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再后悔🎓 BU再后悔blf
关注数: 277 粉丝数: 146 发帖数: 34,605 关注贴吧数: 45
真金白银补贴!济南关于新旧动能转换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新政发布 真金白银补贴!济南关于新旧动能转换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新政发布 齐鲁壹点 10小时前 · 齐鲁晚报官方账号 近日,记者从济南市政府网站获悉,《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在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和载体建设运营、加快影视产业发展、新媒体产业发展等方面,济南拿出真金白银发补贴。 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最高一次性补贴达2000万 记者了解到,《通知》对支持文化企业下足“真金白银”补贴,最高一次性补贴达2000万。《通知》显示,对年经济总量(文化产业单位包含增值税的年营业收入,部分文化产业单位仅含年经济总量中的文化产业部分,下同)首次突破1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已纳入统计的文化企业,同时参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分别给予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对首次提名或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补助。 对新增(含新引进)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给予30万元一次性补助。分三年兑现,第一年兑现15万元,第二年兑现10万元,第三年兑现5万元。已纳入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库,经济总量连续三年增长的企业,年经济总量低于2000万元的,在500万元的基础上,每增加500万元给予10万元补助;年经济总量2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在2000万元的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给予20万元补助。 对新引进的全国30强文化企业,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补助。分三年兑现,第一年兑现50%,第二年兑现30%,第三年兑现20%。 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和载体建设运营 鼓励工业厂房、历史文化街区兴办文化产业园区 记者从《通知》上了解到,建立全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统计库(有关入库规则另行制定),入库项目凡通过立项评审且实质性启动建设的,给予100—3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分三年兑现,第一年兑现50%,第二年兑现30%,第三年兑现20%。 建立市文化产业园区库(有关入库规则另行制定),入库园区可申请园区类扶持补助(有关扶持补助政策另行制定)。 对首次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实验园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广告产业园区、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影视基地的入库园区,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首次评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省级广告产业园区的入库园区,给予200万元一次性补助。 鼓励利用已取得合法房产手续的工业厂房、历史文化街区等存量房产兴办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竣工投用后房屋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含)以上、20000平方米以下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补助;20000平方米(含)以上、50000平方米以下的,给予200万元一次性补助;50000平方米(含)以上的,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补助。 对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含)以上的入库园区,引进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企业数量和租赁面积占全部入驻企业数量和总面积60%以上的,给予园区200万元一次性运营补助,分三年兑现。第一年兑现40%,第二年兑现30%,第三年兑现30%。 针对文化产业园区设立亩均绩效年度补助项目。每个园区最高补助100万元。根据项目评审相关指标评定园区年度亩均绩效,得分前5名的园区可获得补助资格,具体补助金额根据立项评审相关规则计算。 原创影片在央视首播一次性补助200万 支持新媒体产业发展 对企业的原创电视剧(20集及以上)在央视、省级卫视黄金时间首播的,分别给予第一出品方一次性补助200万元、100万元。获得飞天奖、金鹰奖的,每部电视剧另补助200万元。对企业的原创动画片在央视、省级卫视首播的,分别按每分钟1000元、500元,每部作品最高50万元、20万元的标准给予第一出品方一次性补助。 对企业出品的原创电影(单部90分钟及以上)在国内院线首映,按每部20万元给予补助。票房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部补助100万元;票房达到3亿元以上的,每部补助200万元。获得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的作品,每部另补助200万元。对企业的原创影视作品(电影、电视剧、原创动画片、纪录片)在国内网站上首播(不包括影院、电视台已播出的),网站收购或分账合同200万元以上的,按照实际收购收入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30万元。 在支持新媒体产业发展上,优化新媒体产业营商环境。对入驻商务楼宇,上一年度经济总量达5000万以上,租赁使用面积100平方米以上且正常运营的新媒体企业,对其必要办公用房,可连续三年按照房租金额的50%进行补助,三年累计补助额最高200万元。 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重大新媒体产业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对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并取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新媒体作品,根据影响力给予制作单位最高100万元一次性补助;推进主流媒体向新媒体融合转型,在党政新闻发布、重大政策解读方面优先与主流媒体实现全媒体对接,对主流媒体单位给予年内最高10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对业绩特别突出的单位,可连年享受支持。 扶持新媒体小微企业成长。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元,且近两年经济总量增速不低于20%的新媒体小微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入驻入库园区且正常运营的新媒体小微文化企业,对其必要的办公用房,可连续三年按房租的50%进行补助,三年累计补助额最高50万元。 提高文化金融合作效能 符合标准文化企业补助额最高30万 中小微文化企业通过文化金融服务机构审批获取的银行贷款,年贷款额不低于50万元(含50万元),且单笔贷款不超过1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可按年度实际支付利息和担保费用的40%申请融资费用补助,每个文化企业年补助额最高30万元(其中担保费补助额最高5万元)。 支持银行、担保、股权投资机构在文化金融服务机构开展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债权和股权融资。按银行、担保机构每年在文化金融服务机构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的信贷债务性融资业务规模的1%给予资金补助,单家银行、担保公司年度补助金额最高500万元。对在文化金融服务机构开展股权投资的机构,按实际投资额的5%进行补助,单笔补助最高50万元,单家股权投资机构每年补助总额最高200万元。 依托市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组建济南市文化产业基金,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对全市文化产业企业开展股权投资,促进济南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 鼓励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首次入选国家、省、市级文旅消费集聚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补助。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影视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首次入选国家、省、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补助。 在完善文化产业保障系统方面,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针对服务全市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技术研发、产权交易、创业孵化、对外贸易及新媒体、影视、会展等业态领域的各类服务平台,通过项目立项评审方式,遴选服务范围广、利用效率高、服务效能好的平台建设投资运营主体,按照不超过总投资额30%的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分三年兑现。第一年兑现50%,第二年兑现30%,第三年兑现20%。 