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吧管理 隆回吧管理
传播贴吧影响,深刻影响贴吧
关注数: 17 粉丝数: 15 发帖数: 1,271 关注贴吧数: 2
(转)央视记者的调查隆回小沙江镇《山银花变脸》有点“假” 不知道近期央视记者:张严胜 王星灿等记者在隆回县小沙江采访的《山银花变脸》(已经在CCTV《经济半小时》播出)是否真的亲自下乡,向这里的老百姓比较全面了解核实过有多少人用“工业硫磺熏制山银花”呢?有没有打听过这里的老百姓真实想法和听听他们的意见呢?还只是一味地怕麻烦嫌这里山高路远而路难走,小道去道听途说呢?是否如你们所报道这里的金银花都用“工业硫磺熏制”了呢?   所有这些疑问,都值得笔者一问。   小沙江,地处隆回西北部,地势高,环境好,这里产的药材没有像全国其它地方采用化肥农药等种植,地道纯正,药性好,成本低廉,民风淳朴,具有很好的地理生长环境和药材种植交易优势,是大力发展种药材植业的理想地方。当地的隆回县政府也一直非常关注金银华产业的推广,也出台了不少扶植优惠政策。   出现个别农户使用硫磺熏制山银花,是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比硫磺熏制出储存金银花的办法!在偏远的农村里,受气候和储存环境的制约,更受剧烈的价格波动影响,这里的农民只能使用这种土办法来储存金银花。他们想到的是:在这海拔 米高的生存环境下,不像地势低洼的地方可以种植其它价值更高的农作物,不像其它城镇的老百姓可以有更轻松的经济收入,也不像城镇里没有经济收入的人群还可以享受政府的低保待遇,而生活在这偏远的山沟里常年背朝黄土面超天的农民,要想有更好一点的经济收入,简直有点天方夜谭!   总之,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真的能有点经济出路,能有点微薄收入支撑这个家,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这几年兴起种植一些金银花药材,好在政府的支持,确实帮助了不少农民脱贫致富,但更多的农民还是处于艰难的生活之中!面对物价飞涨的现实生活环境,他们感到茫然和无奈。他们真的需要扶持,更需要理解!   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人来过这里,代表权威家机构把这些不能用硫磺熏制银花的信息告诉过他们啊!他们是老实厚道的农民,是听话吃苦耐劳的农民,只要有人,尤其是像我们的高素质,有着丰富阅历的央视记着们,能早些日子不远千里来趟小沙江,不是单纯的来采访,哪怕来做做客,真实地把关注了解的这些很好的信息告诉这里的农民,那该有多好啊?   或许这一次央视记着的调查报道,从此真的有可能会让这里的老百姓在经济收入雪上加霜,生活更加地艰难!我们的记着同志,你们不知道这里的少数村民这样做,真的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啊!为什么不就参访报道更深入全面,更客观真实点,把这里好的信息告诉观众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记者同志,确实没有看到这里还有更好的一方面:   其实小沙江镇这几年已经在县政府金银花产业办的帮助下,引进不少烘干设备,在小沙江镇的主干道路两旁至少有超过好家以上的具备一定规模的金银花烘干加工厂子,都全部采取绿色烘干加工工艺了。据不完全统计,小沙江镇有超过20家以上这样的烘干厂子,年加工数千吨无任何污染的金银花。   还有,这几年小沙江镇已经从河南和山东等地引进的大量的“山东金银花”等优良品种,在当地进行改良,已经取得很好效果。引进的金银花在小沙江当地一直处于产量高,药性好,花蕾大,已经引起其它一些省份种植地区的羡慕和嫉妒。而小沙江本地也逐渐将山银这一产量不高进行淘汰或者嫁接改良种植。而这里的山东金银花等,是没有采用“工业硫磺熏制”的。   因此,只能说是出现极少数的当地村民在使用工业硫磺熏制“山金银花”了,而不是像央视报道所说的“全部或大多数村民在熏制山银花”呢!   当然,不可否认,央视记者的这次曝光小沙江镇极少数农民使用“工业硫磺熏制”山银花是件好事,当地村民也从央视等媒体上认识到这一点了。很多村民表示,以后种植金银花一定采用绿色烘干,这样一来还可以卖个好价钱。加上隆回县政府在央视报道第二天即发布了“《关于暂停全县金银花交易的通告》,决定全县范围内未经相关部门检验检测合格的各生产加工销售金银花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相关公司及其产品的交易活动全部暂时停止。”对当地和全县其它地方今后就金银花产业发展是有很有帮助意义的。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希望我们的央视记者在做采访时,尤其是事关一方老百姓生活收入和命运的事件时,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去采访报道,能够及时及早将科学规范性的实用信息一并带给那些知识水平和素质修养远不于记者同志的农民!   笔者也始终相信小沙江镇当地种植户农民、商贩肯定会深深感谢央视记者们的!
