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 ☆清凉☆
关注数: 0 粉丝数: 17 发帖数: 8,981 关注贴吧数: 20
不敢 为什么一喜欢,就变得绝望和歇斯底里。 我不后悔我说出了喜欢,只是后悔自己喜欢了。 但我真不该后悔自己喜欢了。有喜欢的人,岂不是好事。 我错在,不能把自己的喜欢变成愉悦的事情,不能够像一棵树一样去喜欢,而只会像藤蔓一样去依赖和纠缠。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错了。把那段对话发给朋友看,她都看哭了。其实我自己也有哭,但真得是哭给那人看,而不是自己偷偷哭。 她却哭了。她说那个人太贱了。她说不是我错了,只是我喜欢的人不对而已。 然而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的呢。 也许错的不是别人,只是我自己的喜欢。 喜欢上一个人,会更寂寞吧。寂寞到我不能够忍受。 我开始没有耐心,也没有信心。 徒有牵挂,但更多愤懑。较真、寻根究底,敏感、脆弱到被视为神经质。 而昨天Sv跟我说,如果他没女朋友,他一定就追我了。 这种说法,作为安慰显然是很明显。 但即使他真的没有女友,我应该不会同他有什么。 我的执拗,不仅在于,遇见喜欢的人就会把自己折腾得一塌糊涂,还在于,我要我喜欢的。 这么看来我岂非大大杯具? 喜欢的人,被我折腾得不喜欢我了。 不喜欢的人,再喜欢我也是零。 我必须说,亲,你醒醒!!! 也许我真得要孤独平静地生活。要一直一直孤独地生活。 但也许,下一次喜欢谁,会喜欢得更少一点。是的,这一次喜欢,除了十几通电话,除了几个难熬的夜晚,就这么稀松平常地过来了,不是么。 对。我要先忘记这个人。先,不要让他出现在我视野中,不要让他出现在我的任何谈话中。最好也不要出现在我的想法中。 从今天起,坚持一个月,应该就能忘记吧。
璎, 看后,不喜欢的话,删了罢;3月份时,构思的……06年的坑了,终于完成。===========砾灿帘外樱花一株株开放。帘内,侍女们影影绰绰忙碌。“公主,碧无青请见。”侍女向珞儿请示。公主没有答言,漠然的冷颜,却变成一朵笑开的花,姿态也分为轻盈,蝴蝶一般飘向帘外。会客用的暖茶亭中,碧姑娘静静转身,开口,不是称呼“公主殿下”,只轻唤道:“珞儿。”公主珞儿笑望着碧无情的仆仆风尘,察觉到她多日奔波,在发稍眉角留下的痕迹;然后开心地扑上前去。碧无青也开朗的笑,连忙,拉住珞儿。两人坐下了。碧无青却打量珞儿的鹅黄长衫,嫩嫩的粉紫色裙子,闲话衣着服饰和钗环:“粉紫又唤作雪青色,配珞儿穿,真好看。”珞儿也顺着碧姑娘的话,嘻嘻笑笑聊着,“碧姐姐永远穿水蓝和淡绿。”又指着碧无青腕上的一串珠子,夸赞:“色泽沉厚,却还发散灿润光泽,这样的一串墨玉,真是罕见,碧姐姐从哪里得来?”“我在九华山下遇得一位奇人,他说这是一种罕见的玉,不怎么名贵,却与我有缘,所以赠与我。”碧无青褪下珠串,微微笑:“这玉虽与我有缘,我行走江湖,没心思照料这些琐碎,恐会折损了它。珞儿即喜欢,就收着罢,见玉如见我;或者,悬起来,佑个平安。”碧无青说的恳切,公主珞也并不推辞,收下后,细细嘱咐侍女把珠子镶到了卧房内妆台上。碧无青一直微微笑,看着公主对不合心意的侍女们大发娇嗔。好一会,珞儿终于满意;暖茶厅内茶已凉,她拉起碧无青:“姐姐,我新置了两套裙装,用的是伊明国贸易得的浣紫薄绸,姐姐来陪我试试;然后我们姐妹小宴;到傍晚,我在后园舞樱花给你看。”碧无青明白珞儿体贴她,要为她洗尘的意思。于是款款站起,姐妹携手,去沐浴,更衣。然而,当碧无青立于铜镜前,镜中紫光流溢,把一切都烘托得华丽浓郁。另一扇屏风后走出,同样紫衣的珞儿,略微娇小玲珑,两人转身对视,笑出声来,连衣服都一样,更像是姐妹了。宴席十分精致。菜肴可口,绿蚁香醇。碧无青却略有恍然。她略略倦怠,不时走神,想起她怎么在江湖上认识珞儿的。江湖,江湖,珞儿入了这江湖,不,她根本不似那些混迹江湖的人。