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食鱼2012abc 吞食鱼2012abc
关注数: 57 粉丝数: 230 发帖数: 17,942 关注贴吧数: 10
动作控制“初析” 今天老鱼写一下对动作控制的感悟。 动作控制“初析” 今天老鱼写一下对动作控制的感悟。 所谓“动作控制”就是用意念去对动作进行有效把控、引导、纠偏,用肌肉的发力去规范肢体的动作走向、幅度大小、动作轨迹的起止和肢体形态。 动作控制分自主意识控制和纯主动意识控制。 自主意识控制是比较难的,它是一种复合式的意识控制,是肌肉记忆(主要)和主动控制(次要)纠偏的叠加(或者是结合)。这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反复的最佳动作实践积累和个人感悟综合而成的。 最佳动作实践是建立在对动作规范的不断研究,所能找到的最佳的动作诠释。在此基础上,动作轨迹要严格遵循符合运动三个运动面,肢体的动势要规范在三条运动轴之内,经过反复的同样动作所形成的肌肉记忆。 个人感悟是我们个人在实际锻炼中,对每一个动作,按照动作规范要求去实践时,身体的感受和所思所想以及随后的确认。它是做好动作非常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自主意识控制主要包括基本姿态(静态的操姿)和潜意识的动作姿态(动态的操姿,也叫肌肉记忆)。自主意识控制不仅从根本上决定了动作质量的成功与否,还深刻影响到整套操的效果优劣。而且还决定了运动质量能否达到中等有氧运动的效果。这是我们所有人所追求的并迫切想达到的运动目的。或者说是身体收益,也可以认为是运动红利。 纯主动控制也叫有意识控制,是在动作中主动性的用意念操控肢体,刻意的去规范肢体的运动轨迹和动作姿态,使之符合动作规范的要求。这种刻意是强制性的,属由大脑控制的一种主动性行为。这主要是在操姿、动作没有能够能够驾驭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较为完美的诠释动作而做出的努力。真对人群是初学者、练习时间较短以及对动作领悟不够进步较慢者而言。 对于大多数操友而言,我们都还处于纯主动控制阶段。因为我们很多人因为对动作规范不熟悉,或受某些视频的误导,或教练传授错误以及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动作做得不够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我们用纯主动控制的方法,去强制我们自身尽可能的按照动作标准要求,遵循中国佳操“横平竖直、挺胸收腹展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讲就是按照“三停三收、两平两直、一展肩”的原则),去规范我们的动作,使之符合动作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做操时,要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中,心无旁骛的用大脑去控制、去分析,用肢体去感受,用心去感悟我们的肢体在动作中是否有误?要怎样去纠正?怎样更加完美的诠释动作?这都是纯主动控制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操友来说,都应该先从纯主动控制做起,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和自我暗示(条件反射),最终达到自主意识控制状态,尽可能的完美展现中国佳操的魅力,最大限度的获得运动带给我们的运动大礼包。 🐟 2020.05.05
好久没发帖了,感觉上次发帖还是公元前的事了。这两天看了一些视 好久没发帖了,感觉上次发帖还是公元前的事了。这两天看了一些视频,心里有些感慨。在当下健身操有些低迷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坚持的同好,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敬佩。 以前曾说过,佳操是最适合中老年朋友健身的一项运动。对佳操的动作要求,也写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再想和大家唠叨几句,对大家做操动作的想法。 首先,我请大家一定要认真的看视频 不要只盯着动作,照葫芦画瓢。而是要仔细的看身形,看上下肢动作细致的动作轨迹。从中体会和自己的不同,想想为什么。仔细去感受一下哪个更适合自己。 做操学操最重要的是要勤于动脑。要大胆的去质疑,然后去求证。在学习中提高,在不断的探究中进步。打一个比方,例如我们做肩髋运动时,有的人就是扣膝的,也有的人是直膝的。做这个动作就要先弄懂我们的双膝关节是什么样的关节,适合怎样的动作。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弄清楚原来膝关节是伸拉关节,不适合做环绕动作,那么再去做扣膝动作就是错误的了。再比如我们做上肢运动的屈肘伸展,绝大多数人做双臂前平举时是前伸的,而不是前冲。为什么不呢?前冲比前伸更有锻炼效果,而且更具科学性和观赏性。这也就是功效最大化的问题。 我们做操是为了健身,健身的目的是追求健康,健康的结局是少上或者不上医院,生活质量更高。动作的高标准高质量,是一套操健身性的根本保障,也是得到健康的一条可靠的有效途径。
