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爱一个雨天☔ 席浩川
问君能有几多愁,却道天凉好个秋
关注数: 11 粉丝数: 254 发帖数: 11,124 关注贴吧数: 39
连罗永浩都目瞪口呆,快来看看华为小米如何实现了无限屏 早在8月20日,锤子科技召开新品发布会前,锤子就表示“整个行业的精英们,每天致力于‘超高屏占比屏’、‘全面屏’、‘刘海屏’、‘美人尖屏’、‘真全面屏’……等一下,这真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吗?”。锤子自身也在躺枪之列,但锤子很快就从坚果Pro 2S上的无限屏技术找回了自信。 罗永浩在发布会上多次强调锤子作为一个小公司常年输送创意供其他手机厂商抄袭。罗永浩还调侃表示,如果现在锤子的进度不够快,等他们都抄好了就快了。26号,锤子罗永浩连连转发了两条微博,表明华为和小米的主题商店已经开始出现抄袭“无限屏”的情形。但是罗永浩用“……”的方式进行评论,除了印证此前所说的话外,也多少有几分无语。 这些主题真的能够实现锤子无限屏的效果吗?华为的主题商店中,这款名为“3D全景无限屏”的个性主题需要付费6元进行下载。但似乎实际体验并不顺畅。 我们也用红米某手机在小米主题商店中下载了名为“无限屏”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与锤子一样有着地球图标,但是如果手机用户并未安装相关应用,就不能打开,所以该个性主题上多款应用的开启按钮其实是无效的。(也不能增加删减相应图标) 此外,由于我们手中的红米手机并不支持人脸解锁功能,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即便单击相关应用,也会弹出要求输入密码(指纹)进行验证。相机由于是可以息屏打开的,所以在点亮界面后可以直接点击进入相机拍照,但操作也比锤子更为繁琐。反倒不如直接进入主界面打开相机简单。 或许可以这样说,虽然两者都以无限屏为名,但是都是锤子无限屏的皮,却没有无限屏的实。另一个要澄清的是两款个性主题都并非官方制作。那么为什么他们只有锤子无限屏的皮,没有无限屏的实呢? 一方面6天时间内完成相关制作多少考验“制作者”;另一方面,锤子曾经在发布会上透露,表示该功能需要面部识别+陀螺仪+加速计+磁力计实现,部分手机硬件可能就没有达标,比如我们使用的那款红米手机。所以就算第三方抄袭了该创意,制作的效果仍旧让人不免吐槽。老罗没有担心,有的只不过是无语罢了。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把星空放进手机里——忆“无限屏”是怎么来的 8 月 20 日,锤子科技在北京凯迪拉克中心举办了 2018 夏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坚果手机 Pro 2S 。这款新产品在交互上的革新引发了关注。其中“无限屏”功能收获了无数好评。 发布会后的第二天,锤子科技市场部的同事小郭在茶水间抓到了正在吃外卖的用户体验中心副总裁朱萧木,立刻把他关到会议室,聊了一个小时。他们谈到了无限屏诞生背后的故事,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 无限屏灵感来自锤友,最初叫“冻屏” 问:发布会后,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无限屏。这个想法最初是怎么来的? 朱萧木:最初是我们看到了网上一个锤友发的视频。这人很怪,没有关注我们公司的任何一个人,但是他总是想一些奇奇怪怪的软件交互的点子,做成视频发出来,然后 @锤子科技 。这一次他想解决的问题是,手机屏幕太大,顶端的那个位置他够不着。尽管我们做了下拉悬停,但是他觉得用起来不方便。他希望能通过一个按钮,把这个屏幕冻住,然后向上移动手机,去够到屏幕的上端。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问:所以他只是想解决一个“够不着”的问题,跟现在的无限屏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朱萧木:对,跟现在的整个架构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把屏幕冻住”这个想法吸引了我们。所以这个项目最早叫“冻屏”。