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形🐷 人称_忘了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95 发帖数: 4,862 关注贴吧数: 5
形意拳脱枪为拳,但是用枪的要求打拳练不出来拳。 首先,明确一点,任何趁手兵器,只要其长度超过半米,人是无法靠反映闪躲的。第一,一般来讲武器就算不打头,不击腹,也是有效重击,也就造成了特定部位的摇闪失效。第二,人的脚步移动极限就那么快,反映速度就那么快,超过了极限神手也没用。而兵器的挥舞速度(枪扎是一个面的攻击范围,是扎的过程中有导向,枪头没到就预判贴着枪躲是作死),的确超过了这个速度,也就导致了左右躲闪的失效。 于是格挡(磕拨化挡等)成为了主要的防御手段。所以其对脚步的灵活性,上身移动速度,要求相对较低。而对于手部的要求更多的是快速的启动与终止,不要求活动范围,换句话讲,基本离身体很近。离开兵器架子显小,我猜和这个有关系。 然后说拳,拳脚或者说徒手技术,打击效果上不用讲,摇闪有了意义,拳脚所有的线速度都要由四梢来提供。伸不出去的话,还没出手呢就被迎击了。而就算伸出去,对方距离稍远就只有直拳(直线拳统称)能够到(摆拳只能擦到)。这时闪躲就有意义了,因为这么远的拳打出来,是很难跟上连续进攻的(连续进攻都在摆拳攻击范围内)。因此,脚步移动对于距离的补偿作用就显现出来,一次出拳时间内脚步能提供多远的移动成为了重要指标。每次都上步再出拳,上半步和出拳速度一样,上一步和出拳速度一样,差距就显得十分明显。换句话讲,步子快的好处,第一是先手优势。此外,步子快甚至可以绕后,这是武器对战中几乎出现不了的情形。 然后说高架低架对的影响。高架:整个身体支撑结构(踝部除外)都是大钝角。具有更好的传导力的效果,启动速度快,步子较小。低架:胯部成小钝角或胯部和膝盖同时成小钝角。对力的吸收化解效果好,移动依赖换步或跨步,必须借助大腿发力,步子较大。人能快速移动的方向也很大程度上受站姿的影响:大概是姿势舒服的前提现,比重心到脚尖和重心到脚跟组成的扇面大一点。因此高架在不同方向移动上也占据优势。 最后讨论,如果用枪的要求打拳是什么样子。第一,前后的冲劲非常足,但是冲到一半时候出手,出其不意却不稳,有较大被预判遭到左右移动迎击的风险,效果和超人拳类似,小路虽好车难行。第二,左右明拨对方任意行,因为对方脚步灵活,被拨开也还是稳定结构,自己却难变式,最好是抓住对方摔。第三,躯干重击非常重,脸部重击差一点。第四,摇闪时脚动不了,方向和幅度有限,格挡能力强,不易被拨动。第五,腿很难出,还容易被扫。 以上解释虽然泛指,但总有特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