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zxd nczxd
自勉:
关注数: 8 粉丝数: 42 发帖数: 1,075 关注贴吧数: 14
书单 | 7本不平凡人生的故事,唤醒我们内心的眼界 我们都在长成风景的路上, 也在发现内心风景的边缘。 不管是长成或是发现风景, 都有一个界限需要突破。 真正孤独的人从来不提起孤独, 真正修行的人根本不认为自己在修行。 一个人一本书, 看这些人的不平凡风景, 唤醒我们自己内心的眼界…… 壹 《雪洞》丹津•巴默的故事在西方世界早已成为一种传奇,由英国著名记者维琪•麦肯基执笔,平实而生动的记载了丹津•巴默的悟道历程。作为一次漫长的修行心路历程,往往令读者再三陷入深层的心灵思索。 丹津•巴默出生及成长于伦敦,二十多岁在海拔一万三千二百尺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雪洞中独自一人修行了十二年,一次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她最终抵达了人类的身心极限,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这样做,她在洞中是怎样生活的,她究竟屋悟到了什么?她要告诉世人什么?书中探讨了佛教如何处理中西、男女、出入等二元对立,她的见解总是让人舒展而愉快,或许每个有心修行的人都能在丹津·巴默的历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人们殊途同归。 贰 《在天使手中》法兰西学院院士费尔南德兹最重要的小说之一,1982年发表后即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作者诠释了在成为名人之前,更纯真、更真实、更自然的帕索里尼的一生。 这是一本回答了数万人的疑问的书,如果你听过帕索里尼的名字,如果你看过他导演的电影,如果你读过他写的文字,如果你对他有一万个的疑问,如果您想对他刨根问底,那么这绝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基督,还是恶魔?是圣人,还是强盗?他是一个人。一个以一敌众的人,卓越的对抗者,绝对的叛逆者。他不断地否定自身,超越自身,抛弃自身,直至死亡,他永远是矛盾和争议之源。这部哥特式巨著中有许多真实人物出现,如托斯卡尼尼、莫拉维亚、费里尼或玛丽娅·卡拉斯等。悲戚,叹兮!不平凡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一生! “我是如此充满激情, 我是如此疯狂地拥抱生命, 我知道我将死无葬身之地…… ” ——帕索里尼 叁 《我与兰登书屋》美国兰登书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集团,其创始人贝内特·瑟夫(1898-1971)是美国出版界划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这部书生动反映美国二十世纪出版业风云变幻,同时也是一部充满趣味、幽默、智慧的文学回忆录。 作者讲述了他创业经营过程中无数幽默、有趣的轶事,其中涉及他与尤金·奥尼尔、威廉·福克纳、詹姆斯·乔伊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约翰·斯坦贝克、杜鲁门·卡波特、德莱塞等很多作家的交往,也有关于他和美国其他出版家的交往,还谈到了他经营出版社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趣事与经验谈。贝内特·瑟夫用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他是怎样经营出版社、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如何与作者、同行、媒体打交道,如何运作图书的……读者可以从一个成功出版人的成长轨迹看到兰登书屋这个美国最大出版集团的崛起之路。(好书推荐尽在推荐书: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ijianshu.net&urlrefer=595bee15c62cabf137dc9c2d1a9585e9) 肆 《最后的避难地:上海》德国作家施台凡·舒曼记录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上万名犹太流亡者的避难地,一对跨国恋人的真实故事。 20世纪30年代,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约1.8万名犹太流亡者在上海找到避难终点站。在完全陌生的文化里,他们生活在封闭的聚居区中,和中国人交流不多。因此,出身于中国名门望族的千金杨珍珠和犹太青年罗巴特·索卡尔的爱情故事弥足珍贵。作者让两个主人公交替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灵历程,娓娓道来,如拉家常般亲切。故事犹如两条铁轨平行地向前伸展,同时又像一根绳子的两股紧密地拧在一起。结构新颖,内容真实,令人回味。一些幸存下来的珍贵照片使他们的故事显得更加厚重。索卡尔(Robert Sokal)和杨珍珠的的结婚证书(签发时间为民国36年,1947年) 伍 《雪域求法记》这位俗名邢肃芝,汉地僧名“碧松”,藏地僧名“洛桑珍珠”的传奇人物,自小因病出家,得到过系统的佛学教育,后赴藏求法,成为第一个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的汉人。 