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天1588 九重天1588
盘一对核桃,品一杯香茗;论一段人生,献一份爱心
关注数: 60 粉丝数: 139 发帖数: 6,075 关注贴吧数: 14
[九重天]。浅谈紫砂“包浆” 个人感觉,单纯的分析什么是“包浆”是一个科学领域的事,需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在显微镜和科研设备的帮助下完成。如果让我个人说说主观判断,那就得在曾经的课本知识中找答案,至少是猜个答案出来。 一、什么是包浆? 一个物品被生产加工出来,时间长了就会“显旧”,就算物品没有任何损坏,你依然能感觉到它的老旧,因为时间长久了材质表面就会发生些许变化。原本万物皆会如此,但人们专门为一些艺术品、工艺品、赋予文化含义的自然产物等等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包浆”,从而又去推崇、追求这种质感,最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事实上,我们家里的炒菜锅用上几年,也有“包浆”,但没人理会而已,就不算包浆了。 具体到紫砂的“包浆”,应是紫砂在外界影响下表面产生变化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质感。而这些变化来自如下方面: 1、紫砂表面的物理变化:外界对紫砂表面的研磨、抛光、冲刷 2、紫砂表面的化学变化:外界物质和紫砂表层相互作用,紫砂表面所发生的氧化、腐蚀等等化学反应 3、外界物质的残留及其物理、化学变化: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细小颗粒残留在紫砂表面,自身又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想来想去也就这么三类,交叉进行,相辅相成,时间久了,最后紫砂的表面的质感就获得改变,产生了所谓“包浆”。除了自然使用,使用人为方式也可以加速某些方面的变化,但影响方式必会与自然使用的影响存在差异,所以最后可以获得某种“包浆”(或者说质感上的变化),但和自然使用产生的包浆存在观感、触感上的区别。 也就这些吧,只是我觉得讨论“什么是包浆”很简单,也没太大意义,关键是得讨论出来“如何理解包浆”。 二、人们为什么追求包浆? 个人见解吧,人们喜欢包浆有三个原因。其一是市场和文化领域对艺术品的认定原则从来都是“老的比新的好”,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价值判断,认定有包浆的就比崭新的好;其二是“时间不易得”,所以带有时间含义的包浆尤显珍贵;其三是人的自然感受,经过长年使用的东西,给人的心理感受更为舒适,人们会本能的感到老的物品与人发生的关联更多,从而更具亲切感。基于这三个原因,人们推崇包浆、追求包浆。
[九重天]。夏鲁寺壁画 公元1247年西藏各部分割据的大小封建势力归入元朝版图,八思巴被封为国师。元朝统治阶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促进了汉蒙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藏传佛教遍布到了元朝版图以内的广大区域。随后明代帝王的崇信和支持使藏传佛教一直保持着迅速发展的势头。宗喀巴大师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的格鲁派已经兴起。卫藏地区的佛教艺术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经过200多年的不断积累与完善,逐渐达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鼎盛时代。卫藏绘画在后宏期早期更多地接受了印度波罗王朝艺术的影响,自14世纪前后尼泊尔尼瓦尔人的艺术影响到西藏腹地,并参与完成了夏鲁风格与江孜风格的形成。卫藏的寺院先后出现了代表藏传佛教绘画艺术最高水准的杰出作品,最优秀的绘画作品集中在后藏(日喀则)的夏鲁寺、白居寺、艾旺寺、萨迦寺等名寺,并以江孜白居寺壁画为标志,彻底完成了对印度艺术、尼泊尔艺术的学习阶段,并且随着与元、明两朝的文化交流,使汉族艺术的影响逐渐增多,形成了藏族绘画中真正有着本民族特色的绘画风格体系。江孜的艺术后来又深刻影响了西部的阿里地区,对古格绘画样式的形成起过重要的作用。 “夏鲁风格”指的是公元14世纪前后受尼泊尔艺术影响在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形成的绘画样式。因夏鲁寺壁画艺术成就杰出、保存完好、特点清晰,固以“夏鲁风格”指代这一绘画样式。尼泊尔风格造型妖媚和色彩纯艳的不足,经朴实真诚的藏民族性格的过滤,使静穆典雅的气质融入了华丽的视觉效果当中。 夏鲁风格的主要特点是: 1、脸形从方正略长变为方正略短,头部上宽下窄上大下小,五官较集中,眼的位置下降了许多,眼以上的眉额部显大,如儿童的面部比例关系。四肢修长,手足较小,人物戴单层五叶冠,轴状耳饰已被大耳环取代。 2、主尊式构图布局中有加娄罗、舞蹈龙人、龙女、摩羯鱼、卷草鱼尾等古老形制;莲座平直,五彩莲瓣多为单层上合或下翻,斜出的瓣形圆多于方;台座中间跶饰布,有团花或卷草;台座柱间饰异兽珍禽、力士、舞乐的供养天女等形象。 3、线描都是不求变化的“铁线描”;人物的面部、衣带、首饰上的宝珠和植物的叶茎等都有表现立体感和光泽的“高光点”,或暗示高光的装饰亮线。 4、造型单元更为卷草化,在所有的局部和细节当中都可以找到卷草的节奏律动与组织方式;中原艺术传统的渗透使衣带有宽肥、飘动的趋势。
