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听涛 源头听涛
关注数: 9 粉丝数: 88 发帖数: 1,249 关注贴吧数: 2
又一名片:宁强跻身“中国名茶之乡” 日前,从中国茶叶学会第四届“中国名茶之乡”评选办公室传来喜讯,宁强县从全国23个重点产茶候选县(乡)中脱颖而出,获得 “中国名茶之乡”荣誉称号。 宁强是全国少有的高香绿茶产区。近年来,该县把茶叶作为富民强县的五大主导产业之首来抓,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扶持及考核办法,依托龙头引领、园区助推、政府服务模式,加快茶叶产业发展;依托汉水源头、大安溶洞群、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建设了3个茶叶旅游示范片,在茶叶基地建设、加工厂建设、资金投入上予以重点扶持,实行连片开发、集约经营;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茶园发展和茶叶加工及研发,同时积极争取省、市产业化项目资金,并整合其他涉农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2009年以来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加工厂建设、新品种机械引进示范以及产业宣传推介。 在茶园经营模式上,该县大力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出租、转包、转让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以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租赁茶园,共流转承包茶园6000多亩,加速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13.22万亩,形成沿两江(汉江、嘉陵江)流域,覆盖13个镇,129个行政村的茶叶产业带。建成6个万亩茶叶大镇,发展1000亩以上的专业村32个,种茶农户1.59万户,从业人口近8万人。到2013年底,该县兴建茶叶初制厂262家,精制厂15家,拥有各种加工机械2800余台套,培育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叶专业化公司35家。2013年底,全县茶叶年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茶叶总产量达5210吨,产值6.56亿元。今年计划新建茶园25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示范园1200亩。今年新引进公司化经营的茶叶企业3家,新建马家河、草坝场茶业产业带。该县还不断加快茶叶品种引进和新产品研发,茶叶品种示范园正在在建设中,金牛红、千山红、泛珠红、羌州红、碧缘红等7个红茶品牌成功面市,全市首个青砖茶系列产品也从宁强走向市场。 近几年,该县茶叶在各类茶事活动中荣得省级以上金奖30余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出口日本、俄罗斯等国。茶叶在成为宁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同时,也成为宁强绿色产业的代表产品和对外推介的形象大使。
外宣力作:古镇青木川入选人民日报“美丽中国.最美乡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per.people.com.cn%2Frmrb%2Fhtml%2F2014-06%2F22%2Fnw.D110000renmrb_20140622_9-04.htm&urlrefer=4753826e25cf09646269e850e4c7d5e0 她,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作家叶广芩笔下同名小说的惊鸿一瞥,青木川的神秘面纱,才翻越莽莽秦巴,向世人掀开了美丽一角——   西连四川、北邻甘肃,这里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历史上更曾是商贾往来的要地。登高俯望,云卷云舒,如黛群峰,四面环抱;与起伏秀美的天际线相映成趣,一条金溪河呈新月形蜿蜒而过,潺潺流水之上,飞凤桥横跨两岸,也连接着青木川的昨天和今天。   桥的一旁,是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老街,顺河势而成弧形,因而得名“回龙场”。漫步其上,时光仿佛在这里被拉长:蜿蜒800多米的青石板路两侧,260余间明清古建筑房屋留存至今。“大多都是两进两层结构的四合院,亲朋邻里祖祖辈辈在这里。”68岁的魏树仁坐在自家斑驳的门廊里,和着村民们一成不变的惬意节奏抽着旱烟袋;街对面,唐世盛绸缎店、荣盛昌百货店、同济堂中药铺、荣盛魁旱船房等建筑,似乎仍诉说着青木川往昔的开放与繁华。   当地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当属占地2000平方米、由新老两宅组成、俯视成“田”字的魏氏庄园。