邢肃芝生活在民国时代,因机缘巧合,他接触到的大多是国民政府的高官和西藏僧俗两界的高层人士,见证了那个时期汉藏两地的政治生活。由于与西藏高层的良好关系,他作为西藏摄政王的信使面见了蒋介石,被蒋亲自授命筹建西藏小学,并被任命为西藏小学首任校长,还得以用大学的资源去办小学,使得西藏小学一时间风生水起。他游走在僧俗之间,或者说藏传佛教也许就是僧俗不分,神权在人世间行使,这便是所谓的“世间法”吧。书中关于滇、藏一带风土人情、藏传佛教体制和寺庙生活,包括一次次求法历险,都描写得详尽生动,对于汉、藏、西方国家在西藏的关系上也有不少鲜见的史料,而且居然还有不少珍贵的照片。 陆 《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在皇宫任帝师近6年。在帝制转向共和的历史背景下,他详尽记述了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宫内官外的大小事件,写成这部独具历史价值的煌煌大书。这本书,也是第60届奥斯卡电影《末代皇帝》的底本。 庄士敦在扉页上写到:“谨以此书献给溥仪皇帝陛下。”溥仪为此书作序:“仓皇颠沛之际,唯庄士敦知之最祥。今乃能秉笔记其所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在这本书中,庄士敦显示了其英国人的大度、豁达、睿智、乐观、平和的性格,他作为一个外国人,退位皇帝的老师,他最喜欢的是溥仪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能像一个正常的孩子那样享受人生的快乐。这一点,他多次抗争,与内务府斗争,跟太监们斗智,向醇亲王陈述,向民国政府交涉,归根一点,都透射着对溥仪的关爱。 柒 《铎尔孟的红楼梦》历经中国三个时代的法国贵族、诗人、载沣亲王府法语教师、北洋政府外交顾问、中法大学创办人之一、国民政府总统府顾问——安德烈·铎尔孟的传奇人生。 铎尔孟历经中国三个时代的法国贵族和诗人。他曾担任载沣亲王府法语教师、北洋政府外交顾问、国民政府总统府顾问,也是中法大学创办人之一,他在中国生活了48年,1954年回到法国潜心翻译《红楼梦》,经过十年千辛万苦、千锤百炼,终于成功地用法文把《红楼梦》的全部魅力展现给了法国,译出诗词歌赋全法文版《红楼梦》。本书讲述这位传奇人物背后的故事,还囊括了他的朋友们——二十世纪众多中法文化名流:蔡元培、李石曾、贝熙业、圣·琼佩斯等几十名著名人士对中国的深情厚爱。 “《红楼梦》又把我重新激活,我感到我的想象力可以属于任何一个年龄段,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在我人生的最后阶段,超越《红楼梦》在我心中的位置,把一种文字复活成另一种文字,让两种语言在翻译中重新复活,也许要耗尽我们一生的心血……”——安德烈·铎尔孟1925年铎尔孟在北京新鲜胡同寓所2005年10月,李治华把4231页法译《红楼梦》手稿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它凝聚了铎尔孟、李治华、雅歌27年的心血。全部手稿每一页的每一行都留下了铎尔孟的修改痕迹。第一次修改是用红色笔,第二次修改是用蓝色笔,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令人震撼。
做人要有阳光的心态 阳光心态并不是人长的多么漂亮,多么有气质,多么有风度。而是有乐观心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事都要有信心战胜。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可人们的满足感越来优越少了。酒桌上聚会多了,可有真情的朋友少了。办公条件越来越现代化了,可人们感觉越来越累了。因此,我们只有用阳光的心态去对待这些现状,我们才能时刻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阳光心态的内涵是: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每个人要想有阳光心态,那就要善待周围的每个人。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凡事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凡事都先替别人着想。真正学会把别人放在第一位。这样就会减少烦恼。 每个人要想有阳光心态,还要学会感恩,感谢对你有所帮助的人。感谢在十字路口为你指明方向的人;感谢给你过爱的人;感谢让你学会走路的人;感谢给你知识的人。更要感谢一路走来和你风雨同舟的人。因为有了这些人,才能使我们在风雨路上一路畅通。如果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态,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就会变的更加阳光灿烂。 学会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不要看着谁都烦心;干着什么工作都不力争做好;遇到了多么好的爱人都不知道去呵护;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的很聪明,凡事都要玩心眼,与同事总是相处不好。