再议佳操步伐 我们以前说过,佳操的步伐类似于正常的行走时的步伐姿态,相比其他的操舞,是最自然的动作形态。但是,佳操的步伐只是类似,而不是复制。现在就佳操步伐和平时行走的步伐姿态,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佳操步伐的不同之处。 我以前形容佳操的步伐是淌着走,也就是像在水里行进一样。也即是迈步时,脚轻抬,鞋底离地不超过两公分。脚背与地面呈三十度夹角,保持这个姿态,通过迈腿,使整个脚平行前行十五至二十五公分。然后,前脚掌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在前脚掌着地的同时,膝盖开始转变为挺直,一直到全脚掌着地时,完成挺膝动作。整个动作姿态,就如同在水中行走一般。 正常行走时,我们一般都是脚轻抬,鞋底(一般为脚尖)离地大于两公分,但不超过六公分。这种行走步伐,脚背的运动轨迹不是平行的,因为在步幅即将达到最大值时,脚背会向上抬起,变为和地面平行而使脚跟着地,然后过渡到整个脚掌着地。同时膝盖挺直,是整条腿变为支撑腿,完成一次直线行走动作。 二者的最大不同是脚部的姿态变化。佳操步伐是前脚掌先着地,然后是脚跟着地,是后压动作。而正常行走是脚跟先找地,然后是前脚掌着地,是前压动作。带之而来的就是整个步伐姿态的差异。 佳操的这种步伐,挺膝的时间比正常行走要长,这是为了动作发力而设定的。不但可以保护腰椎,保证动作发力的顺利完成,而且相对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更具锻炼性。
再议步伐 这几天和几位吧友交流,觉得以前关于步伐的问题,没有说明白,还有需要说的话题。所以就想着和大家继续交流一下。 对于行进健身操或者操舞,其步伐主要有三种。一是舞蹈步伐;二是佳操的类似于散步式的步伐;一种是相对抬腿较高,跺脚式的步伐即快乐之舞步伐。 舞蹈步伐,主要有秧歌步、侧步、搓步、垫步、滑步等。除搓步外,皆是上下窜动的轻盈步伐。这样的步伐对动作没有帮助,主要是表演性质。而且像侧步,滑步此类的步伐,承重三至四个体重,风险比较大。会加速膝关节软骨的磨损,最终引起骨关节炎。 佳操步伐,类似于散步的姿态,不同之处就是落脚接触点相反。散步是脚跟先着地,佳操是前脚掌先着地。佳操步伐在动作到位的瞬间,支撑腿膝盖承受一至两个体重的负重,并给予腰部再次发力的原动力。在安全承受范围内,对膝盖的伤害极低。同样的,对腰椎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的。 快乐之舞步伐也即是跺脚(顿足)步伐,我们知道跺脚步伐是全脚掌刚性落地,对膝盖的冲击较大。其对膝盖的冲击大于跑步时对膝盖的冲击,膝盖需要承受4至6倍体重的负重。膝关节软骨磨损较大。此种步伐虽然看着很整齐,落地时是全脚掌冲击地面发出咔咔的音响,显得很有气势,很养眼。但是对中老年人身体的损伤却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女性朋友损伤更大。我们都知道进入五十岁以后,女性朋友的骨密度流失要比男性快得多,极易患上骨质疏松。在这种情况下,要膝关节承受四至六倍体重的负重,膝关节软骨的磨损速度可想而知。 我们再比较佳操步伐和跺脚步伐对腰椎的影响。佳操步伐是先前脚掌落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瞬间支撑。在这个过程中,膝盖的承重有一个缓冲,减小了对膝盖的反向压力。再加上佳操步伐鞋底离地只有两公分,落地后对膝盖的压力本来就很小,所以,延伸至腰椎时,腰椎承受的冲击力极小,与行走时基本相同。顿足步伐因为是全脚掌冲击落地,膝盖承重巨大,延伸至腰椎,对腰椎会产生较强的震荡。腰椎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也就是加大腰椎弯曲度的力。所以长期进行此种动作练习,会对人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 佳操也好,大金、南岔也罢。不管哪一种运动方式,都有很多的拥趸在支持和热衷。大家热衷的原因主要还是基于身体锻炼的目的。无非是想有病调理一下,无病健身预防,争取多活几年。出发观点是很好的,但是还需要仔细认真地比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可以给您带来健康的运动方式。一套操舞,不但运动量不达标,还对身体有损伤,大家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呢? 老鱼再次声明:本人虽是佳操铁粉,但也不是冥顽不化,更没有戴有色眼镜。在这里只局限于理论探讨,不是拉仇恨,更不想打击和抹黑其他运动方式,百花齐放更对老鱼的胃口。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自己浅薄的认知说说自己对各类运动方式的看法,纯属个人见解。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希望和大家在平和坦诚的气氛中,探讨交流不同的见解,以求共同提高。老鱼小身板纤薄,属易碎品,敬请诸神把板砖藏好,对老鱼轻拿轻放,老鱼不胜感激之至。
