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如雪
回风如雪
运动是生命的灵魂,爱生活就是爱运动。。。。。。
关注数: 108
粉丝数: 311
发帖数: 13,287
关注贴吧数: 160
【原创】八卦古今美女镇楼 【原创】八卦古今 美女镇楼
我们离百万有多远 纯讲故事,道听途说的多,欢迎讨论。
【浅谈】美帝发动贸易战为哪般? 镇楼,很久没写,以下观点,拾人牙慧的一部分,道听途说的一部分,认不认同是其次,关键是找个漫漫长夜的谈资。
微博在纪念‘哥哥’,我来说几句 微博在纪念‘哥哥’,我来说几句。
【时政乱弹】忍一时,争千秋 开个长贴,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来这里分享。无图可镇此楼。
从近期中印边界纠纷到印巴交火 中印边界纠纷,是印度总理魔笛到访美国前后发生的事情。这件事凸显了美印两国对中国国力增长的焦虑,之所以采取不丹与中国边界闹事,说明了印度虽然暂时与美国沆瀣一气,但是心虚,不敢真正得罪中国。如果有底气,说实在的,军事之外的手段很多种,犯不着边界搞事;真想往死里得罪中国,直接在麦克马洪线附近的中印边界搞事。美国想给中国添麻烦,印度留了个心眼,打了个折,从这点看,印度并不想也不敢开片,他只想迟滞中国。 先暂停,应朋友之约出去接个人。爱车镇楼。
【求安慰】今天开车,与摩托剐蹭了。 大正月初八,郁闷死我了。
【原创】谷歌回归有感 【临江仙】 铁骨当年磐石硬, 真是威武难屈。 几声民主与人权, 骗得群众断肠哭。 往日豪言犹在耳, 反学鹰犬匍匐。 乞怜摇尾吐奇言, 要做诸夏好鸿鹄。
说说美帝军事“强大”的背后 Rt唠嗑骗经验,大家表太严肃,和气生财。
在中国台北,吧友有啥要问? RT
前往德国的路上,不清蒸的食物不吃
纠结,zero又出来了,没碎片买。 如题。。。
炮娘入手,感谢国庆活动的金金 哈哈^ω^
12区四天的酋长晒黑,求地中海难民船 我要去德国做欧皇。。。
12区第三天的状态 没图,我会说好几个鸡ba。
不知道换啥好。国庆活动连续中两个珂珂。 如题
有个人说印度很团结,吧务勿删 我发图。
给你们看看日本人的高素质 一楼献给度娘。
【iPhone 举报】垃圾帖子,毁谤中华文明。。 举报:印度 吧 嫘祖是妓女——你们满意了吧? http://tieba.baidu.com/p/3467444380
【诗词楼】资治通鉴人物及事件 在诗词方面,一直很业余,从未专业过。前几天,故旧来访,小酌了几瓶,感觉没有抄读的状态。那么,就起个诗词楼,跟吧友们切磋切磋。未必每日都更,以前胡乱写的也不会放在这里,只写新的。
【健身】希望坚持 前几天骑行手、脚摔伤了,感觉体重什么的都反弹了,还是开个帖子希望自己继续坚持锻炼,不能半途而废。
我的另类《资治通鉴》 本来想买一套收藏版的,但是看了好长一段时间,难以取舍。思来想去,书如果买来不看也是浪费;于是起了个念头,抄一套书送给自己,这样也可以逼自己完整读完。 一天至少要抄1000字,一年至少36万,大概37卷。目前已经抄了大半年了,到24卷的样子。
白帝城托孤后蜀汉战略走向 RT 用手机码字,吧务误删
早睡记录 希望每天11点前睡觉。 最近工作忙,希望能坚持。
求助:高丽参如何吃? 年底时得到一盒高丽参,但家里人很嫌弃,说跟树根一样。现在参拆包了,不好意思转送别人,到这里求助下。高丽参怎么吃比较好,有什么效果和副作用。
立贴为证,坚持每天锻炼 以前有锻炼过三、四年,停了大概将近一年;今年的2月18日开始,又继续锻炼,今天刚好满四周(一个月);以后每天都尽量坚持锻炼,把每天的运动量记录下来,立贴为证。
【抛砖引玉】形势决定胜负——三国战役浅析 应大吧之请,在这里开帖。我只发前面几个章节哦,麻烦大吧帮我把剩下的搬过来。
【抛砖引玉】形势决定胜负——界桥之战浅析 由于吧主只要官渡之战前,所以名字改了改。
冰魄仙子的本尊是谁 看完本章后,个人有种感觉,冰魄仙子的本尊很有可能入魔了,而且在魔界的阶级不低。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人界出现的那个古魔分身(最大的那个boss是女滴),还有前几章出现的魔影(也有女滴),很有可能抽取血灵的时候还不是魔,后面却成魔了(与功法有关,又受人追击,为了不陨落只好立地成魔)。
风过祁山——武侯北伐始末 突然有了热情,想写关于诸葛武侯北伐的大长篇,但不知道要用什么体裁——小说或是《百家讲坛》那种,还在构思中。武侯的北伐素来争议很大,后人对其褒贬不一,我想写的是偏向褒扬一面的,却不知从哪里落笔,也许这就是世人所谓的“万事开头难”。 正文暂时还没有,先用一首《满江红》广而告之,嘿嘿。随便写写,朋友们拍砖也可,进来捧捧也可,但千万别口出秽语,我心理素质不好。 注:正文我会在前边加【正文】显示,未标的则是探讨的。
漫谈刘备与曹操 1L献摆渡