所以珍惜一切,生活将会处处鲜花烂漫。 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把任何事情看淡,宽容别人,一切将是乌云散去。学会大度处事,学会将烦恼放在脑后,那么烦恼将会远远的离去。 我们要塑造自己的阳光心态,善于更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使人聪明,聪明的头脑必定让人塑造出阳光的心态。有了阳光的心态,我们的周围将会处处充满阳光。有了灿烂的阳光,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青年人必看的十部电影3 8、百万美元宝贝年迈的法兰基是一个有名的拳击教练,他的徒弟在拳击场上战绩辉煌。但因为太过于投身与拳击事业,忽略了家人的感受,法兰基与女儿的关系长期冰封,他亦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和压抑。一天,一个对拳击有强烈兴趣的女子麦琪走进训练馆,请求法兰基受为门徒。坚毅的决心软化了法兰基,他终于决定把麦琪培养成出色的女拳击手。尽管路很艰辛,但是二人在训练和比赛中默契的相处磨合,令法兰基内心得到了亲情的抚慰,而麦琪也登上了拳击场。勇气和梦想让他们放下了往日的痛苦,心中有了新的力量。 9、阿甘正传在踏上这个充满竞争与排挤的社会之前,《阿甘正传》教给你处世方的不是与世无争、息事宁人,而是为目标默默奋斗、乐天知命。看了《阿甘正传》,创业者内心能多一份平静,少一份浮躁,就已经很宝贵了。对上帝不公的怨恨,也许是人类精神痛苦的一大来源。当有一天,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必须正视这些既成定局的事实时,怎么办? 阿甘的妈妈是这样回答的:“别让别人说他们比你强,如果上帝要让人平等,他就应该给所有人都戴上脚箍。” 10、奔腾年代查尔斯·霍华德以前是个自行车修理工,因为向美国西部引进汽车赚了钱。他买了一匹个头很小的马,名字叫做Seabiscuit,直接翻译过来意思是海洋饼干。霍华德和半盲的前拳击冠军瑞德·波拉德和以前从事表演的汤姆·史密斯组成了一个小组训练他的小个子赛马,波拉德做骑师而史密斯则担任训练师。海洋饼干和它的三人小组开始了一个传奇的旅程,而三个人的人生路也从此改变。
青年人必看的十部电影2 4、喜剧之王周星星的喜剧之王之所以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所以几乎达到了喜剧电影的最高境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拍出了他自己。想当初,我看尹天仇这个死跑龙套的怎么死都死不了,在娟姐后面翻来滚去浪费菲林,还不明白这到底是出自怎样的故事。直到前年星星空降人大,在八百人说起他的不堪往事,我才恍然大悟。当年拍射雕,他演一个被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一爪抓死的小龙套时,就跟导演说,可不可以挡一下再死,导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于是,“我就不停的开开心心的提建议,再开开心心的被拒绝”。 5、律政俏佳人这不仅是一部给美国年轻一代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励志电影,更象是一部告诉年轻女性们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影片。The law is reason,Free from passion。自由与权利,是创业者们最基本的诉求,女性创业者同样需要以此自励。自信,是这部电影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思想。 6、当幸福来敲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梦”: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幸福,会来敲门。很多人往往会关注对于梦想的树立,而往往忽略过程的艰辛。特别是,当面对一个看似无望的现实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坚持,而多少人会放弃呢?生活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并且提醒我们,顺应大潮的人总是较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可是,确实是有些人,愿意逆流而上。我相信,这是导演对于逆行者的一点鼓励。 7、毕业生达斯汀.霍夫曼对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向往,以及那个洋溢着激情和冲动的结尾,都一丝不差地契合了毕业生的心情。从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正是摆脱彷徨,挥发激情的康庄大道。
