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KVJUMN qq562875538
关注数: 3 粉丝数: 23 发帖数: 6,464 关注贴吧数: 15
贴一篇刘慈欣的文章当见面礼了 来自蔡骏先生主编的《未来 罗生门》,非商业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 一万和十万个地球 文/刘慈欣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婴儿是十分脆弱的,小马出生后10 分钟就能自己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婴儿要在摇篮里待相当长的时间,这期间如果没有外界的悉心照顾,他们不可能生存下去,凭自己的力量,人永远无法走出摇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进化的需要,人的大脑体积较大,充分发育后则难以出生,只有提前生出来,也就是说,所有的人类婴儿都是早产儿。 如果把人类文明的整体看作一个婴儿的话,那么也是一个早产儿。文明的发展速度远快于自然的进化,人类实际上是用原始人的大脑和身体进入现代文明的。那么就有这样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没有外界的照顾,人类文明这个婴儿是否也永远无力走出自己的摇篮? 现在看来有这个可能。 在遥远的未来,当人们回顾20 世纪中叶至今的历史时,这期间发生的所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将被时间磨得平淡无奇,只有两件现在被我们忽视的事情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人类迈出了走出摇篮的第一步;二、人类又收回了迈出的脚步。这两件事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加加林飞入太空的1961 年可能代替耶稣诞生的那一年而成为人类元年,而阿波罗登月后太空探索的衰退,将给人类留下比被逐出伊甸园更惨痛的创伤。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太空开发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巨大的冒险,把太空看作人类新的家园,把人类的未来寄托在这样一个大冒险上,这在政治上是无法被接受的。 以上的理由论据坚实,似乎不可辩驳,也就决定了目前人类的太空政策和其所导致的太空事业的衰落。但让我们考察一下人类目前正在全力投入,并把其看作地球文明未来生存的唯一出路的一项宏大的事业:环境保护。 但人类对环保的投入与对太空开发的投入相比,大得不成比例。以中国为例,“十二五”规划中计划投入环境保护的资金为三万多亿人民币,但对太空探索,只计划投入300 亿人民币左右。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也相差不多。 太阳系中有着巨量的资源,在八大行星上,在小行星带中,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资源,从水到金属到核聚变燃料,应有尽有,按地球可以最终养活1000 亿人口计算,那么整个太阳系中的资源总量可以养活十万个地球的人口。 现在,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放弃了太空中的十万个地球,只打算在这一个地球上生存下去,而他们生存的手段是环保,一项与太空开拓同样艰巨同样冒险的事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