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香客
寒香客
笔画春秋洗乾坤,岁同日月老风尘,纵使身藏金屋下,自在悠悠行路人
关注数: 504
粉丝数: 4,910
发帖数: 202,125
关注贴吧数: 20
清雍正粉彩矾红描金开光渔家乐题材剃须盘 该盘直径达到31公分,其下方的口沿有一半圆状的缺口,理发师会将其放在顾客的下颚处,便于剃须。作为欧洲理发行的业专用器具,剃须盘集中出现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随着欧洲理发业规范化发展,专业工具需求激增,促使中国景德镇窑厂承接大批欧洲商团订单,制作符合西方使用习惯的剃须器具。 由于剃须盘经常与刮胡刀、理发剪磕磕碰碰,胎质需特别坚硬才行,制坯时要加入适量的矾土和碾碎成末的瓷粉,以提高致密度。釉水也有特殊讲究,要添加微量的钴和镍,才能保证釉面抵住刀剪的伤损。所以,从瓷器烧造原理的角度讲,当年欧美瓷商来中国定制剃须盘时,其价格应该远高于其他瓷器。 这件大盘的正面边饰以矾红描金绘制,采用两种锦地纹做底,中间均匀分布四个开光,内绘不同的捕鱼场景,一派生机盎然。开光中间还有花卉作为点缀。主题纹饰外围是多个不同品类的花叶纹,用彩不尽相同,鲜活优美。中间则画了四个孩童坐于岸边,身前放着一盆鱼和一壶酒,各个笑逐颜开,充满当时渔家生活的情趣。大盘背面亦用矾红彩绘制连枝花卉,线条洒脱流畅。 该剃须盘用彩丰富,釉面温润,历经近三百年依然保存完好,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亦是清三代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有力见证。
清乾隆墨彩描金博古清供图大盘 32公分的大盘,可惜背面被老外打了洞,其余全品。墨彩描金的东西一般规格都比较高,也相对较少
看到一个颇有意思的捧盒 彩头,纹饰和绘画风格像乾隆广彩西洋人物狩猎纹描金捧盒,但底部却是一个康熙纪年款,请教下,这东西会不会是晚清或者567的呢?乾隆时期的外销瓷有这样准确纪年的寄托款吗?
到底是老康,晚清,还是日瓷呢 以前一看到这类青花矾红描金的盘子第一眼一定认为是老康的,但通过后来的学习渐渐了解到晚清民国时期我国也仿制了大量这样的老康瓷器卖给外国人,日本更是如此,所以这件能不能到老康呢?
清乾隆粉彩纹章瓷神话人物折腰盘 该盘外圈为三组细路折枝花卉,花叶线条灵动优美,彩料色泽淡雅清丽。内圈又一层锦地纹,间缀六朵描金莲瓣纹。主题画片绘制的则是古希腊传说中奥林匹斯十二主神里的两位,左侧手持双蛇杖的商业之神赫尔墨斯和右侧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特意画这两位神祇,应是喻意和凸现我国与西方国家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兴盛。而瓷盘的中心是他们共同托举着一枚用描金花式英文组成的纹章,和有着悠久历史的欧洲贵族繁杂的纹章形制不同,它给人一种简洁大方的感觉,应出自乾隆时期美国的资产阶级“新贵”。区别于我国描绘传统题材的贸易瓷,这类画片属于“来样定烧”,瓷器的主人事先给出详尽的图案底稿,再交于我国技艺精湛的匠人专门制作而成。特意用商业之神和海神来衬托自己家族的纹章,其中波塞冬的身后应是酒桶,而赫尔墨斯的身下也应是某种货物,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它的第一代所有者很可能是靠着这两样东西进行的海上贸易而发家的。 该盘釉面温润亮泽,用彩细腻典雅,人物细节亦描绘的生动精到,是一件乾隆时期外销定烧瓷器的精品。
粉彩书卷山水人物纹墨床 比较精致的一件小文房器,各位老师猜猜是什么年代的?