【长调】兰陵王-赤壁风云 【兰陵王】赤壁风云 寒风起, 号角声声赤壁。 舞麾帜,如林旌戟,蔽日遮天怒潮碧。 残云远空际。 谁使, 健儿效死? 西江上,千舸争流,骇浪惊涛万帆立。 白波竞相逝。 水阔任激流,河川雄丽。 奔腾似马三千里。 黄叶落崖下,几多萧瑟,都随沉浮看雁字。 沙洲又嘹唳。 霹雳, 乱弦矢。 剑影碎刀光,长戈折戟。 虎贲北溃白旄靡。 正华容霜雪,亡途迢递。 苍茫望断,鹰垂翼,竟已矣。 【释义】 麾帜:将帅的旗帜。 旌戟:旌旗与棨戟,用作官员出行的仪仗。 空际:天空。 嘹唳:声音凄清而响亮,如,雁声嘹唳。 弦矢:谓弓箭。 白旄: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也可比喻出师征伐。 已矣: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 【词牌】 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韵,次段五仄韵,末段六仄韵,宜入声韵。 【定格】 中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韵)。 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中仄(韵)。 平仄(韵), 中平中仄(韵)。 中平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中仄平仄(韵)。 仄中仄平中,中仄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中仄中仄(韵)。 中中仄中仄(韵)。 平仄(韵), 仄平仄(韵)。 仄中仄中中,平中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中中中仄,中中平仄(韵)。 平平中仄,仄中仄,仄仄仄(韵)。
【诗词曲赋】新雁过妆楼-暮秋(新韵) 【新雁过妆楼】暮秋 岁月如梭, 秋暮又、寒树陌上婆娑。 日头斜挂,空照碧水泊泊。 抬首红霞遮玉宇,低眸翠幕掩村郭。 正蹉跎, 暗风四野,萧索烟波。 萦怀往昔乐事,最欢歌笑语,近日无多。 欲述衷肠,亭内锦瑟闲拨。 勾出明月皎皎,过高麓、阴晴谁复说? 浮云落,朔雁飞天外,都付斟酌。 【释义】 翠幕:比喻苍翠浓荫的林木。 朔雁:指北地南飞之雁。 【格律】 中仄平平(韵),平中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平中平仄仄,仄中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从《三国演义》想开去 行文之前,不得不再次鄙视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过分抬高了一些人物,使得后人们走入误区,认为某些人至始至终都具有左右大局的能力,从而使得他们的人品遭到质疑,例如诸葛亮。《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对国人的影响毋庸质疑,而且在它问世的数百年来,它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民,它对某些人物张冠李戴的描述,对某些事件似是而非的附会,使得元明及其以后的华夏人愈发迷信厚黑,彼此间的信任愈发淡薄。也许罗贯中先生出发点是好的,是要塑造一些有仁有义的人物形象,可客观上却使得一些忠厚老实、坦诚有信的人物被演绎成假仁假义,例如刘备。 现代的人很难明白,尘世间会有如此重情重义、坦白布公的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世上不会有这号人的存在。 叔齐、伯夷为了让王位出奔,这类事情如果放在现代有可能发生么,即使发生了,我们也会说是做作;他们的作为,我不能理解,相信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多数人也不能理解,甭说王位,哪怕是县委书记让我做个屁大的公务员,我也会屁颠屁颠的跑去。 东晋时期的周伯仁,救了王导一家几百口人,却没有跟当事人王导说一声,让王导产生了误会。结果王敦大权在握时,将周伯仁杀了。像周伯仁这样的人,我同样不理解,换了我是周伯仁,别说救了人家,就算没救也会拼命往身上揽功劳;如果遇到委屈,甭提到死都憋着,让憋个半天我也得喊救命。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无非想表达,我们不能理解的,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我们所能理解的,也并不意味着尘世间的所有人和事都得按照我们所能理解的来运转。 我们不是神,不是手握大权的王霸(当然,观者中如果有这类大神或者很有希望成为大神的超超级潜力股,就当哥说的是屁话),也不是开府仪同三司一般的人物;我们只是凡人,一些再普通不过的人,我们没有卫阶的飘逸出尘,没有张飞的勇毅无敌,没有关羽的忠义,没有典韦的舍生忘死,没有刘备的坦诚有信,没有荀彧的王佐之才,没有赵云的浑身是胆,也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更没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我们只会乐的时候喊爽、苦的时候喊痛,在这浩淼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只是一些细小的尘埃,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所以,我相信,历史上的刘备、诸葛亮等人尽管不是完人,但是他们确实是忠诚有信、敢作敢为、不计生前身后名的人。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但是太多的历史硬伤、太多的附会之说和太多的断论(例如马谡一案一直是个迷,却被断论成诸葛斩他),使得原本血肉丰满、光彩夺目的历史人物变得黯然失色。