[九重天]。和田玉籽料皮色的一些知识 (转载) 和田玉籽料皮色的一些知识 和田玉新玉之中,属籽料最具有把玩性!而籽料中的带皮籽料更是籽料玉件中极受玉石石爱好者喜爱的品类,它有个极其据有古典韵味的名字—璞玉。 在新疆,人们把璞玉,也就是玉上带有色皮、浆皮、石皮的玉石籽料统称为带皮籽料。但是在普通大众眼中,带皮籽料的一般概念被限定在带有皮色的籽料原石上。同时,对于带皮籽料的概念和类别没有系统的认识。下面,洛克向各位新手玉石爱好者简单介绍一些带皮籽料的知识。 一、皮色分类。 和田玉籽料大致分为三种皮子:色皮、浆皮、石皮。 1、色皮,即为大家所熟知的浅皮,比较著名的洒金皮、秋梨皮、鹿皮、枣红皮等,都属于这种皮色范畴。这种皮色的特点是比较薄,基本浮于玉面,浸入自然但是不深。由于皮色是氧化亚铁侵入玉质疏松处甚至裂隙处产生的化学染色反应,所以这种带有皮色的籽料在质地上来说可以说是极好的。既具有较好的密度也具有较好的俏色。赋于玉雕师在艺术创作中更大的想象空间。在盘玩过程中皮色也愈加鲜亮。所以广受玉雕名家和玉石爱好者的追捧。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种浅质皮色非常容易仿造,所以在皮色造假中最为常见。大家在购买过程中除了对皮色有一定认识外,最好对子料的质地(比如汗毛孔、脂份、子形、染色规律等)有一定了解后再做判断。识玉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能力,妄图通过一招鲜的方式认出好玉,是很不切实际的。 2、浆皮,也有称酱皮或糖皮。(在称谓上,洛克主张剔除糖皮这个概念。因为在实际的和田玉销售中有很多客户往往把糖色和糖皮混为一谈。这种概念上的模糊是很容易误导消费者的。糖即为糖色玉,玉肉之色。白玉糖玉,是玉色如此。皮是附着于玉石之上,和玉石的内在未必有必然联系。)洛克在此之所以称为浆皮,是因为实际上这种皮子比较厚,而这层皮子又不能完全说是玉。它与玉实际上是有明显界限的,皮厚但是比重较大。现在很多玉石爱好者喜好玩的皮料,沁料、都属于此范畴。很多类似于黄沁之类的都可算作此类。这种皮子脂份极好,越盘越光鲜、油润。并且,沁入的颜色甚至可以当作是玉色。比如黄沁。利用浆皮料子制作出来的玉件往往是玉石浑然一体但是别具风味。甚至一些浆皮料刚买回来时完全不起眼。经过好的玉雕师巧做,马上焕发出惊人的魅力。 3、石皮,也称石包玉。石包玉的形成一直是学界比较难以统一的命题。对于石皮的认知,洛克也是从几位藏家手中才得以学到一点这种大自然的神奇。石皮是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叫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有的石皮完全包裹住玉石,具有极大的赌性。石皮按照皮的样子分,可以分为石灰皮(较难辨别是否有玉含于其中)、浆石皮(一般为酱褐色,与水中的水石一样)石包玉一般密度极大,但是因为有的浆石的比重和玉相差无几,所以斗填了这种赌石的风险。一刀下去,是福是祸只能凭一句:神仙难断三寸玉来聊以慰藉。 二、皮子的鉴伪方法。 1、最为常见的造假皮色是色皮造假。这种造假最为普遍。到乌市的大街上到处可见所谓的皮色籽料摊贩。甚至一些高端的玉器店也会出现此种仿冒品。这种货色一般为山料磨光之后上化学染色剂渲染。夸张的是一般很多造假者会吧一块磨光山料全部染成皮色。洛克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全皮料。因为色皮着色只在玉质疏松处。籽料在河道中或者地下,不可能完全处于氧化亚铁等天然溶液环境之中。玉质好的地方是不易被浸入的。所以有好玉无皮一说。绝大多数优质籽料原石只可能染色一部分区域。全皮!谨慎对待。 2、化学品腐蚀性溶液强行烧制的酱皮!酱皮的造假属于和田玉原石中较为高端一些的水平了。极少有酱皮接触经验的爱好者,非常容易上当。这种烧制的皮子一般用于大料!比如山料做子等。欺骗性极大!一不小心就会上大当。由于利润诱惑大,很多造假者会选用极好地山料和较劣质的籽料来造次。洛克亲眼见过青海山料以假乱真的仿制籽料。一般消费者没有经验,极易受骗。如何辨别!首先,酱皮籽料的酱皮是天然出油,密度自然近似于优质的石料,较为细腻。其次,酱皮籽料的颜色自然,越摸越好看越鲜亮。最后,天然酱皮有一层自然地光泽感,造假烧制的缺乏这种美感。其他方法,暂时只能说多靠经验少出手了。 3、石皮造假。石皮造假也属于非常高端的技法。是用真的河道里的鹅卵石,镶嵌一小块籽料原石进入其中,造出假的天窗。让购买者以为内里都是天然玉石,其实只不过是石头中放入一小块又用抹水泥石灰等方式将其封闭制造出来的假石包玉。所以,玉石有风险投入需谨慎! 最后在此洛克要说一下卖玉人的玉德。天赐美玉借我等之手转给世上爱玉之人,应该以此为傲以此为荣也以此为习。损人利己贪婪财数实不该为玉商之举止。玉通神灵,应该端正自我的商德。买玉即为求缘,也为求人品。若想买好玉,首先买人品!玉商的职业道德有时候比玉本身更加珍贵。奉劝玉石爱好者,莫贪便宜,寻对卖玉之商。
