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
关注数: 2 粉丝数: 6 发帖数: 1,677 关注贴吧数: 1
【一人一梦】愿天佑我中华..... 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吧!”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丘吉尔演讲《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1940.5.13)》 9.11事件之后,美国人民经常在在集会上高唱“上帝保佑美国”。 这是美国的代国歌。在那个事件后,许多美国人民开始更加尊重并享受爱情、友情和亲情。也有乔丹这样的英雄站出来,用人格魅力来鼓舞民众。美利坚从不缺乏英雄,在巴尔的摩的星条旗仍在硝烟弥漫的麦克亨利堡上空猎猎飘扬的时候,在罗斯福划出“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的时候,在莎腊鼓励林肯的时候 ,她说:“孩子,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我相信你会赢的,因为你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举这么多例子,因为我相信,曾经5000年农业文明的中国和300年工业文明的美利坚一样,都是最伟大最有生命力的族群。在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中,这个形而上的“天”和位格化的上帝,都是人们纯粹心灵所幻化出的救赎者。大自然是暴戾的,历史是残酷的,中国人更喜欢自我救赎,所以更喜欢英雄;所以有大禹治水,才有女娲补天,才有人定胜天的信念,才有天人合一的意志,才有在无数次历史大洗盘中砥定中流,才有在无数次天灾人祸中巍然涅磐。只有经历大萧条的人民,才是成熟的人民。只有经历重重苦难,才能历练一个伟大的族群的涅磐.08年的多事之秋,我们历阅了太多的苦难、重创、歧视,还有我们自身所暴露出的许多无知的、可鄙的东西,然而,我们仍然深爱着我们的祖国,深爱着我们所成长的这方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满心希望和努力的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们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在我们老的时候,我们的子孙说将会说道:“这是他们最光荣美好的时刻。” 愿天佑我中华.....
【青春无敌】夜里听含韵的歌真是一种宁静的享受. 夜里听含韵的歌真是一种宁静的享受.她的歌有一种流动的宁静质感,很适合晚上聆听.我喜欢听她的《一个人长大》,《只要我长大》《星星的眼睛》,喜欢听这略带忧伤却不属于感伤的调子。据说为了写《一个人长大》这首歌,创作人和张含韵吃住在一起,熟悉她的生活和情感,所以才能入木三分的刻画出这个少女一个人成长的酸酸甜甜.通常,我会在把这首歌重复的放上几遍,亦或者间杂在不同的曲目中,寂静的晚上,一个人在屋里,砌杯浓茶,一边听她用稚嫩嗓音哼唱着淡淡的忧伤.这样能让我平静下来,我想这社会,需要去浮躁,存宁静.茶和音乐就是最好的良药.茶宜浓宜淡,音乐也且盈且沉.日子就在这一品一听中慢慢逝去.独在异乡,一个人穿梭在这座浮华的现代都市,在滋味百陈却行渐麻木的体验中,一直有种莫明的思绪如哽在咽,难以言传,到处充满了欲望的尖叫,不可名状.于是突显出这种宁静是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亲切温馨,可击指,可卧听,可抚摩,可轻嗅,最好再有呖呖的小雨打在檐角,音乐也转换为淡淡的忧伤.随着茶香蒸腾扩散.我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她这略带忧伤的音乐,还是属于一杯苦涩的茶。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成为韵迷的,遥想当初,那一年的夏天,独自一人闯荡南方,这个座古韵和现代交错的南方城市里,照例奔忙着一大群为生计而忙碌的人。我不过是千万过客中,行色匆忙的一位。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心事重重孤单的南方人,正如我也同样漠然的扫过眼前消失了又重现的巴士,直到自己的那一路车悄然进站.巴士整个一侧都被图刷成了广告画,当我毫无准备的把这些色彩和信息接受进眼帘拼接成一副鲜活灵动的少女形象时,从未想象,那些被我浪费掉的青春和被岁月带走的青春竟然会在这一天沿著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喜悦,小鹿一般跌跌撞撞地返回来,撞在我寂寞的胸口上。其实张含韵的歌还是以轻快的居多,明媚而健康.属于那种少男少女特有的青春洒脱和张扬自信,想唱就唱,唱的响亮。