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花使者007 採花使者007
关注数: 15 粉丝数: 33 发帖数: 2,212 关注贴吧数: 17
中国女性痛苦根源! 郭翔鹤在新浪博客撰文《中国女性痛苦根源:抛弃三从四德》,说:一直感觉现代社会中国女人很痛苦,这种痛苦以嫁不出去为甚。是这样的吗? 郭翔鹤不是随口一说,而马上以30岁嫁不出去的当代老姑娘的事例来证明。通过报社征婚交友活动中,女人总是男人的几倍之多,女老总、董事长要么难嫁,要么离婚不断。成了家的女人,很多人跟丈夫同床异梦,或者在家里跟公婆吵闹、斗气,看着老公在外面彩旗飘飘闹心,还要到单位打拼受气,痛苦得不行。 郭翔鹤认为,究其痛苦根源,是不守“三从四德”而追求妇女解放的结果。这个观点很容易被网友骂为封建思想,主张迫害妇女。但这样骂的人,往往幼儿背古诗似的,嘴上说着封建思想和“三从四德”迫害妇女,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平等和解放不等同,女人跟男人同为宪政国公民,享有现代社会的自由恋爱、求职、保护女人天性等权利,并不是错误。但平等理应只是一种政治权利,如同女人可以有参加运动会的机会,却并不是要跟男人在一个场上去踢足球和打篮球。 今天女人在红色中国的平等,正是这种混在一起踢足球和打篮球,普遍走出家庭跟男人在社会上抢职业,废弃古今中外几千年女人专职从事家务劳动的自然分工传统,以同工同酬的方式把工作单位变成了家庭,又把家庭变成了社会单位。 西方女权运动并非妇女解放运动,只是自由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并没改变法国、美国女人家庭主角和宗教文化的家务传统。所以一个法国女排扣球手依然要去超市购物,她的法国丈夫根本不做家务,不洗碗,就是周末有空也不做。但在今日红中国男人一反古今中外文化传统,参与到超市购物甚至家务琐事之中。如果家庭还要存在,解放妇女出锅台,势必要男人转锅台。党中国60年,男女就这样违犯性别分工的自然法则生活,这样平等的结果:女人雄化,男人雌化。 今天男人雌化最形象的表现就是西方女人所指责的下蹲失相。男人爱蹲,在红中国监狱,男犯人和女犯人被等同起来看待而进行这种政治训练;在社会,是政治运动和文化教育营造的男女混合教育、工作的环境,批量生产成年的大男孩,比较自卑,面临今日社会职业设计的不合理,将家庭和单位混同造成自己不刚强,妻女遇难不能给予保护;女人阳刚失去温情柔情,为**、做人母时也就很难以女人的天然性情去跟丈夫和儿子相处,结果夫不爱、子不敬,所以很痛苦。 女人这种痛苦并非现代社会的必然。法国、美国等西方女人也讲基督教的妇德,虽然跟中国“三从四德”无关,却并不能说明“三从四德”在中国过时了。 女人“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的三个“从”是两人关系中的跟随:没有出嫁之前,女子要跟随爸爸,出嫁之后,要跟随老公,老公去世了,要跟随儿子。这是成年父女、夫妻、母子关系,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河之间的自然主从秩序。这里没有女人要被父亲、丈夫、儿子剥削压迫的政治含义。 “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并非随随便便的三从,而要以依据《周易·家人》中的“妇妇”之正道上的阴柔品德,与《周礼·天官·九嫔》所说持重守礼的端庄相貌、与人会话中随从温和的婉转言语和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治家之道。由此可知,“三从四德”其实是做女人的智慧。 “三从四德”有关的具体知识或许有一定的时代性,其妇道女德智慧却是永恒的。 三从四德因其内蕴妇道女德的永久智慧,故而女人逆行则痛苦,遵循即幸福。中国现代社会,女人不讲三从四德的天然智慧,势必日益失去山河、树藤似的自然的主从关系从方必有的女人味,日渐将在社会上、单位里仿效男人、参与竞争、投入运动中形成的粗鲁放纵、伶牙俐齿、满脸物质的雄风带入家庭,折不好被子、进不了厨房却擅长吵架把家庭当战场,丈夫说一句她马上有十句回击过去。 