隆回金银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继广药白云山毒胶囊事件之后,昨晚,CCTV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的“315在行动”曝光了部分药企用工业硫磺熏制无功效的山银花杂质入药。而作为“百强医药之首”的广药集团也涉事其中,引起了舆论的震惊。此次事发的原材料采购地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镇,当地居民大都以种植出售山银花为谋生手段,而当地的山银花几乎都通过该有毒的工业硫磺熏制来保持新鲜。而令人更吃惊的是,本不能入药的山银花叶梗也通过工业硫磺熏制,被大量收购。“不止100万吨,至少有300万吨。”当地一种植户透露。据悉,这些用工业硫磺熏制的山银花杂流到了全国各大药企,而其中广东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做为收购大户由来已久。央视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宝山堂将这些有害的原料加工厂成干膏,后又供应给了广西盈康制药制作维C银翘片。记者了解到,广西盈康制药为广药集团的下属企业,而维C银翘片作为广药自主研发的药物,有几家下属企业都生产此药,而维C银翘片作为盈康制药的主要产品之一。记者从节目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广药集团广西盈康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将从宝山堂采购的山银花干膏倒入一个类似水泥搅拌机的设备中,与其它原料一起搅拌,压片,包上糖衣,就制成了大家经常会服用的维C银翘片。原本是治病救人的药,却成了害人的毒药——主持人的话语也充满了担忧。主持人在节目最后的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希望企业别在诚信危机中扮演双重角色,“本是诚信危机的受害者,却又成为诚信危机的制造者”。在这样一个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制药利益链条上,原料加工方的盲目、提取厂家的孰视无睹,制药企业的轻松坦然,形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诚信黑洞,可这个黑洞正在卷入的不是其它,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广药集团官网上的那句“爱心满人间”的宣传语显得格外的刺眼。
转:温泉夜话(郑小驴) 编者按 仿佛是倏忽间,那些总被视为孩子的“80后”,正渐次而立。这是在日益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较之于前辈,“80后”作家未必擅于铺陈宏大叙事、把握严肃主题,但他们更能洞悉世事人情、捕捉生活之美,谁又能说这不是弥足珍贵的?他们的文字明澈、细腻、率真、灵动,读来轻松愉悦,令人感到文学近在咫尺的亲昵。他们也许还稍显稚嫩,但他们书写的青春无疑为文坛增添了一抹鲜亮的绿,他们在成长的路上。 本期“文荟”专题版向读者介绍5位优秀的“80后”作家郑小驴、甫跃辉、傅逸尘、安宁、纳兰妙殊,让我们从这些散文作品中,分享青年一代柔软而澎湃的内心。 ——光明日报 温泉夜话 郑小驴 湖南隆回县高州温泉尚未商业开发时,是最好的时光。每到冬天,路过温泉的时候,都会从家里带条毛巾一块香皂,美美地往温泉里泡上一澡。两间简陋的澡堂,男女分开,依稀能听见水气氤氲的隔壁传来欢快的喧哗声,声声入耳。也没有灯,只能望见碗大的一口月亮,白花花地挂在房梁上。月光下,是劳累了一天的乡亲们,他们坐在温泉里,相互搓背,聊天,抽烟,家长里短国家大事,无话不谈。筋骨泡酥软以后,精神自然心旷神怡,整天的疲惫全交付给了一池温泉,自然,这是造物主留给这方宝地的一份厚礼。 我们总是夜里去。有时骑车,有时走路。夜色中的小马路在月光的映照下一路往前方延伸,沿云溪河逶迤而去。中间会路过一座石拱桥,那儿有个急转弯,一个L型,过往的车辆每经此地,都会减缓车速,变得小心翼翼。都是附近的乡亲,对这块地形自然烂熟于心,所以也很少会出事故。想想尚未开发时的温泉,回忆总是很甜。月光随我们的脚步一起移动,进行动态的平衡。我们走,它也跟随走。