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爱一个雨天☔ 席浩川
问君能有几多愁,却道天凉好个秋
关注数: 11 粉丝数: 254 发帖数: 11,125 关注贴吧数: 39
是不是因为有了智能音箱的前车之鉴 智能音箱已经基本沦为和智能手表一样的结局,感觉自从苹果手机诞生之后全世界人民用了那么久的屏幕触控还算不错,但是现在发布的产品只要加上语音交互了,就会一片恶评甚至扑面而来的风凉话。 用工作站这三个字来命名这次产品,就像很多没有四驱的suv标榜自己是越野车,或者像很多高像素的手机标榜自己拍照效果超越单反一样,多少存在一点夸张成分。有人甚至说这就是个平板而已,侮辱了“电脑”二字。 实际上螺号这次恐怕不是重新定义了“工作站”,而是重新定义了“办公”。 换个角度去理解,利用安卓系统和其他厂商的优秀方案,鼓捣出现有的成果,让人感觉灵光一闪,我怎么看都不能不算一个亮点。 如果撇开让某些人无法接受的价格,再考虑到很多人设想的使用场景,结合这个TNT本身的实际表现,它能让你在家在自己的书房完成一些办公室里没做完要带回家做的轻型文书工作,或者和工作协同者有地域上的时差让你不得不在家处理邮件,或者让你用超越手机的体验来一场游戏开黑,基本上就算完成它的初级使命了。后续如何发展,就像螺号说的,有资源的大公司如果看得上眼拿去抄一抄,那么他就是站在了这个时代起点的人。 总之,个人对这些先锋作品是很持宽容心态的,所以我不会去黑这个东西,而且希望在适合的时候,自己也能亲身体验一把,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像不少人都说什么AR,VR才是未来,但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真正普及大众的VR个人电子消费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呢?说明和自动驾驶技术一样,有的东西真的要走一些弯路,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没有那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革命真的是很难的。但是勇于向传统挑战,敢于奋勇去做一个革命者,这种精神恰恰是中国企业(不管科技公司还是其他公司)需要的。
【转载】这届坚果3……老罗自己都没兴趣吧 就像老罗自己说的那样,这场发布会其实他本身也并没有太兴奋。或许老罗这么说,是为了让台下以及屏幕前的观众更加期待5月15号那场在鸟巢让所有人都“尿裤子”的发布会吧,但这并不能掩盖外界对坚果3的失望。 虽然不一样,但真不够好偏执狂,这是老罗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称呼。确实,偏执的老罗也是这个高度同质化的手机时代中为数不多的能坚持自己心中所想的“异类”,尽管这些年面对市场有所妥协,但是他终究还是想做点与众不同的东西。 于是,为了避免出现他口中“丑成翔,一坨一坨翔”的刘海屏,锤子3选择了长下巴,也就是小米MIX的设计方案。只是受限于成本的控制,坚果3的下巴要比小米MIX的长一些。 或许是为了遮盖一下这个过长的下巴,老罗在上面放置了一个前置指纹模块,而抛弃了坚果Pro 2上那个饱受好评的“后置与锤子Logo合二为一的指纹识别”方案。 其实在发布会之前,坚果3的相关图片就曾在网上遭到曝光。不过,面对曝光的产品图,锤粉们显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这也导致了,在发布会上老罗刚刚公布这款新机的ID设计时,台下很多锤粉们都在高呼“这是假的”。 事实证明,老罗最先公布的ID设计确实是假的。 不过,不是锤粉们纠结的正面,而是背面的摄像头部分,保持了原有的横置摄像头方案,并没有跟风采用竖置双摄。其他的,都是真的。 锤粉们再次惨呼:不…… 锤子科技一直都称自己是一家设计驱动的公司,而工业设计也一直都是锤子科技最为看重的一点。去年坚果Pro两代产品的成功,正是因为老罗坚持了自己的那份倔强和骄傲。足够的差异化,搭配上市场主流的硬件配置,使其成为挽救锤子科技的划时代力作。但这次的坚果3,显然配不上那句“漂亮的不像实力派”。在硬件配置层面,这次的锤子科技似乎又回到了两年前的状态,总是跟不上市场主流。此次坚果3没有采用今年千元机市场主流的高通骁龙636,而是依旧采用了2016年就发布的高通骁龙625,搭配上全系4G内存的组合。纵观整体配置,能够被人称道的也许只有那块4000毫安的大电池了吧。 