摆放与欣赏的乐趣
清雍正青花矾红描金西厢记张生跳墙折腰盘 此盘外侧以青花锦地纹做底,上有四面开光,分别用矾红和金彩绘以传统的婴戏图案,分别为采花与蹴鞠。其姿态灵动活泼,动态感十足。开光间点缀金彩花卉。内侧一圈又以区别于传统的冰裂梅花纹做底,以矾红彩代替青花,以金彩描绘冰裂纹,更显富丽堂皇质感。四面小开光中亦画有各类盛具纹饰。中间的主题画片是西厢记题材中脍炙人口的一段——张生跳墙,描绘了书生张君瑞夜半翻墙与相国之女崔莺莺幽会的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左上方还画有彩云追月和一金一红两只蝴蝶的图案,旨在隐喻和祝福这段美好的姻缘。 从正面纹饰中的冰梅纹、柳枝与人物发髻的画法和整体画片留白的处理方式来看,此盘的年代应为康熙晚期到雍正早期。而背面的釉光亮泽温润,周边用简洁流畅的线条以矾红彩勾勒出数朵花卉作为装饰。修足亦娴熟爽利,呈现淡淡的米黄色。同款赏盘亦收录于《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清代外销瓷集锦》一书中、广州博物馆亦有收藏并展陈。可谓是一件外销瓷中的精品。
都说五彩看康熙,粉彩看雍正,但其实乾隆的也不差
猜猜这是干什么用的 乾隆青花外销瓷
超大号乾隆广彩合家欢题材马克杯 普通的马克杯都是十一公分左右,而这件达到了十七公分,感觉是老外用来喝扎啤的
清雍正粉彩冠上加冠花觚一对 开门吗
三十八岁了,写首诗给自己庆生 风起飞花竞纷纷,远山近水两不闻。 老梅岂甘随冬老,春来哪得再青春? 掸落苍茫尤尘迹,捡尽流光溢梦痕。 容来世间千般假,便是此生那分真。 别问配图是咋回事,我就是这么年轻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纹折腰盘 此盘的主题纹饰为西厢记题材中脍炙人口的一折——崔莺莺夜听琴。讲的是唐朝上京赶考途中的书生张君瑞(又名张生)与相国公的女儿崔莺莺一见钟情,奈何两人的身份地位过于悬殊,张生只得夜半借琴声向心上人表达爱意的场景。 画片上方可见柳枝轻拂,云气缭绕。下方右侧,庭内张生正于案头抚琴,案旁的童子做抱膝状,地上置一团扇,守着身侧香炉中的青烟一缕。庭外栏杆处的崔莺莺似被张生的琴音深深吸引,顾盼生姿,令人垂怜,而身侧的红娘亦被描画的十分细致。场景四周还伴以洞石与蕉叶纹,线条简练流畅,最后外圈以菱格锦地纹作为边饰。该画片的故事性很强,从人物表情到景物细节皆描绘到位,犹如身临其境。整体给观者一种“氤氲风露清彻骨,两心闻乐爱难圆”的诗情画意之感,令人动容。 此盘青花发色沉稳,绘画生动细腻,釉面温润自然,整体工艺呈现典型的康熙至雍正时期外销瓷的风格特点,一般西厢记题材的外销青花赏盘多会四面开光,配以花卉,山水或人物纹饰,相同题材的瓷器在《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一书中亦有出现,而这种“大人物”画片的相对较少,全品可谓难得。
通过一件乾隆年间的赏盘认识西厢记 清代外销瓷中大量采用"西厢故事"题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耐人寻味的现象。这部写书生张洪(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恋爱故事的元代杂剧可谓脍炙人口。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纹饰,其实早在明代民窑青花瓷中就已若隐若现地出现过,但入清以后突然出现了"爆炸似的泛滥",整个清代,在外销瓷中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瓷器数量远远多于以其他中国戏剧和小说为题材的瓷器。无论青花、五彩、粉彩无不竞相描绘,连篇累牍,看得出画工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自清初开始至今西厢故事题材延续了几百年,长盛不衰,堪称奇迹。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顺治皇帝个人酷爱《西厢记》,所以顺治之后这个剧目成了瓷器装饰的热门主题。其实西厢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中国封建社会私下结合、婚前失身是大逆不道,严重违背封建礼教的行为,在其他几乎所有同类作品中不要说是这种行为,甚至仅仅是私定终身都会酿成悲剧性的结局,最有代表性的,如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而《西厢记》是唯一以封建正统认可的大圆满结局,表现出了对这种行为莫大的宽容。