《通知》要求,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市、区县两级工作衔接,所需资金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区县共同承担,特殊事项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地实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夏侯凤超)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入围名单,济南入榜数全省第一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入围名单,济南入榜数全省第一 17分钟前·齐鲁晚报官方账号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入围名单,全省共8家企业入榜,济南4家,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揭榜单位共5家,济南2家,分别是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兰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潜力单位共3家,济南2家,分别是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2018年,工信部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通过“揭榜挂帅”,聚焦“培育智能产品、突破核心基础、深化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支撑体系”等重点方向,征集并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重点突破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秀、应用效果好的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平台和服务,为产业界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方向,培育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时隔一年后,经过多方多轮评议,榜单正式揭晓。 去年8月,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济南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等产业,也让企业看到了机遇。不仅如此,今年10月,在国家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济南成为获批创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之后,全国第2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先导区。这也为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济南政务 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政务 4小时前·济南市政府官方账号 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开工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高铁项目……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现“济南元素”,为我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利好。 支持济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出台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引导各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人才集聚力,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谋取主动、增强能级、赢得优势。 此次,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从此前“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再到“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济南的定位越来越高,利好也会越来越大。这也与济南的发展形势相契合。近年来,济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省,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取得了显著成绩。正是因为有了良好基础,济南的发展目标也不断提升,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前不久,济南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城市能级大幅提升,辐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具体举措上,我市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推动建设黄河下游城市群;率先在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南齐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新一批跨黄河桥(隧)规划建设;策划实施沿黄河两岸布局的滨河大道;规划建设中心城区至莱芜区、钢城区快速通道等。 随着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必将为济南带来更多发展利好。 三大国家战略助力济南腾飞 近年来,山东的政策红利不断集聚。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叠加发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政策、资源、平台优势前所未有,历史机遇千载难逢。报告还提出,要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扛牢重大责任使命,高水平编制规划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批重大事项。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深化与沿黄省份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构建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勇当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对济南来说,近年来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我市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具体来说,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赋予了我们先行先试、先行先改的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按下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快进键”;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为我们提供了对标国际规则,深化制度创新,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培育全球顶级企业,提升济南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位平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济南汇聚各种资源要素,做大做强省会经济圈、济南都市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生态保护典范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天地。 济滨、济枣旅游高铁等今年开工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稳增长的有力支撑。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基础设施建设时,多次提到济南。在回顾2019年工作时,报告提出,山东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济郑高铁山东段、济莱高铁等4条高铁开工建设、里程380公里;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和临沂机场改扩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顺利推进。在部署2020年工作时,报告提出,开工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5个高铁项目;加快京雄商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德州至商河高铁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加快推进鲁南高铁曲阜至兰考段、济莱、济郑、黄台联络线等高铁项目建设,建成潍莱高铁;力争开工建设济南机场二期。 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济南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七大攻坚战”之一来抓,今年又提出作为九大提升行动之一来推进。从此次省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济南的多个重大交通项目成为省里重点支持的项目,这无疑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带来有力保障。 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迎利好 在创新发展方面,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高端石化研究院、稀土催化研究院等相继揭牌,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达到22家。济南超算科技园投入使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落地建设。2020年,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建立更加灵活的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去行政化,高标准打造30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鼓励各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共同体。 