老宅分前后两进加一个过厅,有房屋61间,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门窗雕花镂空、饰有花鸟鱼虫,地面由白石灰、桐油、糯米粥等混合铺就,属于典型的陕南传统庭院样式;新宅则是西洋建筑风格。整个庄园中西兼具、珠联璧合,不负“凤凰遥对鱼龙池,神仙居墅度华年”的美誉,去年和回龙场老街一起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都可成为作家笔墨间令人回味悠长的所在。   2008年汶川地震,曾对当地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当年7月,政府开始了对老街房屋的维修以及周边新村落的建设。如今,古建筑群风貌大多修护如初,在飞凤桥的另一侧,村民在仿古建筑中经营起了土特产销售生意,一条新街与古街隔河相望间,所承载青木川人的记忆与期盼,同时在升腾。 小贴士   怎么去:从京昆高速到宁强站出站,沿宁青公路进入青木川   吃什么:凉粉、山野菜、根面饺子、鲜竹笋、浆水软饼、萝卜干炖猪脚等   玩什么:游古街、看魏氏宅院,体验汉羌独特文化魅力  怎么去:从京昆高速到宁强站出站,沿宁青公路进入青木川   吃什么:凉粉、山野菜、根面饺子、鲜竹笋、浆水软饼、萝卜干炖猪脚等   玩什么:游古街、看魏氏宅院,体验汉羌独特文化魅力
青木川:腊月婚嫁,春倌说春(图)  过年过年,吃肉花钱。在青木川乃至整个陕南,无论城市乡村,腊肉是每家每户过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之一,腊肉还是陕南人请客送礼的传统大礼。所以,熏腊肉是当地人腊月里最重要的事情之 一   2014年1月21日,青木川居民做好的一桌“辅堂宴” 本报记者 李勇钢 摄腊月的青木川家家户户都在熏烤腊肉 本报记者 李勇钢 摄 进入腊月,青木川街道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婚嫁。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有人家娶了来自关中的女子,邻居们都纷纷夸赞新娘贤惠漂亮。每每新娘用关中话谢客,人群里总是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   也有人家娶了几公里外的四川或甘肃的新媳妇,虽然隔了省,口音竟然和当地人相差无几。腊月是整个陕南婚嫁最集中的季节,来自四乡八邻的亲友们吃着“流水席”,谈论着过去一年的往事,同时也纷纷打探对方来年的打算。   “流水席”连吃四天 过路客也来吃   在腊月的陕南乡村,“流水席”的特点是必须连吃四天。这四天里,无论是亲友还是过路客,主人都会热情地邀你入席。宴席一般都是摆在村子的街道上,十几口冒着热气的铁锅一字排开,有数十妇女在灶上忙前忙后。   几十张饭桌也是一字排开,占了半个街道。桌子上摆的是当地最有名的“辅堂宴”,大碟子大碗颜色很是艳丽。酒是当地人自己煮的“包谷酒”,喝一口,据说全身能热乎好几天。   这个腊月的酒席上,村民们谈论最多的是一部叫《一代枭雄》的电视剧。因为电视剧里的风雷镇就是今天的青木川,电视剧里的腰挎盒子枪的何辅堂,就是镇上许多人的远亲魏辅堂。   “辅堂宴”是当地传统的酒席,据说最早叫“十大碗”,只有大户人家逢年过节才能吃到。民国时期,魏辅堂用这样的酒席专门招待像胡宗南这样的贵宾。这些年随着青木川发展旅游业,“辅堂宴”开始走出青木川,走出汉中。   今年88岁的青木川镇人魏元霖回忆说,解放前每逢正月初二,本家魏辅堂就会用这样的“十大碗”宴请镇子上在外读书的高年级学生。“魏自己不喝酒,也从不劝酒,饭毕他都会给每个学生娃娃发钱,说是来年的学费。有好吃的还发钱,所以解放前青木川的学生娃娃最喜欢的就是过年。”   从中学教师岗位退休的魏元霖出生于1926年,他和原名魏元贵的魏辅堂是同辈人。说到年俗,老先生唱起了一首歌谣,他说这首歌谣自己打小就在唱: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歌声落,周围人一片叫好。老先生自己也笑了。   年年熏腊肉 家家厨房堂屋一片漆黑   过年过年,吃肉花钱。在青木川乃至整个陕南,无论城市乡村,腊肉是每家每户过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之一。所以熏腊肉也是当地人整个腊月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87岁的青木川人瞿树银年轻时曾跟随魏辅堂“背过枪”,他同时还是当地民间熏制腊肉的“老把式”。腊肉又叫熏肉,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产特产。老人告诉记者,这在陕南是请客送礼的传统大礼。他说,解放前陕南人走亲戚不是提点心水果,而是习惯相互送腊肉。   关于腊肉的起源在陕南有许多典故。瞿树银老人的说法是,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走陕南,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张鲁感叹“世间好吃不过腊肉尔”。