有的时候,它是弯刀,有的时候,月大如盘,当然我们的脚步也越迈越大。可以听见夜莺的酬唱,以及路边田野中的昆虫们密集的召唤声。我们也唱,有时每人一首,或一个人低吟浅唱。学习音乐老师刚刚教学的歌谣,或港台新近流行的时髦歌曲。那时我们年轻而有朝气,什么也不怕。我们也从未想过要将故乡比作心中的港湾或母亲,如此庸俗的比喻句当然不屑一顾。我们要去泡温泉,就那么简单。最喜欢夜色中路上所经历的那些有趣的事儿,比方说一起谈论某个大家都心中暗恋的漂亮女生,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竞争对象的声音。那时候大家总是显得兴致勃勃,又黯然伤神。这种美妙的情愫在黑夜中悄然流传,花儿一样,是生命中不可复制的时光。 附近的乡亲泡完温泉,已早早回家休息。温泉里只剩我们,尖利的口哨或嬉闹,穿越云端。累了,我们就坐在石阶上吹牛逼。有大胆的已学会抽烟,抖出一根来,挑衅着说,“来一根不?”当然是要来的。呛得我们只流泪,还拼命地学怎么才能从鼻孔出烟。那温泉常年恒温49.5摄氏度,富含二十多种人体有益元素,不可多得的一口天然温泉。早些年,有人开发出一种叫正康牌的矿泉水,据说在国际上拿了金奖。一度我们只喝正康,不喝娃娃哈,农夫山泉那时还没出生呢,正康水才是全世界最好喝的水。不知何时,温泉就被政府和开发商给承包了。乡村秩序面对城市文明的入侵,它显得苍白无力,毫无办法。于是乎,在四周简陋的乡村农舍面前,温泉核心地带建起了漂亮的花园和游泳池、豪华会所以及别墅区。本地人自然是无法消受,这些鹤立鸡群的豪华奢侈设施专给有钱有权的人开放。很多时候,我们会看见一些豪华轿车载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在云溪河边呼啸而过。而石拱桥头的L型,形成了一道鬼门关。很多不熟悉路况的人翻进了河中。这是不是故乡一种变相的惩罚?为这无数被剥夺了免费洗浴权的乡亲们。 温泉被开发后,我再也没有去过。每次从温泉旁经过,不再有那种甜美的回忆,它被象征化,符号化和权力化,和众多别处的温泉一样,它也无能为力地被同质化,已泯然于众人矣。回忆是对逝去的良辰一种美好的补偿,就像那时我们夜里泡完温泉,一身清爽地往回走,尽管饥肠辘辘,可照旧兴高采烈,不知不觉就到了。很多人现在问起我家乡有些什么,我都会说起这口温泉。当然,我说的是少年时代的温泉——尽管也就短短几年,可年轻人的脚步总是很快的,像时间一样。 2012/5/6
转隆回撒旦帖隆回教育局无理由强制全县老师在“春风行动”中捐… 隆回教育局,经常以行政命令强制教师捐款,譬如今年所谓的春风行动,初级职称的教师无条件捐款100元,中级职称的教师无条件捐款200元。   既然是捐款,就要有捐款的意思在里面。新华词典给出捐款的解释是:捐款,是指民间自发的,对发生不幸的需要帮助的人的无偿的财产上的援助;是一种出于自愿的,捐多捐少无所谓,而不是强迫的;捐款的概念里,不存在摊派的原则;捐款,是爱心自觉,不是道德要挟。   隆回教育系统,强制教师必须定额捐款,有悖于春风行动的初衷,原因有三:第一,教师群体中本身就有一些需要被救助的群体。今年的媒体报道中,隆回有多位教师因病致贫,譬如高平的某老师、荷香桥的某老师,都是身患重病无钱医治,既然是春风行动,那么这些钱是不是有帮助过这些患重病的老师。不知道有没有帮助,至少,在网络上,搜索不到关于春风行动给他们送去“春风”的相关新闻。其二,隆回教育系统从来没有公开春风行动的捐款财务报告。按照上述的捐款要求,根据隆回有7000余名教师的新闻报道来计算,初、中级职称各占一半,我们来做一个数学题:100*3500+200*3500=350000+700000=1050000,呵呵加起来有百余万。当然这个数只是估算,可能教师的人数会缩一点水。但全县教育系统捐款至少在80万以上,但是,财务报告在哪里?关于隆回教育系统向教师收费的其他问题:隆回教育局有个人才协会,会员是全县教师,每个会员每年必须缴纳50—100元不等的会费。人才协会从来没有为我们教育系统的人才提供任何的会员服务,请问,这笔钱哪里去了?因为即使辞职,我从他们那里去拿回我的档案,也必须交了去年的会费。隆回教育系统除了春风行动,还有其他的行动,譬如县城绿化费的收取,每年大概30多块钱,这笔钱在工资里扣,没有任何的通知和解释。我在教书的时候,好像还有“暖冬行动”,要是要捐款的。   强制捐款,普通老师无可奈何,但是,他们有知情权,应该有一个财务报表向社会公布,因为这是慈善捐款的一个必须程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