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boy_2004 greatboy_2004
26岁,大学学历.
关注数: 19 粉丝数: 30 发帖数: 1,436 关注贴吧数: 21
关于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月的通知 为丰富公司职工业余生活,增强广大职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健康活泼、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公司决定在5月1日-5月30日开展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和业务竟赛活动。   文体活动和业务竞赛活动作为增强职工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展示职工风采、发现培育企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如技术中心组织技术比武、质管部开展质控比赛或质控知识竞赛、生产系统开展生产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后勤系统组织乒乓球比赛、五子棋比赛等,活动内容形式不一,要有趣味性,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求各系统活动方案于5月2日前报工会刘营处备案。   本次活动开展分5个系统进行:分别为生产系统、技术中心、质管部、物流系统、后勤系统(含食堂.门卫.办公楼各科室)。各系统可单独组织活动,也可联合组织活动,要保证活动顺利推进。当遇到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请及时与工会联系,协调解决。活动结束之后,各部门于6月5日前将活动结果报工会刘营处。   另:公司6月份左右将组织职工篮球赛,望各单位提前组织队员进行训练,早做准备,具体赛程安排,另行通知。   奖励考核:   活动期间,工会将定期了解各系统活动开展情况,并通过公司宣传栏、墨龙报、墨龙吧等媒介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活动结束后,公司将根据各系统的活动开展情况对活动中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的参与者给予奖励。对活动组织得力、活动开展效果好的部门负责人给予3-5分的奖励,对组织不力的部门负责人给予3-5分的考核。
巧赚“第二利润” 如果您是生意人,您会赔钱邀请别人观看水牛群吗?如果您是建筑师,您会免费给别人建房子,还免费为其购买建筑材料吗?您可能会说这样的人是傻子,但他们一点也不傻,却还十分精明。  布发罗水牛行走在美国草原的景色,壮观而诱人,但它们是流动的,常常可遇而不可求,于是一个年轻人就想了一个赚钱的主意:每天在报纸上刊登,一美元销售观看水牛的邀请函,若不能如期看到水牛群的将获得2美元信息赔偿。  这份独特的销售函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人看到了壮观的水牛群,也有人没能如愿,但没看到水牛群的都如约获得2美元的赔偿。有人替年轻人算了一笔账,发现没看到水牛群的人比例更大,也就是说年轻人赔多赚少,但他没中止的意思,且邀请函的销售量日渐趋多。  就在人们疑惑不解时,突然发现到达观看水牛群的地方,必须经过一条河。因地处荒僻,渡河的唯一途径就是乘坐河边的小木船。每乘坐一个客人,往返需要付5美元船票钱,而小木船主就是出售邀请函的年轻人。他超越了生意场上单纯的第一次利润,赚取其中的“第二利润”。  赚取“第二利润”的还有另外一个轶闻,一个同样有启示作用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人想建一栋房子,他把房子的式样及整体效果图都用素描画下来,托人找到一位建筑师。建筑师拿到素描后,立即表示,他不仅将免费为此人建房,还包括建筑材料的购买费用和工人的支出,全部由他支出。  难道这位建筑师是傻子?不是,他不仅不是傻子,还是绝顶聪明之人。建筑师虽然没见过那位找自己盖房子的人,但从那种素描中,他一眼便明白了这几张图的价值。如果判断没错的话,一栋房子的造价,远不及这几张素描的价值,因为盖房子的人是毕加索,建筑师手里拿的正是他的亲笔素描。
盲童瞄准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还早。海澄禅师到寺外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和一个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会把弹丸打偏一米多,而且忽高忽低。海澄禅师便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看那孩子打瓶子,因为他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  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猜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颗。但海澄禅师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颗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海澄禅师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孩子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海澄禅师笑了一笑:“谢谢师父,不用了!”  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海澄禅师怔住了。半晌,才喃喃地说:“噢……施主,对不起!但他为什么要这么玩?”