在这样难称优秀的ID设计以及硬件配置下,坚果3的售价其实并不便宜,低配1299元,高配1599元。相比众多友商相同定位的产品,这个价格可以说毫无竞争力。 在这个风口浪尖,老罗容不得一点失败 会后,懂懂笔记与一位锤粉交流时得到了这样一个回答:“这件产品就不应该发布。这样的产品,会砸了锤子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好口碑。” 确实如此,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小众品牌而言试错的机会越来越少。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此前就曾表示“未来,只有三、四家厂商能够生存,也许不到四家。”另外,小米CEO雷军去年也曾公开表示“中国手机市场这两年基本已经成熟,我们四家(华米OV)加苹果,没别人了。 如今,两位大佬的预言似乎正在变为现实。根据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1~3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137万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7586.4万部,同比下降27.8%。 这个数字后面,意味着今年一季度整个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被削去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头部品牌的势力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根据IDC公布了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共计达到 14.72 亿台。其中三星、苹果、华为、OPPO以及小米分列前五位。 更重要的是:这五大品牌的手机销量相较前一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五名开外的“other”的销量则出现了11.7%的下跌。 毋庸置疑,留给中小手机厂商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以目前锤子科技的处境来看,虽然因为老罗的存在仍使得其声量较大,但是其年均几百万的出货量在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连中游都还算不上,依旧是处在食物链最底层的那个。 而支撑锤子这几百万销量的,则是那些狂热的锤粉以及去年坚果Pro系列新机的优异表现所带来的口碑效应。而这一届坚果3显然难以让锤粉们满意。 虽然,在发布会后,面对网上众多“丑爆了”的吐槽,老罗依旧信心满满的发了一条微博:“回来看了一下网上的反馈,很多用翔的人都说丑,嗯,肯定会卖的很好,放心睡了。” 但我们却看到,在这条微博下点赞最多的却是这条内容——“这个坚果伤了一部分老锤粉的心”。 当然,老罗的这次发布会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有的业内人士看来,这次坚果3的发布会与其称之为新品发布,不如称之为“新品预热会”。因为相比坚果3这样一个老罗自己都提不起多大兴趣的产品,在谈及5月15号上演的“年度相声专场”时,老罗明显更兴奋一点。 至于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不妨收拾好心情期待那场老罗口中“让所有人都尿裤子”的鸟巢盛会吧。 来源: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转载】《灌篮高手》再登头版,20年前你的那腔青春热血还在吗? 去年,有一句话成了话题:“1992年樱木花道16岁的话,那他今年已经41了 。”那个热血红头发拿着保温杯喝茶的情景,真是想都不敢想。 以樱木花道为主人公的漫画《灌篮高手》,出自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之手。这部漫画1990年至1996年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与《足球小将》和《棒球英豪》并称,被认为是日本运动漫画三大巅峰之作,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 最近,一波《灌篮高手》的怀旧浪潮再次袭来,起因是一份报纸。