要知道,清代曾有详尽的限制戏剧、曲艺的政策,对地方戏剧有表现爱情、家庭生活或《水浒》等武戏都颁令禁演,指责其诲淫诲盗。而在"戏禁"甚严的清代,《西厢记》的流行却并未受到干预,似乎竟得到了官方的默认。尽管这种双重道德标准转化的支点仍是功名,但它终究撕破了封建礼教的桎梏,多少增强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的勇气,这大概就是它经久的魅力所在。 ——胡雁溪 此盘为清乾隆青花粉彩西厢记人物八方倭角盘,外侧绘一圈红底描金锦地纹,八个倭角处皆缀青花描金如意云头,内接青花花蝶纹,构成外圈的整体装饰,线条优美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中心画片,庭外的张生一身红衣,右手拈花和坐于庭中身着蓝衣红裙的崔莺莺正眉目传情,身侧的红娘则眼中含笑,似在默默祝福着二人。而画片左侧的洞石牡丹,庭前嘻戏的一对芦鸭和庭檐上娇艳的花卉,无不体现出吉祥的寓意,皆在暗喻这段难得而美好的姻缘。该瓷器器型规整,用彩亮丽鲜艳,绘画细致入微,釉面洁净温润,充分展现了乾隆时期外销瓷高超的工艺水平,同款赏盘亦收录于《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这部畅销图书之中,可见其珍贵之处。
清乾隆青花粉彩西厢记人物八方倭角盘 清代外销瓷中大量采用"西厢故事"题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耐人寻味的现象。这部写书生张洪(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恋爱故事的元代杂剧可谓脍炙人口。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纹饰,其实早在明代民窑青花瓷中就已若隐若现地出现过,但入清以后突然出现了"爆炸似的泛滥",整个清代,在外销瓷中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瓷器数量远远多于以其他中国戏剧和小说为题材的瓷器。无论青花、五彩、粉彩无不竞相描绘,连篇累牍,看得出画工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自清初开始至今西厢故事题材延续了几百年,长盛不衰,堪称奇迹。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顺治皇帝个人酷爱《西厢记》,所以顺治之后这个剧目成了瓷器装饰的热门主题。其实西厢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中国封建社会私下结合、婚前失身是大逆不道,严重违背封建礼教的行为,在其他几乎所有同类作品中不要说是这种行为,甚至仅仅是私定终身都会酿成悲剧性的结局,最有代表性的,如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而《西厢记》是唯一以封建正统认可的大圆满结局,表现出了对这种行为莫大的宽容。要知道,清代曾有详尽的限制戏剧、曲艺的政策,对地方戏剧有表现爱情、家庭生活或《水浒》等武戏都颁令禁演,指责其诲淫诲盗。而在"戏禁"甚严的清代,《西厢记》的流行却并未受到干预,似乎竟得到了官方的默认。尽管这种双重道德标准转化的支点仍是功名,但它终究撕破了封建礼教的桎梏,多少增强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的勇气,这大概就是它经久的魅力所在。——胡雁溪 此盘为清乾隆青花粉彩西厢记人物八方倭角盘,外侧绘一圈红底描金锦地纹,八个倭角处皆缀青花描金如意云头,内接青花花蝶纹,构成外圈的整体装饰,线条优美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中心画片,庭外的张生一身红衣,右手拈花和坐于庭中身着蓝衣红裙的崔莺莺正眉目传情,身侧的红娘则眼中含笑,似在默默祝福着二人。而画片左侧的洞石牡丹,庭前嘻戏的一对芦鸭和庭檐上娇艳的花卉,无不体现出吉祥的寓意,皆在暗喻这段难得而美好的姻缘。该瓷器器型规整,用彩亮丽鲜艳,绘画细致入微,釉面洁净温润,充分展现了乾隆时期外销瓷高超的工艺水平,同款赏盘亦收录于《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这部畅销图书之中,可见其珍贵之处。