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呃……”海澄禅师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海澄禅师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儿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很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海澄禅师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颗,向一边移一点,打一颗,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海澄禅师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便转身向寺院的方向走去。  走出不远,海澄禅师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友善的力量 一天,太阳和风争论究竟谁比谁更有力量。风说:“你看下面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完后,便使劲儿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它越吹,老人将外套裹得越紧。后来,风累了,没力气再吹了。这时,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就开始擦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于是,太阳笑着对风说:“其实,友善所释放的温暖比强硬更有力量。”   面对同一件事,以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对待,结果便会迥然。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让老人脱下外套,说明友善的态度更能温暖人心,进而感动对方,使其渐渐改变敌对的想法。这是一味地咆哮和猛烈攻击等强硬作为所望尘莫及的。很多时候,用强硬解决问题,往往会一无所获,但若用友善取而代之,最后则会令你喜出望外。   在一次国会选举期间,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经常被一个记者如影随形地跟踪。因为此人效力的报纸与麦金利政见相左,他经常发表一些于其不利的报道。麦金利对这个人感到很是恼火,可内心倒是禁不住暗暗“钦佩”其攻击自己的那种执著劲儿。   一天,麦金利坐着马车去附近一个小镇演讲。天气异常阴冷,没走多远,麦金利就听见后面传来熟悉的咳嗽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正患感冒且衣着单薄的记者,坐着简陋的马车尾随而至。麦金利吩咐车夫停下,下车走到记者跟前,说:“年轻人,从你的座位上下来。”记者走下车,心想这个政敌报仇的时机到了。“拿着,”麦金利脱下自己的大衣递给记者,“这件大衣你穿上,坐进我的马车里去。”“可是,麦金利先生,”记者颇感意外地说,“我想你大概不知道我是谁。这次竞选我一直对你紧追不放,每次只要你一发表演说,我就会在报上骂你,我今天过来就是要尽我所能将你置于死地的。”“我知道,”麦金利微笑着说,“不管怎么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先坐进那辆车里暖和暖和,等会儿你好打个漂亮仗。”结果,从那以后,这个记者再也没有发表过一篇诋毁麦金利的文章。  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友善的心,因为它能真正使人体会到尊重和温暖。心灵高贵的人能对他人萌生怜悯和同情,因为友善会使对方的敌意渐渐消释,没有人会拒绝友善所带来的温暖。所以,当你试图打开对方的心扉时,友善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生活中,许多人明知彼此都需要友善的温暖、感情的温馨,却又常常用无端的猜疑将满腔的好感冰封在坚硬的假面具背后。其实,只要你能真正付出你的爱,那么必定会赢得共鸣,使你从中感受到温馨,并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试想,如果你对他人没有真诚之心、毫无友善之举,又怎能期望从他人身上得到友善的回馈呢?正如手中的一杯茶,今天你用它温暖了别人,将来,对方也一定会将一杯热茶送到你的手中。
你以为你是谁 朋友最近准备要辞职。我们很是疑惑:“你现在的工作不是很好吗?老板器重,同事不错。薪水福利都很好了,为什么要辞职呢?”朋友毕业6年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从一家外贸公司的小文员,一步步坐到了部门经理这个位置。  朋友却是铁了心要走。说是这么多年老在一个窝厌了,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着他有些茫然的眼神,我们突然电有些理解他了,于是碰杯表示支持。  接下来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向老总提辞呈。人家这么多年来的信任和栽培,把朋友从一个啥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子子,培养成也算是运筹帷幄的部门经理。如果不是老总这位伯乐慧眼识了朋友这匹千里马,不知道朋友还在哪个大厦做着“基脚石”呢。越是想着这些,朋友就越是觉得在老板面前开不了口。  首先,朋友担心老板误解。江湖险恶,口是心非、借辞职之名谋求加薪的人何其之多。朋友很怕老板以为自己也是俗人一个。朋友虽然爱财,但取之有道,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他可不会去做。为了消除这个可能会发生的误会,朋友甚至决定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都不要了。这下,也算是辞得清清白白了。其实朋友是害怕老板真的说给他加薪,加几百元也就算了,万一翻倍,他未必真铁得下心来拒绝这份盛情好意。  然后,朋友要找一个好的辞职理由,总不能跟人家老板说自己累了,想休息了,休息后还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万一老板说:“那我让你休假一个月。”朋友的退路又被堵死。商议再三,我们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女友开公司,弱女子孤身闯荡商海,前途不明,生死未卜。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所幸在贵公司多番锻炼,学艺有成,且多年受老板您侠骨之风熏陶,深明义理,女友有难,我自当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为她扫除事业发展路途中的荆棘障碍……然后又在酒吧演练了几场之后,我们觉得朋友的台词眼神都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了,遂鼓励他英勇上阵。  第二天晚上,大家再聚,朋友语气哀怨无比。辞职信递了吗?我们问。递了。老总看了?看了。说什么了吗?祝我好运!啊?没有挽留你?没有,一句都没有。大家面面相觑,另一友叹气后说:赶紧吃饭,回去早点睡觉,明天认真上班。