几天前,在集英社发行的限量版报纸《少年JUMP作品展新闻》上,头版的内容刊登了湘北在全国大赛中对战山王的新闻。标题写着:“湘北死斗致胜!!卫冕冠军山王工业败北”。大幅配图是樱木花道在最后一秒绝杀山王的瞬间。这其实是集英社为了《少年JUMP》创刊50周年所做的宣传,而《少年JUMP》居于日本三大周刊少年漫画杂志的首位。 湘北与山王的这场死斗发生在《灌篮高手》的最终卷,今天我们再次看到了它的消息。算一算,已经22年过去了。 当年,《灌篮高手》在全国大赛的部分戛然而止,我们好奇得想知道樱木花道、流川枫等人的未来。2013年,井上雄彦在篮球题材漫画《REAL》中,有意在背景中置入了一条宣传语:“成为明日的花道”。粉丝们认为,这是井上雄彦对樱木花道的未来的一个匆忙的暗示。但最近这张报纸恰恰证明了,没有什么41岁,也不需要保温杯。让《灌篮高手》停留在1996年的6月17日,大概是最美好的事情了。单调而重复的篮球声,还有天天嚷嚷着“制霸全国”的男孩,就定格在那个漫长的仿佛不会结束的夏天。还记得吗?赤木晴子问樱木花道:“你喜欢打篮球吗?” 就让他们永远是少年。 红头发的樱木花道 在某次采访中被问到,为什么樱木的头发要画成红色时,井上回答:“一定要是红色,因为是要表现一颗热情的心。”但是对樱木花道本人来说,热情之外,他更乐于传递的信息是:“我是天才”。很多漫画中,主角都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在《网球王子》中,越前龙马的标志性台词是“你还差得远呢!”越前加入青春学院的时候早已声名在外,他有轻视对手的实力。与之相比的,樱木花道进入篮球队,最初只是为了率真漂亮的赤木晴子,他压根连篮球规则都不懂。身为篮球的门外汉,从运球开始学起,却谁也看不起,从不认输,这倒是比越前龙马还傲气。但在白热化的竞技场上,樱木花道“我是天才!”一出口,却让人感受到每一个字的分量。他是篮板王,他是气氛带动者,他是永远学不会放弃的、扭转战局的关键。这句话意味着少年的勇气、担当和一往无前的气势。 就像所有的热血漫画,成长都是最核心的主题。但比起那些几乎开挂到异次元的运动漫画,樱木花道的成长反而是朴实、纯粹的,他的每一次进步,都以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基础。直到全国大赛之前,他经过超级特训计划,在一周内练习投球2万次,才终于学会了跳投。而这个桥段感动了无数青春少年,很多人就是在他的激励下,开始坚持练球。另一个核心主题自然是友情。对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少女来说,喜欢流川枫还是樱木花道仿佛是天问。同一只队伍中,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水火不容又有良性竞争,这样的组合又逗趣又热血。但在山王一战的最后一球,向来做独行侠的流川枫没有选择自己硬碰,而是将球传给了樱木花道,湘北因此赢得了比赛。两个人在胜利中击掌,这恐怕是这对”相爱相杀“的对手间,最美好的一刻了。 比起胜利,有时候失败更令人印象深刻。湘北对战神奈川第一的海南队,比分僵持到最后,湘北以1分落后,还剩10余秒,樱木罚球未中,赤木抢到篮板,三井投三分球未中,在还剩8秒的关键时刻,樱井再次为湘北抢到篮板。但就是这反败为胜的关键一刻,樱木传球失误,把球传到了对方的手里。比赛结束,湘北落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看到这一幕时受到的冲击。那或许是年少的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竞技体育的残酷,或者说人生的残酷。赤木按着樱木的头,说“别哭啊。” 怎么能不哭呢? 但《灌篮高手》的结尾也没有顺遂粉丝的心愿。湘北虽然赢了山王,却没有取得全国大赛总冠军。樱木伤病未愈,他也没有追到晴子,流川枫没有去美国发展……井上宏彦说:“青春本来就是不完满的吧。”或许正是这点不完满,让我们始终记挂着,感动着。也正是这点不完满,让它避免了一些同类漫画中躲不开的烂尾危机。 不懈努力的井上雄彦 井上雄彦因为《灌篮高手》在日本扬名的时候,他只有20出头。他的《灌篮高手》被称为漫画史上的金字塔。它颠覆了漫画常识,在最后一卷,长达40页精彩对决,没有对白和声词,只有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的比赛高潮。这是《灌篮高手》最著名的分镜描绘,也成为后来漫画从业者学习的样本。 