去年以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挂牌成立,已引领带动50多个高端项目布局实施,国家超算中心科技园投入使用,一批重大科学设施相继落地,省会创新核心引擎地位更加凸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必须需要科技创新支撑,为此我市提出,要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迈进,瞄准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计划引进落地。 去年举办高端论坛峰会50余场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山东成功举办或承办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国际超算产业博览会、国际工程战略高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活动,与日韩合作全面深化,获批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济南会展业持续发展,为对外开放增添了活力。去年,我市成功举办2019东亚博览会等世界性和“国字头”高端论坛峰会50余场,获评“2019最具吸引力会展城市”。我市涉外机构设立实现突破,全市首家领事机构成功落户,建成启用全国首个泛北方签证中心,可代办100多个国家的签证业务。 推进济南—泰安—曲阜文化带建设 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济南元素,远不止上述这些。比如,在备受关注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方面,报告提出,将继续实施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打造一批示范社区、示范村镇,济南、青岛、泰安三个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回用率提高到35%以上。 今年,山东将集中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就包括重点抓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等产业升级项目,浪潮云计算装备等前沿引领项目,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第一医科大学等社会民生项目。 加快建设大运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济南—泰安—曲阜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设好济南、烟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济南元素”,不难发现,济南加快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济南政务 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政务 4小时前·济南市政府官方账号 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开工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高铁项目……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现“济南元素”,为我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利好。 支持济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出台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引导各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人才集聚力,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谋取主动、增强能级、赢得优势。 此次,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从此前“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再到“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济南的定位越来越高,利好也会越来越大。这也与济南的发展形势相契合。近年来,济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省,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取得了显著成绩。正是因为有了良好基础,济南的发展目标也不断提升,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前不久,济南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城市能级大幅提升,辐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具体举措上,我市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推动建设黄河下游城市群;率先在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南齐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新一批跨黄河桥(隧)规划建设;策划实施沿黄河两岸布局的滨河大道;规划建设中心城区至莱芜区、钢城区快速通道等。 随着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必将为济南带来更多发展利好。 三大国家战略助力济南腾飞 近年来,山东的政策红利不断集聚。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叠加发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政策、资源、平台优势前所未有,历史机遇千载难逢。报告还提出,要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扛牢重大责任使命,高水平编制规划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批重大事项。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深化与沿黄省份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构建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勇当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对济南来说,近年来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我市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具体来说,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赋予了我们先行先试、先行先改的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按下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快进键”;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为我们提供了对标国际规则,深化制度创新,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培育全球顶级企业,提升济南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位平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济南汇聚各种资源要素,做大做强省会经济圈、济南都市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生态保护典范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天地。 济滨、济枣旅游高铁等今年开工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稳增长的有力支撑。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基础设施建设时,多次提到济南。在回顾2019年工作时,报告提出,山东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济郑高铁山东段、济莱高铁等4条高铁开工建设、里程380公里;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和临沂机场改扩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顺利推进。在部署2020年工作时,报告提出,开工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5个高铁项目;加快京雄商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德州至商河高铁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加快推进鲁南高铁曲阜至兰考段、济莱、济郑、黄台联络线等高铁项目建设,建成潍莱高铁;力争开工建设济南机场二期。 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济南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七大攻坚战”之一来抓,今年又提出作为九大提升行动之一来推进。从此次省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济南的多个重大交通项目成为省里重点支持的项目,这无疑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带来有力保障。 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迎利好 在创新发展方面,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高端石化研究院、稀土催化研究院等相继揭牌,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达到22家。济南超算科技园投入使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落地建设。2020年,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建立更加灵活的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去行政化,高标准打造30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鼓励各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共同体。 