谈一谈收腹的练习 一直听友友们说做动作时收不住腹(里面也包括一部分做着做着就忘记收腹的友友)。其实这主要是大家缺乏基本功锻炼的原因。现在我把自己的做法和大家分享,希望对有缘的友友有益。 我以前在帖子中说过大家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收腹的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大家要是平时没有能力坚持做的话,可以利用早晨的时间练习。我的做法是收腹行走5公里。具体的做法是保持挺颈,微收下颌,展肩,挺胸,收腹的姿态快走5公里。有人会说我收不住啊,咋整?首先保持上述动作姿态,收腹除外。接着慢慢的收腹,努力的收腹,以到最大极限为准,定住。同时缓慢地吸气,在保持最大收腹的基础上,使吸入的空气滞留于胸腔。这时你会感到气体在胸腔弥漫下沉,但因为胸膈的原因,气体并不会沉入腹腔,而是在胸腔膨胀,两肋有扩张感。此时一定要坚持住收腹,同时有控制的呼出体内的气体,完成一次呼吸(收腹姿态不变)。接下来你有两个选择,可以接续下一次的呼吸,也可以闭住呼吸一小段时间。但是一定要保持住收腹的状态,是努力的收腹状态。这个过程中,为了强迫自己收腹,可以用一只手五指并拢轻压在腹部,指肚轻压肚脐。行走应该循序渐进,先正常步速再转入快走。 这种状态的行走很快就会出汗,所以如果天气比较寒冷的情况下,请做好保暖措施。
关于比赛动作的选择 最近几天看了一些比赛或表演的视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去伪存真。 通过视频我发现大家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思维当中,那就是面面俱到。在老鱼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首先现在的评委和观众,对于佳操,甚至是对于健身,大部分都是似是而非的。我这样讲打击面有些过大了,也很有些狂妄。但事实确实如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你问他啥是有氧运动?有几人可以回答得出?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活动总比不活动强这样的似是而非的观念里。至于怎样才能更好的锻炼身体,更是一无所知,都是跟着比划动作罢了。大家在乎的是动作的不同和柔美。对于现在的评委,基本都是从舞蹈的角度出发,横平竖直已经不能打动她们了。所以,要想取得比较好的分数,必须在动作的选取上下功夫,打破我们脑子里固有的选取模式。 要想取得高分,首先一点是动作要整齐划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动作的选取上,首先要剔除不容易做齐动作,比如双臂的回环以及相类似的动作。也就是说双臂的运动要体现出整齐性和好操作性,看着就有震撼感和被征服感。二是,要尽量避免做腰腹动作,因为腰腹动作是柔的表现,震憾力不够。所以,如果真要选用的话,两个动作就好。比如正步摆动,直臂摆动加侧臂摆动的组合。要尽量用能展现阳刚之气动作。三是动作要利于停顿感的操作,以尽量达到震撼感和气场的强大。 对于佳操来说,我们要尽可能的从横平竖直上来选取动作,把佳操的阳刚之气尽可能地展现出来。阴柔的动作要尽可能的弃之不用。 说穿了,短短的五六分钟,我们要留给评委和观众的就是整齐划一的震撼,抑扬顿挫的力度展现,力求达到以最高的颜值征服评委和观众。征服就是实力,就是最好的宣传。
关于操的话题 这个话题说来话长。利用午休的时间和大家简单的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所说的操,就是健身操(健美操),是用以控制中年以后体重迅速发胖的较好的健身项目,现在主要分六大类。我们在这里树洞额就是塑造形体,改善体姿和体态,锻炼身体各部位,对某些身体疾患有改善和控制作用的健身操。也叫行进间有氧健身操。 有氧健身操分高冲击健身操和低冲击健身操。什么是低冲击健身操?这是相比较高冲击健身操而言。高冲击健身操经常做单脚或双脚的跳跃动作或者跺脚动作,虽然能量消耗大些,理论上锻炼的效果会更强一点,但也会使练习者的下肢与地面过度撞击,容易造成下肢关节和脊椎的受伤。而低冲击健身操脚步离地较低,动作轻柔,对下肢关节和脊椎的伤害微乎其微,被称为最健康的有氧运动。 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是真正的有氧健身操。其运动强度为中等,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也是唯一的一种可以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的健身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氧运动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运动心率,中年人进行有氧锻炼,其运动心率要达到120—140次,达到最大心率的70%—85%,并保持15分钟以上。