反过来推想一下:如果女人懂得三从——未嫁时将父亲当山而自己学水环绕,出嫁后将丈夫当树而自己学藤缠绵,守寡后将儿子培育成为阳刚男人,这个家主次分明并得当,两人关系和睦中的女人顺其自然、柔情似水感动父亲、丈夫、儿子,想不幸福都难;再如女人具有四德——品德贤慧、婉言温语、秀外慧中、理家能手,如此女人在小家里是碧玉,在大家庭是闺秀,做女儿柔顺父亲疼爱,做妻子贤惠丈夫恩爱有加,做寡母尊儿爱媳自然获得儿媳孝顺,合家欢乐而幸福。 女人不守三从四德,在外男人似地干事业,在家烈火似地跟丈夫和孩子争斗。如此女人,会很随便地抽烟喝酒吧,性情开放得想跟谁怎样就怎样,放纵者非常轻蔑家庭,成婚很难,没有无良家妇女的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的功夫,也无古代青楼....李师师、杜十娘、李香君们知书达理、琴棋书画、弹唱吟诗的技艺。处世轻佻、雷语连连、庸脂俗粉、家务无能的女人,傍大款、嫁好男无疑难于上青天,撞大运撞上一个大男人说不定第二天就要离婚,无论独身或成婚都与幸福无缘。人类社会 “解放”牌女人多了,人界跟兽界也就差不多了。女人如果动物化,享有不到为人女、妻、母的幸福,由她们养育的男人还有父、夫、子的幸福吗?
不惑以后该做的事!你做了几件? 1、建设家庭,从孩子教育抓起 40岁,孩子大多已经上了初中,正是人生奠基的节骨眼儿上。不顾一切地抓好孩子的学业, 使孩子在你的40~50岁前有个好大学和就业的好光景。如果孩子没教育好,只能说明你将度过一个郁闷的不惑之年。 2、注重健康,从锻炼身体抓起 40岁,无论如何,你的身体都将走下坡路,骨骼开始老化,皮肤开始松弛,肌肉开始松软,此时,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炎等很多病症找上门来。锻炼吧,再不锻炼就将晚矣。 3、多回家看父母 40岁,你正当年,父母却开始衰老。不出多少年,父母将永别你。多看看父母,多孝敬一下老人,多享受一些天伦之乐。记住,父母在,自己的心态才永远年轻。记住,你对父母的态度,就是将来你的孩子对你的态度。 4、找准方向,踏实前进,珍重事业,不许失败 40岁,你的事业方向已经定型,此刻,无论是就业还是职业,切勿冒进。记住,这个年龄经不起失败了,一旦失败,东山再起的机会非常少。因此,不要眼馋别人的职业和事业,不要眼馋别人的收入。 5、放弃点,再放弃点 我们不再是年轻人了,记住,一旦有繁杂的事务影响你的健康,那就要放弃事业,放弃前程,放弃金钱,放弃利益。学不会放弃,就将失去更多。一旦身处“紧急避险”的境地,就必须舍得放弃。 6、无论婚姻怎么不温暖,都不能轻言放弃 老夫老妻,即使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生活也已经磨合得水乳交融,因此,万万不可遇到婚外的感情诱惑而舍弃家庭。糟糠之妻是个宝,是最疼你的人。如果感叹感情不好,那说明你糊涂,早干吗去了你? 7、得有一份自己的爱好 如果这时候你还没有自己的爱好,说明你活得太呆板。爱好是生活的乐趣之一,譬如写作,譬如音乐,譬如运动,譬如休闲等等。40岁,无论你活得多么累,都要有份爱好使自己动起来。而且,爱好的重要性还在于,你能找到“一丘之貉”的朋友。 8、有一份浪漫的心情 学会玩,像孩子那样玩,使自己感受到青春的色彩。你可以像个孩子那样,有一份童心。必要的时候,可以玩得忘记回家。不过,无论如何,玩不可太疯。尤其不要玩感情,学会隐忍,学会安全,学会保护自己,不可玩火自焚。 9、记住,必须有一份积蓄 老人马上就老,孩子马上就上学,必须有一笔积蓄了。老人病了,需要你的积蓄来支撑老人的寿命。孩子上学,需要用你的积蓄去成长壮大。如果你没钱,那就继续过苦日子。没办法,这是命运安排的,抱怨无用。 10、心如止水,不可激动 记着,不惑的年龄,就是说明你把人生看明白了。因此,如果面对一股诱惑,如升官发财婚外感情非法收入等等,你都要想明白,自己能不能担当某些不良的后果。所谓从容,就是把一切都看明白了,不再浮躁,不再羡慕别人。就是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是什么身价。