去年以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挂牌成立,已引领带动50多个高端项目布局实施,国家超算中心科技园投入使用,一批重大科学设施相继落地,省会创新核心引擎地位更加凸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必须需要科技创新支撑,为此我市提出,要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迈进,瞄准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计划引进落地。 去年举办高端论坛峰会50余场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山东成功举办或承办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国际超算产业博览会、国际工程战略高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活动,与日韩合作全面深化,获批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济南会展业持续发展,为对外开放增添了活力。去年,我市成功举办2019东亚博览会等世界性和“国字头”高端论坛峰会50余场,获评“2019最具吸引力会展城市”。我市涉外机构设立实现突破,全市首家领事机构成功落户,建成启用全国首个泛北方签证中心,可代办100多个国家的签证业务。 推进济南—泰安—曲阜文化带建设 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济南元素,远不止上述这些。比如,在备受关注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方面,报告提出,将继续实施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打造一批示范社区、示范村镇,济南、青岛、泰安三个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回用率提高到35%以上。 今年,山东将集中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就包括重点抓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等产业升级项目,浪潮云计算装备等前沿引领项目,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第一医科大学等社会民生项目。 加快建设大运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济南—泰安—曲阜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设好济南、烟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济南元素”,不难发现,济南加快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山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已经行动起来了爱济南新闻客 山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已经行动起来了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2020-01-18 12:19 阅读次数:4598 1月18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人才集聚力,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谋取主动、增强能级、赢得优势。 王忠林曾多次表态 济南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济南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显示了对拿下这一“金字招牌”的决心。   在2018年7月召开的济南全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上,王忠林明确指出:“我们要抓紧实施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动,全面对接京津冀,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将济南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国际大都市。”   在这次会议上,济南也确定了对标城市。王忠林认为,济南全市在国内要与深圳、杭州这些先进城市来对标,要见贤思齐。   2019年3月5日下午,全国两会期间,王忠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出建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填补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龙头优势,打造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构建起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走廊。 济南发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1月5日上午,市委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议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和《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城市建设步伐提速,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   到2022年,济南城市能级大幅提升,辐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高,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以济南为核心的黄河下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底气十足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济南有自己的信心和底气。   从区位交通看,济南位于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交汇接合部,是北京、上海间重要的节点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济南每天有300多个高铁车次直达全国254个城市。   从产业基础看,济南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近年来济南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十大千亿级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营商环境看,济南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模式,加快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不见面审批”,市场活力充分迸发;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全过程、保姆式的“店小二”服务,被评为“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从科技创新看,济南正全力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先机,聚焦量子超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科技前沿领域,全力打造创新制造强市和智能经济强市。科技创新正成为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
山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已经行动起来了爱济南新闻客 山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已经行动起来了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2020-01-18 12:19 阅读次数:4598 1月18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人才集聚力,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谋取主动、增强能级、赢得优势。 王忠林曾多次表态 济南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济南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显示了对拿下这一“金字招牌”的决心。   在2018年7月召开的济南全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上,王忠林明确指出:“我们要抓紧实施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动,全面对接京津冀,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将济南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国际大都市。”   在这次会议上,济南也确定了对标城市。王忠林认为,济南全市在国内要与深圳、杭州这些先进城市来对标,要见贤思齐。   2019年3月5日下午,全国两会期间,王忠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出建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填补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龙头优势,打造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构建起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走廊。 