"红牛"饮料存在不明成分 ,多家超市开始下架 信息时报讯 (见习记者 张松源 记者 李楠楠)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存在没有在药监局备案的成分,日前被黑龙江媒体曝出后引发关注。 昨日,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官网再次发布最新声明,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不存在非法添加,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罐体标签标注的所有配料,均是经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允许添加的。哈尔滨市食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昨日发布声明称,根据当时保健食品注册管理的有关规定,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及说明书可只载明主要原料。 记者昨日走访好又多、华润万家、百佳等广州各大超市发现,其运动饮料货架上仍然售卖多款“红牛”饮料,多家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相关监管部门的下架通知,暂时也不采取主动撤架的计划。不过,好又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市正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通知,“一旦有下架或召回通知将立刻采取措施。” 不过,记者来到位于海珠区前进路的家乐福万国店,“原味型”、“牛磺酸强化型”等多款“红牛”饮料已被撤空,连商品标签都已经拿走。 家乐福广州公关部负责人刘小姐向信息时报记者证实,出于食品安全以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广州地区共计5家家乐福门店在2月10日傍晚已经全面下架“红牛”饮料。刘小姐表示,红牛饮料包装所标明的配料成分不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备案的配料成分。 广州市食品**监管部门表示,目前正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但尚未发布要求企业下架“红牛”产品的通知。
烂泥或许好载花 李文清是重庆郊外的一位普通姑娘,2005年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国企做统计工作。虽然捧上了铁饭碗,但呆板的管理制度和复杂的职场关系,让生性纯朴的李文清感到厌恶,不久后便毅然辞掉了工作。  一天,李文清闲逛在街头,看到一个家政公司正在招保洁员,里面都是一些大妈大婶,有说有笑,非常融洽,李文清被这个氛围吸引,便走进去应聘。一个大学生要做保洁员?刚开始老板说什么也不肯接受,直到李文清答应他一个非分的要求后,老板才勉强同意了——至少做满半年,否则扣一个月工资!  李文清做了保洁员后,亲朋好友们都替她不值,昔日同事甚至笑话她简直是“摔掉铁饭碗,捧起烂泥堆”,可是李文清觉得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差工作也一定能成气候,烂泥堆又怎么样?用来种花的话,烂泥堆还是首选的好材料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文清真切地感受到保洁业其实是一个挺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随着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的加剧,有许多人都因为注重事业而无暇应付家庭事务。家庭保洁事务职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李文清隐隐觉得这里面有商机。  在行业里学习了一年后,李文清自立门户,用仅有的一万元积蓄创办了自己的保洁公司。她在立足于家庭保洁的同时,更把客户群定位于大型企业和单位。第一个客户是一位石材商,他交给李文清一个石材晶面业务。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类业务,李文清跑到施工现场悄悄学习了两天,然后回来培训工人,总算把这单业务圆满地完成了,不仅赚了一万多元钱,还得到了客户的首肯。  不久后,李文清看到了外地一家公司的城市“牛皮癣”清洁剂的招商广告,觉得这个产品可以为自己的公司推波助澜。她很快与那家公司谈妥了代理事宜,可是这种清洁剂毕竟算是一种新产品,开拓市场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李文清年纪轻轻,没有足够的人际网,只能自己厚着脸皮到处跑。连续好几个月,不是被别人毫不客气地拒绝,就是被人用不屑的冷眼支开,四处碰壁,产品没卖出一瓶。  李文清没有因此而放弃,她觉得看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就是凭着这种韧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李文清终于慢慢打开了市场。不到两年时间,她的“牛皮癣”清洁剂产品几乎完全占据了整个重庆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李文清还组建了自己专业的高空外墙清洗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起了高空外墙清洗项目,随着一个又一个给客户单位留下了满意的微笑,她的保洁公司在行业中的美誉度越来越高。  李文清在经营上双管齐下,一边从事保洁业务,一边销售清洁用品,两者相得益彰,经济效益也直线上升。短短几年时间,李文清在开业之初不到一万元投入的小公司,发展成了每年收益上百万元的专业大公司,正如李文清所说:“只要用心,差工作也能成气候,烂泥或许正好栽花!”