后来大火的篮球题材动漫《黑子的篮球》,作者藤堂忠俊就曾表示他是《灌篮高手》的粉丝。从小,井上雄彦就很喜欢水岛新司的体育漫画作品。在高中的时候,他的姥爷评价他的画,说:“头发画得像真的一样。”井上因此受到鼓舞。他喜欢打篮球,还是湖人队的球迷。在读高中的时候,就想画篮球相关的故事。 20岁的时候,井上雄彦辍学来到东京,开始了职业漫画家的生涯。《灌篮高手》是井上雄彦的第二部独立作品,在1995年获得了第四十回小学馆漫画赏。篮球在日本不是热门的运动,有关篮球方面的漫画也很少。《灌篮高手》的诞生,掀起了一股篮球热,其单行本在全日本销售量超过了一亿册,而这波热潮甚至走出日本,影响了世界。 井上雄彦做了更多。在日本,少年们可以在高校和大学打球,但之后如果想深造却很难实现。井上雄彦利用《灌篮高手》漫画的收入,在2006年创立了“灌篮高手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用来支持日本高中毕业生赴美国大学打球,希望他们像动画人物一样,去努力追随梦想。《灌篮高手》的成功不是偶然。后来,井上回忆说,“在画画的时候,我利用了自己打篮球的经历,有点像肌肉的记忆。我试图还原那些只有真正玩过这项运动的人才知道的事情:握住球的感觉,如何投篮,怎么样运球。”而正是这种真实感、现场感和紧张感,使《灌篮高手》在同时期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安西教练说:“直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希望,一旦死心了,比赛也就结束了。”《灌篮高手》从始至终贯穿着这种精神,樱木花道本人更是坚持不懈的代表。井上雄彦认为,这一点正是樱木这个角色与自己相通的部分。 在NHK纪录片的开篇,他说:“我绝对是个不服输的人,(在漫画上)等级只能上升,不能降低。”画《灌篮高手》的时候,人员紧张,只有他一个人画。每天,他都要工作将近20个小时,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他并不以为苦。他总想挑战自己,“做自己应付不来的事。”大概十多年前,井上雄彦放弃了使用钢笔,而是选择了用毛笔作画。毛笔更不容易控制线条的走向,但也为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表现力。 《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曾评价说:“我见过江户时代画家的工笔,那真的非常了不起。只不过是草稿,单一条乾净俐落的汇整线都能画得栩栩如生。但是井上老师的画却已经达到江户绘画的境界了。” 那些感动我们的热血青春 每当《直到世界尽头》响起,不自觉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灌篮高手》有成长,有友情,有拼搏,但最动容的,仍旧是青春和梦想。三井寿大闹了篮球社,但大家都能看出,他心里仍旧牵挂着篮球。浪子回头,三井跪在安西老师的面前,哭喊着“我想打篮球啊“。 这一声,喊出了每一个拥有梦想的观众的心声。它成为了《灌篮高手》最具感染力,也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多少年后,我在一家书店里随手翻到了《棋魂》中的某一页。一群小孩哭着说:“我想下围棋!”让我瞬间想起了三井,却不敢再继续回味。那会让人想起体育馆中发自灵魂的呐喊,进而想起自己的青春,想起那些年青涩的尚未完成的梦想。我们怀念青春,说那是最好的日子,那是可以自由梦想的时候。仿佛青春是一个豁免,可以有无尽试错的可能。而如今,我们在生活中束手束脚,无外乎是害怕失败,担心一旦跳出安全区域,自己失去的更多。 重新归来的《灌篮高手》却成为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记起28年前的自己,和那时的勇气。 井上雄彦曾经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挑战的每一个瞬间,才是真正的舞台。包括选拔的结果,也包括那些没有被选上的应征者在内,其实在他们鼓起勇气向前踏出的那一瞬间,就是一块瑰宝。今后,将永远在心底深处发光发亮。” 生活应该是热血的,不管是输是赢,都要往前迈进一步。每一个年纪,都是最好的年纪。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WeChat ID:lifeweek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