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V雨中竹V圣 圣V雨中竹V圣
关注数: 122 粉丝数: 351 发帖数: 14,183 关注贴吧数: 251
吧主,并不是一种荣耀 转自百度贴吧梅花盗吧 吧主,并不是一种荣耀 ......                   1,吧主,并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坚持、责任、服务。           2,吧主的首要工作并不是删水文,而是引导网友进行论。           3,吧主,并不能代表你具有了该吧最高的水平;很多高手不想当吧主的原因,只是想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而已。其实比你能干的人多的是,他们不过是因为很多原因无法担任吧主而已。           4,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比起死不认错来,更能突现你的形象。           5,不要以为强制手段可以解决一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6,衡量一个版的标准是优秀文章的数量和人气的多寡。           7,制定了规则,就应该从自己开始严格遵守,然后公正地执行。           8,从未得罪过人的吧主不见得就一定是个好吧主,有作为就必须先承受压力。           9,不要参与骂战(切记),金钱、时间、精力都比你丰富的人多得很。           10,多征询吧友的意见,但不见得事事都必须征询吧友。记住,你是吧主,应该有主见,要懂得运用民主集中制。           11,吧主与吧主一定要沟通好,对一件事出现两个不同的处理结果,除了会引起吧主之间的尴尬外,更严重的是直接打击了吧主的威信。           12,你想改革,很好!但千万别太急进,一定要先令吧友充分了解你的意图和想法。           13,请不要计较贴吧给了你什么权力,请计较下你自己能运用多大的权力来为贴吧的朋友们更好地服务。           14,请时刻记住——吧主,就要对贴吧负责、对内容负责、对所有吧友负责!           15, 要想做大事就要先做好人!    
相忘 相忘  多年之后,在华容,容颜如昔。最复杂的语言和情感,而最终只能说出一个名字。曾记否,许都的清晨,那一场无力挽留的相送?今日,是擦肩而过的真正的决绝。恩怨已清。从别后,是各自、各自,再不相干的生与死、辉煌与背影……   ——题记   (一)  张辽年轻的时候,世界纯粹是黑白两色的。他觉得受人恩惠要报,以身辅主要忠,没有什么需要顾虑的。更没有什么感情是想也想不明白的。  直到老的时候,想起以前许多的主公,才忽然发觉那时的自己,已经在自我怀疑的漩涡中,只是还不肯承认,孩子般固执地继续着,孤雁似的生活。  二十三岁的时候,第一个主公丁原的义子杀了董卓,张辽自然地跟随了这位从前的少主,虽是得了官职,却依然还是很少有朋友。主公待他很好,但不知为何总像少了些什么。每日,例行公事似的到军帐里……  “喏,文远,今天跟我去突袭曹操……”他帅气的主公志得意满地说。  张辽跨着马,站在一字排开的战将中,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有些人独处的时候会感到寂寞,有些则是在人群中才察觉孤独,他大概属于后者。     (二)  他人生的转折与一处楼阁有关。  他曾以为自己必死无疑。  他冷笑着面对那没有在濮阳城里被他烧死的敌首,求的是未来永远的安宁。  他求死,他的主公求生,而两人最终,谁都没有如愿。  救他的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说不清是朋友还是敌人。     那是很久前的事,主公终于丢掉了最后一块土地,引着败军来投曾和他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刘玄德,见面的时候,不免有些尴尬。不过那个时代,这是常有的事情——一昔之间,兄弟为仇雠,宿敌为“朋友”。   后来,他们终于获准了在这陌生的城池中暂息。  张辽喜欢他的马,喜欢到常自己去刷。  河对岸隐约还有个人。他似乎已饮过了马向回走,在察觉到有人远远望着他时,他微微侧了下身。清风吹起了那人的长髯,他有着赤色的面颊和凝定的神情,高大的身躯就像一面永远都不会折断的旗帜。     如果那时就说言浅交深,的确算不上。只是常常在奇妙的互换城池的战役里,时敌时友地见上一面。  吕布辕门射戟之时,一个在帐内,一个在帐外。  小沛一城屡屡易主,一个在城上,一个在城下。  “关将军。”曾经这样试探式地问候。  “张将军。”曾经那样礼貌式的回答。  张辽渐渐觉得,那个叫关羽的人身上,是那个时候,武人很少能拥有的一种气质。  不浮躁、不奢蛮,不只是为利所驱——像一座高高的山岳,只要站在他兄长的背后,他的兄长就足以安心。  他一生的大部分故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只是不要太苛求,太久后那个荒凉的结局。     不久后,在白门楼。座上客,阶下囚。  “文远忠义之士,关某愿以性命保之。”  当被紧缚的张辽听到这句话时,不禁心弦忽响。  那个他从心底敬佩的关将军,为了他这个无名之将,跪在了曹操的身前。  张辽不知,曾经,他在凝视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为别人眼中的画。  他是在一支没有追求和目标的军队中,难得的依然在思考和坚持着的人。  孤独得就像一只来自雁门的孤雁。     (三)  张辽后来曾想,如果早知道今后是敌人,当初他又为什么要相救?  现在看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一种不容有一刻顾虑的、出自心底的惺惺相惜。  就像在那土山之上,他不忍看着他死,哪怕明明知道,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动摇其志。  在那惨白如战死士卒面庞的月光下,他不厌其烦地讲着活着才有的希望。  他从前不知道自己有谋士般的口才。  他对他说这是想还他一个人情,昔日蒙他救己,今日安可坐视?  不过后日回想,却终觉似是而非。     云长最终还是走了,当张辽从自家门后看到他决绝的身影,便已预感到一切的不可挽回。  如果这样生死相交一场,没有一句道别,便真的太失礼、太失礼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