不能说的行业秘密 一位曾在影楼工作过的化妆师对我说,有电视台邀请她做节目嘉宾,揭秘婚纱摄影行业的乱收费黑幕。尽管电视台答应可以戴面具,可以不出正面形象,并且有挺不错的报酬,化妆师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原因是:尽管我现在不在影楼工作了,但那个小圈子的人都认识我。就算不出正面,人家也会认出我,以后在这行还怎么混啊。  我觉得她做了正确的选择。一旦她成为行业的“揭秘者”,便从此站在了行业的对立面,成了行业的叛徒。如果她还完全没有准备好在其他行业另起炉灶,是得担心一下“以后怎么混”。但我不觉得电视台在这里面有什么错,尽一切努力请到对节目有价值的人,是电视台分内的事,但来不来,是你的决定,没有人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  我也遇到过化妆师遇到的事。以前我写过一篇“不倒翁ceo”,文章里提到一位中国区总裁十年内换了四家公司。马上就有媒体找到我,希望我提供这位ceo的名字和身份。我当然不会给,给了以后我还能指望再采访到这位ceo吗?但这位寄希望于从我这儿得到名字的媒体人也算尽职,大概他们打电话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我是否是“愣头青”吧。  想做“愣头青”,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比媒体或电视台给的钱多很多。我亲眼目睹过中国某明星的“裸替”上电视台曝内幕的场景,在主持人的追问下,当场情绪失控,嚎啕大哭。结果录了大半场后,被护送出去了。这一集好像后来没有播出,我猜一半是审查未通过,一半是为了她的健康,因为在场的人都觉得她心理有点问题,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她为什么要跳出来说“裸替”内幕?一、心理不平衡,说出真相一吐为快。凭什么明星只露张脸,名利双收,我付出了,还得忍气吞声?二、可以出名。物以稀为贵嘛,大家都不说,就我一个人出来说,当然容易出位。三、好玩。没想到还可以借此成为媒体宠儿,被摄影和摄像“大炮”对准,很有明星的感觉。那么她又为何哭呢?估计主要是为生存压力所迫,以后这行肯定做不了了,得转行;还有舆论压力,同行或者行业中人带来的道德指责就不必说了,恐怕连亲友都未必能站在她的一边。再说,靠揭密来吸引眼球又能维持多久呢?现在最热点的新闻也不过只能维持两三天而已。就算“揭密裸替”心理承受力比“凤姐”和“芙蓉姐姐”还强,跳出来说真相所带来的名与利,都远远比不上这么做所带来的损失。  各行都有各行的道德底线。比如中国媒体的发行量,同行见面会相互讥讽一下对方的发行量泡沫,但在广告客户面前都会一致封口。想知道真实发行量?去调查公司买去吧,或者有本事自己去查啊。  行业黑幕自有媒体、监管部门、司法机构从各个层面来监督,从业人员若有不满,可以选择离开这家,去那家,或者通过正当途径举报不法行为。但千万别指望通过揭露所在行业的机密成就个人事业,尤其是这机密并未违法时。除非你真的打算离开这一行
改变从你做起 很久很久以前,英国的土地上曾居住着一位国王。此位国王性格乖戾,馊点子特多。一天,他命众仆人在他宫殿外挖了一个大池塘。一完工,他就召集群臣上殿,并传令下去,当天天黑之时,每家每户必带来一杯牛奶倒入池塘,第二日一早,他要视察。群臣闻听此言,连呼遵命,遂打道回府。  且说一人看天色已黑,正准备端杯牛奶朝池塘的方向进发。突然,他灵光一闪心生一计:既然大家都会倒入池塘牛奶,他何不倒杯清水来充数呢?他想天那么黑,没人能发现他在做手脚。于是,他把想法付诸行动,果真把一杯清水倒于池塘。他不禁暗暗欢欣,因为他为家人节省了一杯牛奶。  第二天清早,国王带领文武百官来到池塘边视察。大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池塘里好一汪碧盈盈的清水哇!哪里有一丝牛乳的影子?  原来每个人的所思所行都与前面这位仁兄不谋而合。都在想:我不必往池塘倒入牛奶,反正其他人会做的。  当你答应提供帮助,千万不要趁忙乱之际,寄希望于他人,甚至做些以次充好的不轨行为。转而,你应该做个开路先锋。若你不如此,别人同样也不会。无论做任何事,要对得起你自己的承诺。做个信守承诺的人吧,天再黑,心无愧!  行动起来,久而久之,了不起的你必会改变身边的世界!