我们跟老罗在群里讨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其实我一开始是有顾虑的。我认为这个移动手机的动作幅度太大了,很麻烦。那后来为什么打消顾虑了呢?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好处太大了,能做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它是一个纯新的交互,是非常重大的变革。四五年,甚至六七年来,手机的交互已经没什么大的变革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实你不用大范围地移动手臂,动动手腕就可以,所以很快我就打消了这个顾虑。 问:说到这个,你看过那个图吧。 朱萧木:“闪开,挡住我用无限屏了”? 问:对。有一部分人看了发布会,觉得你这个交互动作很大,很麻烦。你有什么回应? 朱萧木:其实你如果真正用了,就会发现,其实动作不是很大,特别是熟悉了以后。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缩放界面,让手移动的距离非常小。只需要轻轻动一下手腕就可以了。作为产品经理,我不会让这个功能只是看起来很酷、很有意思,它必须同时是好用的。你用过才知道。 问:你们在网上看到那个人的想法,大概是在什么时候? 朱萧木:5 月份,筹备 515 发布会的时候。当时大家都非常忙,完全没精力去做这件事,所以我们只能做一个效果动画,拍了一个片子,去跟大家说明这是什么东西。我们也跟老罗说,想在鸟巢的发布会上讲这个功能,但最后还是决定不上了。因为我们还是得先把它做出来,需要检验,不能只是抛一个概念。要把它做成。 问:那哥们儿看到现在的无限屏了吗?他现在在干嘛? 朱萧木:现在已经被我们招到产品部了。
关于坚果 Pro 2S 与 TNT|吴德周 & 朱萧木接受媒体群访实录 8 月 20 日,锤子科技发布了坚果 Pro 2S 手机,以及 Smartisan OS v6.6.5 系统。此次更新中,子弹短信、TNT 和无限屏功能成为最大的亮点。 发布会结束以后,锤子科技 CTO 吴德周和锤子科技用户体验中心副总裁朱萧木接受了媒体群访,解答了前段时间关于 TNT 的交付,以及本次无限屏应用场景的相关问题。 ━━━━━ 以下是本次采访 Q&A: Q:老罗在台上说 TNT 研发当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些具体例子,遇到哪些困难?我们想知道这个过程有多复杂? 吴德周:整个 TNT 系统是一整套系统工程。无论是子弹短信、整个系统的交付,还是后面整个 Office 三大件,不是简单的修改,而是整个系统架构的革新变化,尤其是作为办公最常用的 Office 三大件。我们公司整个人力还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人力都投在整个 TNT 系统上。所以,这些开发工作量整个超出我们的预期。 对我们进度影响最大的还是 Office 三大件,由于这并不是我们全部自己开发,而是和一个第三方公司一起合作开发的,他们也是一家不是特别大的公司。初期我们稍微低估了这块的难度,导致整个系统在这上面的开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整套 TNT 系统,我们还是会持续地做,也和前面预约的用户都沟通好,预计会在 10 月份提供给用户。 实际很多人是不了解 TNT 的,短短的发布会很难把 TNT 整套系统介绍得很清楚。这次我们会先开放 beta 版本供大家先测试,希望到 10 月份的时候提供给大家性能更完整、功能更强大的系统。 罗老师之前演示的是语音加触控的形式,所以大家觉得只有语音才可以用,这是对 TNT 系统完全的误解。它只占到整个输入或操作很小的一部分。 朱萧木:人手问题、时间问题,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 在手机上,(TNT)也可以接 Wi-Fi、蓝牙以及用线作为连接器,可以马上体会到我们 TNT 做的系统和别家做的手机转大屏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我们做的是桌面系统,不是手机转大屏。 Q:未来 Smartisan OS 在人机交互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或畅想,会不会迎来一个新的突破? 