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拼搏831 为爱拼搏831
关注数: 1 粉丝数: 1 发帖数: 36 关注贴吧数: 2
村名溯源——贾市庄镇 村名溯源——贾市庄镇 刘海庄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北部,藁城市区东南15公里处。北邻定魏支线,西邻藁贾公路,东部、北部和常安镇接壤,历史上曾是大公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户数1759户,6144人,耕地面积8968亩。 据传,在很久以前,该地村庄有一个穷孩子名叫孙志银,在本村新海寺出家当了小和尚,法名叫刘海。刘海为人和气,憨厚诚实,心善如佛,同情穷苦人,村里寺里人们都喜欢他,刘海死后,村民就把村名叫作刘海庄。 刘海庄有刘海戏金蟾之传说(见地名传说故事《刘海庄的来历》)。 卞家寨 村址位于藁城市区南偏东15公里处,北面、西面与梅花镇交界,东邻藁贾路。全村共有674户,人口2664人,耕地面积4743亩。 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卞氏祖先奉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以姓氏取名叫卞家寨。后卞家人丁不旺,其他姓氏居多,但仍沿用原村名至今。 贯庄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西部,藁城市区东南18公里处。其南邻省道衡井公路,西与梅花镇接壤。全村总户数806户,人口3475人,耕地面积6052亩。 据查,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一些人在此居住,当时该村地势比较低洼是过去的沼泽区,村西有一条汪洋沟,每次沥水,就往村里灌,故得名灌庄。后修河筑堤,水患解除,仍属全县低洼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至1908年),将“灌”字改为“贯”字,称贯庄至今。 耿家庄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西部,藁城市区南20公里处,南接赵县境,北邻省道衡井公路,西和梅花镇交界。全村总户数633户,人口2686人,耕地面积3424亩。 据查,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耿氏祖先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后又搬来一些别姓的户,因当时该村耿氏占多数,故取名耿家庄,沿用至今。 落生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西南部,藁城市区南偏东20公里处,南与赵县交界,北邻省道衡井公路。全村总户数251户,人口1075人,耕地面积1508亩。 据查,该村昔叫大善村,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发大水,将该村大部淹没,仅剩下村西北角高处几户人家,难里逃生,故改名叫落生。沿用至今。 贾市庄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南部,藁城市区东南20公里处,为原贾市庄公社、贾市庄乡政府驻地,今镇政府所在地。东与省道定魏公路毗邻,南接赵县境。全村总户数2202户,人口9452余人,耕地面积10321亩。是藁城市人口最多的村庄,亦是旧时藁城 “八大镇”之一。 据查,该村在明朝以前称市庄。因该村地处藁城、晋县、赵县三县交界地方,集市贸易非常兴旺,故称市庄。相传明初燕王扫北时,该村村民大部被杀,只有一个妇女贾氏躲在柴草垛里才免死。后来贾氏招了个女婿在此地居住,改称贾氏庄。清代,该村一人在朝为官,上朝见皇帝,问起籍贯,此人初写贾氏庄时,惹起大臣们哄堂大笑,该人羞愧,遂将“氏”改写为“市”,从此,该村称贾市庄至今。 该村石阁为宋元时期故址,曾重修。“石阁晴云”为藁城“八大景”之一。 张名甫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中北部,藁城市区东南18公里处,东北和常安镇接壤。全村总户数1751户,人口6829人,耕地面积8758亩。 据查,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张氏家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取名叫张名甫,沿用至今。 马邱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中东部,藁城市区东南18公里处,东与晋州市交界,北和常安镇接壤,南邻衡井公路。全村总户数1071户,人口5359人,耕地面积4356亩。 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马氏、邱氏祖先奉诏由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迁来此地居住,取名叫马邱,沿用至今。 南古庄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南部,藁城市区东南20公里处,南与赵县交界,北邻省道衡井公路。全村总户数1262户,人口5736人,耕地面积9376亩。 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张氏家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取名张家庄。为区别藁城县城西张家庄,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改为南古庄,至今。 贾庄 村址位于贾市庄镇东南部,藁城市区东南25公里处。其东、南均与赵县接壤,北和晋州市交界。全村总户数794户,人口3926人,耕地面积3997亩。 据查,明永乐年间,贾氏祖先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取名贾庄,至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