而自己呢,不是同样不适合混迹于江湖么……然而,两个人都奇迹般地在江湖中相遇了;而自己,更是在这江湖中生存到现在。可是如今,离心渐起,离意渐浓了。黄昏了。后园。樱花正闹。微风徐徐。长袖如云,公主殿下双臂微摆,挥出一团团流畅飘逸,樱花旋如絮,急落如雨。惊呆了众侍女。继而,盛开浅浅微笑,朱唇轻启,气息如兰,闲闲道来:袖子,就是我的武器。碧无青也闲闲答道:“我知道;一直知道。这招就是我一直未练成的回魂流云袖。回魂流云袖,是武林某老侠女前辈的绝招。当年,雪山封顶,此袖一出,英雄魂没,风云倒流。天下人曾为此倾倒。”一面说话,一面,脸色渐渐惨白。呈出傲然。傲然得冷漠。这个妹妹,已经决定再深入江湖。她与自己选择不同的路。“这次,我事先并没同你通消息,为何,还是,寻我到这里的?”珞儿并未看到碧无青神色变化,甜甜发问。碧无青沉默了一下,继而轻轻舒出几个字:“我遇到了江南名士,梳梅斋。”她转过身去,“我要远走了,来这里,同你,告别。”公主珞,樱花般柔软的容颜,片刻,美得凄厉。碧无青也陡然心冷。两团紫衣,忽然泛起层层妖气,一团高贵,一团迷离。僵持许久,却又再次相视而笑。过去所有的事,那么多巧合。如今这时刻,终于,要让这两个相似如姐妹的人,越来越疏离。两人情虽挚,隔着一座江湖;不能共进退,只有分离。分离。此一别后,如陌路。碧无青默然惆怅:一入江湖,再难回身。珞儿,不肯听嘱咐,留在江湖里;当然,珞儿若走,还是容易;只怕,不乐意从江湖里走开,知道不得不走开的时候,已完全失去曾经那些完整无邪的快乐。她在我还不知觉的时候,已变了。而我,也在自己不知觉的时候,变了。都变了。樱花依然簌簌落下,在暮色和微风中,纷舞似雪。月华渐拢。珞儿挥袖漫舞在园中,樱花林下,似乎传来轻轻唱歌。而,那晚,碧无青的背影消失在花雨中,再没有回来。一离江湖,再回首,百年身。“公主,碧无青请见。”侍女向珞儿请示。碧无青,这名字有些熟悉。是谁?我认识么?珞儿在深宫苑内的妆台前,抬头,忽然看到那串墨色的石珠。细看,隐约的那些花纹,杂乱又粗糙。错了。这样一串劣质石头,我当初年幼,看走了眼。公主珞对侍女的话恍若未闻。继续梳妆。却忽然叹了口气。嵌在妆台壁上的石珠,似听懂了一般,哗啦啦散到地上,粉碎;化成一撮撮,细碎的墨色沙砾。沙砾。当年,有光泽时,曾经被当成珍稀的,墨玉。但,一切,都是当年,都是曾经。当年,碧无青走后第二个夜晚,公主珞忽然遭遇噩耗。宫廷中巨变,有亲人们相继而逝。而她亲爱的朋友,她的碧无青姐姐,并不在她身边。诸事缠身,等江南梳梅斋托人带来问候时,公主珞忽然发现,自己,也已,远离那江湖了。帘外樱花一株株盛放。帘内,侍女们影影绰绰忙碌。“公主,碧无青请见。”侍女向珞儿请示。珞儿端坐在窗前,画着一幅风秀云清的山水垂钓图,闲闲答道:“请碧无青姑娘回去罢。现在,我已不认得她了。”
转贴:关于《古龙全集》的一些疑问及回答 陈晓林先生对〈古龙全集〉的一些回答! 前些时候,武侠小说版上大家在讨论风云时代版的〈古龙全集〉,各种意见都有,我特别整理了一些大家的疑问到风云时代出版社给发行人陈晓林先生,意外的收到了陈先生回给我的信,在此摘录一些信中陈先生回答武侠小说迷对这套全集的疑问及陈先生主编这一套书的起由与过程,相信也是许多古龙迷想知道的,网友可尽量发表对这套作品的意见,我再整理代为转达,不管好坏,我相信陈先生都会虚心接受并使这套纪录古龙一生文字的全集尽善尽美! 1.二十年前,我初入文化界做事,主编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其时,副刊都登武侠连载,但古龙的《天涯·明月·刀》连载於‘人间’副刊竟被腰斩,原因是许多读者不习惯古龙的快节奏,蒙太奇笔法,去函报社表示要‘退报’,吓得报社老板仍请东方玉之流连载,而中断了古龙的作品。我接任後,坚持古龙是最有才华和创意的武侠作家,仍请古龙开新稿(碧血洗银枪),并告知报社老板,如不同意,我即辞职。由此,古龙和我成了好友。其时,金庸开始修订他的全部作品,并改出25开大版本,我建议古龙也开始修订旧作,但以古龙的生活方式,实无可能。