中国父母是自私还是无私? 看完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儿子大学毕业,要创业,父母着急上火,希望儿子能有个稳定的饭碗,但怎么也拦不住,儿子非要创业,于是,在儿子最难的时候,父母拿出了自己一生的积蓄,自己的退休金养老金,交给儿子。全世界最无私的父母大概就是中国父母了,只要自己有,只要孩子要,什么都愿意,全部都愿意; 儿子结婚成家,父母要求儿子不能住得离自己太远,怕住得离自己远了照应不方便,父母要求儿子必须住得离自己近,必须能常常见到,而且还要早点生个孩子,因为他们想抱孙子,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守在一起,因为他们就是为这个心愿活着的,如果儿子媳妇不满足他们这个心愿,他们就觉得生活没有滋味,因为他们从有了孩子起,就把自己的全部幸福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现在孩子大了,你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会说我们的生活就是你们,我们做父母的做老人的不图儿女给家做多大贡献,就指望你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问题是,这是儿女最大的心愿吗?如果这是儿女最大的心愿,那亲爱的父母,亲爱的老人,您的儿女是啃老族就是您愿意的——您的儿子媳妇得把努力干活上进的时间都用来给您刷筷子洗碗捶后背揉肩啊! 上面说的父母,并不是俩父母,他们是同一儿子的父母,在儿子难的时候,创业的时候,他们拿出了全部积蓄包括自己的养老金退休金,但是当儿子创业成功,他们又要儿子的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儿子余生的所有选择都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所以说,中国式父母,说无私吧,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但说自私吧,还真是自私。 很多人说,欧美国家的父母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工作婚姻尤其是家庭过多的干预和介入,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不跟人家学学呢?亲啊,你怎么不说,欧美国家的孩子18岁就打工赚钱了呢?咱中国的父母,多数在有了孩子以后,就是为孩子活,这辈子所有的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比如说,电视剧《妯娌三国时代》里有一段台词,媳妇不明白为什么婆婆总是要做自己老公的主,媳妇对老公说:“你是她儿子,又不是她老公,凭什么什么事都得她做主,听她的?”儿子回答:“她是我妈!”媳妇说:“是你妈就可以做咱们的主?!”儿子说:“怎么不行啊?没我妈,我哪有今天?我挣的每一分钱都跟我妈有关!”媳妇反驳:“不对,你挣的每一分钱都跟我有关。咱们是夫妻,你挣的钱是夫妻共同财产,不是你妈的财产!”儿子立即朗斥媳妇:“怎么不是我妈的财产啊?我妈把我养这么大,我就算是她的投资,那我花什么钱办什么事,是不是得跟股东打个招呼啊?”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电视剧《妯娌三国时代》里,爹妈在儿子创业的时候,拿出了一生的积蓄,这要是按商业社会的规矩,父母确实是儿子的最大投资人,即使是天使投资,创业成功,也是要给投资人商业回报的!但天使投资,投资的是钱,所以回报的也是钱,而父母对子女的投资,是夹杂着亲情的,你要以为还完钱就完事儿你就是混蛋。父母把一生的积蓄给了你,让你创业,父母要的回报是什么呢?就是——他怎么对你的,你也得怎么对他,他为你付出了所有,你也应该如此——所以你不能按照你的自由意志生活,你得尊重他的意志,否则,你就是不孝,他就会特别伤心,觉得自己养了白眼狼。 你说这种父母自私吗?因为自己老了,怕孤单,所以就绑架儿女的生活,你还真不能这么说,你结婚要买房,父母给你了没有?你创业需要本儿,父母全力支持了没有?你要父母的支持帮助的时候,人家无私的给予了你,等他们跟你要点东西,你好意思说“不”? 于是中国式家庭就经常陷入“爱与自由”的矛盾——父母为了养育孩子培养孩子支持孩子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所以,你说孩子好意思像西方年轻人一样跟父母要独立要自由要自己生活的决定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