朱萧木:一定会迎来突破,因为我们是“发布会驱动的公司”。 “无限屏”功能,解决的实际就是手机屏太小的痛点;手机屏幕有时候又太大,用手够不到很高的点的问题。你会发现这些问题手机屏幕在制约你的使用,所以我们打破这个边界,把“无限屏”想出来了。 我们会在“无限屏”这条路上继续往前走。你会发现以前做的很多东西,包括 TNT 把手机变成大屏、发牌手的功能,把很多窗口同时排列起来,无限屏可以来回移动,加上“大爆炸”。你会发现这些东西越来越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摆脱以前只是触碰或只是键盘鼠标传统的操作方法,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Q:我看媒体这次坚果 Pro 2S 是委托 OEM 设计的,请问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吴德周:这是完全错误的说法,是我们完全自研的。 Q:“无限屏”的想法什么时候开始的?研发周期如何?锤子会更倾向于把这些功能应用在哪些应用上或者和哪些应用厂商合作? 朱萧木:(整个研发和设计)不到三个月。 TNT 发布会前后有了这个想法。当时想在发布会上讲这个东西,很兴奋,但认为是个想法,就摁住了没讲,用三个月的时间发布了这个成果。 关于它的原理怎么实现的,比较简单,就是借助手机上各种传感器、加速度计、磁力计和陀螺仪,我们保证它在 X 轴、Y 轴上灵敏地捕捉动作及 Z 轴。 关于应用场景,我们认为,这个功能能解决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具体方面的问题,它可以让你的手不用再 Pinch 和 Zoom。Z 轴自动延展,特别是单手的时候。 第二,当 TNT 做完以后,我们发现很多窗口排列在一起,来回切很好用。子弹短信就是这样,和这个人说话摁住窗口和第二个人说话,摁第三个窗口和第三个人说话。以前是在大屏上实现的,但在手机上可以用“无限屏”上,这是非常快速的。 Q:在手机行业格局逐渐稳固的情况下,二三线手机厂商压力怎么化解?锤子科技怎么感知这些压力? 吴德周:手机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今年情况更为明显,前四家越来越大,后面你也能看到。 我经常和同事看玩笑,好像今年一下来,所有以前二线的品牌已经没剩几个了,以前发货都是过千万级的品牌也没剩几个。 我还是那句话,后面凡是没有创新的手机品牌,一定会更难活下去。我们自己没有什么,手机上还是我们的一个梦想,希望给锤友们提供更好的产品。所以,手机我们会坚持合作下去,在创新这条路上希望持续地去创新,给喜欢我们的锤友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Q:锤子的 5G 手机在明年什么阶段会发布? 吴德周:我们和运营商交流非常密切,这边也有很多是以前从运营商过来的同事。所以,整个运营商 5G 进度,虽然大家都在讨论,但实际进度到明年,要等到高通的 5G 芯片明年出来。 当前阶段,我们一定会投入 5G 这块,先投入在研究 5G 的关键技术上。我们专门有个团队做这个事情,会从关键的技术上入手做这个事情,到时候会和大家同步。
小米到底懂不懂用户隐私 作者: 杨子鳄 信息安全何在? 8月15日下午,雷军在微博发布了一条微博,整理了3000万用户与“小爱同学”间聊得最多的是什么内容。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聊得最多的10个对话”,这下面大多是一些指令内容,像“声音小一点”、“打开微信”。另一部分则是“撩得最多的10个对话”,而这里面更多的会涉及一些稍显私密的内容,比如“怎么样才能追到吴亦凡”、“不想上班怎么办”、“我帅吗”。说实话,后者让身为小爱同学用户的我也觉得不是很舒服。 诚然,雷军发布的这张图是来自于小爱同学产生的大数据,其中也没有透露出个体用户的信息。但小爱同学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放在家里的内容,随时随地都有唤醒的可能,而使用的场景的是复杂多变。小爱同学记录下了与用户较为私密的对话,又作为一条数据纳入了语料库,让人以后在使用小爱同学时,不得不多留出一个心眼。 