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在今天的陕南秦巴山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趁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到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用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因为常年熏烤腊肉,所以就有了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陕南传统民居的厨房或堂屋里都是一片漆黑。   汉中市汉学研究会会长姚璞说,在地道的陕南人眼里,熏好的上等腊肉应是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腊月的陕南,随便走进路边一户人家的堂屋,你总能看到成挂的腊肉悬挂于屋梁上。肉下,总有一群人围炉烤火、谈天说地。   “春帖子”递手上 再来一段祝福语   在今天的汉中和整个陕南,依旧流传着“春倌说春”的古老传统。春倌一般都是当地年龄较长的农民。所谓的“说春”,就是把一印在纸上的“春帖子”送到群众手上,并同时送上一段文字讲究的吉祥祝福语。春帖子上依照古老的推算法得出的当年气象、稼获、市场与运势,向大家作预报性的提示。解放后,这样的“春帖子”逐渐被对联所取代。   在汉中,如今“春倌”数量最多的当属南郑县。南郑县健在的39名“春倌”中,唱词记得最多的当属85岁的杨昌荣老人。据说老人能唱近一千首“春曲”。   据南郑县文化馆王庆和馆长介绍,民间春倌说春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许多春倌可以因时、因地和周围环境气氛即兴编词演唱。传统唱词一般都比较高雅,艺术色彩较浓。如《跲门歌》:“一进门来喜气生,神仙送宝马驮金,此处本是兴隆地,天赐摇钱树一根……”   王庆和告诉记者:“春倌说唱七十二行的唱段非常多,对铁匠、木匠、泥匠、染匠、剃头匠、医生、教师、打猎的、撑船的、经商的、做官的、僧家、道士、神汉、巫婆等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唱词。”   据说在今天的陕南乡村,如果运气好的话,腊月时节依旧能遇到走村串户的“春倌”。   在解放前,对于春倌村民们往往都要封礼答谢,比如用升子或斗盛上粮食送给春倌,春倌则将粮米装进肩上的褡裢之中。春倌走时,顺手拿走门外立的蒙古棒,以示带走主人家的晦气、厄运,让主家平安。春倌到任何一家,堂门可进,但绝不能走过堂屋脊檩或进入内室,否则,主人要找春倌的麻烦,且不给春倌封礼。   这些年,随着生活和经济环境提高改善,村人往往用5元或10元甚至数量更多的红包答谢春倌。   南郑人白塔说,每年腊月家里人都要准备好给春倌的红包,但如今春倌能不能上门,完全是一种运气。王庆和馆长担忧地说,如今南郑县年龄最大的春倌已经85岁了,最年轻的也50多岁了,和许多民间艺术一样,这一民俗艺术也正面临着断代和失传的困境。“80岁的人教60岁的人,60岁的人教50岁的人,50岁以下根本没人学,注定将来要失传的。”(华商报)
这真是福音,电视购物烦人的 新疆兵团卫视和四川卫视所有商业广告被暂停 1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给予新疆兵团卫视和四川卫视暂停商业广告播出处理的通报》,决定自1月9日零时起至16日零时,暂停四川卫视所有商业广告播出7天;自1月9日零时起至24日零时,暂停新疆兵团卫视所有商业广告播出15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卫视频道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自1月1日实施后,全国各级卫视频道认真遵照执行,开局情况良好。但在总局三令五申和多次责令整改的情况下,截至1月6日凌晨,新疆兵团卫视播出的“鬼谷子下山大罐”和“香薰睡眠宝”,四川卫视播出的“中华玉兔登月紫砂壶”,时长均超过20分钟,严重违反了总局有关规定,在全系统和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为严肃纪律,总局根据《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违规处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作出上述处罚决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强调,规范卫视频道电视购物短片广告播出秩序,事关媒体公信力,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卫视频道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切实履行电视购物短片广告播前审查把关职责,坚决杜绝违规问题再次发生。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要切实承担监管责任,加大对辖区内卫视频道的监管力度,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管理规定贯彻执行到位。
