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qican
ljqican
关注数: 44
粉丝数: 184
发帖数: 11,107
关注贴吧数: 89
“之乎者也”嘅“乎”系唔读“在乎”嘅“乎”? 如题,读古文时谂到,求高手指点,小弟感激不尽。
发一个开平话潮语——甩脑 呢个词系呢两年先有嘅,我发觉开平嘅后生仔好钟意发明新词 甩脑就是个脑甩咗,大概相当于“脑残”嘅意思 你哋觉得点啊?
如果承认四邑话系粤语,咁粤语都有翘舌音。 本人就是开平人,四邑话嘅翘舌音非常夸张,个人感觉畀普通话仲夸张,不过唔系普通话噉翘。 你哋认为四邑话属于粤语嘛?开平人一般唔将自己嘅话叫白话,喺大学我就听过开平人指责另一个开平人唔讲开平话讲白话,老实讲四邑话区嘅人对粤语嘅认同感肯定比唔上广州、佛山等地,个人害怕会成为“推普”首攻之处,类似还有东莞,东莞市区嘅话同广州话差异都唔少,如何提高与广州口音差异较大嘅粤语地区嘅粤语认同感,的确系个问题。你哋对此有乜睇法??
呢道有冇钟意林颐啲歌嘅? 就系唱“墨尔本的翡翠”嗰个,广东电台嘅主持人,佢好似系就系唱粤语歌,佢啲歌我都几钟意,就来推荐一下,希望你哋钟意:-)
我想问一下,怎么没有吴语台? 我是广东人,路过问一下~~
几解广州人咔钟意将“谂”念成l**? 真系唔明,其它粤语区都是n、l分明嘅,唔通同香港人学哂?
珠江台的《天师钟馗》是不是没有播完啊? 因为是母语配音,挺喜欢的,可今天就完了!不是说有六个单元的吗?怎么那么快就完了?有谁知道的?
请问“网易”嘅“易”读“二”还系“亦”? 如题,我一直读“易”,但系有人话读“二”,现在有外嘅朋友问我,我唔系好确定。
请问“使用”嘅“使”念“洗”还系“史”? 一直念“洗”,昨日睇翡翠台新闻,发现有人念“史”,究竟我错还系佢错?
我今年理科513分可以进贵校吗? 如题,望有人解答。
大家一起来学马冈话! 身为一介马冈人,当然要识讲自己嘅母语啦!我虽然以前到东莞住佐十年,不过还系可以日日讲马冈话,觉得自己实在幸福!卡时大家讲下有乜马冈话,等我们大家学习下。我开介头啰: 几解:为什么 哪幅、哪处:哪里 屋企:家 畀:给 到哪幅:在哪里 返屋企:回家 返学:上学 婆娑:月亮 ……请大家继续跟帖支持!
你们觉得Magic Linux怎么样? 如题,我是初学者。
请问朝鲜半岛推广彦文前,中国和他们的书报可不可以通阅的? 好像也就是几十年的样子,有哪位知道的来指教一下。
关于对郑码简码看法 郑码的确很强大,不过打对单字派来说,郑码的简码真的用的相当麻烦,很多二根字没有,如“名”,“回”,按规则按了两个区码,没有出简的话就要重新打过了,我认为二三简的前二码应该都是组词码才好,不要全码一套,构词码一套,然后简码又一套。两根字打简打空应该可以用第一码的位码来,如“rjs 名”“jjd 回”等。这样不是很好吗?
请问港澳用什么规则? 看晚报杯的时候,发现不记得哪个省和澳门队打的时候,结果是算目的。他们不是真的这么哈日吧?故意舍近求远?
对于一些古今异义的字词该怎么处理? 我个人对文言文挺感兴趣的,也尝试用文言文,不过对于一些古今异义的字词该如何处理?如“妻子”、“卑鄙”等,是用回以前的意思,还是用现在的意思?
中国人提倡“去中国化”是为了什么? 别人韩国人“去中国化”是他们的民族主义使然,但身为中国人,却提倡去中国化,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融入英美人的世界就真的那么自豪?只要是有一点中国特色的,就说要废除,如汉字,更有甚者,包括汉语。可悲的是其中还包括一些大名鼎鼎的学者,如吕叔湘、柏杨,我倒看看什么时候有人提倡废除筷子,全民染发,到时肯定有专家跳出来说:全民染发可以创造多少GDP云云…… 可笑更可悲!
个人对郑码的简码的看法…… 郑码的全码的确是一流的,但简码就不是很好了。个人认为,以后的郑码规则可能更实用:首根区码+次根区码+末根区码+末根位码+a 这样的话,如“估”和“做”这样的字就都可以有三简了,而且把“名”编为“rja”就不怕打简打空了,大家觉得怎样。
建议两岸共同制定个《传统汉字表》 不叫繁体字,也不叫正体字。叫“传统汉字”,好像英语里也是这样叫的…… 既然有这么多人对“传统汉字”念念不忘,有句话“存在就是合理的”,那就顺应民意,教大家如何用,免得用错。
喜欢唱歌的男的来报一下到吧! 最好标明一下是哪里人。 我是广东开平人
是马冈人来报个到吧! 可以的话标一下性别、年龄。
我广东474分,该不该复对。
为什么说汉语言比英语更优秀 其实中国人更聪明(转载) 汉语英语发音比较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汉字不要再简化了! 很多人说要把汉字再简化,说要让电脑好处理,我坚决不同意,为什么要让活的人让死的电脑啊?电脑只能处理0和1,那是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改成0和1啊,现在的汉字都有点简的莫名其妙,如“时”字,本来是形声字,现在把土去掉后,什么都不是!
【说几句】我看黄蓉 你们说有这样的人吗?对不住别人,不是想着如何补偿,而是为了防止别人报仇,想先下手为强,干掉别人!黄蓉对杨过就是这样!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