在使用小爱同学前,每个用户都会收到是否加入“用户体验计划”的提醒,用户一旦参与该计划,也就默认了接受隐私政策里的内容。而隐私政策中,也明确指出了小米会将用户信息(其中可能包含个人信息)用于语音识别、语义判断、文字转音频功能。 从理论上来说,小爱在保证信息安全性的前提下,记录与用户的对话,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关键的是,隐私政策中提到用户信息中可能会包含个人信息。而这并不合理。用户数据与用户隐私永远是互联网产品的头等大事。有些产品打着大数据的幌子,大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用途,而小爱同学记录的数据,暴露出小米离用户隐私这条“安全线”已经很近了。 为什么说小爱同学的隐私政策不合理呢? 问题就在企业收集用户数据,与规避个人信息并不冲突。而小爱同学的隐私政策中明确指出了其手机的用户信息会包含个人信息,完全是流氓条款。 我们先来看看苹果公司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2016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首次提出了差分隐私技术的概念。差分隐私技术的原理就是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上进行收集,根据这些数据,苹果公司只能计算出用户群体的行为模式,却无法解析单条数据中的个体信息。苹果公司在官方邮件中对这个技术做了专业的解释: 从iOS 10开始,苹果将使用差分隐私技术在不影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帮助发现大批量用户的使用模式。为了掩盖个人身份,差分隐私会像个人使用模式的小样本中注入数学噪音。随着更多的用户呈现出相同的模式,总体模式就会开始显现,这可以用来增强用户体验。 差分隐私技术,也成为了在保证企业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得以顺利进行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技术。 技术爆发带来了大量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的使用机制复杂多样,用户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出卖了自己的隐私。除了前文提到的AI设备,VR眼睛、基因监测以及各种物联网设备都有泄露用户隐私的可能性。但我们能放弃这些产品吗?李彦宏曾经说过,中国用户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一定程度上愿用隐私换方便和效率。用户购买一款产品时,基于对企业的信任,将隐私信息交给企业,企业及应当对得起用户的信任,否则受损失的不仅是用户,还有企业的公信力。 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比如在AI设备出现之前,手机输入法是一直被诟病泄露用户隐私的产品。搜狗输入法在与用户经过多轮的博弈后,也壮士断腕,舍弃了一部分用户数据。搜狗CEO王小川在今年1月的搜狗全球伙伴合作大会上说,“对于用户数据而言,首先要保证在收集后要在一个生态或者一个公司甚至一个产品里使用,而不再通过交换之类的方式‘往外走’。其次是有一些敏感的用户数据,我都不敢收集上来,其实不是我不敢用,我是怕没用好给泄露了。” 小爱同学的“前辈”——亚马逊Echo也曾卷入一桩泄露用户隐私的官司中:俄勒冈州一对夫妻的对话被录制下来发送给了他们的熟人·,而隐私泄漏的原因,竟是Echo接收到了“发送信息”的指令。鉴于用户隐私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欧盟宣布从今年5月25日起,由28个国家的监管机构强制执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这个被称为“欧洲最严隐私法”的条例,对包括公司、公共机构、慈善机构都有巨大影响。 在“欧洲最严隐私法”的影响下,苹果、谷歌、推特、微软都修改了自家的隐私政策。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搜狗和亚马逊都在用户隐私上碰壁,而作为小米同业竞争对手的苹果又在解决用户隐私问题上给出了相当漂亮的答案。雷军确实应该好好考虑下,如何做好用户隐私,起码不要像这次一样,泄露用户跟小爱同学之间的“情话”。 15日深夜删除了这条微博的雷军显然是意识到了,这条微博不恰当的内容。但用户隐私的问题,雷军真的意识到了吗? 来源:科技唆麻 WeChat ID:techsuoma