宁强道模范引领社会新风尚 平凡善举书写人间大爱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x.sina.com.cn%2Fhanzhong%2Ffocus%2F2014-01-01%2F11109744.html&urlrefer=67b49d2f89fd23e58a5316389d191b33 如今在汉中市宁强县,总有一些衣着简单、生活简朴的人,他们用最朴实的价值观,诠释了“守信”、“向善”、“奉献”的精神;他们以关爱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以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责任担当,彰显着人间大爱,引领着文明新风尚。   平凡善举书写人间大爱   豆蔻年华的李小琴,在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中,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承担起照顾多病的爷爷和聋哑养父的重担。爷爷瘫痪在床的日子,她一口一口喂爷爷吃饭,清洗爷爷的脏衣裤,给爷爷端屎倒尿;柔弱的农村妇女郭玉琴对残疾的丈夫不离不弃,爱亲之心百折不挠。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担当沉重的责任。   走在慈善公益路上的王虎,3年行程2万多公里,走访100余名贫困学生家庭,拍摄近3000张爱心照片,为那些贫困多病的孩子筹集善款10余万元;72岁的王建军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持捐资修桥铺路,只为村民出行方便;刘光军坚守诚信,不仅赢得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更收获了他人的良好口碑;危难之际显身手,勇跳粪坑救人的好男儿陈辉;从医18年的谷欣荣,始终牢记“救死扶伤”宗旨,拿医院当家,视病人为亲人,为百姓健康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   在该县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谷欣荣等9人获得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陈宝强等3人获得提名奖。截至目前,该县已有3人获得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汉中市首届十大孝子”称号,54人获宁强县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荣誉称号。两年一次的表彰大会,就是一次感动人心的力量传递。   “好人”帮“好人”演绎爱心接力   李小琴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人们,她的境况得到王虎等爱心人士及学校老师等许多好心人的关注和帮助,这实际是一个“最美”激发另一个“最美”的连锁效应。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教育和灌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也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导。近年来,该县坚持把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作为加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在全县广泛开展“唱道德歌曲、学道德模范、诵道德经典、知道德礼仪”等道德实践活动,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在汉中市开展的“感动汉中”人物评选中,大安镇汉源村村医刘永贵、宁家湾村村民陈辉荣获“感动汉中人物”提名奖。   在推荐、评选道德模范活动中,该县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全县“身边好人”资料库,坚持两年开展一次县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成立组委会,建立评选活动领导机制。在评选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活动中,把建立道德讲堂,开展学习宣传关爱道德模范作为硬指标检查考核。同时,及时巩固评选活动成果,建立评选活动的长效机制。   向模范学习让道德传承   该县道德模范都是普通老百姓,县委宣传部部长魏巍说:“我们评选道德模范就是要推选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人物,让推出的道德模范可敬、可信、可亲、可学,让推荐评选成为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载体,让广大群众知道,道德模范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促进公民道德实践,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个道德模范,都是一面引领我们向前、向上、向善的旗帜。该县把道德模范当成一本本鲜活的教科书,指引人们的道德方向,引领社会和谐发展的步伐。