一次,他在酒後正式对我说,日後如有可能,我是否答应他,替他作些修订,因他认为我是最欣赏他的作品、也对他的作品最熟知的朋友,当时我仍坚持他应自己修订,并明列作品年表。不过,他直到猝逝,都无暇作此事。而古龙的作品最初出25开於‘突破’自己颠峰期的作品,加以其时饮酒过多,已有酒精中毒的迹象,因此,往往会弄错了系列中原已设定的人际关系及人物特色,以致在有些读者看来,似乎不像是古龙本人的作品。但我可以确切告知:这三部都是古龙亲作。  3.《离别钩》列入‘七种武器’,是古龙生前认可的事,况且‘七种武器’以青龙会为贯穿首尾的pun,在《离别钩》中,青龙会的阴影格外凸显,亦属有目共睹。至於《七杀手》,是我作主将之列为‘七种武器’之末,我并略为改写了《七杀手》的结尾,将青龙会‘带入’。这是因为要给‘七种武器’补起缺了一本的遗憾,而且《七杀手》本来无法归类,我想,古龙既授权我修订,应会同意我作的小小‘挪移’。    4.我已正多方访谈古龙生命中各阶段的熟人,准备於〈古龙全集〉将落成之时,推出《古龙纪念及评论集》。大陆近年出了几本‘古龙传’、‘古龙传奇’之类本,并推出了台湾武侠小说,均出自租书店小本改为25开,也是我介绍当时出版我的译作《西方的没落》的桂冠图书公司作的(其时,我自己并无开出版社的能力)。  如今,我自己开了出版社,想起当年与古龙的交谊,尤其,盱衡实况,古龙作品的价值与地位确堪与金庸相比,如今人们动辄夸谈金庸,俨然以为武侠唯金庸作品有文学地位,殊不公平。所以,仅管古龙作品在坊间已近乎泛滥,加以冒名的伪作充斥,从经营的角度看,出版全集十分困难,但我决心全力以赴,为台湾的武侠文学留一套好作品,也为与古龙的友谊留一有意义的纪念。 贰、由於古龙有曾请我代为修订其作品之意,所以,我对其每一部作品的情形,均曾当面向他查询过,何者为他亲笔写完,何者曾由何人续完,大体均已清楚。 参、《飞刀·又见飞刀》确为古龙本人的作品,写作情形,他在‘後记’中交代得很明确。此外,像楚留香系列的最後一套《午夜兰花》,陆小凤系列的最後一部《剑神一笑》,亦确是古龙本人的作品。只不过,他太急的作品,但都属以讹传讹之作,我有责任厘清事实,并给予古龙作品应有的评价,请放心。                     陈晓林                     1998,4,9                       (注):      陈晓林      民生报  总主笔      欧洲日报 总主笔      联合报   主笔      联经出版公司顾问      台湾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      风云时代出版公司负责人
古龙代表作的争论 作者:陈晓林   在古龙71部作品中,究竟哪一部才是他的代表作,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推崇《楚留香》系列,有的推崇《多情剑客无情剑》,也有的欣赏《萧十一郎》。  从武功描写的角度看,古龙耐看的作品无疑应该包括:1964年的《浣花洗剑录》。这是“古氏”武功的开端,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金庸式哲理和日本式剑道相融合的境界。  1967年以后陆续推出的《楚留香传奇》正续集共8种。楚留香是古龙“优雅的暴力”的卓越代表。一个令人惊异的设计是:没有人能够测知他武功高下的楚留香,连连挫败江湖武林浩劫阴谋的楚留香,虽然那些魔头一个个都名裂身死了,但楚留香却从来没有亲自出手杀死过任何一个人!  1969年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飞刀”甚至比古龙本人还要有名。这部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小李飞刀”本身是根本无法描述的,谁也不知道它的形状和长短、如何出手、如何练成,因此“小李飞刀”只能是靠想象。