普通用户跟专业编辑的发言水平和认知水准还是有差异的 @新潮电子徐林: 今天终于折腾完回酒店了,整理一下今天vivo NEX的发布会和新机信息吧,会后采访的是vivo的产品总监黄韬老师,干货比较多,希望明天早上各位起床这条微博还能出现在你们的时间线上。 1.黄老师首先总结了vivo今年以来的表现,在3000~4000这个价位段,X21占去了市场销量的55%,很是生猛。现在vivo NEX推出来,是希望可以进一步在3500~4000这个细分价位段进一步站稳脚跟。所以,3898元的vivo NEX和X21的价格衔接非常好,710也比660要高一个档次,再加上其他的旗舰特性,足以支持它的价格; 2.NEX的销量和备产情况,都是奔着月销50万以上去的。两年前Xplay6以4498元的价格推向市场,最高的月销量做到了30万左右,而NEX比它定位要低一些,所以这个期望还是比较现实。当然,NEX旗舰班起步定价4498,最高价格4998,也应该是延续了Xplay6的定价,再用一个高配去试探一下5K这个分水岭,vivo还是很聪明; 3.之前杭州研究所看到的SuperHDR技术,现在已经开始搭载了,但目前好像能做到13个EV(这一点我当时记得不太清楚,希望是没错); 4.关于NEX和Xplay的定位很有意思。NEX是定位于性能旗舰,特别是强化AI方面的功能(所以现在vivo的品牌口号是AI&Camera,之前的Camera&Music又改了),所以在拍照方面,NEX的配置还是有所保留(姑且这么说吧),而发布会上的很多重头都放在了AI上。 另外,考虑到这种技术流机型的用户偏男性,所以做得大点厚点也应该还好,所以前置升降摄像头为800万没什么毛病——我反正也不怎么用。 Xplay虽然还没更新,但黄韬说现在vivo还没有打算从产品路线图中把它去掉,也就是说,Xplay爱好者们,你们还有希望——如果NEX的发展不太好,要是好的话,就难说了,我是这么理解的。X系列则主要是以拍照和影像为主要卖点,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下半年继续更新。 5.升降摄像头的寿命为50000万次,可以顶得住45公斤(这个数字比起专访时有改动)的弯折力度,这个我信,当初荣耀7i那个机械机构的摄像头比这个还猛呢(好像是50公斤),而且,手指就能使出这么大力的人,不晓得单身50年行不行[doge];全不锈钢壳体除了坚固之外,还能顶住vivo自己最严苛的跌落测试,而且还和动作感应器有关联,能实现自主缓冲,触地瞬间能将硬冲击变成软冲击——这个我就理解为当年ThinkPad的APS硬盘保护系统的变种吧; 6.NEX旗舰版的第三代屏下指纹这次用的是汇顶的方案——没有新思了。APEX之前展示的半屏指纹,目前还不算太成熟,而且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就业没有放在NEX上了; 7.针对有人问的NFC和无线充电,黄韬说在vivo的用户调研中,对这两个功能有刚需的用户只有1%的样子,而加入这两个功能,会带来机身厚度的进一步增加(言下之意现在NEX已经很厚了),而且成本也会增加。基于这样的考虑,就不加入NFC和无线充电了,如果有人觉得不爽,那就去积极参加vivo的用户调研吧,哈哈。 8.这次NEX用上Type-C了,我估计OPPO这次也会用,关于OV两家什么时候用C口,谁先用的人可以闭嘴了,看你们每次发布会后一定要说这个,然后又要解释一番,我都有点烦了[二哈][二哈],不就是那几个答案么?黄韬说了,C口厚啊,会针对不同的产品线进行C口和Micro口的不同考虑,气死你们[坏笑][坏笑]。 但是,让NEX厚度偏大的主要原因,还是升降机构的问题,不过,在这样的机身厚度下,电池容量也已经达到4000mAh了,可以了。看@肥威 老师说的充电有10V2.25A,亮屏也能达到20W,相当**了。 9.NEX是技术向的产品,所以没有代言人——vivo也需求积累一下自己的技术形象嘛。 10.关于下巴的问题,这个和上游供应商有关系,vivo已经很努力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