象牙雕刻的鉴赏与收藏 作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象牙光洁如玉,珍贵堪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要雕刻一件完美的作品,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更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收藏界的白色金子” 象牙雕,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是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象牙雕刻艺术品因其所具有的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以及其所承载着的精美雕刻技艺,倍受收藏家珍爱,被称为是“收藏界的白色金子”。 一般来说,年代越久的象牙雕收藏也就价值越高,而工艺高超的象牙雕价值自会也会攀升。比方像宫廷制作的象牙雕工艺明显高于民间,因此这类作品的收藏价值也就更高。 “四大名旦”中唯一无法继续传承的工艺 牙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与玉雕、珐琅、雕漆并称为工艺品“四大名旦”,并曾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风光多年。近年来,象牙贸易被严令禁止,进一步加剧了象牙原料的缺乏,使象牙藏品的价格走势逐渐攀升,收藏象牙雕刻藏品也已成为了一些精明投资者的首要目标。 此外,自从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以来,象牙雕刻作为民间绝活榜上有名,也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再次为许多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所关注。 牙雕价格水涨船高 收藏者还要依法而行 现如今,市场上能够见到的牙雕艺术品一般都为现代作品,材料主要是非洲象牙和古代猛犸牙。非洲象牙主要靠以前的存货,而古代猛犸象牙,存量也非常有限。因此,从未来的价格走势看,这样的不可再生性会逐步推高现代牙雕的价格。同时,低于古董牙雕藏品的价格,也更适合一般收藏爱好者一试身手。 而在现代牙雕中,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些当代名家,如杨氏家族和孙森,李春珂,杨青山等。当然,大师的作品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炙手可热、不可多得的精品,因此价格也必然要比一般师傅雕刻要高上许多。 不过,这里还要提醒各位牙雕爱好者的一点是,除了要了解市场以外,还一定要懂得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比如对于从国外买牙雕艺术品回国,就一定要谨慎。因为据了解,国家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允许境外回流牙雕艺术品。现在也只有猛犸象牙雕还是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而不受动物保护公约的限制。 识牙鉴雕 但凡古董文物都会存在识别与鉴定的问题,象牙制品亦不例外。牙雕市场的蓬勃发展,让不少人又开始担心象牙制品仿冒品泛滥的问题。 对此,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先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古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会随着年代久远而老化,先是表面会泛黄,再由淡黄逐渐变成姜黄、深黄,直至浅棕色。同时,随着色泽的变化,牙雕表面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浅纹,我们称之为“雀丝”。象牙雕年份愈久,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愈长,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了。而对于那些常见的做旧象牙器物来说,其表面有一股烟呛味,表皮有色、无光、无包浆,并且雀丝的裂痕也显得不自然。 其次,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辨别。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另外,“旧料新雕”也颇为多见,同时也要注意款识辨析,“后加款”的作伪方式频繁,最后还需要提防名家牙雕作品的仿冒品。 收藏牙雕小知识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了解一些收藏牙雕的小知识和小窍门。 牙雕产品一半来说都喜欢偏潮湿的环境,虽然干燥易发生干裂,但太潮湿也易发生霉变。因此,一般要求温度在15℃—25℃,湿度在 55%—60%之间,简单的做法是在其附近常置放一杯清水,不可以放在有风的地方,不宜日晒或灯光直射,以免灯光产生的高温使象牙破裂、弯曲等。 象牙的贴身饰品,在洗澡的时候则应摘下,象牙一旦在热水中时间过长的话,就会开裂并变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