二是“小李飞刀”象征着光明和正义的力量,表达着爱的主题。此外,书中还充满着各种关于人情、侠义、武功的警句,大有一部格言和感想集的味道。  1971年以后陆续推出的《七种武器》。“七种武器”——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拳头、霸王枪、离别钩——分别象征着七种力量——动人的笑、必胜的信心、诚实、信任、勇气、仇恨和不骄的品格。这七种力量是人格的力量。  这个系列生动他说明:人格也可以化作武功,而且是比我们通常所说的“武功”更加无敌更加有效的武功。  1972年以后陆续推出的《陆小凤》系列。陆小凤是个奇人,他的绝招是用两根手指夹住别人的剑尖,但他更多地是靠智慧与人格的力量取胜。书中还着力表现了西门吹雪的“杀气”,也是十分值得咏味的。  1972年的《九月鹰飞》和1974年的《边城浪子》。写的是“小李飞刀”传人叶开的故事,“飞刀”风采依然。  1973年《天涯·明月·刀》。古龙自称“受到的挫折最大”,这部书无论怎样说都是好看的,书中揭示了武功中一种深远幽渺的意境,关于快刀的哲理,天涯与明月之间的意境。  1975年的《血鹦鹉》。提供一个“幻境”,在幻境中展开武功,是古龙《惊魂六计》独有的特色,惊魂也是一种美艳。  1975年《三少爷的剑》。三少爷谢晓峰的剑道,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  1977年《圆月·弯刀》。丁鹏的故事,“魔刀”的力量与传说。  1978年《英雄无泪》。神秘的箱子,萧大师“泪痕”宝剑的戾气,一个关于兵器的“魔力”与宿命的神话。  1980年《风铃中的刀声》。刀侠丁宁与刀魔姜断弦(彭十三豆)的故事。姜断弦的“断弦三刀”也可以归入“魔刀”系列。  1982年《那一剑的风情》。此书的大部分由丁情代作,是古龙武功的一个大总结。  1984年《猎鹰·赌局》。古龙绝笔之作。  以上这些,只是从“武功”角度而言。如果从“侠”的角度而言:当然我们还绝不能错过1967年的《绝代双骄》、1970年的《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1971年的《大人物》、1976年的《白玉老虎》等,那也是些十分好看的武侠小说,是些耐读和有看头的武侠小说。  在古龙的创作历程中,明显地表现出三个愈到后期愈是强烈的“武功”创作倾向:第一个倾向是注入强烈的人格化成分。以《多情剑客无情剑》《七种武器》《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九月鹰飞》等为代表。  第二个倾向是幻境的创造,其中包括三个系列。以《圆月·弯刀》、《风铃中的刀声》为代表的“魔刀”系列;以《血鹦鹉》为代表的惊魂系列;以《英雄无泪》为代表的宿命系列。  第三个倾向是无招胜有招、后发而制人的武学哲理的不断强化,以《浣花洗剑录》《天涯·明月·刀》为代表。  
记古龙----作者:米舒 记古龙作者:米舒大陆读者对古龙的名字如雷贯耳。这位武侠奇才只活了48岁,却留下70多部武侠小说。其中有60部已在大陆出版,并拍成电影上映,他在新派武侠作家中,排名第二,居金庸之后,梁羽生之前。 古龙卒于己1985年9月21日。有关他的生平,大陆报刊介绍甚少。最近,古龙生前好友、台湾小说家于东楼来沪,向笔者透露了有关古龙生平、爱情生活以及他早亡的一些内幕。 古龙,姓熊,名耀华,祖籍江西,1938年生于香港,属虎,13岁随父母由香港迁居台湾。其父曾任台北市长的机要秘书,后因父母离异,个性倔强的古龙便与父亲时常争吵。他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吃了上顿愁下顿。古龙在台北成功中学读书时,功课不错,尤爱欧美文学,显示其文学才能。中学毕业后,古龙考入台北市台江英文专科学校(即后来著名的淡江学府)。