送你5条命 我的儿子郑亚旗出生以后,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人身安全。今天,我送各位同学5条命。  第1条命是我们的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碰。除了背心、裤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尊严,人的尊严也不能让别人碰。  第2条命是乘坐汽车的安全。作为小学生,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或者上学的时候,不要坐前排。坐后排,也一定要系安全带。一定要从右侧的门下车。从右侧开车门碰到别人的可能性比左侧的概率要小得多。下车的时候要用左手开车门,不要用右手。用左手的话,你必须把身子转过来,你的余光就能看到后面有没有行人了。  第3条命是遇到任何井盖时,绕过去走,不要踩上去。有的井盖是不牢固的。  第4条命。唐山地震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新闻,有一个体育老师地震以后被埋在房子里。解放军来搜救的时候,他已喊不出声了,但是他枕头旁边有一个哨。他就拿起来吹,他得救了。我建议各位同学让爸爸妈妈给你买一个哨,放在枕头旁边。  第5条命。我小时候听说一所学校的同学在写字时,另一个同学就压在他身上和他逗,结果笔扎进那位同学的眼睛里,眼球被摘除了。笔不写字的时候别攥在手里。拿在手上,有可能会伤害你自己,也可能伤害别人。  请同学们记住,对爸爸妈妈最大的爱,是看好自己,别出事。
自煎 知道我每天睡得极少的朋友都善意地劝我:“来日方长嘛,自煎何太急!”  是很急。我把“降生在世”,当做是一趟旅行。这趟旅行,我买的是单程票。和尚敲钟,过一日算一日;我呢,看书写书,过一日少一日。知道时光转瞬即逝而我又不愿在人间白跑一趟,所以,便刻意把生活的格子填得满满的。  是忙、是累,但是,我快乐,因为我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生存的目标在哪儿。  认识两位朋友,同样地在人间里很急很急地“自煎”。  一位姓田的,在台湾一家大报社当编辑。每天在报馆处理如山如海的稿子,累得四肢百骸几乎都支离破碎了;回到家里,还得处理琐琐碎碎的家务。入夜以后,不看电视不歇息,反之,她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荧荧的灯火下,埋头苦读英文。  在写给我的信里,她说:“只有工作而没有学习,整个人活得好像是机器人一般,脑筋也渐渐僵化如石。我在工暇苦读英文,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纯然只为了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保持脑子的灵活。吸收新知识的感觉是这样的美好,我觉得每一个日子都过得很充实。”  另一位朋友,在商界担任要职。忙得东歪西倒,偏还抽出宝贵如金的时间来从事社会福利与慈善工作。这样做,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原因:  “我要向自己证明生存的价值。”  ——其实,自煎的人,往往都是不肯在生活里向自己交白卷的人。
一棵被错过的树 我在外面漂泊,它在老家的土地上默默地生长,风雨摧残过,瓦砾覆压过,它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长成了一棵硕果累累的柿树。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棵果树,无论是什么,只要能结出香甜的果子就行。当时,我家西邻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石榴树,每年秋天,红通通的石榴挂满枝头,在满树绿叶的映衬下,让人垂涎欲滴。可惜,我们家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一棵树,连棵花也不养。我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  那时我五六岁,几乎天天挎着柳条筐到野外去挖野菜。大自然旖旎的风光惹人陶醉,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有很多新奇而美妙的东西。此时,劳动的因素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一天,我在一条很深的沟边,一边挖着野菜,一边悠闲地看蚂蚁打架、蜥蜴捕食,或者采摘好看的野花,在草丛中捉蚂蚱、青蛙什么的,玩得不亦乐乎。无意中一抬头,沟沿一棵小拇指粗细的小树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挺直的枝干上,长有五六片椭圆形的叶子,肥厚而光亮,在一片乱草丛中,鹤立鸡群一般,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我的心一跳,目光立马定格在这棵小树上。凭直觉,我知道这肯定不是一棵普通的树。