这样才能算是一次有效的有氧运动。请注意必须是持续的,如有需要间歇以不超过10秒为宜。佳操依照标准来完成的话,其运动心率在135——150之间,各节动作的运动量较为平均,没有明显的高低划分,这就保证了运动量的有效持续,可以完成一次标准的有氧运动。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比较火的几种其他的操或舞。首先从运动量来看,没有一种可以保证其可以做到能达到一次有效的用氧运动,一个也没有。别鼓吹自己什么惠及一千万人这样的蠢话,不都是听你们忽悠的?你们的练习者有几个能说出你们的动作都锻炼那些个部位?依据是什么?你们的动作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的动作标准?从运动量上看,从各节动作的编排和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操舞主要是以动作的多样为吸睛手段,动作的锻炼顺序没有科学性,借鉴的舞蹈动作过多,运动量较小,运动效果较低。我曾经说过,佳操,认真地做完一节动作,身上就会冒汗,两节做完,前胸后背就会湿透。就以这个为例,试试其他的操舞效果如何? 我们再看动作的运动顺序编排。佳操是自上而下,从双臂开始,肩/腰/胯/下肢,依次锻炼,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的需求。 再其次就是看动作的锻炼部位及其效果。佳操每一节都有一个主要的锻炼部位,其动作贯穿持续没有间断。在短短的六分多钟内,持续的刺激运动部位的肌肉,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观其他的操舞,每一节动作都有不下于一半的动作是与要锻炼的身体部位无关,极大的抵消了运动目的和效果,基本就是在做无用功。 健身操,不但是要有严格的动作标准,而且要锻炼目的性强,锻炼效果明显。这其中,动作的一贯性和持续性是最重要的保证。只有持续的动作才能保证锻炼部位的锻炼效果,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 说实话,我很反对在健身操中加入舞蹈动作。因为舞蹈动作锻炼的效果比较低,除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肺功能的状况,但是对于身体的一些症状确是一丝一毫也没有帮助。这就是广场舞与佳操最大的区别。佳操可以很好的改善一些身体症状,达到真正的健康和快乐。广场舞或其他的舞蹈是做不到的,各种操舞亦然。 要上班了,暂时就说到这里吧。在下面的楼层我会继续说其他的方面。 《 鱼》
再谈直臂回环 看了这个题目,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太墨迹了?直臂回环以前老师们说的太多了,谁不会做啊?谁不知道动作要领啊?我们都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呀。再说了这个动作都说烂了,你还能瞎白活出啥子来? 我知道会有不少友友心里很不以为然,会认为我在无病呻吟。但是,还就真有一些东西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那就是细节,动作的细节。好啦,我也不再卖关子啦,上菜。 先从预备开始说起,这很重要。预备式——双臂平行上举,然后往后拉,使大臂置于耳后(距离越远越好)。请注意这里和我以前说的有一点不同。以前我说要大臂贴于耳后,但是在看过于老师的做法后,我觉着应该是置于耳后,也就是说双臂要更往后展,大臂与耳廓距离不低于两横指。这样,整个上身就成一张弓状,随着双臂的后拉,很容易的就可以做出标准的挺胸、收腹、展肩的姿态来。因为随着双臂的上举——后拉,前身和后背的背阔肌和斜方肌是绷紧的,这样锻炼效果会更好。为什么这样说?如果双臂垂直上举而没有尽可能地后拉的话,挺胸、收腹是我们人为强制的。此时,后背的肌肉基本上是放松的。而尽力后拉时,挺胸、收腹、展肩是下意识的,很自然的,而且更给力。前身、后背的大肌群是绷紧的,随着斜方肌的收紧,还可以有效地刺激膏肓穴,所以,锻炼效果更好。同时,随着更强力的收腹,减脂效果也会更好。 再来说说直臂回环这个动作。这里主要说说第三拍和第八拍。这两拍主要是双臂从单侧平举过渡到双臂平行上举的过程。要求双臂自侧平状态快速完成平行上举——后拉的动作,要有爆发力,也就是我们说的骤然加速,瞬间静止。完成后的姿态和预备式的姿态是一样的。这里的重点就是爆发力,双臂的加速运动和骤然停顿都需要强有力的爆发力来实现。 还有再次提一下动作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其实这继承性和延续性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个东西,也就是说佳操在相类似的动作上,动作的完成细节(姿态)是一致的。以双臂上举为例:在预备式、直臂回环、扩胸上冲拳、上举侧摆、侧曲伸展等动作上都是一致的。振臂摆动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因为振臂的运动轨迹比较长,节拍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可以不要求尽力后拉,只是垂直于肩部就可以了。 一点小感悟,希望能对大家有益。 《鱼》