祝大家新年快乐 闺女和旧作一首镇楼 半世喧嚣只似无,晚风欢谑玉轮孤。 江水迢迢连星野,流光隐隐转蓬壶。 浅墨堪泽飞霞远,寸心能弥云梦疏。 一朝修得真禅意,远清高而近尘俗。
清中晚期矾红描金费茨休无双谱纹折腰盘 一件中西经典画片合璧的矾红描金外销瓷折腰赏盘,中心圆里是娇艳的花叶纹,四边围绕以花篮,宝瓶与各类杂宝为主的吉祥图案,构成了外销瓷中的明星画片费茨休纹饰,其设计者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指导托马斯·菲茨休,他在乾隆末年于广州的英国商馆设计了这种带有浓郁中国风的图案,这种纹饰在美国大受欢迎。而在费茨休纹饰中间,还有两男两女,他们姿态各异,样貌不凡,是中国著名的无双谱中的人物形象。无双谱可谓清中晚期瓷器界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民间广受欢迎,鲁迅先生也曾对其赞不绝口,它本为刊刻于清康熙年间的浙派板画,绘者从汉代至宋代的1400多年间,挑选了40位广为称道的英雄名人,将他们绘成绣像并题以诗文。景德镇工匠以其为基准,将《无双谱》制作在瓷器上。清道光时期,经过战争的失败和西方统治的侵略,民间兴起了反对西方文化的热潮,盛行“以民制夷”,在这种前提下,《无双谱》上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大大的激发了清末民间百姓的爱国热情。该件瓷器上的四位人物,一身铠甲,手持宝剑和长斧者,是三国孙策;文官打扮,手持斛板者为汉代名臣董贤;身段婀娜,翩翩起舞者乃西晋著名的歌姬绿珠;最后一位英姿飒爽,手握长刀者应为东汉时期的赵娥。该瓷器外围以矾红做底,用黑彩绘制一圈风格独特的边饰,其间穿插两种描金的植物图案,色彩的对比度很强,极具特色。 此盘画片绘制精细,釉面洁净温润,彩料有自然的氧化痕迹,应是清道光时期美国的定烧瓷赏盘,路份较高。
清雍正粉彩稚鸡牡丹纹折腰盘 该瓷器是一件档次较高的雍正粉彩外销瓷折腰大盘,尺寸达到31.5公分。中心画片是象征吉祥富贵的传统画片稚鸡牡丹,在明清时期的瓷器上,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审美文化和礼仪传统,还通过这两种象征物的结合,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文化符号的运用,使得雉鸡和牡丹在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可谓最经典的组合之一。该盘画工精到,牡丹的花色浓艳靓丽,雉鸡的姿态灵动优雅,二者的穿插和交流关系表达亦和谐自然,而局部的花叶采取褐彩为底描金勾线的方式进行绘画,使得整体画片的用彩更加多样,层次也更加鲜明。外圈的装饰也十分丰富,包括锦地纹,如意纹,卷云纹和鱼籽纹等,搭配的彩料皆不相同,两类花叶分别采用粉彩与褐彩描金点缀其间,一冷艳一浓烈交相呼应,给人一种颇为新奇的视觉冲击感,不禁令人赞叹当时窑工的布局巧思。 该盘器型规整,釉面温润,修足爽利,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将此盘与其他时期同类型器物进行对比便可以看出,雍正时期的外销瓷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审美标准都是顶级的存在。
清雍正粉彩双狮滚绣球折腰盘 此盘最外层以一圈褐彩做底,间绘描金卷云纹,第二层是以花叶,佛手,香瓜等传统吉祥纹饰合成的四组纹饰,色彩丰富鲜艳,绘画生动细腻。主题画片为“狮子滚绣球”,这一题材来源于《汉书·礼乐志》,据记载,在汉代时民间就已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是寓意祛灾祈福的中国传统吉祥画片。盘中的双狮造型憨态可掬,绘画细致精到,毛发与尾部的线条处理流畅自然,中间绣球与飘带的纹饰动态感十足,而四周围绕的一圈以矾红彩,金彩与墨彩组成的花叶纹亦灵动飘逸。 该瓷器为雍正时期的外销瓷折腰盘,器型规整,釉面温润,档次较高,即是出口产品,说明当时的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题材也十分喜爱,可以算做我国传统文化向其他国家输出的成功案例之一了。
清代广州十三行花鸟人物扇子 有哪位老师帮忙看看是不是清代的东西?市场价值多少呢?