济南发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1月5日上午,市委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议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和《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城市建设步伐提速,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   到2022年,济南城市能级大幅提升,辐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高,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以济南为核心的黄河下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底气十足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济南有自己的信心和底气。   从区位交通看,济南位于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交汇接合部,是北京、上海间重要的节点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济南每天有300多个高铁车次直达全国254个城市。   从产业基础看,济南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近年来济南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十大千亿级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营商环境看,济南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模式,加快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不见面审批”,市场活力充分迸发;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全过程、保姆式的“店小二”服务,被评为“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从科技创新看,济南正全力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先机,聚焦量子超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科技前沿领域,全力打造创新制造强市和智能经济强市。科技创新正成为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
山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已经行动起来了爱济南新闻客 山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已经行动起来了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2020-01-18 12:19 阅读次数:4598 1月18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人才集聚力,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谋取主动、增强能级、赢得优势。 王忠林曾多次表态 济南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济南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显示了对拿下这一“金字招牌”的决心。   在2018年7月召开的济南全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上,王忠林明确指出:“我们要抓紧实施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动,全面对接京津冀,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将济南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国际大都市。”   在这次会议上,济南也确定了对标城市。王忠林认为,济南全市在国内要与深圳、杭州这些先进城市来对标,要见贤思齐。   2019年3月5日下午,全国两会期间,王忠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出建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填补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龙头优势,打造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构建起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走廊。 济南发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1月5日上午,市委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议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和《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城市建设步伐提速,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   到2022年,济南城市能级大幅提升,辐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高,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以济南为核心的黄河下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底气十足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济南有自己的信心和底气。   从区位交通看,济南位于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交汇接合部,是北京、上海间重要的节点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济南每天有300多个高铁车次直达全国254个城市。   从产业基础看,济南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近年来济南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十大千亿级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营商环境看,济南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模式,加快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不见面审批”,市场活力充分迸发;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全过程、保姆式的“店小二”服务,被评为“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从科技创新看,济南正全力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先机,聚焦量子超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科技前沿领域,全力打造创新制造强市和智能经济强市。科技创新正成为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
济南打造齐鲁餐饮文化地标-鲁菜城!1月16日下午,济南文旅发 济南打造齐鲁餐饮文化地标-鲁菜城! 1月16日下午,济南文旅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修春海率队到12345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修春海透露,济南文旅发展集团将加快济南野生动物世界项目、跑马岭景区项目、灵岩寺5A景区创建项目建设,以鲁菜城项目为驱动,打造齐鲁餐饮文化地标性项目。 修春海表示,2020年,济南文旅集团坚持项目为王,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奋力承担起振兴我市千亿级文旅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使命职责。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济南文旅发展集团将以文旅资源为依托,全面开发一批高质量精品项目,加快济南野生动物世界项目、跑马岭景区项目、灵岩寺5A景区创建项目建设,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以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为龙头,打造闻名天下的文旅品牌,充分发挥我市泉水资源优势,策划打造国际化、综合性“中央泉水区”,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和泉水风貌,与我市“中央商务区”遥相呼应、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最强磁极。 以奥体中心为平台,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综合体。积极开展健身、餐饮、培训等相关体育经营业务,充分盘活场馆资源,提升资产价值和效益,将奥体中心打造成集体育服务、娱乐休闲、餐饮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综合体。 奥体片区 以南部山区为阵地,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康养度假区。按照南部山区“多规合一”总体规划,加强与南山管委的战略合作,全力推进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康养度假区; 以山东国际会展公司为抓手,推动全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创建国际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以展馆资源整合为契机,以功能配套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服务为保障,以国际国内大型展会营销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全市公益性农批市场为起点,推进城市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尽快启动一期项目建设,同步申报省、市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项目通道,力争年内完成工程建设及经营业户招商工作,同时按计划推进后续项目的规划及各项筹备工作。 以鲁菜城项目为驱动,打造齐鲁餐饮文化地标性项目。以传承发展鲁菜文化为引领,打造以孔府文化为核心的鲁菜城项目,并将该项目打造成齐鲁餐饮文化最高档次、最负盛名、最有活力的地标性项目。 记者:姜富海 编辑:泉欣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