等。 但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这些专家们都没指出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住房需求都是不断变化的,不管什么样的住房政策,都必有持续可发展性。城市里可以不断的拆旧建新,不断开发新的房地产,新的居住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但是农村合村并居的这些农民产生的新的住房需求怎么解决?农村不可能像城市里不断进行持续的房地产开发,也根本没有足够的市场和利润吸引开发商来进行持续的地产开发。政府能够利用政策优势让农民住进第一批楼房,但农村年轻人不断产生的新的住房需求怎么办?几十年后这批改造楼房坏了不能住了,农民又没有新的宅基地指标换取政府改造建新楼房,到时候他们的居住问题如何解决?所以所谓合村并居实在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无知短视政策。 但决策层和地方官员们似乎从来不考虑这些“被上楼”农民居住需求的可持续性,他们只顾眼下,把农民的房子拆掉,把用地指标腾出来攫取更大的商业利益换来国家的补贴才是第一要务。至于农民的子孙的住房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实现农村居住的可持续性,我管他呢,到时候我早退休了,交给其他人解决吧。 一直以来的宅基地政策和农民自建房政策恰恰能够满足农村居住的可持续性。农村不可能吸引开发商进行持续不断的地产开发满足新的住房需求,但是只要有宅基地就可以自行翻旧建新,灵活机动地满足农村年轻人的住房需求。所以我认为国家对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应该是进行合理的规范引导,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发展的政策,才能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不要为了短期的土地财政把农民的宅基地掠夺一空。把农民赶上楼房只能暂时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的住房问题,却无法解决他们居住需求的持续性问题,这不但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还可能在短期内就激化社会矛盾,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 城镇化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成熟的产物,而不应该人工催熟,靠全国性大拆迁开发房地产强行拉动,催生城镇化,这样结出的果子必然是苦涩酸楚的。
魔法饭 从前,有位国王特别贪吃。没有比吃可口的饭菜更使他高兴的事了。早饭,他能吃三只鸡、两只鸭、一盆乳酪、四大块面包和一头小猪的两条後腿。晚饭,他吃得就更多了。结果,他胖得出门时会被门框夹住,洗澡时需五个壮汉帮他进出浴盆。 几年过去了,国王觉得甚麼饭菜都不那麼可口了。「怎样才能使我再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呢?」国王问。「您可以出高价请一位高明的厨师。」大臣回答,「花20袋金子﹗如果这个人做的饭菜不可口,您就砍了他的头﹗」国王喜欢这个办法。他命令在所有的树上都贴上布告──赐给高额酬金或给予可怕处罚的布告。 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厨师敢拿自己的脑袋来冒险。 正当国王感到失望的时候,一个穷人来到王宫。国王和大臣感到非常惊奇,这个人不仅驼背,而且很脏。「我叫汤玛斯。我不是一个普通的厨师。」那穷人回答说,「我能对食物施魔法,变出特别好的滋味来,有人把这叫做魔法饭。」「我相信你。」国王说。汤玛斯又说,「不过,为了这顿饭,我要努力工作整整一天一夜。在这期间,国王不能吃任何东西。否则,魔法就会失灵。」 「一顿可口的饭菜从来都是不容易做成的。我一定不吃任何东西,专门等你的魔法饭。」汤玛斯走进厨房,锁上门。然後,他找了一张舒服的椅子坐下,并且把脚搭在桌子上,很快就睡著了。 5个小时过去了,国王的肚子开始叫了。他咆哮道︰「我饿了,可以吃掉一匹马﹗」10个小时过去了,他嚎叫道︰「我可以吃掉两头公牛﹗」15个小时过去了,他有气无力地呻吟道︰「我可以吃掉一群大象──连同骨头﹗」 24个小时就要到了,汤玛斯起来工作。他拿起一只小锅,装满水煮开,然後,拿起三个肮脏的马铃薯和一根不新鲜的香肠,一起扔到锅裏,随便搅了搅。最後,他把马铃薯和香肠倒进了盤子裏,端到餐厅,摆在国王的面前。 「嗯……嗯……它散发的气味太诱人了﹗」国王一面哆唆,一面夸奖。「是的,陛下,」汤玛斯回答,「但是,您要慢点吃,吃得越慢,才越能品尝出它的滋味来。」国王只好一点儿一点地吃,但他心裏恨不得一口吞下去。 「真正的魔法饭,」国王吃光以後称赞说,并且请求,「再多做一点儿吧﹗」「对不起,陛下,」汤玛斯回答道︰「我只能做这麼多。如果再多做,魔法就失灵了。好了,我应该拿到酬金走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