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NO1 兰花草NO1
关注数: 265 粉丝数: 580 发帖数: 2,751 关注贴吧数: 3
10个笑话让我们领悟人生 1、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3、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志愿同是当小丑。中国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要求多于鼓励,更以狭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4、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5、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6、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 7、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8、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电灯是谁发明的?”“爱迪生。”“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9、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10、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惟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扔东西?(转)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扔东西? 发表时间:2009-08-03 09:40 作者:jingnanesther1983 孩子一般到了6~8个月,就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了。 当孩子在无意中扔起东西的时候,他会异常兴奋,会认为自己又多了一项大本领,因此会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同时也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能够给予他赞扬。 扔东西最初是婴儿的一种实验,他这样做只是想看看东西掉在地板上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他把奶瓶扔在地上后就哭了起来,直到你把它捡起来才罢休。这很快变成他的游戏。 开始时,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学习,但你不要给它太多的注意。否则,你会强化这种行为,以致孩子认为这种游戏相当好玩,但你则感到自己要被气蒙了。      如何让宝宝不再乱扔东西 不要斥责宝宝乱扔东西了。但为了减少麻烦,家长还要想出一些策略,对付这个聪明的小淘气。      1。给宝宝不易损坏的玩具。一些毛绒玩具、橡胶制玩具、塑料玩具,一般不易损坏,可以给宝宝在床上、地板上、餐桌椅上准备一些,让宝宝尽情地玩。      2。不要给宝宝食物。当宝宝吃饱后,就要把餐桌上的饭碗拿开,食物拿走,不能养成扔食物的习惯。一来食物扔到地上不好收拾,二来对食物也是浪费。       3。为了方便,妈妈可将玩具用线或皮筋儿拴在宝宝床头,当宝宝扔出去后,妈妈指导他再把玩具拉回来,这样,宝宝就不会够不到玩具时哇哇大哭了,同时也省却了捡东西的烦恼。(注意拴的绳子不要太长,免得绕到宝宝脖子上出危险。)      4。不要马上收拾。如果当宝宝扔出一个玩具后,你就马上收拾,那宝宝就以为这是两个人玩的游戏,玩得更起劲儿。因此,宝宝扔出玩具后,不要马上捡回来。而要等到把手中的东西都扔完,找你要时,你再捡回来。      5。家中的手机、手表等价格昂贵的东西注意要放在宝宝不易够到的地方,宝宝可不管东西是否能扔,是否昂贵,真要扔坏了可是一种损失。      6。爸爸妈妈有兴致陪宝宝玩的时候,也可以和宝宝坐成面对面,中间隔一点距离,一起拿个毛绒玩具扔过来扔过去,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这样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能力,还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怎样才是“孝顺”? 我以为孝顺不是要一味的百依百顺,而是要有理性的,父母的要求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是拒绝时应讲究方式方法。比如有的父母得了糖尿病,为了他们的健康对饮食必须进行一定的限制,这时就不能依着他们的喜好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不应生硬的拒绝,而应千方百计找一些迂回的办法或伤害较小的替代品;再如:假如我想初中毕业就去创业,而父母希望我考高中将来上大学,我和父母实在谈不拢,父母都说出了不答应他们就不许再进家门的狠话,我会伤心的走出家门,自己找房住,实施我的计划,我不会再在生活和经济上依赖父母,因为既然我选择了初中毕业就创业的路,而且知道这部符合父母的意愿,就一定要在和父母摊牌之前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这说明我已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否则父母就是对的,当然,我不会记恨父母说的狠话,我会经常和他们联系,即使他们会继续冷言冷语,我也不会放在心上,等我工作或事业稍有小成时(我一定会成功,因为当初我对自己的能力的认识是正确的),我会带上给父母的礼物回家给父母赔不是,说让他们为我生气、担心是我的错,请他们原谅,让我回家,其实我没做错,但是我用主动认错给了父母台阶下,而不会针锋相对非让父母承认他们是错的,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做人要长脑子,办事要讲究方式方法,父母说的做的肯定有不对的地方,怎样去对待就是子女的水平了,亲情是人类特有的享受,有总比没有好。不要总是在要不要孝顺上纠缠,其实无论古今中外孝顺都是人类的美德,真正应该讨论的是“怎样才是孝顺”。
感恩地活着 [转贴] 感恩地活着 转 时常听到人们抱怨生活的艰辛,感叹人生的不幸,诅咒命运的不公,他们把原本美好的生活当作一种劳役,把原本迷人的旅程当成一种畏途。每当此时,我总想告诉他们,以感恩的心情对待生活吧,生活就会回报你温馨的笑容。 感恩地活着,首先应该感谢造物主把我们造化为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的人。如果我们是一块石,一捧沙,一抔泥,将千年万载顽冥不化。如果我们是一颗树,一茎草,一枝花,则难免被嫁接、遭践踏。既便是一只动物,不仅要忍受生存的艰难,还要遭受弱肉强食的捕杀。有幸成为万物之灵的人,已经够幸运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父母,抑或我们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不是在偶然的机会相知、相遇然后结合,就不会有我们个体的存在。即便是这样,每个独特生命的诞生,在几千万个精细胞中只有一个才有机会与卵细胞结合,而我们就是这几千万分之一的幸运儿。看来,能成为万物之灵的人已实属不易。 感恩地活着,还应该感谢造物主把我们造化为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向老人抱怨自己的贫穷,老人说:“给你十万元钱,把你的双手躲给我你愿意吗?”青年摇了摇头。老人接着问:“给你一百万元,把你的一双眼睛挖给我好吗?”青年仍然不同意。老人又问:“给你一千万元,把你的大脑换给我好吗?”青年当然不会愿意的。老人说:“有一双手能劳动创造,有一个健全的大脑能思考,有一双眼睛能欣赏,这本身就是价值超过千万元的财富。”我常常想,如果自己是一个瞎子,不能感受光亮,终生在黑暗的深渊中沉默;如果自己是一个聋哑人,听不到声音,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将是何等的痛苦和不幸啊。即便是一个耳聪目明的侏儒,在不公面前的辩驳将会显得声嘶力竭,在强势面前的抗争将会显得多么的势单力薄,真的难以保证,自己的心灵不会在世人嘲弄的目光中变态扭曲,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世界充满仇恨的人,成为一个阴暗的人。 感恩地活着,应该感谢生活把我们塑造成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记得饱受疾患折磨的轮椅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人有来生,在心灵的残疾和身体的残疾间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现实生活中,由于人格的缺陷,心灵的残疾,许多人对身边的美好熟视无睹,对真情的关爱漠然处之,这种人比起心灵健全而身体残疾的人更痛苦、更不幸。每当看到一个个在生活重压下疲惫不堪的面孔,每当看到一个个为追名逐利拼死奔波的痛苦的灵魂,每当看到一个个相互倾轧充满仇恨的眼睛,我都庆幸通过学习和感悟,使自己成为了心灵健全的人,一个智慧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有了点石成金的魔杖,就会发现大自然的壮美,就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就体会到亲情,友情、爱情的可贵,就能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感恩地活着,你就会发现,生活真的很美好! 丁明烨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167703984>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