古龙读的是夜校部,只读了一年,因旷课大多,未能毕业。就走向社会谋生。 造成古龙中途辍学的一个原因,是他过早坠入情网,他与舞女郑莉莉(又名力力)相恋而同居,便在台北市郊瑞芳镇度过一段浪漫牛活。郑莉莉为古龙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熊小龙,后改名郑小龙,长大后成为台湾的柔道高手。古龙与郑莉莉的爱情故事很快破灭。在古龙的印象中,第一个恋人是个清瘦而小巧玲珑的丽人,她留给他的美好回忆是他们曾在清静古朴的乡镇编织过一个缠绵的梦。面对恋人,面对好书,在这样的境遇中,古龙就迷上了杯中物。 古龙一生,追求的是美酒、佳人与写作。他的写作生涯稍晚于美酒与佳人。与郑莉莉不欢而散后,古龙又回到台北市,他不想谋一官半职,而决定以自己的笔来生活。早在12岁时,他就想写一部小说。19岁时发表了处女作《从北国到南国》。但他往纯文学的圈子里转了几年,并没有名气,于己于人是,古龙进入了另一个文学圈。 那一个文学圈,便是受五十年代在香港由梁羽生、金庸开创的新派武侠小说影响的台湾武伙小说家的小天地。五十年代末期,台湾已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武侠小说家。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便是台湾新派武侠小说的领头人物,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一边打麻将,一边讨论大侠,所写的作品全都在报上连载。古龙也走进了这个圈子。有时候,请葛青云等人打牌打到一半.报社来取明天发排的稿子,这些武侠小说家牌兴正浓,便让名不见经传的古龙代续一章,古龙乐意接受。他认为,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这一年中,古龙曾先后为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的长篇小说续过连载。他琢磨这些名家的风格与技巧,为自己出山写武侠小说打好了基础。 古龙能在文坛跃起,与李费蒙夫妇的爱是分不开的。李氏夫妇是台湾文坛的知名人物,他们的家,是一个文学聚会的场所。他们夫妇俩性格豪爽,爱交朋友,李氏夫妇见许多人欺侮古龙,便出面保护,古龙也称李氏夫妇为兄嫂,常到李氏夫妇家借书,聊天。并结识了许多文学朋友。遇到什么困难,古龙总是向李氏夫妇求助。不少朋友开玩笑说:“李大嫂是古龙的妈。” 古龙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发表于1960年,作品虽不惊天动地,也算出手不凡,很快由台湾第一出版社出版。古龙一入武侠世界,就马不停蹄,每年创作三至四部长篇武侠小说。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古龙创作有一个大的突破:他先后写出了《浣花洗剑录》、《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名剑风流》5部长篇。他一跃成为与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并列的台湾武侠小说家。 继尔,古龙决定对新派武侠小说作“求新、求变、求突破”的改革。他要变情节小说为悬念小说,来写惊心动魄的武打场面,他还要把写人这一文学命题应用到武侠小说中去,经过勤奋努力.他终于写出了《绝代双骄》、《侠盗楚留香》、《萧十一郎》、《多情剑客无情剑》、《欢乐英雄》、《七种武器》、《陆小凤》......他的作品开始自成一家,在台湾众多武侠小说中后来居上,排名第一(据台湾著名武侠研究学者叶洪生提供资料,台湾十大武侠小说家的排名是:古龙、司马翎、卧龙生、上官鼎、诸葛青云、伴霞楼主、慕容美、孙玉鑫、柳残阳、独孤红),并与金庸、梁羽生并名。成为金庸之后最负盛名的新派武侠小说家。