我们怎样做佳操之二 上一篇我比较笼统的说了怎样做佳操,现在我就试着细一点说说具体要怎么做。首先声明一下,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练习者,所以还请大家仔细甄别。 要想做好佳操,首先要弄明白三挺三收,两平两直,一展的真实含义。要去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要求?对我们练习者有什么好处?只有对这个佳操的标准做到言之有骛,心中有数,才能在做操时自然而然的按照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想方设法的去更深入的感悟佳操的博大精深,才能有意识的去做好每一个动作,才能自觉的去研究动作怎样做才更合理,锻炼性更强。 做好佳操,其次是要去认真研究佳操。研究动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相似动作之间的细节继承性和延续性。比如掌型和拳型都只有一种,贯穿于所有相似的动作中。再比如展肩、锁肩的应有;动作停顿的展现和完成等等。这样做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动作的锻炼性,使自己得到最大的锻炼效果。这也是大多数练习者所忽视的。所以说,研究佳操动作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真正的放松下来,潜心研究动作的标准完成和完美展现,做到利己悦人。不认真研究动作,只是随着音乐来把动作做出来,是做不好佳操的。以前我们说过要对着镜子来研究和监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佳操的动作一个一个的最完美的展现出来,反复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在做操时就可以尽可能的把佳操的动作完美的展现出来。 我们练习者一定要知晓练习佳操,不但要利己而且要悦人。这就是佳操的另一种展现方式——观赏性。要把佳操的刚柔相济完美的的呈现出来,更好的诠释佳操的的风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研究佳操,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那就是要耐住寂寞,不为外部的诱惑所动。好奇心谁都有,但是我们要明白什么才是最好的。或许有人会说,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在这里我要说,这个是需要有鉴别能力的。也就是说你要尝试其他的,最好是要对佳操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悟之后。这样,你才会更客观的去感知和评价,才能正确的决定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 有些思维混乱,说的不够清晰。请大家不要拿板砖削我哦。 《鱼》
小感悟——关于锁肩在直臂回环中的应用 我以前在帖子中谈及过上肢运动也需要锁肩的,尤其是直臂回环这个动作。可是一直没有和大家分享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现在我试着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说直臂回环在第二拍和第七拍呈侧直臂时,在一瞬间,双臂是需要锁肩的。为什么要锁肩?两个原因:一是可以使双臂更平直,动作更稳定,更充满刚性。同时因为锁肩,双臂更容易控制,这样动作也就更标准,更美观。二是,因为锁肩,背阔肌和斜方肌、菱形肌以及肩胛肌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更能因此很好的刺激后背的膏肓穴。虽然是瞬间的锁肩,但是因为后背肌肉的骤然伸缩,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锻炼效果也就更好。 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刺激膏肓穴的好处。膏肓穴在中医诊疗中是一对很重要的穴位,曾有医学古籍提出:运动膏肓穴,可治一身疾。唐代医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膏肓穴能主治虚赢瘦损,五劳七伤···百病无所不疗”。通过刺激膏肓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扶阳固卫、调和全身气血,起到强壮身体的作用。 关于动作因锁肩而更稳定,这个是显而易见的。锁肩后,双臂的动作更平直,更到位。没有了外直臂松垮无力的现象,动作自然也就更阳刚,更漂亮。 大家伙儿试试看哦,欢迎大家分享更多的感受和经验。