同时,树立了尊崇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每年春节前夕,县文明委、宣传部都要登门走访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各文明行业、单位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常年组织志愿者开展专项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褒扬激励机制,引导人们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彰显道德模范崇高的社会地位,树立起关爱好人、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
美丽宁强人---嘉陵江中的生死营救 11月2日,嘉陵江畔的宁强县燕子砭镇毛坝子渡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该镇社区居委会居民冯世贵携祖孙三代及其亲朋好友20余人,给渡船船主徐生全送来了“舍身救人真英雄”锦旗和慰问品。冯世贵拉着徐生全的手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如果没有你,我的孙女瑄玥说不定咋样了。是你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这个家第二次命!” 10月19日下午4点,5岁的冯瑄玥和6岁的邻居男孩胡俊熙摆脱了大人的看管,偷偷地来到门前的嘉陵江河滩玩石子。玩了一会儿玩腻了,两个孩子蹲在江边,把手伸进水中想捉鱼,忘乎所以间,两个孩子一不小心都掉进了冰冷的江中。所幸江中水并不深,也不急。在水中扑腾了几下,胡俊熙挣扎着爬上了岸,但瑄玥却越挣扎越接近江心,被江心湍急的水流冲走了。 看着被江水冲远了瑄玥的,胡俊熙又急又怕,只是一个劲地哭喊着:“瑄玥、瑄玥、瑄玥……。”但任凭他怎么喊,江边没有人,救不了瑄玥。 此时,徐生全像往常一样正在毛坝子摆渡。船到江心,突然听到渡口下游约500多米江南岸边有小孩的哭声,再仔细一看,江中隐约有一物体忽沉忽浮,他赶紧加快了摆渡速度。船一靠岸,徐生全踩着江边乱石子一路狂奔到哭泣的胡俊熙身边。见有人来,胡俊熙指着下游的江面,哭着说:“妹妹落河里了,妹妹落河里了!” 徐生全顾不上喘息,立即沿江岸狂追400多米,果然看见有个小孩在江中漂浮。徐生全脱下外衣,奋力跃入冰冷的江中,这时徐生全才发现,江心水流湍急的程度超乎他的想象,他整个人都被水冲得漂了起来,一入江便呛了很多水。经过近10分钟的拼搏,徐生全终于将落水的瑄玥救上了岸。 “快点送医院!”在闻讯赶来的附近群众的帮助下,徐生全迅速将处于昏迷状态的瑄玥送到镇中心卫生院急救。由于抢救及时,小瑄玥很快苏醒了过来。而此时,徐生全已悄悄地离开了医院回到了渡船。
河北1名女子网上询问“是否发生命案”被拘留 8月28日,清河县公安局快速出动、积极稳妥地处置一起网络谣言案,对造谣网民——20岁清河女子赵某依法行政拘留。透过案例,记者通过采访警方和吧主,力图探寻治理网络谣言路径。 网谣:娄庄发生命案 8月26日晚,清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贴吧“清河吧”网名为“宁05021”的网民发布消息称:“听说娄庄发生命案了,有谁知道真相吗?”的信息,该信息迅速被点击1000余次,在该县部分群众中传播,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引发民众恐慌。 “我们首先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迅速确定该信息为谣言信息,并将网络舆情上报、预警;其次,迅速启动应对网络谣言处置机制,快速开展正面引导并在贴吧及时发布通告澄清事实;同时快速确定造谣网民身份,并于8月28日,将违法人员赵某行政拘留。”30日下午,清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30日,记者在“清河吧”中已难觅“谣言帖子”。据警方介绍,目前,网络谣言逐渐平息,网上舆情平稳。 警方:没有删帖权限 如果在贴吧清河吧中搜素“娄庄”,清河警方的爱心提示依旧存在。但面对网络谣言,警方也有一定的局限。事后确定造谣者,并将其绳之以法,“这或许是警方目前所能做的一切”,邢台警方一位匿名人士向记者介绍到,针对网络谣言,以贴吧为例,警方即使在确定是谣言后,也不能立刻删帖。“没有这个权限,只能再找吧主或发帖者,而这,都给了谣言散布的时间。”对于警方来讲,在百度贴吧这个平台上的处置操作,最佳方案就是及时发帖回复澄清事实,而后才有可能将始作俑者绳之以法。 析因:与贴吧生态有关 “谣言或不负责言论的肆意扩散,与贴吧自身的技术规范有很大关联。”30日下午,“清河吧”吧主“卢沟晓月”告诉记者。 2007年,“卢沟晓月”触网,2009年起开始担任清河吧吧主。在她看来,当前网络谣言的泛滥,有其平台操作的技术原因。原先发帖者只要在贴吧发了贴,就没有权限更改或撤销自己的帖子,“有据可查的年代,发帖者比较谨言慎行。”但现在的发帖者则有了删帖的权限,“可以随时撤销自己的发言贴”。在这种情况下,“发帖者随时可以发泄完就遁迹”。“吧主”目前的权限就是尽可能净化网络环境,“我不能阻止帖子刊登,也不能左右帖子撤销,所能做的就是在刊登后及时发现、教育,必要时删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