金古幽默谈 转自tom论坛。 作者: jixingtaihao(jixingtaihao) 发表于:2007-02-13 10:23:52 古龙与金庸是武侠小说界中的并峙高峰,但他们却有着鲜明不同的特色,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本文试图从幽默与滑稽的角度来看古龙与金庸的某些不同所在。   古龙和金庸的作品中颇不乏笑料,常能使人大笑而不能自已,甚至经久难忘。但我们细细品味这些笑料,却能发现它们是很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就是:古龙长于幽默,金庸善于滑稽。  一. 幽默与滑稽  幽默和滑稽乍看相似却不相同。幽默是智慧的闪光;滑稽是荒诞的可笑。幽默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噙着热泪;滑稽让人开怀大笑,直至捧腹打滚。幽默注重内涵;滑稽注重形式。幽默以含蓄的形式表现,在看似合理的语言中,揭示出悖缪;滑稽则多用夸张的手法,于不可理喻的行为中,体会着乐趣。幽默看似随意,却多有厚重的内容;滑稽貌似愚蠢,却能让人体会释放的快感。幽默给人自信和阳光;滑稽让人轻松和欢愉。幽默往往深刻;滑稽屡屡浮浅。  二.古龙之幽默  古龙极有幽默之天赋。他的人如此,写的书也如此。从《绝代双骄》到《边城浪子》,古龙式的幽默早已深入读者的心灵,成为他的小说的一大招牌。幽默甚至可以作为检验古龙小说真伪的标准。古龙的幽默一般有着深刻的内涵,于不经意间说透人心世事,有时甚至是一种微笑的痛苦。  1. 风趣的议论  古龙喜欢在小说中做一番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尽情体现他的哲思和睿智。这些议论中,很多就是风趣幽默的典范。例如:“世上若有比遇见一个泼妇更为头痛的事,就是遇见了两个泼妇”,“不吃饭的女人这世上也许还有好几个,不吃醋的女人却连一个也没有”,“丑陋的男人总觉得自己比漂亮的小伙子更有男人气概,就正如丑陋的女人总觉得自己比美女聪明些”等等。  2. 绝妙的对白  古龙小说中有许多经典的对白,有的寥寥数语便将一个人的心态刻画的活灵活现,有的则是幽默的大表演。关于这些,可以随便翻翻古龙的中晚期作品,里面的幽默随处可见。《大人物》、《欢乐英雄》更是古龙式幽默的大喷涌。由于篇幅限制,在此就不引用了。相信读者如若有心,定能笑口常开。  3. 风流的意趣  古龙善于刻画各式各样的聪明人,对于这些人的心理变化描述得精细入微而又生动活泼。一些平平凡凡的小事,古龙写起来却幽默无比。如:袁紫霞美丽的眼睛睁得更大,失声道:“他们偷走了你的剑。”   白玉京笑笑。   袁紫霞道:“你看着别人拿走了你的东西,你也不管?”   白玉京又笑笑。   袁紫霞咬着嘴唇,道:“据说江湖中有些人,将自己的剑看得就象生命一样。”   白玉京道:“我不是那种人。”   袁紫霞轻轻叹息一声,仿佛觉得有些失望。   有几个少女崇拜的不是英雄呢?   你若为了一把剑去跟人拼命,她们也许会认为你是个傻瓜,也许会为你流泪。但你若眼看着到人拿走你的剑,她们就一定会觉得很失望。   白玉京看着她,忽又笑了笑,道:“江湖中的事,你知道得很多?”   袁紫霞道:“不多,可是我喜欢听,也喜欢看。”   白玉京道:“所以你才一个人出来?”   袁紫霞点点头,又去弄她的衣角。   自玉京道:“ 幸好你看得还不多,看多了你一定会失望的。”   袁紫霞道:“为什么?”   白玉京道:“看到的事,永无不会像你听到的那么美。”   袁紫霞还想再问,却又忍住。   就在这时,忽然又有一阵蹄声急响,刚才飞驰而过的三匹马,又转了回来。 最先一匹马上的骑士,忽然倒扯风旗,一伸手,又将那柄剑轻轻的挂在马鞍上。另两人同时在鞍上抱拳欠身,然后将又消失在细雨中。   袁紫霞睁大了眼睛,觉得又是惊奇,又是兴奋,道:”他们又将你的剑送回来了?”