动作与运动量——浅谈动作的合理性。 随着国家体总颁布的佳操新动作的出现,又出现了一大波各种健身操舞的新套路。这些天有空的时候看了不少了,相信大伙儿也看了不少,大家是不是有些心动了呢?现在是乱象纷呈,搞得很多人小心肝儿痒痒的,很有些举棋不定抑或已经改辕易辙了。老鱼在此想和大家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和大家的交流,能促使大家谋定而后行。以下是老鱼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甄别。拍砖的请轻点儿哈,老鱼年纪不小了,小身板儿有些木乃伊化。所以,还请下手拿捏着些,老鱼在此先谢过了。 我们说要健身,就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只有运动量保证了,达到了最起码的有氧运动的标准,才能保证我们这一次的锻炼是有效果的,而不是在做无用功。我以前在帖子里说过,佳操严格按照动作要领来做,可以达到中等有氧运动的水平。请大家明白,是在严格按照动作标准来做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以我们大多人现在的水平,努力地要求自己的话,应该是可以保证低水平的有氧运动的标准。 佳操的每一节的动作,都是很简单的,需要腰部发力的动作,更是非常简单的往复循环,就像永动机一般。呃,举个例子,体侧运动。大家可以看到,佳操的体侧运动是左右脚动作相反的往复摆动,没有多余的附加动作。就是单纯的腰的侧向摆动。上肢动作,基本就是固定的poss状,动作很干净,目的性很强。大家一看就能明白,这一节操是干什么的,目的是什么。 好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各种XXX的表现吧。从去年开始,动作叠加成了创编新动作法宝,屡试不爽。不论那一节动作,上肢动作的叠加成了必须。为什么呢?老鱼鲁钝,有谁能教我么? 我不否认,有些节动作是可以添加叠加动作的,因为这与腰部发力是不冲突的。比如,上肢运动、伸展运动、综合运动甚至是下肢运动和整理运动,都是可以的。只要是可以保证横平竖直,刚柔并济,保证不低于佳操的整节运动量的话,都是可以的。呵呵呵,有人说:腰腹运动也是动作叠加的啊。这个要单独的说明一下:腰腹运动因为是腰部前后方向的发力,所以,前后方向的上肢叠加动作是可取的,我举双手赞同。为什么呢?因为前后方向是可以满足腰部发力最没有阻碍的动作,可以做出最标准的二次腰腹摆动,可以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上肢的横向动作,要尽量的简单化、单一化。尽量不做动作叠加,这是为了尽量把干扰二次摆腰的动势(力)降到最低,保证尽可能的达到锻炼的效果。 繁杂的各种动作叠加,一拍一变。我想请问创编者们,这是为啥呢?体侧运动的一个动作竟然是八拍动作,而只有第四拍和第八拍才是侧摆,其余的都是上肢的变换动作。我的二姨娘的四舅奶奶啊,你能告诉我,这还是体侧运动吗?那个是主体呢?上肢的动作叠加还是侧摆?佳操的体侧运动运动量是比较大的,锻炼效果很棒。现在的这些动作,只有佳操的不足一半的运动量,我就想请问创编者们,你们怎样保证练习者的运动效果?口口声声的宣称是有氧运动,请问,怎样保证可以达到是有氧运动?恐怕连啥是有氧运动都不知晓吧?你们创编的这节动作,目的是什么?主要要锻炼那个部位?怎样保证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和效果? 动作叠加,就是通过改变动作的运动轨迹而形成的动作姿态。这样我们就可以知晓动作叠加是以刻意的阻断原先的运动轨迹来实现的。在不影响腰部发力的情况下,这样的叠加动作对锻炼效果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我们也是乐于见到的。毕竟是新的动作吗,谁都有猎奇的心理。但是对于需要腰部发力的动作来讲,动作的叠加是不可以接受的。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运动轨迹的变化,需要分出一部分力来平衡改变动作轨迹所带来的干扰,这样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动作的运动量。既然是如此,那锻炼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咯,木有了效果,大家不是在白玩儿么? 动作的合理性,就在于以合理的运动量来保证动作的锻炼效果,使练习者通过运动来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用所谓的新动作来吸引懵懂的锻炼者。说的严重一些的就是创编者要真正的为大众用心的编撰靠谱的动作,要厚道。 上班啦,就暂时说到这里吧。欢迎大家踊跃发言,也谈谈自己的看法。送花花的我高兴,削搬砖的我也接着,只要不是火冒三丈的就行。          (老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