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413340 jy413340
关注数: 85 粉丝数: 8,606 发帖数: 9,028 关注贴吧数: 64
转载的美文《如何开一家咖啡馆》 我做咖啡馆穷困潦倒、月月往里贴钱时,就计划着写本书《如何开一家咖啡馆》,要死大家一起死嘛。书的内容包括,你该挑哪个品牌的咖啡机,选哪种净水系统,吧台的深度与高度等问题;在咖啡馆,水电应该怎么考虑,选用哪一种灯能有更好的气氛和显色性,欲开硬派教学书之先河。完全不是那些咖啡教科书,永远只跟你说哪儿的豆子更好,怎么拉花这种偏科到极点的教学方式。 后来慢慢能持平了,这心思也就淡了。 100个叫嚣要开咖啡馆的人,最后会有5个人开成一个咖啡馆。5年之后,还有一间咖啡馆还继续开着。我是那100个人里的一个人。你很难以一件闲适之事过活。而反过来,如果一家独立咖啡馆能赚钱,老板首先想到的事就是大开连锁,要是能上市就更好了。 深入一个行业有一个好处,会让你变得不太浮躁。因为当你真正了解一件事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大概除了数学之外,就没有什么发展得真正足够完善的学科。人类的文明还处在一个上升期,我们对几乎所有事物的了解都只是部分的、不完整的,甚至是粗糙的,有更多可改善的空间。这会让你变得谦卑,因为你知道即使你现在是半个专家,但你所得的知识都是仍需商榷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收获么?比如说咖啡,埃塞俄比亚还有几千个亚种还未开发研究,而天然低咖啡因树是一个日本人花了十几年从推测到寻找,最近才发现的。之前,学界普遍认为没有这样一种东西。 咖啡并不是越贵越好,很多平价咖啡拥有让人迷恋一生的好滋味。高价咖啡主要是因为产量过于稀少,比如蓝山和圣海伦娜岛咖啡。而葡萄酒、茶、雪茄,几乎全都是越好越贵,所以咖啡爱好者的幸福指数明显要高得多。 咖啡馆的主人要爱咖啡,要有热情,不能过于计较成本,也不能过于理想主义。我开咖啡馆5年多,换过5次咖啡,基本上是一次比一次好,但也有过换一种咖啡而两个月之后再换回前一种的经历。即使你用了非常好的咖啡豆,仍然会有嘴里长了根木头却自以为是咖啡达人的顾客告诉你,你的咖啡不怎么样,永远记得:无论在哪个行业,傻×都是浓度问题。 我觉得我的咖啡馆不够纯粹,真正的咖啡馆应该像我朋友在大理的旅馆一样,有客人上门,唧唧歪歪对他的店挑三拣四,最后问有没有房间,他和员工同时回答,他说没有,员工说有。他就瞪员工一眼,毫不脸红地对客人说员工搞错了,已经没有房间了。我以为一间真正的咖啡馆应该是挑客人的,它不接待它不喜欢的客人。 咖啡和咖啡馆是两件事,好咖啡和好咖啡馆也是两件事。在中国,如果你想开赚钱的咖啡馆,那么你开不了好咖啡馆。我个人倾向于这种观点:星巴克不是咖啡馆,它是家卖咖啡的店。做家咖啡馆有什么好处呢?就我的经验而言,首先我和我老婆是在店里认识的,仅此一条已经非常励志。一家咖啡馆会让你在无趣的城市里找到些信心,从虚无之中得到一些肯定。即使你拥有一个自己买的房子,你都无法得到这种祝福和神力加持。城市跟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平衡,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城市太强大、个人太弱小。前者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怪兽一样,膨胀,更新,再发育,用5到10年就把自己完全换一次血,推倒那些房屋,换掉那些街道,关掉那些商铺。咖啡馆跟这种快速和更新是对立的,它站在“慢”这一边,站在“不变”这一边。你在这一边,你会获得某种安全感,不管它是虚假还是真实的。人类也是部分信赖于感性的动物,完全理性的人则根本不去咖啡馆,或者根本不应该被生出来。 我有个热爱旅行的朋友,身材高挑,颇有女人缘。那次坐在我咖啡馆闲聊时对我说,窗口那个人他好像认识。上去说话时对方看了他半天,突然恍然大悟地嚷道:你怎么变这么胖了!坐在窗口的朋友以前做一家户外用品店,是上海最早的一家,10年前关门后他们就失散了,最后在我的咖啡馆重逢。这种重逢在某种意义上给了我一些虚荣感。 一家咖啡馆唯一的意义就是永远存在下去。
舌尖上的费伦(不定期更新) 第一集 科瑞姆的烘培毒囊 风暴月的第三天 科瑞姆行省的天气还是有些寒冷 清晨 森林里的原住民,史努比 要去寻找一种独一无二的食材 剑蜘蛛的毒囊 这是千百年来,科瑞姆行省在绿草节上的传统 刚度过严冬,剑蜘蛛的毒囊内毒素还很少 毒囊裹上面粉,配上鸡蛋和咸盐,高温的烘焙炉将几种食材的鲜味完美融合,松木的松香、鸡蛋和面粉将毒囊的鲜美包裹起来、结合烘培后独特的松脆口感 就成了绿草节上风味独特的佳肴美食 人们在绿草节这天用这样的食物感谢坦德神的恩赐 希望这一年的风调雨顺 卢比恩仔细的在森林中寻找着 毒囊的大小要严格挑选 还得防止被剑蜘蛛咬伤 不能把过于幼小的剑蜘蛛杀死,森林里的人们严格的恪守着大自然的循环规律 回到家里 卢比恩把精挑细选的毒囊洗净 洗的手法源自千百年的传承 既保证了毒液的派出,又不能破坏毒囊的结构 面粉与鸡蛋早已经过了搅拌和发酵 烘培炉的松木,也早已搜集齐全 在大地之月的第五天前,松木就已经采集回来,经过风干,在保持松木的香气的同时,确保不会被潮湿破坏了烘培时的口感 绿草节当天,天刚蒙蒙亮 蛰伏了一冬天的人们开始穿上节日的盛装 卢比恩早已将准备好的毒囊和面糊包裹在了一起 面糊的薄厚必须均匀 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 到了中午,烘培结束后 烘培毒囊,这道科瑞姆地区的经典美食 便出炉了 (画面):卢比恩捧着烘培毒囊对着镜头的笑容 无论是战争、和平、耕耘,还是祈福 科瑞姆的人们,千百年来,就这样感谢着大自然的赐福 吃着千百年来传承的美食,一代又一代的,将冒险以外的故事,用这样别样的手法,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