琵琶 黄昏下有风吹过,一团晕晕的月又浮上柳梢。 席上潮州提督捻须轻叹,向侍者传令:“蒂彩既然到了,速请出场。” 众人暗喜,悄悄放酒杯,理衣冠。 伏将军却已微醺。独自沉默,也不留意宴上渐渐的安静,把壶徐饮。 蒂彩姗姗而来。身形矮小,容颜可人,满头乌发只简单梳成男髻。一袭黑衣让众人略感意外,却与宴席上的戎装们呼应。 她坐在亭口,目光凝在伏将军的方向。两人目光交接的一瞬,伏将军脸色黯然沉下。提督向他耳语:将军,要听哪支曲子?伏将军答:蒂彩知道咱们要听什么。然后向提督敬了杯酒,低言:好兄弟,今天谢谢你请她来。 曲子已开始了。亭内众人屏息闭目,但觉碎玉飞溅,落花逐溪。 渐渐柔媚活泼越来越远,杀伐之意层层生,如临风鸣鹤唳,雨雾彷惶,电闪雷惊,暗云晦晦。 伏将军醉了。他悄悄摘下腰间剑,抚着,目光里尽是叹息。坚厚的肩也在微微战栗。提督似乎也以动情,以轻声地咳嗽掩饰眸中泪。 别哭泣。别哭泣。 琵琶叮叮咚咚,又渐渐潮涨旭升,又似呢喃着微笑,絮絮地抚慰着人心处的暗伤。 曲终。 蒂彩起身向伏将军施礼告辞,端凝的脸上,目光柔和温暖——仿佛在我只是来告诉你们:无论你经历了什么,无论你将要面对什么,希望、梦想、爱,依然存在。永远存在。 众人还在曲中的悲仄和悦韵中沉浸,望到她离开的背影,恍然而惊,纷纷呼唤:姑娘请留步! 伏将军略有沙哑的声音飘出:不必唤了,她,失聪已三年。 翌日清晨,军情如火。伏将军带着几名亲随出城,沿驿道飞马疾骋。 提督赶来时,只看到了将军的背影。 一红衣女子,策马冉冉而过,提督讶然认出——是蒂彩。 “大人送别来迟?若他此去得胜,必将后会有期。” 蒂彩驰向另一方向,身后落下如同琵琶般脆脆的一串话语。
关于删吧和吧主 ......我只是普通人。仔细找过之后终于确定,我发过和顶过的许多帖子都消失了。很痛心。在这里也突然丧失了安全感。我不能够看穿,不能够深沉,不能够潇洒。丢了的帖子,如果恢复不了,将真的难过了。http://post.baidu.com/f?kz=152904780这里出现过的这几个人,也许你们心里也都是痛心的(是不是经历了太多次颠簸,所以已经累了呢)。也许你们不是。我对这世界的要求很多,我不能忍受千疮百孔。我希望这里尽可能遍布阳光。我希望原本相互信任的朋友不会背叛和伤害。我希望所有曾经的伤口渐渐结痂,我希望人们都生活得和谐快乐。虽然知道不能100%如愿以偿,但我自己一直在努力着。很多人也一直在努力着。虽说生活比网络世界更重要,可在这里我们所投入的热情也全部真实。并不只是个游戏。原谅是一种美德,是高风亮节,但我没学会。因为我怕自己失了分寸变成妥协。愤怒的人是丑陋的,我知道,但现在我还能怎么介意呢。祭司花吧主,不知道你还在等什么呢?非得等到有更多的人出来折腾你才会出来收场么?你的谨慎我很欣赏,但,谨慎并不代表可以无为。你是吧主,该说点什么的时候,最好还是说点什么,把标准规则都说清楚。雷厉风行又不莽撞,才最体现魄力和能力。早一点彻底安定下来吧,不要再拖延或犹豫。都说乱世最能看穿人心,可是一直保持乱世,要人心还有什么价值呢?(——我本没有资格指责吧主,但如祭司所说,我们的关系还不错,所以,以前我也敢说些很不客气的意见,吧主都包容了。还有谨慎、公正、谦虚,这些都是优点,我也很佩服。可是我觉得这些还不够。)申请吧主的帖子都被删了,幸与不幸呢;希望这帖子先姑且留着吧。也许没有什么好愤怒的。我自己过分了。但应该没伤害到谁罢。还得读书去,不多说了。