青年人必看的十部电影1 1、美丽心灵一个80岁时凭自己20岁的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生活的强者,一辈子都在和自己严重的幻想症做斗争。创业比获得诺贝尔奖要容易的多——所以,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最重要。他是个木讷的老人,拒绝回答与学术无关的提问,拒绝追星族送上的鲜花,甚至不会在演讲开始的时候说上几句客套的话。作为这届诺贝尔北京论坛里最不像明星的经济学家,他却享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的原型、著名的“纳什均衡”提出者、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 2、穿普拉达的女王《时尚女魔头》并不是一部很深刻的电影。作者过于理想化的情节设置或多或少让人觉得幼稚和不真实。不过它所反映的确实是现代生活的常态,相信每一个曾经在梦想和现实中徘徊过的人对安迪在牺牲与追求之间的犹豫都感同身受,也经历过在心灵的挣扎中因为一个逗号的转折在一念之间做出抉择的过程,就此舍弃最初的梦想把自己的生命一再填充下去。梦想被一丝丝抽离、若有若无失落的时候,也许成就了其他?但是最终这些所获得是否自己真正所缺乏所需要的?我们值不值得为这样一个逗号心甘情愿让曾经心心念念的梦想死去? 3、心灵捕手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Will Hunting (马特戴蒙饰)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will是一个古典意义上的真正天才,他的数学天赋足以改变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经雕琢的天才一样,他有着很多的问题,打架滋事,叛逆不羁,甚至为此几乎入狱,为了帮助will回到正途,不再浪费他那非凡的天赋,经过教授和他的心理学家朋友sean(Robin Williams饰)的不懈努力,will终于克服了童年的阴影,突破了影响他多年的心理障碍.......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赏析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大鹏一日同风起 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作品鉴赏】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生活需要风雨 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这枝上繁花又归何处?只惹的人心生厌烦。 ——冰心 春暖。花开。碧波。荡漾。 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和煦的柔风轻拂过河畔绿柳,这个世界,都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枝头上的雏鹰清脆的叫着,满载着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娇小的身躯,覆盖着许许多多益见丰满的淡黄色羽毛。一双褐色的双目既新奇,又惧怕的望着这个从未触及的世界。一张短而尖的嘴,开开合合,不见停歇,兴奋的心情使它不能自已,像极了渴望得到糖果的孩子,不但兴奋,而且惊喜。 母莺将寻来的食物,喂给雏莺,它满足的叫了叫,便不予理睬,母莺只好无奈的飞走了,她想自己的孩子可以活得安稳快乐,却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沉溺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任性中,她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天,脱离她的怀抱,飞向更加广阔的蓝天。 春雨。急骤。残花。落地。 母莺刚离去,天便下起了骤雨,冰冷刺骨。雏莺呆滞的望着上方的一角,它想着:妈妈会回来的。雨愈下愈大,狂风凛冽,雏莺猜着:妈妈一定只是迷路了,一定只是迷路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它眼里溢着晶莹的泪,好像一只漏水的小船,随时一个不小心就会侧翻。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夹杂着风雨,好似一首宣泄着心中愤恨与不平的乐章。最终,鸟巢还是侧翻了。雏莺不顾一切的冲向天空,扑腾着,哆嗦着,在雨中疾飞。雨水打湿了她的双翼,羽毛已经黏糊在了一起。那样子可笑极了,像极了丑小鸭。最无措中,她做着最后的挽救。但是,还是失败了。被荆棘弄得遍体鳞伤,狼狈不堪。 迷茫中,仿佛有什么出现了。她意识到:其实自己很弱,一直都是靠着妈妈才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如今,妈妈不在了,自己就这样放弃了吗?就只能这样低头了吗?不,我应该活下去,我要拨开那层层乌云,迎向那万丈光芒!她暗暗下定了决心。 乌云,散尽。彩虹,呈现。 温暖的阳光又洒落了下来,光辉照亮了她的方向,让她看到了飞翔的方向,也给了她一个崭新的生命起点。 是啊,风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打击,更是力量;不仅是挫折,更是希望;不仅是阴霾,更是光明和方向。或许生活便是如此,一路风雨一路晴! 来源:美文网 作者:沁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