清中期青花费茨休纹暖盘 费茨休纹饰瓷器可谓是外销瓷中的明星产品,其设计者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指导托马斯·菲茨休,他在乾隆末年于广州的英国商馆设计了这种带有浓郁中国风的图案:中心一般是一个徽章、团花、椭圆形花押纹饰等,而周围均匀分布着四种混合纹饰图案,多由菱形、花卉、蝴蝶、方格,杂宝等组成。整体给人一种华丽和典雅的感觉。有趣的是,费茨休纹饰虽是英国人设计的图案,中国人烧制的瓷器,而最终竟是在美国流行起来。 这件瓷器上的青花图案便是典型的菲茨休纹饰,中心圆从内而外是由四树叶、四石榴、四佛手与开光的四夔龙和窗格纹组成的几何对称图案,周遭的纹饰则主要由双犄牡丹和其他花叶,杂宝组成,外部是一圈浓郁的青花窗格纹涂层,边侧还有花叶纹做为装饰。该瓷器的器型也比较特殊,称为温盘,是一种从清中期开始专门出口西方贵族使用的餐具,其双层内部中空,上层较薄,下层较厚,带双耳,一耳有孔可注入热水,能为盛入盘内的食物保温,可谓独具匠心。这种温盘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晚清民国时一度失传,建国后,是一位景德镇的老匠人经过多番尝试后才使其恢复的。 该器物的青花发色沉稳浓艳,纹饰绘画细腻灵巧,器型规整,釉面温润,历经近两百年依然完美无瑕,实属难得。
清中期青花费茨休纹暖盘 费茨休纹饰瓷器可谓是外销瓷中的明星产品,其设计者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指导托马斯·菲茨休,他在乾隆末年于广州的英国商馆设计了这种带有浓郁中国风的图案:中心一般是一个徽章、团花、椭圆形花押纹饰等,而周围均匀分布着四种混合纹饰图案,多由菱形、花卉、蝴蝶、方格,杂宝等组成。整体给人一种华丽和典雅的感觉。有趣的是,费茨休纹饰虽是英国人设计的图案,中国人烧制的瓷器,而最终竟是在美国流行起来。这件瓷器上的青花图案便是典型的菲茨休纹饰,中心圆从内而外是由四树叶、四石榴、四佛手与开窗的四夔龙组成的几何对称图案,周遭的纹饰则主要由双犄牡丹和其他花叶,杂宝组成,外部是一圈浓郁的青花涂层,边侧还有花叶纹做为装饰。 该瓷器的器型也比较特殊,称为温盘,是一种从清中期开始专门出口西方贵族使用的餐具,其双层内部中空,上层较薄,下层较厚,带双耳,一耳有孔可注入热水,能为盛入盘内的食物保温,可谓独具匠心。这种温盘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晚清民国时一度失传,建国后,是一位景德镇的老匠人经过多番尝试后才使其恢复的。 该器物的青花发色沉稳浓艳,纹饰绘画细腻灵巧,器型规整,釉面温润,历经近两百年依然完美无瑕,实属难得。
清乾隆青花徽章瓷折腰盘 该盘外围的边饰是一圈洛可可风格的蜂巢纹,图案细腻规整。内圈为鱼籽纹做底,上画蜷枝花卉,线条流畅洒脱,优美典雅。主题纹饰的徽章图案设计精致,由上方的皇冠,带有卷草纹的画卷和中间两个不对称的盾牌组成。左边的盾牌内是三颗六角星,呈倒三角状,右边椭圆的盾牌内是一只双爪前伸,站立着的熊。 据考证该盘应是荷兰的葛雷文(Greven)和葛洛纳德(Gronard(t))夫妇成婚时的定烧瓷,此图案是由夫妻各自家族的徽章相结合而成的。在十七、十八世纪,采用这种以金属符号为背景的且有三颗星的设计在荷兰贵族的徽章中还有很多。这对夫妻大约在1750年左右时结婚,女方的家族纹章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记载,但很有可能就是画片中那只站立的熊。同款的青花瓷赏盘被荷兰赛普斯坦美术馆(Desypesteyn Museum)收藏,该瓷器相关的介绍亦著录于 Chinese Armorial Porcelian for the Dutch Market 第191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
清中晚期粉彩八仙凤纹盘 请大家给掌掌眼,是原彩,局部老补彩或者现代后加彩?背面的符号又是什么呢?