我压抑住怦怦的心跳,向周围看了看,见小伙伴们正在不远处各忙各的,我忙把他们招呼了过来,他们也大感惊奇,围着这棵小树苗七嘴八舌,有说是杨桃树的,也有说是杏树、桃树的,还有说什么也不是的,不过是棵野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还是年龄最大的栓柱瞅了一会儿,下了个结论:这是一棵杨桃树,要不,你们闻闻它的叶子,是不是有股杨桃味。我俯下身子,嗅了嗅,好像真的有那么股甜香味呢!我兴奋得满脸通红,用小铁铲小心翼翼地将这棵小树连根带土挖了出来,一路小跑回到家中。老屋的后院是一个荒园,少有人来,我在院墙边向阳的地方挖了一个坑,小心地将小树栽进去,灌满水。  那个中午,我一刻也不得闲,一会儿浇浇水,一会儿松松土,担心叶片被鸡啄了,就用木棒密密实实地围了一圈栅栏。阳光静静地流淌着,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渲染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实在无事可干了,我就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托着腮,静静守护着这棵小杨桃树苗,心里满满的全是喜悦。有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瓢虫,伏在墨绿色的叶片上,一动不动;或者是一只蜻蜓,栖在刚扎好的栅栏上,它有两只鼓鼓的大眼睛,一双薄纱般的大翅膀,伸展开来,像一架静止的直升飞机。一向好动的我,竟没有像往常那样蹑手蹑脚地过去捉它,我觉得它们也是因为喜欢我的小杨桃树,才来和它说悄悄话的。它们也是我的朋友了。  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小树苗很快就成活了。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它的顶端长出了一片嫩嫩的新叶,毛茸茸的,让我的心里也仿佛有条小虫在爬。我简直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了,在院子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时地低下头嗅嗅树叶的味道,想象着将来的某一天,香甜的大杨桃挂满枝头,像小灯笼似的……正沉浸在美妙的遐想中,篱笆门“吱”地一声被推开了,抬头一看,是父亲。父亲在五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教书,只有周末才回来。我飞跑着扑进他的怀里,同时迫不及待地指着那棵小树,急急地说:“爸,你看,这是我在野外挖到的小杨桃树!”我的小脸红红的,就像一只熟透的红苹果。父亲微笑着,弯下腰饶有兴致地观察了一番,然后,抬起头看着我,笑了:“这不是一棵杨桃树,从叶片看,倒有些像橡皮树,不过,我也说不准……”  父亲的话犹如一盆凉水兜头泼下,我的心里一片冰凉。再看那棵小树苗时,就觉得它呆头呆脑的,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从那以后,我就不再往后院跑了,也不给它浇水、松土了,再后来,就渐渐将它淡忘了,就像它压根就没有出现过一样。  不久,我们全家搬到了父亲工作的小镇。老屋连同后院一起卖给了别人。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也曾回过几次老家,走亲或者访友,但大都来去匆匆。直到有一天,一位在外地当兵多年的儿时伙伴回家探亲,特地让我回去玩,我欣然赴约。我家的老屋就是卖给了他家,说起来,我们现在坐着喝酒的这个地方,正是当年我家的后院呢。酒酣耳热之时,就说些儿时的趣事,不时爆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不经意间,我向外瞅了一眼,南墙根一棵粗大的树映入了眼帘,树冠阔大,红绿相间的叶片间缀满了小灯笼似的柿子,上方是秋日湛蓝的天空,飘着一团团洁白的云彩……我不由得赞了一句:“好美的柿树,简直可以入画。”  这时,那位伙伴的父亲,我管他叫六叔,抬头看着我,慢条斯理地说:“怎么,你想不起来了?这棵树当年就长在你家的后院里,我盖房子时,它被压在一堆瓦砾下,竟然没死。你们看到没,这树向一边歪斜,就是当年被压的……”  那一瞬,我突然有片刻的恍惚。我盯着那棵高大的柿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想想真是造化弄人,这一辈子就栽下过这么一棵小果树,却在有意无意中彼此错过了。我在外面漂泊,它在老家的土地上默默地生长,风雨摧残过,瓦砾覆压过,它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长成了一棵硕果累累的柿树。  世间事,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中总会错过很多人和事,这并不可怕,即便是无人赏识,遭人误解,甚至被无情地抛弃,只要不失去生活的信念和方向,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就一定会结出属于自己的丰硕果实。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