蜀汉灭亡非诸葛之罪 蜀汉不能问鼎天下、反而灭亡的罪人是谁呢?有人认为是不顾国力矢志北伐的诸葛亮,据我看来,蜀汉灭亡,不能归咎于孔明先生。 倘若没有诸葛亮等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的基业能否建立还是个未知数。倘若将王朝覆灭归咎于忠诚正直、为信念奋斗不息的人身上,这是很不公平的,也是极其刻薄的。倘若生前不计荣辱和得失、明知不可为而呕心沥血为之的人被冠以罪人名号,我想这个世间再难有人为了所谓的忠诚正义而燃烧生命了。 三国一局棋,处在其间的人都是命运的棋子,他们很难猜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时代带来怎样的影响,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他们所能做的惟有尽己所能,唯有勃发向上。 智略超群的诸葛亮,从刘备手中接过残破的川蜀时,就已经明白蜀汉无法一统天下。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倘若为了历史美名,他更应该投靠曹魏势力,毕竟曹魏比蜀汉和东吴绑在还要强大几倍,这点从后来的西晋混一三国可以看出端倪。从某个方面说,我们这些后人应当感谢陈寿先生,是他相对客观的描述了三国人物,史书中没有出现妖魔化或者低能化的孔明。 蜀汉为何无法统一全国?这是因为蜀汉的基础太薄弱了,人口稀少、地方狭小、民众开化程度低、战略资源稀缺,这些因素制约了蜀汉的向外发展,甚至导致蜀汉越来越弱,最终灭亡。 首先人口方面,从史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终蜀汉数十年,蜀汉的人口在百来万上下徘徊【1】,写到这里我们不由不佩服诸葛亮的内政能力和军事才能,这么薄弱的国力还能发动北伐战争,并且在对魏攻势中屡占上风。以蜀汉的国力来计算,诸葛最多只能征发十万【2】上下的士兵和民众进行北伐,扣除必要的驻防兵力两万和负粮兵【3】一万,实际可投入战斗的士兵数很难超过七万。 而魏国国力相对蜀汉而言就强盛太多了,人口大约在四百五十万【4】左右,幅员辽阔,并且可以征发乌丸的精壮作为扈从军【5】,因此每次对阵的兵力颇厚【6】。即便这样的情况,魏军与蜀军对战却几乎处于下风。 许多人认为国力如此疲弱,诸葛亮不应当再发动战争,这种观点恕在下不能苟同,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并且蜀汉不发起进攻,魏国难道会坐视敌国发展么?当然不是这样,建兴八年,魏方分兵三路大举进攻,目的地是汉中的南郑。第一路,由曹真率领,走斜谷。第二路,由张郃率领,走子午谷。第三路,由司马懿率领,从襄阳出发,溯汉水而上。后来因为连续数十天的大雨,魏国才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其次,地方狭小,蜀汉只占有一州之地,矿产资源也有限;而魏国占有十州之地,占有各种战略资源,例如宛城,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重要的铁产地。 第三,民众开化程度低,再加上人口基数小,导致蜀汉一地所出的人才极其少。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事必躬亲常常被人指责为不愿意信任人,不培养人才,从而导致蜀汉人才凋敝,这是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在黄河流域附近的翼州及周边地区,而益州在唐宋以前出现的人才本就不多,更遑论战乱频繁的三国时期。将客观情况归咎于某个特定的人身上,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诸葛亮生前擢拔被刘备轻视的蒋琬等人,而这些人也在诸葛死后为蜀汉的稳固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大伙儿不必拿错用马谡一事来抨击诸葛,识人颇明的刘备不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么? 至于不采纳魏延提出经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谋略,也被许多人诟病。很多人将诸葛亮不采纳该谋略的缘由归纳为猜忌魏延,其实这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在诸葛亮麾下,魏延始终得到重用,二人的关系不能说非常好,但至少是融洽的。诸葛亮为何不能采取魏延的策略,主要是因为蜀汉的国力太薄弱了,经不起这场豪赌,倘若败了只是损失些兵马,也就罢了,如果连魏延也陷在长安,那就得不偿失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