清中晚期粉彩八仙过海赏盘 此盘为清中晚期粉彩八仙人物图盘,图中的八仙人物刻画生动传神,从左至右依次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张果老与蓝采和。他们各自手持法器,脚踏祥云,引得上方祥云飘至,凤鸟下凡,而身下的海水碧波荡漾,浪花翻滚,整体画面一派出尘飘逸之情景,令人拍案叫绝。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民间耳熟能详的仙侠典故,在各式瓷器上亦多有表现,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该盘器型规整,修足娴熟爽利,人物之间的比例和穿插关系和谐自然,海浪纹的线条亦流畅洒脱。整体的用彩柔和典雅,彩料在侧光下能看到明显的蛤蜊光效应,是一件民窑精品。
清乾隆粉彩双羊花卉纹折腰盘 该盘为清乾隆时期外销瓷中的细路粉彩,一般的外销盘外围都会有一至两圈的装饰性纹饰,此盘却“直入主题”,下方绘一前一后两只小羊在水岸边嘻戏的场景,前方的白羊做回首状,似与后方的黑羊低语传情,画面生动活泼,充满情趣。一株娇艳欲滴的硕大花卉在其身后,色泽鲜丽,三种花朵分别用粉彩,白彩,矾红彩描绘,细看下可见叶脉的纹理都用金彩勾出。画片中羊与花卉的比例明显失调,但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可谓别出心裁。左上方还有一处远景山水楼阁,与近处的画面相映成趣,使得盘面的整体布局详略得当,和谐美观。 此盘器型规整,釉面温润,用彩清新雅致,绘画细腻流畅,体现了乾隆时期制瓷的精湛技艺,是一件值得收藏的陈设雅器。
清雍正斗彩佛手竹枝纹外销折腰盘 此盘为清代雍正时期的斗彩外销瓷深腹折腰盘,斗彩即先用青花画出图案纹饰的轮廓,烧成后再在其中填入各色彩料进行二次烧制,因为其制作工艺比一般瓷器都要复杂,所以斗彩自古以来在瓷器中便是名贵的品种,最耳熟能详的即成化斗彩鸡缸杯。 该盘共三层纹饰,外层一圈为四组对称的折枝花卉,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分别用红彩,绿彩和黄彩填色。第二层为菱格锦地花纹打底,四面小开光各绘一杂宝纹饰,象征琴棋书画,与外圈的花卉交相呼应。中心画片为佛手与修竹图案,前者象征富贵长寿,后者代表正直坚韧。背面亦有四组线条简洁流畅的灵芝图案,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喜庆题材。 此件赏盘画工精湛,器型优美,修足规整,釉面莹润,色彩搭配和谐雅致,虽不及国内的斗彩瓷器那样珍贵,但在外销瓷中也属于较高等级的器物,说明在清三代时,西方人和国人一样喜爱这种传统画片的斗彩瓷器。
晚清民国粉彩堆塑人物抱月瓶 此件器物虽不足手掌大小,但小器大做,瓶身通体以淡蓝彩冰梅纹打底,口部一圈绘回字纹,颈部绘蕉叶纹,下方一圈绘菱形纹,双耳则塑成竹节形状,四者皆为红彩描金,细致优美,这样的色彩搭配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又有一种和谐典雅的感觉。瓶身两侧正面大开光,一面绘一高仕坐于岸边岩石之上,表情肃穆做沉思状,身后溪水潺潺,左侧竹石掩映,一片出尘幽觅的景象。另一面绘一男子坐于椅上,身侧有侍童捧茶,周围一排红漆栏杆,所处的环境虽同样是在有竹石的岸边,却多了很多红尘气息。两幅画面中的人物似在隔岸相望,令人心生遐想:人生一世,是选择远离尘嚣,还是富贵名利呢? 该瓶底部以松石绿釉打底,有“乾隆年制”的四字寄托款,底足能看出细腻的胎质。整个器身比例协调优美,堆塑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立体感十足,是一件难得的晚清民国时期立件小精品。
清乾隆墨彩描金西洋人物折腰盘 此盘器型规整,釉水肥厚,修足爽利,胎质细腻,金彩涂绘靓丽明快,墨彩线条细致入微,个别花叶用矾红彩勾边,画工娴熟老辣,是典型的清三代高级外销瓷的制作技艺。 该盘纹饰繁复,最外圈为相互交错的墨彩花卉和金彩如意云头纹。第二层为中国传统题材松鼠葡萄纹,其中松鼠的画法有明显的西方风格。第三层为墨彩花卉窗格纹和金彩花叶与各类墨彩昆虫纹饰,绘画生动活泼。这一层主要起到外圈纹饰和中心画片主题纹饰的过渡作用。最后一层主要是西洋人物的一家三口,右侧的男主人一手持金杯,一手扶宝剑而立,一看便身份高贵,气度不凡。身后的侍女怀抱金瓶,瓶中花卉娇艳欲滴。而左侧的女主人抱住幼儿,幼儿手持窗杆撑起开窗,神态活泼。整体的画面富丽堂皇,安逸祥和。三者虽为西方人,但所处的房屋和摆饰,上方从窗格,屋檐的构造到檐上的瓜瓞连绵(香瓜和藤蔓),下方的栏杆,案几到几上的太平如意(一枚如意插在瓶中),以及带有函套的书卷,盘中寿桃,佛手和三足香炉等等,无不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题材。此盘虽小,但三百多年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实是一件难得的中西合璧题材赏盘,令人赞叹!