这种开放式的潇洒,在压抑的大人世界里,通常是很难得到释放的.现代的国人却是最不具备乐感的民族,有数典忘祖的嫌疑.国史上还是很重视音乐的,能歌善舞,被古人举为君子六艺之一,贵族们有黄钟大吕,笙萧管弦,有三百人的“滥竽大合奏”,所以而老百姓劳作之余也能有“想唱就唱”的乐趣,“关关雎鸠,窈窕淑女”被采风的乐官拿刀子刻在竹片上,有孔老先生三月不知肉味,能让李太白欲行而止,能让司马青衣泪湿巾.易水之上,击筑和歌的壮士,渲洒着一去不复反的慷慨;乌江右岸,低沉的楚陨让不可一世的霸王也怅恨绝歌;铜雀宫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秦淮河畔,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千百年后,古曲湮没了,只留下朗朗上口的诗歌.更有甚时,这种优良基因被退化成高亢的样板戏,或者酒廊里低沉的颓废的撕心裂吼.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当初的意气风发已经磨销了不少,年少的轻狂渐渐归寂.生活中和职场上,踩过祥云也载过跟头,被人黑过,也阴过别人.有时候需要把感伤压抑在心头,有时候需要一点酒精来麻醉自己.有时候想,我们这些老韵迷真幸福,呵呵,看着含韵的每一步的成长,说实话, 我绝对相信<只要我长大>的歌词是含韵自己创作的。"不管这个世界到底多大,我只想一步步往上爬" ,因为只有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人,才能写出那些文字. “到那一天会是什么模样 我不需要解答 只要我长大 当一切和我想的不一样 那天我真的已长大 我在天空地球在脚下 很多事偷偷的在变化”是的,很多事情其实根本不需要解答。也不需要刻意的去感伤.“感伤”这种情怀揣在心里,如老酒下肚,亦酸亦苦,还有点疼.斟酌几番,就不胜矜持,心境久不得平复.想找一个字把它代替,变作"感怀":怀古忧今,纵横寰宇,气度上为止一夺.却少了几分怅然."伤"字却如同一道疤痕,刻入骨肉,有挥之不去的隐隐作疼. 不想感伤,所以自己很长时间不再饮酒。我改喝茶了.人生就像是一杯苦茶,口味在偷偷的变化中。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人生就是如此的复杂,时而欢喜时则忧愁时则动容时而留恋。茶越泡只会越淡,人生越走越长,轻歌一曲,半壁人生;苦茶一盏,半壁江山.江山美人,红颜秋水,冷暖炎凉,皆在心灵的空间弥漫.
【青春无敌】对于韵造型的一点jjww 含韵在yahoo方谈中说,虽然韵迷喜欢他过去的扮相,但是对于艺人来说,周围的环境需要她多变的造型.希望韵迷能理解.这些话算是对素以怀旧出名的韵迷解释,前一阵子,含韵的装扮风格落差很大,却总能看出别人的影子.虽然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并没有社么大惊小怪的,但造型师似乎很喜欢把目光局限在一些零碎的外在饰品上,总是脱离不开过去所谓玉女的套式,东抄一点,西仿一点,有点鸡鸣狗盗的意味.当然我这也是屁话连天,站着说话不腰疼.国内对青春偶像的包装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以前的王亦典应该是最能抓住含韵精魂的人.这也难怪,常年的一起工作交流,彼此都很熟悉,才能从平日里的那些音容笑貌浓缩定格出瞬间永恒来.<青春相册薄>的那组写真,真是张张精品绝伦.比哪个台湾的大师的手法高明多了.正如还有<一个人长大>的歌曲,创作人熟悉含韵的种种生活片段,对含韵内心世界的理解恰如其分,歌并不主打,韵迷私下里都认为是最能深入内心.什么叫做量身定做,我想这就是量身定做.造型丰富一点也是应该的,成熟的艺人形象应该是"形散神不散",扼精魂而略小节.其实含韵自然放松的打扮是相当可人的.这种浑然天成的女性韵味,很随意的就能表现出来.比如yahoo方谈的这张照片,一个头箍,一头披肩秀发,一身简洁的衣装,加上合适的光线,就能把含韵的清醇焕发出来,我看过后第一感觉,她有以前那种民国美女的气质,可以去拍琼谣阿姨的新剧了.而义卖会上的波浪发型,一下子又把她拉回了现代,融入上流社会的盛装人群中.只是衣服似乎廉价了点. 含韵是一块美玉,需要雕琢,更需要治玉.雕琢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正如一个真正高明的玉匠,大巧不工,高手匠人在识别玉胚时有一道特殊的工序,叫做开天眼——仅凭一道小口辨别玉质。他们的神思追逐着玉的纹理,一个纷繁的新世界就展现在他们的眼前。玉有人工雕琢的最小痕迹,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反朴归真,就象平静悠闲的生活中其实蕴涵着精彩斑斓、无味杂沉的人生滋味一样,它把最深的意韵藏在心底,让人回味悠长,却不招摇于外,看山还是山,但此山非彼山了.这样才是含韵的魅力.胡扯多了 自己都觉得唐僧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