访古龙谈他的《楚留香》新传 (文:林无愁) 重见古龙,他显得比以前清瘦了。 古龙不得不清瘦。 因为“楚留香”轰动台北,郑少秋在“来来”做秀,中视播完转到华视,连立法院也谈论楚留香的时候,没有人问过古龙的意见。 “楚留香”是古龙创造的,大家在谈楚留香时,竟忘了他是古龙笔下的人物,以为郑少秋生来就是楚留香。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仿佛任何人都可以决定楚留香的命运,除了古龙。 清瘦并没有减少古龙的豪情,他还是朗笑震屋瓦,一口可以干一大杯烈酒。 但是他说:这一次我要让楚留香死! 你要害死楚留香?别开玩笑!你会受唾骂的。 “人总有一死,游侠也不例外,浪子也不例外。”古龙说。 “楚留香不会死的,因为他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活过。”我说。 “这一次楚留香一开始就是个死人。” 古龙又笑了。 笑得爽朗,也笑得神秘。 在古龙重写楚留香传奇的“午夜兰花”中,楚留香真的会死吗? 古龙干掉一杯白兰地,说:“这要看了小说才知道。” 对于楚留香,虽然他有时变成理发厅的招牌,他有时化成各种广告,古龙对他还是自豪的。 他说:楚留香是这几年来,虚构的小说人物里最受瞩目的。他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出现在报纸影剧版上,还上过第二版和第三版。 古龙说:近年来坊间有哪一个小说人物像楚留香一样让人争论不休呢? 我们一起喝酒的那天,饭馆厨房的师傅们正在为楚留香争论不休。 一群人说:香帅会和蓉蓉结婚。 一群人说:香帅会和沈慧琳结婚。 争来争去没有结论,饭馆经理说:“古先生在这里吃饭,我们何不去问他?” 古龙听了哈哈大笑! 一位朋友说:“人家说第一次结婚是好奇,第二次结婚是愚蠢,第三次结婚是疯狂。” “楚留香是天才,不是疯子。”古龙回答的很特殊。 喜欢楚留香的人,总不免要问:古龙是怎么创造楚留香的? “创造?”古龙说:“楚留香是自然存在这个世界的,游侠的典型每一个时代都有。” “如果说我的思想是一个鸡蛋壳,楚留香就是一把锤子。”古龙又说。 总有个动机吧? 动机是在许多年前了。 那时00七的史恩康那来,正像一阵狂风吹击台湾,而受影响最大的是古龙。 00七残酷但幽雅的行为。 冷静,但瞬息的爆发力。 神经,但时时自嘲的幽默。 微笑,但能面对最大的挫折。 这几种品质,使古龙创造了楚留香。 许多人都误以为武侠的世界是一个暴力的世界,血溅五尺,干戈七步。楚留香是个异数也是个艺术,他从来不杀人,他免不了暴力,但古龙说他是“优雅的暴力”。 什么是“优雅的暴力”呢? 刚开始楚留香的故事时,古龙写的一张短笺最能表达! “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 这就是“优雅的暴力”,这种“优雅”,是中国古代英雄里缺乏的,为了让中国的英雄也有这样的人物,古龙创造了楚留香。 楚留香的优雅,古龙认为不是英俊年轻潇洒的那一类,他心目中的楚留香,是经过层层的挫折,层层的考验,层层的奋斗,层层的奇情激荡,自然在外表上有了看透人世的“优雅”,因此,他对楚留香的板上荧幕,要求就比一般人更多了。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比电视的影像还要丰富,因为它可以联想。就像我们看一张风景画片,总是比实景来的美。楚留香在电视里出现,就失去了他许多可贵的物质了。” 古龙对出现在楚留香身边的几位人物也不满意,尤其是胡铁花。 看过古龙小说的人都知道,胡铁花是他极钟爱的人物,甚至不亚于楚留香。胡铁花和楚留香一样,喜欢酒,喜欢女人,喜欢管闲事,喜欢打抱不平。 问题是,喜欢他的女人,他都不喜欢,他喜欢的女人,都不喜欢他。
1 下一页