清乾隆广彩人物合家欢题材长盘 该盘外圈为西洋描金纹饰,多个小开窗中绘各式飞鸟嘻戏图案,颇具情趣。开窗中间以花草纹点缀,整体布局繁而不乱。中心画片为乾隆外销瓷的经典合家欢人物题材,庭院中的男女老少一片祥和,给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远处一排小船,山石林木房屋隐现,景致的比例和明暗关系表达的恰到好处。右侧屋中的女子手持烟袋,笑容满面的看着外面的景象,能够体会到整个画面洋溢着浓浓的天伦之乐。 该瓷采用经典的广彩描绘纹饰图案,色泽艳丽优美。画工巧妙,人物的开脸各具情态,体现了匠人扎实的绘画和用彩功底。 清三代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对神秘的东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非常渴望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所以这类题材的瓷器画片便应运而生了。
哪位老师能配一首诗词? 清早期矾红描金五彩山水亭台大盘 本品平折沿,圈足。正面有三层装饰纹样:外层折沿一圈绘三组山水楼阁图,林木丰茂,山石挺拔,民居隐于山水之间,一派自然祥和之景致;第二层以绿釉打底绘卷草纹、间绘描金扁菊纹和梅花纹,疏密得当,色彩艳丽;最后一层的主题画片以斜角式构图同绘两组山水楼阁图,中部留白,左下方绘一叶扁舟,动感十足。青山脚下,松筠茂密,亭馆清幽,遥山千叠,层层翠光,远眺可见云中群山,画面出尘典雅,令人心神向往。 此盘在整体构图上,采用高远、深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纹饰布局充满巧思。而繁缛精工,细致严谨的皴法,山峦间的留白和远处若隐若现的群山都尽显画工之精妙,风格秀润中又显苍浑。本品所绘山水之构图、设色独具一格,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充分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和远离喧嚣,寄情山水的精神境界。
清早期矾红描金五彩山水亭台大盘 本品平折沿,圈足。正面有三层装饰纹样:外层折沿一圈绘三组山水楼阁图,林木丰茂,山石挺拔,民居隐于山水之间,一派自然祥和之景致;第二层以绿釉打底绘卷草纹、间绘描金扁菊纹和梅花纹,疏密得当,色彩艳丽;最后一层的主题画片以斜角式构图同绘两组山水楼阁图,中部留白,左下方绘一叶扁舟,动感十足。青山脚下,松筠茂密,亭馆清幽,遥山千叠,层层翠光,远眺可见云中群山,画面出尘典雅,令人心神向往。此盘在整体构图上,采用高远、深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纹饰布局充满巧思。而繁缛精工,细致严谨的皴法,山峦间的留白和远处若隐若现的群山都尽显画工之精妙,风格秀润中又显苍浑。本品所绘山水之构图、设色独具一格,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充分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和远离喧嚣,寄情山水的精神境界。 本品出自四川文物商店,尺寸为34公分,除口沿个别飞皮外没有其他毛病,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
清代粉彩八仙人物双兽耳衔环四方尊 各位看一下开门吗
清乾隆粉彩双羊折腰盘 画片中的双羊灵巧活泼,动感十足,花卉细腻优美,叶脉描金,与远处的山水相映成趣。整体画工精湛,布局合理,题材喜庆吉祥,体现了乾隆时期外销瓷审美和工艺的高超水平。
当爸爸以后半年写一首的节奏 闺女今早五点尿床了,起来收拾完睡不着,憋出一首。 朱窗绣帷不知年,窈灯纤影共娟娟。 秋风无意翻花絮,只道落英是前缘。
清雍正粉彩山水楼阁深腹盘 24.5公分的深腹盘,个人感觉雍粉外销花卉,人物,动物题材的比较常见,山水楼阁的相对较少?这种画片的雍粉我就见过这一件。
清雍正粉彩暗春宫人物折腰盘 这种题材的雍粉人物题材比较稀少吧? #瓷器##鉴宝#
浅绛彩帽筒 开门吗?
清道光粉彩西厢记双螭龙耳盘口瓶 42公分的全品大瓶,内施松石绿釉,算外销瓷的精品了吧 #鉴宝# #瓷器#
清乾隆斗彩花卉纹八方倭角盘 外销的斗彩瓷比较少见吧
同治的八蛮进宝? 开门吗
清乾隆粉彩洞石花卉仙鹤纹飞鸣食宿折腰盘 清乾隆粉彩洞石花卉仙鹤八方盘,盘沿绘画中国经典的飞鸣食宿题材,器型规整,画片布局严谨,绘画灵动精细,色彩艳丽,有自然的老化使用痕迹,是外销瓷中的精品。飞鸣食宿是古人通过对鸟类行为的观察和思考,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来表达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飞代表着自由和追求,鸣代表情感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食代表着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宿代表着休息和恢复。这四个元素综合起来,寓意着人类在追求自由、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并在休息中得到恢复和再生。
清雍正粉彩西厢记乘夜逾墙折腰盘 此件清雍正·粉彩西厢记人物纹折沿盘,撇口折沿,浅腹卧足,盘形开阔。施白釉,内壁锦地花卉纹填地,设大小共三处开窗,花型小,开窗内绘各式杂宝纹,书卷形开窗内主绘西厢记之张生逾墙故事图景,是典型的日式伊万里风格,绘制技法娴熟,纹饰精美,色彩艳丽,尽展雍正瓷器隽秀典雅的艺术风韵。 #鉴宝# #瓷器# #粉彩#
清雍正粉彩西厢记乘夜逾墙折腰盘 此件清雍正·粉彩西厢记人物纹折沿盘,撇口折沿,浅腹卧足,盘形开阔。施白釉,内壁锦地花卉纹填地,设大小共三处开窗,花型小,开窗内绘各式杂宝纹,书卷形开窗内主绘西厢记之张生逾墙故事图景,是典型的日式伊万里风格,绘制技法娴熟,纹饰精美,色彩艳丽,尽展雍正瓷器隽秀典雅的艺术风韵。 #鉴宝# #瓷器# #粉彩#
清乾隆青花渔家乐折腰盘 近三十公分的外销细路青花人物折腰盘,全品范畴能保存至今不容易 #鉴宝# #青花#
当下最火的无双谱? 请问开门吗 #瓷器# #收藏# #无双谱# #鉴宝#
康熙的煨瓷青花人物? 这个开门吗? #瓷器# #煨瓷# #青花#
清雍正的粉彩花觚? 知道这类花觚的仿制水平是最高的,这个开门不?
清雍正粉彩花卉纹折腰盘 雍粉的色彩就是如此艳丽
清康熙的青花? 28公分的,开门吗
清雍正粉彩花卉纹大折腰盘 32公分的大折腰盘,开门吧
民国双龙戏珠鸡腿瓶 缺个盖子,东西开门吧?#瓷器##收藏##鉴宝#
清雍正斗彩花卉八方折腰盘 30公分的清雍正斗彩花卉八方折沿盘,全品能值多少钱?
清雍正花卉纹大折腰盘 32公分的折腰盘,开门吗
清雍正粉彩吹箫引凤折腰盘 开门不? #瓷器# #收藏# #鉴宝#
清乾隆墨彩描金奶壶 乾隆时期的欧洲贵族当年用于盛放牛奶用的高级定烧瓷器,留存下来的大多盖子缺失,这件全品相的还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瓷器# #收藏#
清乾隆粉彩麻姑献寿折腰盘? 麻烦各位看看这个盘子如何?感觉是老胎新彩或者补彩?
清乾隆粉彩描金洞石栏杆灵芝花卉纹折腰盘 纹饰如此丰富的乾隆粉彩并不多见,中心的主题纹饰为洞石栏杆灵芝花卉纹,周边则有山水楼阁,花卉双鹤,绘画灵动活泼,色彩丰富,全品难得。 #瓷器# #收藏# #鉴宝#
清乾隆粉彩三娘教子折腰盘 开门吗 #明清瓷器# #收藏# #鉴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